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程思政”理念在高校公共音乐教育中的运用研究

2022-05-30翟吉辉

大学·课外阅读 2022年9期
关键词:思政元素艺术教育课程思政

摘  要:随着高校“课程思政”教育理念的深入发展,各学科在研究专业教学与“课程思政”教育理念相融合的过程中,深入挖掘隐藏课程教学中的思政教育资源。而高校公共音乐教育是提升大学生综合能力素质的重要途径,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民族精神与历史文化元素,是弥足珍贵的精神力量源泉,需要加以研究和思考。

关键词:课程思政;公共音乐;艺术教育;思政元素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2)27-0093-04

高校的公共音乐教育起源于我国20世纪50年代,主要流行于70、80年代。21世纪以来,素质教育在我国得到了全面推进,很多高校为了提升学生综合能力,相继开设了音乐专业课程,使我国的音乐教育得到了全面推进。而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高校的音乐教育在提升大学生整体素质能力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作为高校艺术教育的重要途径,公共音乐教育让广大大学生在大学阶段不仅学习到艺术的基础技能,还进一步提升个人道德修养。2018年9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全国教育大会并发表了重要讲话,指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要在坚定理想信念上下功夫,教育引导学生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增强学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等。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精神,我们可领会到,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就应在立德树人的办学理念和根本任务下,探索将课程思政模式渗透于各学科教育教学中,在教育实践中发挥协同育人的教育示范效应。

一、“课程思政”概述

(一)“课程思政”的概念

对“课程”的解释,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课程主要是指教材或教学科目,《现代汉语词典》中解释为“学校教学的科目和进程”。广义课程是一个体系,主要是指学校为教育目标所选择的教育内容的总和,包括各类学科及教育活动等。2014年,上海市委和市政府提出了“课程思政”这一教育理念。“课程思政”就是以课程为主要教育形式的育人体系,也可以将其看作是一个教学体系,是思想政治教育与相关的教育活动的总称。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各种课程应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要把知识教育与价值观教育、能力教育结合起来。”因此,在课程思政大教育方针的指导下,高校艺术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的理念,既增强了艺术教育的思想性,又同时丰富了思政教育的教育组成形式,发挥了思政教育的引领作用。

(二)高校开展“课程思政”建设的现状

当前,社会思想逐渐多元化发展,受其影响,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容易陷入“孤岛”现象中。而高校部分学科教师并没有把“课程思政”理念融入教学,还没有真正认识到“课程思政”的意义与价值。另外,“课程思政”与各种学科教育融合不紧密,致使“课程思政”理念的协同育人机制还远未达到成熟状态[1]。而课程思政是实现全程育人的有益尝试,同时也是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是推进我国协同教育理念向好发展的重要举措。因此,通过对现阶段我国高校开展“课程思政”建设情况的了解和分析,新时代高校课程思政改革势在必行。

(三)落实“课程思政”理念的重要意义

1. 有利于树立正确的教育观

高校通过对“课程思政”理念的深化贯彻执行,各学科教育与“课程思政”教育方向一致,相互之间有很紧密的融合度,相关性较强,在课程融合方面总能找到结合点。高校教师队伍在学习理解“课程思政”理念过程中,逐步深化认识,意识到在素质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课程思政”教育理念有助于对学生成长产生积极影响。许多高校在这种教育改革的背景下,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将“课程思政”的教育理念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体系中,深刻认识思政教育与各学科教育间的关联,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引导作用,主动落实“课程思政”教育理念。而在专业课堂教学中,对“课程思政”教育理念运用较为主动,大学生的德育教育质量有所提升。然而,要进一步坚持将“课程思政”教育理念贯彻落实到高校教育体系中,还需要师生共同努力,使这一教育理念不仅外化于行,同时内化于心,形成知识实践与价值观念有机融合的发展态势。

2. 有效发挥学科课程内容的育人功能

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一文中指出:“高校的各类学科课程都具有育人功能,学科教師负有育人职责。”文件明确要求,高校的各类课程都应积极推动“课程思政”教育理念,要将“课程思政”融入各学科的日常教学中。而在我国高等教育教学体系中,个别专业课程的育人功能并没有发挥出来,这是因为我国教育长期注重学生专业知识培养和技能训练,而没有使教育的育人功能与专业知识教学紧密结合在一起。而“课程思政”教育理念是在重视教学目标完成的同时,注重发挥教育的育人功能,为一些专业性较强的学科赋予价值导向作用。而注重专业教学的同时,还注重发挥育人导向和功能教育,往往会得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另外,在高校的教学评价中,应在将专业教学成绩纳入教学评价的同时,将课程内容中育人功能的发挥也纳入教学评价体系中,使专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高度融合。

3. 形成健全的“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机制

要建立健全高校各学科与思政教育同向同行的“课程思政”育人机制,首先要建立有具体实践内容的“课程思政”工作体系。现阶段,我国高校的“课程思政”教育理念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主要存在两个基本问题。一是各学科教学资源中的思政教育内涵挖掘不足。要建立起纵向的各学科思政教育体系,将挖掘出来的各学科思政育人教育资源有计划和分步骤地灌输给当代大学生,从而对大学生的思想观念起到积极的导向作用。二是“课程思政”与学科教育之间的关系处理还不够好。“课程思政”是一个综合性的理论教育体系,与高校各学科之间有着很好的融合交流性,要将“课程思政”教育理念始终贯穿于高校的各教学科目和教育活动中,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专业课教育教学,实现“课程思政”与高校课堂教学同向同行、齐头并进的教育发展模式。高校各级党组织、教学机构和行政管理机构应在推进“课程思政”教育理念中积极进取、奋发作为,多部门协同配合,为建立高校“课程思政”教育与各学科协同育人的工作机制发挥重要的职能作用。

二、高校公共音乐课融入“课程思政”的现实意义

(一)使高校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高校的公共音乐课程是一门艺术性较强的学科,高校大学生在学习这门艺术学科时,在不断提升自己艺术素养的同时,还能被艺术作品中反映的高尚品质和情操所吸引和感化,这也是音乐教育与思想教育并行发展的教育趋势。因为在日常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中,学生学习研究思想政治理论知识,学习积极性容易被枯燥的说教所干扰,对其产生排斥心理。而公共音乐课融入课程思政教学理念能很好地将音乐自身的趣味性与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融为一体,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学习研究的兴趣和热情,减少教学本身带来的枯燥与烦恼,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德育与美育知识,增强相关的理论知识研究兴趣。

(二)提升高校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和境界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教学主要以课堂教学模式为基础,而随着现代化教育理念的革新,传统教学模式早已不再适应学生的教育需求,因此,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更应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有创新性的改变。从目前的高校教学体系来看,学科融合式教学已成为现代教学的一种主流教育形式。那么,在高校教学实践中,音乐学科教育将思想政治学科内容有机地融合进去,使德育与美育教育同时发挥理论引导的优势,有效提升学生自身的思想政治水平和藝术情操修养。这种教育途径和方式完全合乎现代教育理念,从根本上改变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传统的教学模式,并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另外,利用高校公共音乐课堂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宣传,不仅能够使学生欣赏到音乐艺术之美,还能使学生从中感悟到艺术带给人类的思想道德修养熏陶,提升他们学习研究艺术的兴趣,发挥学科融合教学的合力效应。此外,融合式教学在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同时,还能够使学生保持平和、健康、沉静的心理状态,使他们乐于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并从中收获快乐和力量,从主观上消除了学生在学习期间积累的不良心理情绪,能对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三)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素质

在传统的学科教学中,教师一般只进行学科理论范围以内的知识传授,而对学科理论范围之外的知识很少具体讲授。高校的公共音乐教育融合课程思政教育并行教学,涉及两门学科知识的教育,极大地增加了教师理论知识传授的范围,也使学生能同时学习两门知识,不但开拓了他们的知识视野和眼界,还可以使学到的知识在头脑中相互关联,形成相对完整的知识体系,为学生的下一步学习研究打下坚实的教育基础,达到提高综合能力素质的教学目的。

三、当前高校公共音乐教育融入“课程思政”存在的问题

(一)专业知识教学与思想政治教育结合不紧密

高校开设公共音乐教育主要目的是培养高水平的艺术人才,而针对这一目标,高校在公共音乐教育引进的师资力量主要是专业优秀人才。这些专业教师在教授课堂音乐知识时,由于思维惯性等原因,主要注重专业知识的讲授技巧学习,而从根本上提升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教学观念还没有完全树立起来。所以,作为专业教师更应在制订人才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的教学内容上进行研究思考,注重培养音乐人才而不是培养音乐家的教学理念,积极将专业音乐知识中反映思想价值观的内容纳入教学体系和范畴,形成音乐艺术与思想育人的强大合力[2]。

(二)公共音乐教育缺乏对思政元素的深入挖掘

现代高校公共音乐教育体系有一部分顺承了本文音乐教育的体制和模式,近些年来,我国高校针对这一问题,对中国民族音乐和传统音乐的传承与发展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思考。然而,中国民族传统音乐教育体系发展不完善和音乐教育内容部分西化的问题仍然存在。特别是在整个音乐教学体系中,传统音乐地位不高,对音乐教育中的思政元素深入挖掘的力度不够的问题仍时有发生。因此,在音乐教育中渗透政治思想教育精神、理念,将带有红色基因的优秀音乐作品补充到大学公共音乐专业教育中,深入挖掘音乐教育中的思政元素,提升音乐教育的思想政治效力,也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高校音乐教育工作者需要积极思考和研究的问题。

四、“课程思政”理念与公共音乐教育融合发展的策略研究

“课程思政”教育理念的本质是立德树人,高校专业课程融入思政元素,形成协同合力,会对高校大学生思想观念、意识形态、行为习惯产生积极作用。而高校的音乐教育中有着丰富的文化传承基因,教学内容多是历史文化中的优秀作品,因此,可在公共音乐教育中开展“课程思政”,充分挖掘音乐教育中的思政元素,使大学生在专业课程中受到思想观念、道德情操和文化传承等方面的洗礼[3]。

(一)爱国主义教育与高校公共音乐教育融合发展

爱国主义是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高校公共音乐课程教学必须要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线,将家国情怀和民族文化思想贯穿教育的全过程。在高校公共音乐教育中,既要让大学生感受到历史文化艺术的魅力,又要使大学生内心形成充分的情感认同,提升他们的民族自尊心与自豪感。如对《我和我的祖国》曲目的学习,应着重分析研究音乐产生的时代背景和曲目风格,激发当代大学生的情感认同,从时代背景出发,用歌曲内容展示祖国发展强大的壮丽篇章,唱响当今时代发展的主旋律。另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应强调歌曲采用的表达风格,使大学生对曲调产生情感上的共鸣,认识到歌曲所抒发的爱国主义情愫,讲好中国故事和传唱爱国思想的朴素现实意义[4]。此外,《咱当兵的人》《歌唱祖国》等优秀爱国歌曲也是爱国主义教育的良好素材。

(二)理想信念教育与公共音乐教育融合发展

理想信念教育是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重要的教育内容,对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道德观起到了关键作用。崇高的理想信念可帮助大学生清晰人生目标与方向,拓宽知识视野。高校公共音乐教育与理想信念教育的目标具有高度的一致性,而以音乐为思想教育载体,可以使高尚的情操超越一切语言上的障碍,直达人们的内心深处,引起人们的思想共鸣。因此,音乐的思想教育穿透性是无与伦比的。在高校公共音乐教育中,应多采用富有理想情操的曲目作为教学内容,如《最初的梦想》《小白杨》等。这些曲目不仅能净化学生的心灵,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知识的热情,还能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向人生的正确方向迈进。另外,许多音乐人感人至深的故事也可作为理想信念教育的素材加以学习和研究,如不懈追求公平正义的莫扎特、平凡而伟大的巴赫、不畏强权的贝多芬等,让大学生在赏析这些音乐的过程中,进一步获得穿越时间的心灵洗礼,被这些音乐家的高尚情操所鼓舞和感染,从而树立起崇高的人生目标[5]。

(三)个人品德修养与高校公共音乐教育融合发展

品德教育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一项关键的教育组成部分,其主要引导和启发学生在社会公德、遵章守纪、爱岗敬业、坦率诚实、正直勇敢等方面树立优良的品质。而高校的公共音乐教育是进行个人品德教育的一种有效手段和途径,因为音乐教育注重大学生品德修养的培养,许多音乐都有着自己独特的礼仪,蕴藏着一种秩序、尊重和理性的元素。如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进行站姿、坐姿规范和时间观念的教育;在教学内容上,教师进行音乐表演时,注重音乐仪式感教育。这些教育可以让学生在潜意识中升华自己的思想境界和道德修养层次,养成遵守秩序、崇尚礼仪的良好品质[6]。

参考文献:

[1] 高霞. “课程思政”理念下对高校公共音乐课程中思政育人的探索[J]. 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12):23-24.

[2] 刘纪秋. 音乐教育专业课程思政实践方法探究[J]. 北方音乐,2020(13):146-147.

[3] 李爱丽. 论音乐教育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17):39-40.

[4] 袁晓辉. 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音乐渗透[J]. 群文天地,2012(10):210-211.

[5] 陈顺桥. 音乐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原则中的巩固作用[J]. 学习月刊,2009(16):19+30.

[6] 俞小敏. 音乐教育在高校理想信念教育中的新探索[J]. 艺术教育,2017(Z2):72-73.

(责任编辑:陈华康)

作者简介:翟吉辉(1982—),男,硕士,哈尔滨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辅导员思政。

猜你喜欢

思政元素艺术教育课程思政
浅谈思政元素在大学英语教育中的应用
大学语文课程中的思政元素
《大学语文》融入课程思政元素的研究
思政元素融入《政治经济学》教学探索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我国幼儿园艺术教育特色的现状分析
艺术教育在精神文明构建中的作用
科学教育与艺术教育相互融合探究
构建和改进现代化学校美育工作体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