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思维型教学理论下的小学语文问题设计策略

2022-05-30庄玉芳

广东教育·综合 2022年9期
关键词:课文思维语文

庄玉芳

课堂提问是教师在课堂上常用的教学方式。而问题设计是否精准,是衡量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能否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学习、深入思考的重要标准。当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部分教师缺乏问题设计意识,在问题设计上,主要存在蜻蜓点水、偏离航道、拖泥带水、片面单一等问题。笔者在思维型教学理论的指导下,对小学语文问题设计进行实证研究,提出了基于思维型教学理论的小学语文问题设计的七种类型及具体实施策略。

一、小学语文问题设计的七种类型

1. 开启思维之门——引趣式提问

采用学生喜欢的有趣形式,提出引人入胜的问题,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精巧设问,激发学习兴趣,点燃思维火花以及探究问题的动机。在小学语文教学的新课导入环节中,比较适合使用引趣式提问方式。

如一位教师在执教《坐井观天》时,课前让学生玩“纸筒看黑板”的游戏,再巧妙地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游戏形式符合小学生的学习特点,激发起他们浓厚的兴趣。

2. 紧扣矛盾之处——突破式提问

学生在接触新知识或事物时,一般会出现认知冲突。一些作者就擅长设计矛盾之处,把文章的核心内容和学习难点深藏其中。在教学中,如果教师能抓住这些矛盾之处,不仅能引起学生强烈的好奇心,还有利于激发他们主动探究课文的积极性,增强他们的内驱力。

比如,笔者在执教《珍珠鸟》时,开始就抓住了标题中令人生疑的矛盾之处:“珍珠鸟从害怕到信赖的变化中,到底发生了什么样的故事呢?”这样的提问不仅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还使他们带着问题进入课文的学习中。

3. 研读文章标题——研题式提问

标题是一篇课文的龙头,是对课文内容的高度概括,更蕴含了作者深刻的情感。抓住标题这块“敲门砖”,经过反复研读来设计有效的问题,往往能促进学生对课文的阅读理解。

如,学生在学习《青蛙卖泥塘》这篇课文时,一读到题目,不免会疑窦丛生,如“青蛙卖泥塘的过程中发生了什么有趣的事”“青蛙会怎样卖泥塘”等。围绕标题设计问题,不仅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还有助于引导他们学会从不同角度进行深入思考,提升自己的思维能力。

4. 抓住中心句——中心式提问

中心思想是一篇课文的核心,是学生必须要明确的,因此,教师在进行问题设计时,要紧扣课文的中心,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提问的有效性。

比如,在执教三年级下册《海底世界》时,中心句是学好本课的风向标。因此,可以围绕课文的中心句“海底真是个景色各异、物产丰富的世界”来设计问题。笔者设计了一个核心问题:课文从哪几个方面来介绍海底世界景色各异、物产丰富的特点?学生在通读全文后,围绕着中心句认真思考,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5. 温故而知新——复习式提问

温故知新就是在40分钟课堂教学中,教师为学生架起一座新旧知识融合的桥梁,为学生搭建一个自主探究的平台。以学生为主体,在不断探索新知的过程中,引导学生不忘反复地“温故”,促成知识呈现有序性、整体性,织成缜密的知识网络,拓宽学生思维的广度。

6. 结合留白之处——留白式提问

抓住课文的留白处设计问题,既能让学生更加深刻地领会课文的真正内涵,又有助于拓宽他们的思维深度。

比如,笔者在执教课文《父爱之舟》时,针对最后一段:“……醒来,枕边一片湿。”提出问题:“这个省略号省略了什么呢?”学生们结合课文对这个问题展开了想象,对文章的灵魂进行触摸,从一个父亲的角度体验作者的思想情感,使父爱变得更加生动、形象,由此,对文章的理解更加透彻。

7. 打开思维空间——开放式提问

教师在课堂上要给学生打开各种各样的窗,引导他们透过窗口看到丰富多彩的世界。

例如,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习作是写观察日记。本单元由《古诗三首》《爬山虎的脚》和《蟋蟀的住宅》三篇课文组成,都呈现了观察的过程。教师可以就这些观察过程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准确掌握这些文章的语言呈现方式。比如围绕场景和心情的关系、作者情感、文章的细节、逻辑方式进行提问,不仅能拓宽学生思考的深度,还能启发学生的写作思路。

二、思维型教学理论下的小学语文问题设计策略

1. 围绕教学目标设计问题

教学目标是问题设计的指南针,失去教学目标的指引,问题设计便没有了方向。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每个单元都有人文主题、单元要素,每篇课文基本都编排了课后习题,课程标准也对低中高学段提出了具体的目标要求。因此,教师要围绕教学目标来设计问题,这样才能顺利开展课堂教学,高效达成教学目标。

2. 问题设计体现梯度性

因为学生思维的建立和发展是由浅入深、由表及里、从小到大、由易到难的过程,所以面对同一题材的课文,要根据不同的教学阶段而设定差异性的问题。如:教材在小学各学段增加了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等题材的课文,教师可以通过观看插图来预设符合低年段学生年龄特点的课堂问题,而在中高年级,则要通过课文题目、写作背景、情感表达来设计问题,启发学生的思维。

3. 问题设计体现延伸性

教师要把自己视为“引路人”,担负起思维启发和问题引领的任务,通过问题的设计使学生的思想迈向更宽广的天地。课堂学习的时间是有限的,教师应设计具有延伸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在课外实践活动中不断加深理解,明白生活处处是语文。如:学习了冰心的《肥皂泡》,教师可以在班级里组织一场吹泡泡比赛,学生仿佛置身于文本作者的童趣之中;学习了法布尔的《蜜蜂》,课后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在校园里开展一场“昆虫探秘之旅”,使学生亲近自然、探究自然。

4. 借助课堂观察表反刍问题的设计

问题的设计是否合理、有效,教师可借助“思维型课堂教学观察记录表”来检验课堂效果。该表从“教学导入、教学过程、教学反思、应用迁移、评价语言”五个方面对教师和学生的课堂行为进行记录,授课教师通过查看听课教师的记录,获得值得借鉴與反思之处,进一步反刍自己的课堂教学设计,对课堂上的问题设计进行再思考,及时改变和更新教学观念,促使自己在今后的问题设计中尽量扬长避短,不断提升专业能力。

注:本文系2020年度广东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小学语文思维型课堂教学策略研究”(课题编号:2020YQJK095)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课文思维语文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背课文的小偷
背课文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