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现当代艺术融入小学美术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2022-05-30席淑英

中国中小学美术 2022年1期
关键词:波洛克线条绘画

席淑英

《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明确提出,学生应当学会欣赏和尊重不同时代和文化的美术作品。小学美术教学融合现当代艺术,对培养学生的美术学科素养、保持美术学习兴趣有着重要价值。本文以“波洛克的滴流艺术”一课为例,运用翻转课堂式教学模式与“欣赏·认知一评述·判断一互动·分享一反思·理解”的教学模式相结合开展课堂教学,对培养学生的美术学科核心素养、保持美术学习兴趣所起的作用展开论述。

一、课程来源

保罗·杰克逊·波洛克( Paul Jackson Pollock),美国画家,抽象表现主义绘画大师。1929年就学于纽约艺术学生联盟,师从本顿。1943年开始转向抽象艺术。1947年开始使用“滴画法”,即把巨大的画布平铺于地面,用钻有小孔的盒、棒或画笔把颜料滴溅在画布上。其创作不做事先规划,作画没有固定位置,喜欢在画布四周随意走动,以反复的无意识的动作画成复杂难辨、线条错乱的网,人称“行动绘画”。此画法构图设计没有中心,结构无法辨识,有的只是各种线条、点、形状和肌理的组合,具有鲜明的抽象表现主义特征。这种不需要复杂绘画技巧而画面效果较好的绘画形式比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绘画潜能,能鼓励学生养成大胆自信、个性奔放的作画方式。学生在这种自由、随性、毫无拘束感的绘画过程中体验绘画的乐趣,是摆脱束缚、追求自由精神的极致体现。

二、教学实践

课前:利用翻转课堂式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美术核心素养

(一)欣赏·认知

1.通过自主搜集材料,培养学生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

教师布置学习任务:(1)搜集五张波洛克的美术作品图片,观察作品中的线条、色彩有什么特点。(2)搜集波洛克的绘画故事,思考画家是怎样作画的,他是怎样表达自己情感的。

2.让学生观看微视频,培养学生观察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学习视频资料中主要包括介绍波洛克生活和艺术经历及其创作过程和创作方法。

学情反馈:大部分学生对视频内容很感兴趣,但对波洛克及其作品的认知还很模糊,说不清楚作品中线条和色彩的特点。根据学生的自主学习情况,教师进行二次备课,制定“美术分组欣赏表”,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解决学生自主学习中遇到的困难。

【设计意图】通过任务驱动式学习,让学生初步感受波洛克绘画的特点,产生探索的兴趣,培养他们图像识读的能力,同时培养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

课中:开展自主合作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美术核心素养。

(二)评述·判断

自主探究,深入赏析。学生分组讨论.深入赏析波洛克的作品《10号》,组长组织小组成员共同完成“美术分组欣赏表”(表1)。

各组汇报讨论结果。

第一组:波洛克大多数的作品线条都是密密麻麻的,很有动感。我们覺得他在画这幅画的时候,心情一定很糟糕。

第二组:我们知道波洛克创造了一种新的绘画方式——滴画。他在画画的时候用大刷子把颜料洒在布上,布是铺在地上的。他想怎么甩就怎么甩,想怎么泼就怎么泼。我们觉得他画画的时候一定很开心!

第三组:我们组只有一位同学喜欢波洛克的画,其余几位同学都不喜欢他的这张画,认为作品中的画线条太密了,看得眼睛都花了:黄色的、红色的、黑色的、白色的颜料乱七八糟地叠在一起,不好看。

(三)互动·分享

教师出示作品《夏天9A号》(图2)。

1.教师提问

(1)作品《夏天9A号》除了线条外还有什么呢?(点、形状)

(2)作品《10号》和作品《夏天9A号》比较,线条的疏密程度一样吗?哪里不一样?

(3)密的线条给你什么样的感觉?疏的线条又给你什么样的感觉?

(4)你觉得哪幅作品更好看?为什么?

(5)每个人对画面的感觉都不一样?如果要你给这两幅画起名字,你会取什么名字呢? 课堂观察:以上五个问题没有标准答案,学生各抒己见,有的喜欢《10号》作品,有的喜欢《夏天9A号》作品,学生的感受也是差别很大。学生给作品起了以下名字:作品《10号》的“新名字”有《怪兽来了》《我的心情很烦躁》《秘密的丛林》《不要惹我》《乱七八糟》等,作品《夏天9A号》的“新名字”有《两个人的舞蹈》《好大的蜘蛛网破了》《我被困住了》《池塘里的倒影》《小鱼迷路了》等。

教师总结:波洛克是一位很特别的画家,他画画不是在画架上画,而是把很大的一块画布平铺在地上,然后绕着画布,把颜料滴落、抛掷甚至倒在画布上。有时候,他还用于硬的笔刷、棍子和铲子推弄颜料。这样的画画方法,我们称为“滴画”。他的画看似杂乱无章,却能给观看者带来强烈的震撼和吸引力。波洛克不给自己的画取名字,而只是给画编号。那是因为他认为所有的图画都是看画人自己的感受,画家不应该左右观看人的思维。事实也是如此,你看你们给画取的名字多有意思。从这些名字里,老师能感觉到你们观画时各自不同的感受。

【设计意图】从线条、色彩、感受等方面对波洛克的作品进行深度赏析及描述,提升学生文化理解、审美判断等核心素养的能力。

2.创作表现

教师演示创作步骤(图3)。在演示过程中,教师提示学生可以用暖色表现快乐。冷色表现悲伤,还可以用黄色、黑色和橙色相搭配来表现生气。

3.展示、交流作品及讨论

(1)创作过程中有哪些困难?是如何解决的?

(2)我喜欢谁的作品?为什么喜欢?

【设计意图】通过模仿大师的创作过程加深对波洛克作品的理解,提升美术表现力。

课堂观察:不同个性的孩子在绘画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状态是不一样的。文静内向的孩子,他们作画时比较严谨、小心,画面丰富、紧凑,作画时间长,有时候还很犹豫;而活泼外向的孩子笔触线条粗犷,作画时大胆、速度快、放得开,但画面比较粗糙,缺少细节。无论是哪种个性、气质的孩子,他们都能在教师的鼓励下大胆表现,体验自由绘画给他们带来的快乐。

课后:通过反思、理解,培养学生的美术核心素养。

(四)反思·理解

利用微信、钉钉等社交软件,组织学生线上交流。

学生对本课的学习十分感兴趣,在家里尝试用其他的绘画工具来表现。

【设计意图】线上评价活动,可以强化学生对基础概念、词汇和定义等知识的理解,也能让学生反思自己究竟懂得了什么、学到了什么,又是怎样学到的。

三、结语

构建翻转教课堂教学模式与“欣赏·认知一评述·判断一互动·分享一反思·理解”的教学模式相结合,探索适应现当代艺术进课堂的教学新方式。

课前,在“欣赏·认知”活动中,学生收集与整理新信息,自主学习、主动探究,体现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课中,在“评述·判断”活动中,学生从画作的创作背景、作品内容及表现形式三个方面进行评述与判断,师生互动,深入探讨和分析作品,从而使学生能够正确辨明作品的意义与价值。在“互动·分享”活动中,学生寻求与发现新材料,尝试与创造新技法,从而激发新的视角、新的想法,唤起尝试进行多媒材艺术创作的欲望,在创作中进一步培养创新思维能力。课后的“反思·理解”活动不仅仅是检查学生是否学到了知识或是否完成了作業,而是记录学生掌握了什么知识、理解了什么概念、具备了什么能力,并为学生学习的延续和知识迁移做铺垫,使学生的美术核心素养得以提升。无论是课前、课中还是课后,课堂教学活动都是紧紧围绕美术核心素养开展教学的。

本次教学实践,还涉及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观念等多方面内容的探索。

以现当代艺术为核心的课例在教学目标上重视学生对艺术作品的理解、反思与回应,关注文化的学习。在教学内容上,教学重点从仅仅思考学生“做了什么?使用了什么艺术媒介?能在教室里展示什么?学生带了什么回家?”扩展到“过程中学生怎样思考?遇到什么问题?学生是如何解决问题的?学生得到怎样的发展?”在教师的教学观念上,教师要对现当代艺术充分地了解,并认可现当代艺术进课堂的意义与价值。现当代艺术不以“艺术制作”为导向,而是关注讨论过程和意义的诠释,那么相对的成果展示也不能仅仅是让学生展示最终的作品。教师应当在教学的起始阶段用图像、视频记录下学生的整个参与过程,包括他们的思考、讨论和创作过程,最后以多媒体形式向学生和家长展示。

小学美术教学融合现当代艺术,对培养学生的美术学科素养、保持美术学习兴趣有重要价值。另外对教师来说,与学生一起了解现当代艺术、了解今天的艺术家,探索适应当代艺术的美术教学新方式。由此,便能够推动小学美术教育整体意义上的改革与发展。

猜你喜欢

波洛克线条绘画
波洛克的抽象滴流艺术
线条之美
李·克莱斯纳对波洛克绘画的影响
大可:把线条玩到极致
烧脑的线条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
舞出线条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