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萨迪《蔷薇园》的思想内涵及其影响

2022-05-30刘倩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22年9期
关键词:思想内涵影响

刘倩

内容摘要:萨迪的《蔷薇园》是波斯古典文学的代表作品之一,蕴含着深刻的思想内涵,全书包含八个章节,由一系列不同主题的小故事和格言警句组成。《蔷薇园》关注帝王统治者、达尔维什和普通百姓等社会不同阶层人们的所思所想,从多个视角将当时社会的美与丑,通过简单平实的故事,真实地再现了十三世纪伊朗社会的方方面面。自公元1258年创作完成至今,《蔷薇园》在波斯语的传播、波斯文学的发展与传播、伊朗文化的形塑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是伊朗历史和世界文学中一颗耀眼的星。

关键词:萨迪 《蔷薇园》 思想内涵 影响 伊朗文学

萨迪,全名谢赫·穆斯利赫丁·阿布杜拉·萨迪·设拉子依,1208年出生于伊朗西南部法尔斯省的设拉子市,14岁丧父,青年时代前往巴格达,进入当时著名的内扎米耶学府,学习文学和伊斯兰教神学。之后,蒙古人入侵和当时波斯地方王朝之间混战,社会动荡不安,萨迪开始以伊斯兰教达尔维什的身份游历各地,沿途布道讲学,足迹遍及叙利亚、埃及、摩洛哥、埃塞俄比亚、印度、阿富汗和中国新疆的喀什等地。前半生的云游经历,使他广泛接触了社会各阶层人物,观察到各种社会现象,见到了不一样的历史文化和风土人情,对他日后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刻影响。《蔷薇园》就是在这样的经历背景下创作,直接反映了普通人的生活和现实社会情况,蕴含深刻哲理,如同一幅描绘当时社会风貌的图画。

一.《蔷薇园》的主要内容

《蔷薇园》是萨迪的代表作品之一,成书于公元1258年,是波斯文学名著之一。《蔷薇园》内容丰富,共八个章节,前七章包括一百八十六个散文故事,第八章为箴言警句一百二十则,全书从不同方面揭示人生哲理、伦理道德、行为规范,歌颂人类的真善美。《蔷薇园》以散文和诗歌结合的方式写成,全书由短小精悍的散文故事和富有哲理的诗歌组成,散文部分讲述故事,诗歌部分阐述伦理道德思想。《蔷薇园》一书包括帝王治国、社会道德、人际交往、生活经验、医学健康、教育学习等各方面的内容,反应了当时的现实社会情况。正如作者在一开始谈到写作《蔷薇园》的缘起时说道:“所以我利用自己宝贵生命的一段时间,在此简略写下这些奇闻逸事、寓言传闻、故事诗歌以及往昔的帝王行止。当我们的肢体化入泥土之中,这些诗歌轶闻还会长久传颂。世界万物不会长久驻留,流传下来的肯定是我这幅图画。”

二.《蔷薇园》的思想内涵

《蔷薇园》被伊朗当代学者誉为波斯散文作品中关于社会伦理道德方面最优秀的作品,正是因为其中蕴含的思想内涵。萨迪外出游历期间,到访过多个国家,与不同的文化相遇,同各个阶层的人相识,从而拥有开阔的视野和丰富的阅历。萨迪在《蔷薇园》所阐述的思想内涵适用于不同的社会阶层,包括:帝王统治阶层、达尔维什和普通百姓阶层。

1.对帝王统治者的劝谏

《蔷薇园》的第一章“帝王的品性”共四十一个故事,以帝王之道为主线,讲明君的故事、暴君的故事、恶吏的故事等等,主要从统治者的角度,勸诫帝王及权力阶层应该广施仁义、仁慈宽厚,善待下层劳动人民。第一章第一个故事“心存善意的谎言救人一命”,讲述国王下令处决俘虏时候,俘虏破口大骂,大臣却将辱骂之语说成是劝谏之言,使得俘虏免受刑罚。萨迪在全书开篇写下这个故事,并说道“人能制己之怒和恕人之过就是行善”“心存善意的谎言胜过挑拨是非的真话”,劝谏统治阶层应当向善拒恶。第一章第六个故事“一个暴君”,讲一个国王压迫农夫,大臣用菲尔多西《列王纪》中暴君佐哈可的例子,劝诫他应当宽以待人,爱护百姓和军队,国王不以为然,最终失去王位,流落他乡。萨迪通过不同的小故事,说明爱护百姓的明君会得到百姓的拥护,而欺压百姓的统治者不仅会被推翻,更会饱受心灵的折磨。

2.对达尔维什的建议

《蔷薇园》的第二章讲述“达尔维什的品德”,达尔维什是中世纪伊斯兰国家中的游方者,此类游方者在世界各地巡游,沿路乞讨为生,在游历过程中,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帮助他人,并通过这种方式悟道。第二章共五十一个故事,萨迪娓娓道来,告诉像他一样的达尔维什该如何为人处世,达尔维什应当具备善良、宽容、知足、谦逊等品格。第四个故事“一个仁者的胸怀”,讲的是小偷到主人家里盗窃,但是一无所获,主人本着仁慈之心,将自己盖的毯子扔给小偷。第十四个故事“人到难处朋友相助”,讲穷苦人到朋友家盗窃,偷了一条毯子,法官宣判要砍掉他的手,而毯子的主人却原谅了他,并为他求情,认为穷苦人本无财产才会去偷盗。这两则故事相互联系,即便是面对偷盗自己的人,毯子的主人也从盗窃者角度为其考虑,宽容原谅,善良是达尔维什应当具备的品质。第四十一个故事“见人有错应该谅解”,讲了达尔维什看到年轻人醉倒路边,年轻人醒来告诉他“路遇人出丑,应继续前行”,萨迪通过这个故事告诉达尔维什,看到别人有过失,不应当面揭露,而应宽大为怀,即使面对犯罪之人,也应该宽赦。

3.对普通百姓的教导

《蔷薇园》第三章至第八章,分别讲述:“知足常乐”“寡言之益”“爱与青春”“老朽与虚弱”“教育的功效”“论交往之礼”。这六个章节共九十四个故事,一百二十则警句格言。有关于饮食习惯的故事,如“保持健康的秘诀”“饮食有度”“进食适量有益健康”等故事,告诫人们不要饮食过量,不宜吃的过饱,多食有损健康,良好的饮食习惯有益身心健康;有关于孝顺父母的故事,“老人见儿子身强力壮,力敌山豹,你听他对儿子说的多么好:如果你记起当初幼小无依,紧紧地依偎在我的怀里,你就不会对我如此粗暴无礼。”对平民百姓的教导这一部分,萨迪花费了最多的笔墨,而且在关于帝王统治者和达尔维什的论述中,也包含了适合平民百姓阅读的故事。萨迪像一位饱经风霜的老人,用生动具体的故事教导后辈:学会知足,珍惜青春时光,学会技艺,宽以待人,如此才能更好地生活;说谎是一种大罪,也是一种非常令人作呕的特征,因为说谎会破坏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嫉妒是一个人的最强大的敌人,嫉妒带来的伤害比任何敌人更严重;最重要的生活内容之一是学习交友技巧,朋友一定要与患难与共。

4.小结

文学作品一直是表达人们信仰和梦想,以及进行大众思想教育的重要媒介之一,时代的思想价值取向也往往通过散文、诗歌和叙事等不同的文学形式表现出来。萨迪的《蔷薇园》就是这样一部优秀的具有教育意义的文学作品。因此,《蔷薇园》以故事为依托,作品的写作重点是通过故事来表达作者的伦理道德判断,反映了当时人们的文化和审美特征的方式。《蔷薇园》对社会各个阶层形形色色的人和事都有描述和评论,作者对于社会各阶层的劝告和教导,是交叉在一起的,并非每一个章节或每几个章节专门针对某个阶层讲述。全书所阐述的伦理道德思想,基于萨迪对爱的倡导,对善的歌颂,对美好的向往,以及对虚假、凶恶、残暴和压迫的批判。“阿丹子孙皆兄弟,兄弟犹如手足亲。造物之初本一体,一肢罹病染全身。为人不恤他人苦,活在世上枉为人”《蔷薇园》中的这首诗歌被联合国引用来阐述其宗旨,书写于联合国纽约总部会议大厅,这首诗歌所表达的人道主义精神,就是《蔷薇园》中所表达的核心思想内涵,即倡导所有的人都能够用同理心对待有需要的人,人类是相互依存的,应该互帮互助。

三.《蔷薇园》的影响

1.对波斯语传播的影响

萨迪《蔷薇园》语言简单平实,没有华丽的辞藻和文风,可谓雅俗共赏。因此,《蔷薇园》创作完成后,逐渐成为了波斯语教学的经典教材,无论是以波斯语为母语的伊朗人,还是其他将波斯语作为外语学习的学生,基本都学习过《蔷薇园》。在伊朗国内,《蔷薇园》本身作为波斯古典文学名著之一,是伊朗学生的推荐阅读书目,同时《蔷薇园》中的语句逐渐演化为波斯语谚语格言,成为伊朗人生活常用语,口口相传。在世界范围内,波斯语曾是奥斯曼帝国和印度莫卧儿王朝的官方语言之一,《蔷薇园》是当时宫廷波斯语教学的教材。目前,伊朗还专门成立了支持对外波斯语教学的机构——萨迪基金会,这个基金会以萨迪的名字命名,也可以从侧面说明萨迪这位语言大师对波斯语传播的影响。

2.对波斯文学发展和传播的影响

萨迪被称为波斯文学四大柱石之一,在波斯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蔷薇园》对波斯文学的传播和发展产生了较大的影响。2008年伊朗专门成立了萨迪研究中心,专门研究萨迪的生平、经历、作品,所处社会历史时期的情况,并将每年伊朗历的2月1日定为萨迪纪念日,对萨迪的经典代表作品《蔷薇园》的研究也在不断丰富。在伊朗,《蔷薇园》不仅继承并发展了波斯古典文学中诗歌和故事文学,而且对十三世纪以后波斯文学,以及伊朗现当代文学,特别是散文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在世界范围内,《蔷薇园》几百年来被翻译成多种外国文字,在中国、印度、欧洲多个国家有多个翻译版本,受到文学家们和普通读者的青睐,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3.对伊朗文化的影响

萨迪的《蔷薇园》真实地展示了当时伊朗的历史文化和社会状况,并且具有良好的教育功能,是对伊朗传统文化的承续与发展。比如,萨迪在《蔷薇园》中通过“宁忍伤痛,也不向吝啬者求药”“不要向满脸阴沉的人求助”“不要向生性卑劣的人讨乞求”“一个有志气的柴夫”“人贵自尊”等故事,倡导不求人,特别是不求恶人。萨迪在《蔷薇园》中强调人应该有自尊和志气,应当自食其力,与其低声下气乞讨,不如安于贫贱。故事中这种个人的自尊,源于伊朗不断被外部侵略者入侵的历史,在《蔷薇园》中得以体现,并通过文学的方式得到强化和发展,逐渐构建出伊朗民族强烈的民族自尊心,这也是伊朗当前在美国多年的制裁下仍旧保持强硬和抵抗的历史文化根源之一。

萨迪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优美的文字在他的散文和诗歌中,如音符般跳动。萨迪熟练地运用文学的艺术手法,避免了说教式的枯燥,在《蔷薇园》中传达自己的伦理道德主张,劝诫统治者阶层如何施仁政治理國家,建议达尔维什应当具备宽容知足的品质,教导普通民众如何为人处世。“驼铃相闻,舟楫相望。沿着绵延万千公里的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两大文明远行并拥抱,两国人民远行并交好。正如萨迪在诗中写道,‘久远,方值得留恋。”这是习近平主席在2016年在对伊朗进行国事访问之际,在《伊朗报》发表题为《共创中伊关系美好明天》署名文章中的一段话,其中便引用了萨迪《蔷薇园》中的诗句。萨迪在《蔷薇园》所表达的思想内涵丰富,作为经典的文学作品,在伊朗国内和世界范围内传播并产生影响,历久弥新。

参考文献

[1]《波斯文学史》张鸿年,著,昆仑出版社,2003年9月第1版.

[2]巴拉提,刘闽.伊斯兰文化的丰碑——浅谈萨迪散文诗集《蔷薇园》[J].中国穆斯林,2002(06):39-41.

[3]冯峰.《真境花园》与《孟子》人道主义思想比较研究[J].回族研究,2020,30(04):69-75.

[4]韩文慧.浅论《蔷薇园》中的伊斯兰生命哲学[J].昌吉学院学报,2011(03):39-42.

[5]何乃英.深邃隽永新颖别致——《蔷薇园》思想艺术简论[J].国外文学,1991,(01):159-168.

[6]穆扎法尔·巴赫蒂亚尔,黄璟.萨迪在西方文学中的崇高地位[J].国外文学,1993,(01):74-78.

[7]彭龄,章谊.漫游萨迪·设拉子依的《蔷薇园》[J].世界文化,2016,(08):35-37.

[8]《蔷薇园》萨迪[伊朗]著,张鸿年,译,商务印书馆,2017年2月第一版.

[9]王锋.伊朗杰出的穆斯林诗人萨迪和他的《蔷薇园》[J].宁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3,(02):19-23.

[10]向萧.《蔷薇园》中的伊斯兰思想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8.

[11]杨万宝.《真境花园》在中国[J].回族研究,2017,27(01):101-105.

[12]张宏娟.透视萨迪《蔷薇园》与伊斯兰生命哲学的关系[J].作家,2013,(12):145-146.

[13]张朝柯.早于西欧的人文主义萌芽——萨迪和但丁人文思想的比较[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01):57-61.

[14]Mohammad Ali Mohammadi. "Maqamat Al-Hariri's Impression on Saadi's Golestan and Bustan." Funūn-i Adabī 10.3 (2018): 115-28.

[15]Yahyah Kardgar. "The Mystery of Perpetuity and Popularity of Saadis Golesta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glish Language and Translation Studies 7.4 (2020): 13-20.

[16]Yazdani, Saeed. "A Study of People's Beliefs in Saadi's Anthology Golestan." Anthropologist (New Delhi, India : 1999) 15.3 (2013): 291-97.

本文系天津外国语大学2019年度科研规划培育项目“萨迪《蔷薇园》思想内涵探究”研究成果之一,项目编号:19PY06。

(作者单位:天津外国语大学)

猜你喜欢

思想内涵影响
没错,痛经有时也会影响怀孕
淡化教育痕迹,强化隐性教育
扩链剂联用对PETG扩链反应与流变性能的影响
基于Simulink的跟踪干扰对跳频通信的影响
如何影响他人
APRIL siRNA对SW480裸鼠移植瘤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