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教学优化路径的研究
2022-05-30
2019年4月,教育部印发《关于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的意见》,这是针对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的现实需要,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推动教育信息化内涵式发展的战略性举措。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根据教育部“停课不停学,停课不停教”的工作部署,全国各地开展了大规模的线上教学。研究者们针对线上教学存在的困境,提出了优化路径。
一、专注教育质量提升
汪向征、汪基德在2021年第3期《电化教育研究》发表的《实质等效:疫情期间在线教学最低目标的实现与超越》一文中指出: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大规模在线教学暴露的教师数字化教学能力不足,以及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缺乏问题,是改进在线教学、提升教育质量的重要抓手。
(一)关注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升在线学习质量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大规模在线教学质量的调研结果中,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及率非常高。如何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进而提升在线学习质量?南非大学远程开放学习研究院副教授詹妮弗·罗伯茨通过自己的慕课学习发现,学习的自主性需要内、外动机的激励,以及基本的数字化学习能力,以便在遇到困难时能够得到及时的支持。同时,自主学习行为的发生还与学习材料的呈现方式有关。学习者似乎更偏爱通过线性结构学习知识。在线教育的灵活性是优点,但是自主学习能力不足使得灵活性成为完成学习的障碍。本次大规模在线教学显示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不足,关注和发展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应当引起学校和教师的重视,并把自主学习能力培养融入课程设计中,在学习动机激发、教学活动设计、教学资源开发、学习支持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关注教师的数字化教学能力,提升在线教学质量
虽然在线教学在中国已经有近二十年的历史,由于其在传统教育中的探索性应用的地位,很多教师对在线教学认识不足、实践缺乏。为了提升教师的数字化教学能力,许多国家和组织开展了教师数字素养提升行动。欧盟委员会在2017年提出了教师数字素养框架,从教师的基本数字技能、数字化教学能力、赋能学习者三个方面,提出教师数字化教学能力提升培训的规范。我国先后有“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等面向中小学教师的大规模培训,在基础教育教师的数字化能力提升方面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三)突破模态比较的惯性思维,专注在线学习研究
传统教学不总是完美的,它也有参差不齐,而且并不总是适合所有的教学条件、场域,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鼓励教师打造技术创新课堂,学会运用大数据、学习分析、人工智能技术提升课堂教学的管理能力。学生在技术创新课堂中运用与信息社会生活相适应的方式学习,获得丰富的学习体验,得到更好的发展,无疑是最大的受惠者。在评价技术创新课堂时,如果仅仅用考试成绩来与传统教学比较效果,也还是会得到“和传统一样好”、实质等效的结论,加剧“技术无用论”的阴霾。在线教学质量的探索,应当突破与传统比较的惯性思维,专注于在线教学本身的研究。
二、优化线上教学的媒介环境
黄勇军、时已卓在2021年第11期《教育科学研究》发表的《媒介情境论视域下教师线上授课的困境、症结与对策研究》一文中提出:
(一)多主体联动共建多维媒介空间
居家环境中的教师受客观环境限制无法将工作空间与其他社会情境隔离,缺乏全身心沉浸于在线教学情境中的基本物理空间,成像系统、收音设备、灯光设施、教学工具以及网速带宽等客观条件都是影响授课效果的因素。此外,教师还需时刻关注直播途中社交软件消息提示及互联网弹窗广告等冗余信息干扰。因此,打造一个适合教师线上授课,既无物理外在干扰也无数字信息纠缠的标准化媒介空间,显得尤为必要。具体而言,与优化在线教育媒介环境密切相关的联动共营可细化为如下四个向度。
一是作为在线教育引导者的政府规划部门应发挥主导作用,从顶层设计入手制定有关在线教育媒介空间建设发展规划并加以支持推广;教育主管部门应结合社会背景、技术现状、教学要求等实际制定具有前瞻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在线教育工作规范,就在线教学媒介空间可能涉及的建设标准、组织结构、设施设备等关键要素进行研究并确保落实到位;财政部门应提供专项资金以支持在线教学所需基础设施建设并确保可持续投入。
二是各级教育教学单位应积极发挥在线教育执行者的功能定位,提供充分的政策指导、资源倾斜和工具支持;学校应对现有设施进行改造或专门设置供教师录播、直播授课的规范统一的标准化多媒体教室,为教师提供基本保障。
三是作为在线教学主体的教师,在标准化媒介空间暂不具备的困难环境下,应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尽力规避居家环境影响,可选择在密闭的特定空間、相对规整独立的场域授课,同时通过直播软件中的虚拟背景替代现实背景等举措降低无效信息干扰。
四是社会教学辅导机构可将部分教学资源以恰当方式提供给教师,以保证在线教学的顺利进行。建立标准化、规范化、科学化的实体媒介空间将为实现完全意义上的在线模式教学奠定充分基础。
(二)营造基于集体认同的主观情境
线下授课时,教师与学生两类行为主体中容易形成共同的目标取向和情感联系。然而,网络授课模糊了集体边界,在私密性较强的直播软件中,教师往往难以预判屏幕“背后”听课人员与人数的确定性;而对于开放性、流动性更强的直播平台,任何社会个体均有成为课堂成员的可能。这加大了教师的心理压力,客观上加剧了教师的授课难度和控制难度,也导致学生在临时的、联系松散的群体组织中缺乏集体认同和情感维系。所以,教师可从如下三方面着手重塑群体情感和群体意识。
一是在直播授课前,教师首先通过直播密码等方式具化接受群体,以保证群体规模的固定性和统一性;其次,可要求学生在直播空间中标准化昵称命名方式,调整头像样式,统一穿校服、戴校徽,尽可能还原线下学习状态。
二是在直播过程中,教师可将课堂活跃分子视为“公共纽带”,通过鼓励课堂核心成员积极回答问题、举手询问课程重难点等方式带动全体学生产生“共有的兴奋”;也可引导和鼓励学生在评论区相互回答个人疑问,增加学生间的话语交流和行为互动,以多人协作营造群体氛围;也可创设问题情境,借助任务导向、问题驱动策略促使学生在相互讨论中共享学习情境。
三是在直播结束后,教师还可以小组为单位布置线上合作任务,或要求学生在下次直播时以小组展示等方式进行专题汇报,以增强组内合作凝聚力、组间竞争进取性。
三、实现教师适应在线教学角色
郑巧、玄兆丹、李凌艳在2022年第7期《现代教育管理》发表的《中小学教师在线教学的角色适应及其类型——基于大规模在线教学的实证分析》一文中指出:
教师在线教学角色适应须经历角色期待、角色认知和角色实践三个阶段。首先外界提出对教师在线教学的角色期望,然后教师通过对相关角色内化并领悟,最后基于外界的期待和自己的认知进行角色实践。
(一)重视“学生成长的对话者”角色转变,克服在线教学对学生情感关注不足的弊端
隨着教育资源供给方式、教育组织形态乃至教育教学流程的改变,从传统教学形态向在线教学形态的转变,对教师在线教学的角色期望更强调其与学生心灵的对话、对学生情感的呵护。
一是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形成尊重学生的主体性、个性化为中心的教育哲学,重新审视学生发展特点和需求,提前预判并有意识避免技术应用造成每个人的孤立,情感与心灵沟通的匮乏,并在实践中探索在线教学的育人路径。
二是教师要通过多样化的在线教学方式与趣味性学习活动的设置,构建全员参与的在线学习氛围,加强师生间的有效互动,并利用诸如在线学习测评软件等了解学生学习轨迹,给予学生及时有效的反馈、支持。
三是教师要充分利用在线教学平台和社交软件与学生灵活开展互动,关注学生情绪情感状态,指导学生做好学习与时间规划,帮助学生解决遇到的问题,做学生成长的对话者,增强师生心灵沟通的力量。
(二)加强教师在线教学的专业学习,提高与在线教学角色要求相匹配的关键能力
教师唯有以内驱性主动促进自身发展,具备在线教学的知识结构与教学实践能力,提高对在线教学价值理念的认同、投入度才能更好适应未来教育对其在线教学的角色要求。
一是根据自身在线教学角色适应水平制订个性化的专业发展计划。不同教龄阶段的教师对在线教学角色适应情况是不同的。因此,新教师与老教师要根据自身在线教学角色适应的优势、劣势,有针对性地主动学习,如老教师要更加重视信息素养的提升,积极主动参与在线教学培训,熟悉掌握在线教学的策略与方法。
二是依托课题研究,发挥团队协作的力量。在后疫情时代,如何更好地发挥线上线下融合教学的优势,是理论研究者与实践者共同关注的主题。教师以在线教学角色适应中遇到的真问题为切入点,以课题研究为手段,协同理论研究者与同事共同探析在线教学角色适应的规律方法,破解教师在线教学角色适应困境。
三是借力校内外在线教学经验分享平台与资源。随着在线教学的快速发展,海量的平台为教师提供了大量丰富的在线教学案例,教师可通过对案例的观摩与实践掌握其经验与方法。
(三)完善在线教学机制与平台,为提升教师在线教学角色适应提供保障
教师在线教学角色适应受到外部因素包括对教师的角色定位与期望、组织规章制度、在线平台效用及政策支持等影响。而学校作为教师的重要生存场域,教师在线教学的角色适应提升亦离不开学校组织提供的支持和平台。
一是构建在线教学教研共同体。教研组和年级组是在学校场域促进教师在线教学的角色适应提升的基本单位,教研组和年级组要创设真诚交流共享、共同学习促进的教研氛围,在线上教学设计、实施与评价等多方面为教师提供学习分享与指导。
二是搭建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探究的研究平台。在线教学的实践面临着未知的机遇和挑战,学校要信任教师让其放手进行研究和尝试,建立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探究的研究型学习氛围,为教师适应在线教学角色提供丰富的资源和政策支持。
三是建立教师在线教学诊断与评价机制,为教师在线教学角色适应提升提供数据支撑。在线教学评价工具既反映了学校对教师在线教学角色的期望,也为教师提升在线教学角色适应明晰了方向。清晰、可操作化的评价工具能帮助教师实现自我诊断与监控,激发教师自我改进提升的内动力。此外,通过诊断与评价识别出在线教学角色适应困难的教师并给予针对性的指导,总结提炼在线教学角色适应良好的教师经验,使其可传播、可复制。
(责任编辑:赵昆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