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学生兵制度的历史、现状与特点
2022-05-30肖婵范玉芳
肖婵 范玉芳
摘 要:日本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开展较为系统和正规的役龄前军事教育的国家之一,其役龄前军事教育主要通过学生兵制度来实施。20世纪50年代,日本为满足自卫队对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在各军种建立起学生兵制度,后因国际形势、日本国内改革等因素,学生兵的培养规模缩减,现仅存于陆上自卫队。日本学生兵制度具有培养目标明确、课程体系科学完备、注重与地方教育体制的衔接等特点。借鉴日本学生兵制度的有益经验,我国可通过完善制度建设、构建多方参与的融合式培养模式、加强国防教育的社会宣传等方式推进役龄前军事教育的发展。
关键词:日本学生兵制度 役龄前军事教育 陆上自卫队 高等工科学校
役龄前军事教育是指对未达到服役年龄的青少年,在完成普通基础教育的同时所进行的军事教育与军事训练,目的是为初级职业军事教育提供高素质的生源,是军事教育的特殊组成部分,外国的役龄前军事教育主要通过少年军校、军事高中等形式开展。[1]日本通过建立自卫队学生兵制度,实施了较为系统和正规的役龄前军事教育。该制度创立于1955年,是日本自卫队从15~17岁初中毕业生中选拔学生进行专门的军事教育和训练,将其培养成专业技术士官的制度。[2]学生兵制度为培养日本自卫队高素质技术人才、提升日本青少年的国防安全意识、加强日本民众的国防教育发挥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一、历史沿革
日本学生兵制度的建立具有悠久的历史渊源和现实需求。1954年,日本建立海上自卫队之时就面临着专业技术人员不足的困境,基于旧日本军队在二战时培养和使用少年兵①的历史经验,日本防卫厅(Ministry of Defense)于1955年通过了招录学生兵的决议,决定由陆上自卫队少年工科学校、海上自卫队第一技术学校学员部、航空教育队的学员队三个单位分别承担各军种学生兵的教育训练。决议通过后,日本在1955年启动了第一届学生兵的招录工作,在当时吸引了1.2万余名青少年报考,报录比高至38∶1。当时学生入校后的身份为自卫官,每月可领取约15万日元的工资。[3]
学生兵制度建立后为日本自卫队培养了一批专业技术骨干,但在进入21世纪后招生规模开始大幅收缩。2004年,日本政府与联合国签订的《〈儿童权利公约〉关于儿童卷入武装冲突问题的任择议定书》起效,其核心内容就是军队不得招录未满18岁的青少年。2006年,日本政府启动人事费用改革,计划将自卫官人数削减5%。在此背景下,日本学生兵培养规模被迫缩减。日本海、空自卫队判断,即使废除了学生兵制度,依然可以保证技术骨干的来源,于是在2006年停止学生兵的招录,而陆上自卫队难以通过其他招录制度保证技术骨干,保留了對学生兵的招录。[4]然而,从2009年开始,日本学生兵的身份由自卫官转变成国家特殊公务员,学生兵便从自卫官的编制中分离出来。2010年,为适应自卫队任务的多样化发展和高中教育改革的新趋势,日本陆上自卫队将成立于1963年的少年工科学校改编为陆上自卫队高等工科学校(JGSDF High Technical School)并办学至今。因此,日本学生兵制度经多年的发展与调整,现仅存于陆上自卫队,并只保留了高等工科学校这一所专门学校来承担学生兵的培养任务。
二、人才培养现状
现行的日本学生兵培养周期为4年,分 3个阶段进行培养。前期,在高等工科学校学习3年;中期,在自卫队兵种专业院校学习6~9个月;后期,在部队实训3~6个月。由此可知,高等工科学校既是学生兵的入门培养阶段,也是培养周期最长的阶段,在保障人才培养的质量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一)学校基本情况
高等工科学校是由日本陆上自卫队直接领导的教育机构,其办学目标是培养熟练掌握专业技术、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陆上自卫官。[5]学校组织机构由校长、副校长、规划办、总务部、教学部和学员队构成。校长由高级自卫官——将辅②担任,副校长设有两名,一名由自卫官担任,一名由学校教员(文官)担任。总务部负责公章保管、公文收发、人事、出版、后勤保障、保密等事务。教学部负责学员文化课程、专业课程的教学工作。学员队负责学员军事体能的教育训练任务。
(二)学员招生与待遇
该校招生对象为15~17岁的初中毕业生,目前只招收男生,有推免和考试两种招录方式。2022年学校录取推免生90人、一般考生260人。学生文化课成绩优秀或在学生活动中表现优异并得到中学校长的推荐才能够获得推免资格。一般考生需要参加招生考试,考试包括笔试、面试,其中笔试科目包括语文、数学、社会、理科综合(物理、化学、生物)、英语、写作,笔试的考查范围和难度与日本普通初中毕业考试一致。[6]考生还需进行体检,考试和体检合格者才能正式入学。
学员入学后身份为日本特殊国家公务员,学费全免。学员全体住校,实行封闭式军事化管理。该校提供免费食宿并分发制服,学员每月能领取10万日元的补助金,还可以在每年的6月和12月领取期末补贴。
(三)课程体系
不同于日本的普通高中,高等工科学校是日本自卫队自建的教育机构,独立于日本文部科学省(Ministry of Education,Culture,Sports,Science and Technology)的领导。但日本自卫队致力于将学生兵的教育与普通中学教育衔接起来,与地方的神奈川县立横滨修悠馆高中建立合作关系,协定高等工科学校的全体学员在入学之时加入横滨悠馆高中的课程,学员毕业时可被授予横滨悠馆高中通信制(类似函授)毕业证书,获得高中学历。高等工科学校对学生兵的教育包括高中文化教育、岗位专业教育以及军事教育三个方面,课程分为一般教育、专业教育、防卫基础教育三类。学员须在3年内修满85学分的一般课程,包括78学分的必修课和7学分的选修课。在课程学习之外,学校也会辅导学员参加职业英语水平等级考试(TOEIC Bridge)、信息技术通行证考试(Information Technology Passport Examination)等考试。和地方高中一样,高等工科学校也聘请外籍教师授课,培养学生的外语能力、跨文化交流能力。
一般教育课程指高中文化课程(见表1)。[7]学员在第一、二学年的一般教育课程均为必修课,进入第三学年后可从人文、数理、国际、网络系统四大课程类别中选择一个方向进行学习,网络系统类课程是该校2021年新设的选修方向。在第三学年后期设有综合实践课,学员运用已掌握的知识对某项具体的课题开展研讨。
专业教育课程旨在使学员掌握操作、维护日本自卫队高性能武器装备所需的知识和技术。在学生兵的培养过程中,专业教育分为高等工科学校教育和毕业后教育两个阶段,毕业后教育指学员在毕业后进入自卫队的各兵种专业院校接受的教育。在高等工科学校,学员在第三学年开始专业教育课程的学习,课程包括电子机械、信息工程、综合实践三大类(见表2)。[8]
防卫基础课程的开设旨在使学员具备作为日本陆上自卫官所必需的军事知识、体能素养。课程可分为学习防卫法令的防卫素养课程、掌握野外作战基础技能的战斗和战技训练课程两大类(见表3)。[9]
(四)学员毕业流向
学员毕业后进入兵种专业院校进行深入的专业技术学习,再分配至陆上自卫队的装甲、野战、高射、通讯、军需等部门进行实训,然后正式走上自卫队岗位。此外,学员还可参加防卫大学、防卫医科大学两所日本军事高等教育院校的入学考试或参加飞行学员③的选拔考试。2016—2018年高等工科学校毕业生考入防卫大学、选拔为飞行学员情况如表4所示。[10]
三、人才培养特点
(一)培养目标定位明确,培养体系科学完备
日本学生兵制度从建立至今,秉承着一贯的人才培养目标——为日本自卫队培养专业技术士官,而并不止步于提升学员一般的军事素养和国防意识。日本建立学生兵制度,旨在紧抓青少年18岁前的关键时期,将军事人才的培养起点前移,从而为日本自卫队稳定地输送专业技术人才,积极促进自卫队战斗力的提升。围绕培养专业技术士官这一目标定位,建立起包括高等工科学校教育、兵种专业院校教育、部队实训三个阶段的、科学完备的学生兵培养体系。尤其是在高等工科学校3年的全日制培养过程中,通过设置与普通高中文化课程一致的一般教育课程、掌握自卫队岗位所需技术的专业课程、培养军事体能素养的防卫课程的三合一课程体系,为培养学员的科技素养、专业技能和岗位胜任能力奠定了基础。
(二)既在军事教育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又与地方教育体制紧密衔接
高等工科学校的学员正式走上自卫队岗位时被授予陆曹军衔,是日本自卫队士官的重要来源,因此高等工科学校在整个自卫队教育体系之中具有清晰的职能定位,其办学和人才培养也受到日本自卫队的高度重视,如学校的校长、副校长等重要领导岗位由自卫队高级将领担任,军事相关课程多由日本现役自卫队员担任教员。与此同时,高等工科学校虽为日本自卫队自办的少年军校,但日本历来注重加强学生兵培养与地方教育体制的联系,建立起军民融合式培养模式。具體而言,在课程设置上,高等工科学校将文化教育与普通高中教育水平对标,高中文化课程仍占主体地位;自学生兵制度建立初期,日本自卫队就积极开展与地方高中的合作办学,现在的学员毕业时可被授予合作高中(函授)的毕业证书,获取高中学历;聘用地方人员担任行政领导、文化课程的教员等。
(三)教育培训紧贴日本自卫队需求,学员职业发展路径清晰
因学生兵毕业分配时岗位面向明确,高等工科学校可在培养过程中及时与自卫队对接,根据岗位需求开设、调整相关课程或训练项目,从而保证培养的学员与自卫队的人才需求高度契合。例如,该校在2021年新开设的网络系统类选修课程便是为了培养能胜任日本自卫队网络防护岗位的技术人才。与此同时,明确的任职岗位也便于学员确定职业发展。学员一般有两条成长路径:一条是从高等工科学校毕业时被任命为陆士长,后进入兵种专业院校任命为陆曹候补生,再经部队实训分配至自卫队岗位被授予三等陆曹,正式成为士官,之后在服役过程中通过选拔、考试、晋升成长为自卫队干部;第二条是通过参加防卫大学、防卫医科大学的入学考试或飞行学员选拔考试,从这些军事高等院校毕业后直接成长为自卫队干部。明确的提干路线有助于学员在入学之初形成职业发展规划,从而更好地专注于各阶段的学习和训练。
四、启示
高等工科学校共为日本自卫队培养了超过1.9万名专业技术人才[11],为日本自卫队军事人力资源提供有力的前期储备。我国也有开展役龄前军事教育的优良传统,主要包括以下三种形式:由中国少年军校总校领导、在全国各中小学挂牌的少年军校,主要面向青少年开展国防基础知识教育;在地方优质普通高中建立的海、空军青少年航空学校,为军队进行飞行人员的早期培养;以“高中+大学”模式开办的军队院校附属民族中学,主要培养军队少数民族干部。日本的学生兵培养虽然与我国现行的役龄前军事教育模式不同,但其经验对促进我国役龄前军事教育的创新发展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一)完善制度建设,科学谋划、系统布局
少年军校是我国目前培养规模最大的役龄前军事教育实施形式,但我国在少年军校的组织建设方面尚未出台统一的法规政策,全国各地的规章制度缺乏系统性和完备性[12],少年军校的活动开展存在活动经费难以保障、专业师资队伍缺乏等问题[13],这些都影响了少年军校发挥国防教育的功能。日本学生兵制度经多年发展,在招生选拔、学员身份、培养模式、毕业流向、职业发展各方面都出台了相关政策和规定,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制度化保障,学生兵已经成为日本自卫队技术士官的重要来源。少年军校的建立和运行涉及军队、教育部、公安部等多个部门,因此,需在顶层设计上统筹谋划,从制度层面进一步完善役龄前军事教育,建立统一的领导部门或牵头机构,设立科学的标准,系统规划,合理布局,为各类少年军校人才培养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保障。
(二)加强资源统筹,构建融合式培养模式
目前,日本学生兵的专门教育机构仅保留高等工科学校一所少年军校,但该校的教育内容涵盖了高中文化教育、岗位专业教育和军事素养教育三个方面,且通过分析学生兵培养过程可知,日本自卫队对学员的培养已经形成了高等工科学校、地方普通高中、兵种专业院校、部队等多方主体参与的联合培养模式。我国在实施役龄前军事教育时,一方面应重视役龄前军事教育与国民教育体制的深度对接,努力实现军地共建、资源共享,走军民融合发展之路,打牢学生的科学文化基础,促进学生的全面、长远发展;另一方面,应加强役龄前军事教育机构与部队、军队高等院校的合作与交流,让中小学生走进军营、走入军队院校成为常态,使学生真正向军队靠拢,适应军队的岗位需求,更好地发挥役龄前军事教育机构为军队预置培养人才的功能。
(三)重视社会宣传,形成良好办学声誉
我国的少年军校、青少年航空学校、民族附属中学等都是国家对青少年进行役龄前军事教育的有效途径,取得了良好的人才培养效益。然而,随着社会环境的发展变化,我国的役龄前军事教育机构逐渐面临生源减少、入学吸引力下降、办学知名度不高等问题。这些问题同样困扰着日本高等工科学校,如该校学生报考人数近年来呈下降趋势。为应对这一挑战,一是可借鉴高等工科学校的做法,积极组织学员参加地方举办的中小学生各类体育竞技、学科竞赛和社区志愿者活动的做法,提升学校知名度和学校形象。二是在信息时代注重运用多样化的传播形式,加大宣传力度,在民众中普及役龄前军事教育的知识,在青少年心中根植爱军拥军的思想意识,在全社会形成重视国防教育的良好舆论;同时各类役龄前军事教育机构也应树立质量意识,提升办学声誉,从而吸引更多的优质生源。
注释:
①日本在二战时建有少年兵制度,目的为速培战斗员。旧日本军队招录年龄为14~19岁的志愿入伍者,并设有少年坦克学校、航空学校等对少年兵进行专业技术教育。
②日本自卫队的军衔由高到低划分为:将、将辅,佐(一佐、二佐、三佐),尉(一尉、二尉、三尉),准尉,曹(曹长、一曹、二曹、三曹),士(士长、一士、二士、三士)。其中曹为士官,尉以上为军官(干部)。
③日本自卫队面向高中毕业生或具有高中毕业以上学力的青少年选拔海、空自卫队飞行员,录取的学员在入伍后被称为“飞行学员”。
参考文献:
[1]方宁洁.外军役龄前军事教育的主要模式及其特点[C]//中国教育学会比较教育分会第15届学术年会暨庆祝王承绪教授百岁华诞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杭州:浙江大学,2010:242-245.
[2]姜永良.日本学生兵制度[J].当代海军,1995(2):27.
[3]海上自衛隊50年史編さん委員会.海上自衛隊50年史[M].東京:防衛庁海上幕僚監部,2003:220-225.
[4]人民日報社.「自衛隊生徒」制度、半世紀の歴史に幕[EB/OL].(2006-09-15)[2019-09-16].http://j.people.com.cn/2006/09/15/jp20060915_63080.html.
[5]陸上自衛隊高等工科学校.高等工科学校とは[EB/OL].[2021-01-05].https://www.mod.go.jp/gsdf/yt_sch/setumei/.
[6]自衛官募集.第68期陸上自衛隊高等工科学校生徒受験要項(一般試験)[EB/OL].[2022-03-22].https://www.mod.go.jp/gsdf/jieikanbosyu/pdf/y/r4_ seitoippan.pdf.
[7][8][9][10][11]自衛官募集.陸上自衛隊高等工科學校生徒受験案内[EB/OL].[2021-01-03].https://www.mod.go.jp/gsdf/jieikanbosyu/pdf/p/r3_p_seito.pdf.
[12]杨夺.中国“少年军校”教育功能研究[D].北京: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017:27-28.
[13]龙晋,王锋.“少年军校”模式下少年儿童国防教育实施路径研究[J].青年时代,2020(28):228-229.
编辑 娜迪拉·阿不拉江 校对 吕伊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