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学“四问”:指向思维发展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2022-05-30张华

课堂内外·教师版 2022年10期
关键词:思维发展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张华

摘  要:思维是数学课堂的“魂”,优质的数学课堂一定是闪烁着思维火花的。数学核心素养能否真正落地,关键在于数学课堂的实施。数学核心素养最终应该指向学生的思维发展,教师可以通过“为何学——明确学习的标”“学什么——厘清知识的序”“怎么学——摸清认知的路”“有何变——关注学生的变”的教学“四问”,来设计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从而发展学生思维水平。

关键词:教学“四问”;思维发展;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思维是数学课堂的“魂”,优质的数学课堂一定是闪烁着思维火花的。数学核心素养能否真正落地,关键在于数学课堂的实施。南开大学顾沛教授说,“数学素养”就是把所学的数学知识都排出或忘掉后剩下的东西。2019年4月,笔者有幸参加了“集美区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和命题研究”培训班,培训中上海市数学特级教师徐向颖教师的《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课例分析》带来了无限的思维碰撞、启发和感悟。如果用“核心素养”来界定“数学核心素养”的话,那数学核心素养指的就是每个人都应当具备的数学品格和数学能力,它包括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数学运算、直观想象、数据分析等六个方面,那么怎样的课堂教学才能让核心素养“落地”?笔者认为,数学核心素养最终应该指向学生的思维发展,教师可以通过“为何学”“学什么”“怎么学”“有何变”的教学“四问”,来设计课堂教学,从而发展学生思维水平。

一、为何学——明确学习的“标”

“为何学”即教师通过自问,为什么让学生学这个内容,从而初步明确本节课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例如认识梯形这节课,是图形类的概念课。根据小学数学教材的编写顺序,学生在学习“梯形”之前,已经初步对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等知识进行了学习,从而初步掌握了认识多边形特征的基本方法。

为什么要学习这个内容,教师希望学生学完之后掌握什么,初步明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一是要让学生感悟到数学概念表达的精准和严谨。二是让学生积累一定的数学活动经验。在图形的课堂教学中,应该让学生充分动手实践。三是培养学生的演绎推理和合情推理能力。这也是本节课发展思维水平的重要目标。

二、学什么——厘清知识的“序”

“学什么”即教师通过自问,要让学生学什么,学生已经有哪些相关的学习经验,通过厘清知识的“序”,从而更好地确定出更细的教学目标。例如认识梯形这节课,学生一二年级已经认识了长方形和正方形,三四年级学习过三角形及其分类,五年级刚学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的面积。所以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主要定为:1.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具体活动,认识梯形及等腰梯形和直角梯形,了解它们的基本特征,初步建立梯形的概念。2. 引导学生对梯形基本特征进行探索和发现,积累相应的活动经验,初步感受数学知识抽象的一般过程,从而建立起模糊的空间观念。3. 在操作中,归纳抽象出梯形的基本特征,感悟数学概念表达的精准和严谨。4. 经历从“操作——思辨——建构”的思维认知过程,正确认识不同图形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感受不同图形的运动与转化,在学习过程中初步渗透类比数学思想方法。5. 引导学生学习并梳理梯形的特征,这是本节课堂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三、怎么学——摸清认知的“路”

“怎么学”即教师通过自问,究竟要让学生通过什么方式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要先摸清学生认知的“路”,找到学生可能存在的疑惑和困扰。例如认识梯形这节课中,通过课前调查,了解到学生觉得梯形就是梯子,上窄下宽,但是上宽下窄的就不是梯形了。如何排除学生生活经验的干扰、特殊三角形的学习经验对认识特殊梯形的影響是本节课的难点。摸清学情以后设计动手操作的活动,使学生更好地消除干扰,达到教学目标,提升思维能力。

分析完怎么学,接着确定“这么学”。活动一要求:用一个长方形和三角形交叠出一个四边形,观察四边形的边有什么特征?从而发现平行四边形的那组对边平行,三角形的那组对边不平行,感悟到只有一组对边平行。活动二要求:把下图补画完整,画成一个梯形。通过补画图形,可以画出一般梯形、直角梯形、等腰梯形等不同的梯形,从而了解它们的基本特征。活动三要求:将长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剪一刀,变成梯形,并记录方法。通过这个活动,让学生发现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剪出梯形比较简单,因为它们有两组对边分别平行,剪时只要破坏一组对边就行了。但三角形剪出梯形比较难,因为得自己创造出一组对边平行,而且有三种剪法。活动四要求:等腰三角形可以剪出等腰梯形,直角三角形可以剪出直角梯形,判断等腰直角三角形是不是可以剪出等腰直角梯形。从而培养学生的演绎推理和合情推理能力,使学生的思维碰撞,在碰撞中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这四个活动通过边叠边观察、边画边理解、边剪边思辨、边理边建构,用操作助理解、用理解引思辨、用思辨促建构。

四、有何变——关注学生的“变”

“有何变”即教师通过自问,究竟要让学生在学习过后有什么变化,然后在课后关注学生的变化是否达到自己的预期效果,从而继续对教学进行调整。例如认识梯形这节课中有思维要求的操作,让学生对概念本质属性的认识更清晰。多次的图形变换,帮助学生积累了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学生经历推理的过程,变得会思辨了。又如在用字母表示数中,通过课后编创青蛙歌发现,学生并不能体会字母式与字母的区别,近50%的学生是按着自然数的顺序一直往下编。超过40%的学生编的是“a只青蛙a张嘴,b只眼睛c条腿”;极个别的学生会用类似于“a只青蛙a张嘴,2a只眼睛4a 条腿”来概括。如何让学生感受到字母式既可表示数的大小,又可表示与另一个数之间的关系,教师通过观察学生的变化重新思考,对教学环节进行调整,将创编青蛙歌放在课前互动,学完再回顾儿歌中如何创编会更好,从而自然引发学生感受到同一个事件中两个数若有联系,尽量用字母式表示比较方便。学生的思维能力就这样逐步提高,思考也向更深处延伸。

因此,核心素养视角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思维应该是数学课堂的灵魂,教师通过教学“四问”,明确学习的“标”、厘清知识的“序”、摸清认知的“路”、关注学生的“变”,从而让数学核心素养在课堂教学中“落地生根”,帮助学生走向深度学习,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培训中聆听专家的理论指导,培训后进行具体的实践教学,相信学科专业素养会有所提升。

参考文献:

[1]毛丹沁,罗英. “梯形的认识”教学实录与评析[J]. 小学数学教育,2020(02):56-57.

[2]顾筱峦. 探讨数学学习中学生思维惯性的正确引导——以苏教版四年级下册《认识梯形》一课教学为例[J]. 理科爱好者(教育教学),2018(12):119-120.

[3]章威维. 进阶终点确立:需要基于概念体系——“梯形的认识”学习能力水平分析与启示[J]. 小学数学教师,2021(18):161-162.

[4]尤宗耀. 差异教学,让数学课堂焕发生命力——基于《认识梯形》课例的实践研究[J]. 新课程(小学),2021(07):122-123.

[5]易通. 小学数学“三段式”教学概述——以“梯形的初步认识”为例[J]. 教师博览(科研版),2018(05):84-85.

[6]陈静静. 多元化实践操作,发展空间观念——以“梯形的认识”的教学为例[J]. 小学教学参考,2018(13):111-112.

(责任编辑:邹宇铭)

猜你喜欢

思维发展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在读说教学中提高学生思维发展
初中英语阅读活动的分析与重构
探究小学品德课与学生思维发展的有效结合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新课标下的语文有效教学研究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