APP下载

基于项目式学习的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

2022-05-30留莉

名师在线·中旬刊 2022年9期
关键词:个性化阅读项目式学习小学语文

摘 要:在全面落实核心素养教育的背景下,小学语文应更重视个性化的阅读教学。在教学中,教师应创新工作思路,应用项目式学习模式,将学科知识与实际问题相联结,以问题链和实践活动为导向,加深学习者对学科知识的理解。教师应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学生展开个性化的阅读,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关键词:个性化阅读;小学语文;项目式学习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7-1737(2022)26-0070-03

引  言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如何提升学生的认知水平、认知能力、阅读兴趣、学习个性,提高课堂的实效性,已经成为各年级、各学科教育工作者必须解决的问题。语文学科对学生语言文字的综合运用能力要求较高,在全面落实核心素养教育的背景下,引进项目式学习可以提升学生的知识接受能力,让其从被动学习过渡到主动学习,剖析语文与生活、阅读与写作之间的内在机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一、项目式学习的理论依据和基本特点

项目式学习属于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即设置一个主题,让学生根据这一主题进行“中心式”学习。这一教学模式以建构主义理论和情境认知理论为基础,并且在教学使用过程中逐渐突显出内源性、整合性、实践性、参与性、创生性等特点,能将学科知识与实际问题相连接,避免“学”与“做”被分割,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真正有所得,加深学生对学科知识的理解。

二、项目式学习的应用对语文阅读个性化教学的必要性

笔者根据多年研究和教学经验,发现多数小学生语文阅读量较为匮乏,尤其是低年级学生,接触的课外读物不多,因此在遇到说出文章主旨、概括文章大意、归纳中心思想等要求时,就会感到困难。教师采用项目式语文阅读教学方法,通过某一教学任务或问题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阅读活动中,与学生平等对话和交流,始终将学生放在主体地位,以“学”为中心,以“做”为核心要义,使阅读教学方式落到实处,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帮助学生克服阅读困难,实现因材施教。该种教学方法使教师更加重视学生的自主阅读,因此,在项目式教学法的应用过程中,教师可以培养学生个性化阅读能力,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促进学生的思维延伸,提高学生的阅读迁移能力。同时,这一教学方法的应用使教师不再代替学生去分析和解读文章,而是点拨、指引学生找到文章的精髓,让学生通过独立阅读和合作阅读,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帮助学生克服阅读难点,在阅读中与作者形成情感共鸣和思想共振,最终提升语文阅读教学的实效性。

三、项目式学习对小学语文课堂的启示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着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尽最大可能激发学生想象力和创造潜能[1]。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多数学校未能设立单独的“语文阅读课”,阅读的重要性难以凸显出来。教师如果将项目式教学方式融入语文教学中,就可以加深学生对学科知识的理解,使学生通过交流合作,提升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分工协作完成任务,在阅读中培养思辨思维和写作能力。通过这一模式,教师可以有效搭建阅读与写作、理论与实践、语文与生活之间的关系,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这与现代化教学理念不谋而合。

四、基于项目式学习的语文个性阅读要点

(一)尊重学生差异

在个性化阅读教学过程中,要想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笔者认为,教师应合理地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剖析每位学生的内心活动,引导其自主阅读和自主观察。同时,每位学生的学习能力、接受速度、学习基础各有不同,因此在项目式教学法的应用过程中,教师应尊重学生之间的差异,调动所有学生参与阅读活动,递进教学层次,达成阅读教学目标,将个性化阅读落到实处,实现因材施教,耐心聆听学生的想法,为师生交流打造平台。必要时,教师可以将分层教学法与互动式教学法相结合,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主动性、日常表现,将其分为A、B、C三个层次。在项目式教学中,教师对于C类学生可提問表层问题,如文章内容、词句概括、段落划分等;对于B类学生可以提问主旨情感、作品内涵等问题;对于A类学生可以着重培养其思维发散能力,让其说出对文章中具体某一字、词、句的理解,并分析文章主旨。通过这一方法,教师可以让全体学生参与到个性化阅读中,增强学生的体验感,最终提高项目式教学的有效性。

(二)注重文本整合

基于项目式教学法对学生实施个性化阅读教学,首先需要项目主题作为支撑。而对于小学生来讲,最好的项目式教学主题就是“单元阅读主题”,即通过单元主题式编排方法,在增加学生阅读量、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同时,引导学生关注单元导语,分析整个单元编排的实际意图,促进后续项目式教学的顺利开展。教师应将单元中的每篇文章与单元主旨相连接,提炼阅读文本,整合课文内容,将眼光放至整本教材,提升学生阅读高度,提高其语文学科核心素养。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单元教学过程中,可以重新编排单元课文教学的先后顺序,立足学情,在充分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学习速度的前提下,进行个性化编排,允许学生对文本有不同的解读,不以标准化文本解读来禁锢学生发散性思维,而是强调多元化理解,只要有理有据,就应该对学生的不同意见予以肯定,将阅读作为起点,帮助学生体会每单元的文化内核,拓展主题阅读的深度。

五、项目式阅读的实施流程

在项目式阅读教学方法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应该遵循以下流程:(1)确定课程主题;(2)制订阅读学习目标;(3)依托部编版教材拓展阅读材料,根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要求,设计课程学习活动;(4)教师利用“合作讨论+辩论+议题探究”等形式,对语文阅读知识进行梳理,鼓励学生精读,使其在单元感知中提升表达能力,促进团体之间的交流与合作;(5)课程学习评价,变革课堂教学模式,构建项目化阅读框架,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边读边思考,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规范化、程序化,最终提升教学效率[2]。

六、项目式阅读的教学实例——以部编版六年级第二单元为例

部编版语文教材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主题为“外国名著”,其导读中说明了整个单元的教学目标和要素(“三要素三內容”)。“三要素”指本单元深入落实“阅读要素”“习作要素”“情感交流要素”。“阅读要素”即学生了解名著的主要内容,在独立学习、小组讨论、教师指导的情况下借助作品梗概,围绕重点情节交流感受,分析文中让人印象深刻的人物形象;“习作要素”

指在群文阅读过程中,学生尝试写作品梗概,根据自身阅读,体现出阅读个性;“情感交流要素”指学生分析人物形象,在课后的“口语交际”模块针对某一主题或话题展开交流,提高个性表达能力,潜心研读本单元课外名著内容,拓展思维。具体授课途径如下。

(一)确定阅读主题,制订课程学习单

教师对课本内容进行整合分析,如表1所示。

从以上内容中我们可以发现,首先,课文体裁多为小说,并且从题材方面来讲,都是关于“冒险”“游历”的,与学生的兴趣点更为契合,将项目式教学方式融入课堂可以提升学生的关注度。其次,此类阅读课程选择以情节、人物和环境为主的小说节选,内容生动,学习难度较低。因此,教师可制订学习单如下。

(1)朗读全文,并勾画出生词,找出难理解的词汇,查找工具书,解决字词问题;(2)默读梗概,说出三部小说中主人公遇到的困难和战胜困难的办法;

(3)找出文章节选中存在的人物关系和动物关系,并从其对话中总结角色性格特点,比如,试着想象尼尔斯跟着雄鹅飞走后,会发生哪些故事。

学习单中的问题较为具体,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单元内容,提高学生阅读质量。

(二)拓展阅读材料,引导学生精读、细读

在正式授课过程中,教师可以问题驱动和实践驱动结合为导向,给学生提出以下思考问题。

(1)在学习整个阅读单元之后,你更加喜欢哪一部著作,为什么?(2)文章中最让你印象深刻的人物及情节是什么,并说出原因。(3)哪些故事情节让你最感到意外?(4)文中是否存在这样一个人,让你联想到生活中的人物,二者之间有什么共同点?(5)尝试自己写一篇作品梗概。

以上几个驱动任务,将单一的文本逐渐延伸至整个单元,使学生由原来的单一性阅读逐渐转向群文阅读,帮助学生摆脱局限性思维,深入探讨核心问题,进行深入阅读,领会作品的深层含义。

(三)加强学生实践表达,提升学生单元感知能力

在实践驱动过程中,教师可以遵循项目式学习的特点,让学生在思考以上5个问题的基础上进行小组之间的合作与实践,在了解事件梗概之后,读懂名著,领会作品主要内容,结合问题链进行个性化理解,并画出阅读思维导图。比如,对《鲁滨逊漂流记》构建思维导图(如图1)。

此外,学生可以根据要解决的问题来思考文中情节的合理性,对人物形象进行思考,细细品味,找出文章中心思想与各个情节之间的联系,分析人物的特点。

比如,在小组合作中,有些学生认为鲁滨逊具有顽强奋斗的意志力,用勤劳的双手在岛上创造了一个生存的家园,战胜生活困难,顽强不屈,敢于冒险;同时也有一些学生认为《鲁滨逊漂流记》是作者笛福由真实事件而深受启发,创作出的文学作品,因此会具有当时的时代背景特征,所以鲁滨逊虽然是一个理想化的英雄,但其具备的一些品质不是某一文学作品中独有的,而是人类普遍值得歌颂和学习的优良品质。

在这一讨论过程中,学生始终围绕文本内容,结合教师设置的问题链对文章进行分析,深入体会人物形象。在讨论中,学生可以充分表达自我,在亲近外国文学名著的同时,增强自我感知能力,赏析文章情节,有效支撑自己的观点,真正实现个性化阅读,加深对人物的认识和理解。

(四)以项目为驱动,优化课程学习评价

小组讨论之后,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掌握了项目阅读的基本规律。在这一教学基础上,教师可引导学生尝试写作品梗概,汇总学习成果,将学习成果“显性化”。学生可以任意选取单元中的一篇名著,绘制情节图,厘清故事情节和角色关系。教师也可以检验学生项目式学习效果[3],同时,预留家庭作业,让学生拓展阅读思维,从人物的相同点、不同点、性格特征及作品的体裁、主旨等多种维度,全面赏析和评价名著内容,并有理有据地表达观点,最终达成学习目标。

结  语

综上所述,项目式学习和教学可以加深学习者对学科知识的理解,通过交流合作,提升学生的主动参与积极性,促进学生进行个性化阅读。因此,在今后教学中,教师可以尝试拓展阅读材料,变革课堂教学模式,构建项目化阅读框架,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边读边思考,以问题驱动和实践驱动结合为导向,避免“学”与“做”相分离,让学生有更多的课堂学习收获。

[参考文献]

[1]张传燧,何淑娟.基于“四生课堂”理论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及其实施策略[J].教育科学研究,2020(04):54-61.

[2]陈莉.试析儿童文学的阅读与教学:评《小学语文儿童文学教学法》[J].中国教育学刊,2020(02):133.

[3]郝招会.“问题链”教学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研究与实践[J].考试周刊,2020(23):47-48.

作者简介:留莉(1980.11-),女,福建厦门人,任教于厦门市同安区第一实验小学,一级教师,厦门市骨干教师,厦门市骨干班主任,厦门市优秀德育工作者,厦门市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

猜你喜欢

个性化阅读项目式学习小学语文
项目式学习在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中的探究
在初中物理中实施项目式学习
网络信息平台支持下的PBL英语教学实践与研究
基于项目式学习的大学英语翻转课堂教学研究与实践
巧架桥梁,引“读”入胜
小学语文课堂个性化阅读教学探究
利用信息技术促进学生个性化阅读
鱼·渔·喻:教学的三重境界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