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本杀,为何要“刹一刹”?
2022-05-30小单
小单
今年4月1日,文化和旅游部等5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规范剧本娱乐经营活动的通知(征求意见稿)》,对风靡一时的剧本杀游戏实施监管。对此,家长们拍手称快,教育专家们也如释重負。
剧本杀,杀入2021年
“某个蝉鸣聒噪的夏日,你们一行七人聚集在古老的木夕神社。你们被邀请来参与一场莫名其妙的游戏。而邀请你们前来此处的,正是那个身着玄色僧袍的和尚……”
随着主持人的旁白,音乐缓缓响起。你翻开了面前的手册,上面记述了你的生平及你与这张桌旁的其他人之间的爱恨情仇。你们的共同目标是还原一起凶杀案,找到凶手,同时,你可能还要隐瞒你就是真凶的事实。
剧本杀玩家们对于这种场景都不陌生。以“逻辑推理+多人角色扮演”为主要形式的桌面游戏剧本杀,集社交、互动、益智休闲、情景体验等多元属性于一体,近年来成为青少年娱乐活动的热门选择。根据美团研究院发布的《2021实体剧本杀消费洞察报告》,2021年国内剧本杀市场规模超过150亿元,消费者规模达941万人,超七成消费者是30岁以下的年轻人,学生群体约占28%,超四成用户消费频次为一周一次及以上。
犹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的剧本杀门店,在全国遍地开花,业内甚至将2021年称为“剧本杀元年”。
迅速扩张的剧本杀市场也出现了诸多野蛮生长的乱象,其中,剧本内容包含暴力、恐怖、色情、迷信等元素最为家长们诟病,因为沉浸其中的青少年玩家很难不受到负面影响。
针对饱受争议的剧本杀,今年4月1日,文化和旅游部等5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规范剧本娱乐经营活动的通知(征求意见稿)》。其中,涉及未成年人的内容如下:
第一,要求对剧本脚本进行分级管理:剧本娱乐经营单位使用的剧本脚本应当设置适龄提示,标明适龄范围;设置的场景不适宜未成年人的,应当在显著位置予以提示,并不得允许未成年人使用。
第二,对未成年人玩剧本杀进行时间限制:除国家法定节假日、休息日及寒暑假期外,剧本娱乐经营活动不得向未成年人开放。
第三,加强剧本备案管理:剧本娱乐经营单位应当自经营之日起30个自然日内,将经营场所地址以及场所使用的剧本脚本名称、作者、简介、适龄范围等信息,报送经营场所所在地县级文化和旅游行政部门备案。
第四,设置了政策过渡期:自本通知印发之日起至2022年12月31日,剧本娱乐经营单位应当根据规定开展自查自纠,依法变更经营范围,完善经营资质,向文化和旅游行政部门履行备案手续,建立内容自审制度,积极整改并消除消防等安全隐患。
南京家长温先生自称是“剧本杀受害者”。他的儿子迷恋剧本杀一年半,荒废了学业,今年高考落榜:“我儿子从小喜欢看电影、电视剧,特别容易入戏,经常一边看一边哭。高一高二之间的那个暑假,他和同学去玩剧本杀,一下子就入了迷,每周都要去两三次。上高三前,他居然要求退学,去剧本杀门店做主持人。我坚决反对,逼迫他参加高考,结果不出所料,离一本线差了70多分。这都是剧本杀给害的!为什么国家不早两年出台限制令?”
长沙家长肖女士对剧本杀同样深恶痛绝:“我儿子告诉我,他和同学去玩剧本杀时,因为人不够,店家就让一个漂亮的小姐姐来凑数。这个小姐姐穿着暴露,说话还嗲声嗲气,让他和几个男同学心猿意马,匆匆结束便落荒而逃。这算什么?色情引诱吗?对十四五岁的中学生这样做,他们怎么好意思?”
洛阳中学生小邵对剧本杀的看法比较客观:“对剧本杀,大家不必一棍子打死。剧本杀好不好,关键看剧本。我们去玩的时候,都会仔细挑选剧本,没有满意的就换一家,绝不将就。只要剧本好,大家玩得开心,还能有所收获,否则,不但扫兴,还有潜在风险。我的一个同班女同学,玩恐怖主题的剧本杀被吓得连着几天做噩梦,就是因为剧本没有选好。”
剧本杀的“罪与罚”:参与者有深陷剧情而抑郁的,有假戏真做而失去自我的,还有走火入魔要砍杀父母的
上海剧本杀门店经营者潘先生告诉笔者:“剧本杀一开始叫‘谋杀之谜,基本上都是以凶杀案为背景,本身就和血腥、凶杀等元素分不开,所以,暴力、血腥可以视为剧本杀的本质属性。玩家来玩,就是来寻刺激的嘛,就像在游乐场坐过山车,没什么可质疑的,受不了刺激可以不玩嘛。”
在经营者看来“没什么可质疑的”剧本杀,却正在对未成年人造成严重影响。在大众点评里搜索“剧本杀”,显示的结果大多包含凶杀、恐怖等元素,而这些内容并不禁止未成年人体验。
初三女生小眉(化名)在体验了一个名为《一点半》的恐怖主题剧本杀后,时常感觉心脏不适,胸闷、气短、做噩梦:“那是一个多月前表姐带我去玩的,直到现在,只要一闭眼,那种恐怖感就会冒出来。晚上我睡不着,哎呀不对,是非常瞌睡却不敢入睡,打个盹儿都能做一串噩梦。”
小眉的同学小荷玩过另一个恐怖主题的剧本杀,事后出现怕黑、一个人不敢去卫生间等症状:“当时玩的剧本杀,情节和晚上学校洗手间有关,镜子里会突然出现鬼脸,一回头就能看到滴着黏液的獠牙,特别吓人!现在我一想去洗手间就害怕,在学校请同学陪伴,在家则叫醒妈妈,还得把家里的所有灯都打开……”
武汉剧本杀门店经营者小赵承认,曾经有高中生来店体验时出现身体不适:“半年前的一天,几个孩子来店里消费时,不肯透露年龄,我也不便看他们的身份证,就向他们推荐换装沉浸式剧本杀,还让店员参与,以防不测。没想到,剧情发展到一半就有一名瘦弱的男生说头晕。即使当时灯光昏暗,我也能看出他脸色惨白,于是紧急叫停了游戏。送男孩去医院的途中我才知道,他们只有16岁,都是高一学生。”
浙江省人民医院临床心理科多次接诊因为玩剧本杀而出现不良反应的孩子。该医院的医生介绍,这些患者中有深陷剧情而抑郁的,有假戏真做而失去自我的,还有走火入魔要砍杀父母的。“这些患者当中最小的15岁,最大的30岁,起因都与玩剧本杀有关。”
上海心理咨询师冯海峰认为:“未成年人的人格尚未健全,辨别能力有限。剧本杀虽然是虚拟游戲,但剧情设计往往有强烈的带入感,很容易让未成年人把自己当成剧中人物,用真实的情感响应剧中人物的喜怒哀乐。如果剧情包含暴力、色情、恐惧、抑郁、迷信内容,加上剧情往往把冲突设计得十分激烈,未成年人容易陷入情绪的旋涡难以自拔。所以,我不建议未成年人体验剧本杀,除非由家长陪同。”
剧本杀的“美与妙”:只要做好分级,严格监管,剧本杀仍有不错的发展前景
郑州家长梁先生认为,对于剧本杀的流行,家长们不必大惊小怪,或许过两年,时尚的风向标一变向,孩子们转身就去玩别的了。
浙江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心理学系主任李新宇认为,剧本杀本身带有三个属性:游戏娱乐属性、逻辑推演属性、角色扮演属性。从游戏的属性来看,这项活动不太受年龄的限制,问题就出在这儿。
“仔细研究《关于规范剧本娱乐经营活动的通知(征求意见稿)》,不难发现,其核心是对剧本杀的内容进行分级。”李新宇分析,“事实上,许多家长担心孩子玩剧本杀有负面影响,是因为剧本杀在内容上没有进行严格的分级。换言之,只要做好分级,商家严格执行,剧本杀仍有不错的发展前景。”
笔者了解到,随着国家监管力度的加大,许多商家开始探索变革之路,剧本内容从最初的凶杀案推理拓展到更多的类型。例如,以搞笑演绎为主的“欢乐本”,以沉浸体验角色情感为主的“情感本”,还有以家国情怀为主进行阵营对抗的“机制本”等。
广州心理咨询师蔡东辉表示,剧本杀之所以流行,是因为青少年有自我塑造的强烈愿望,剧本杀的角色扮演契合了他们自我定位、自我完善,以及适应社会的本能需求:“因此,如果孩子热衷于玩剧本杀,家长不要禁止,而应该引导。家长可以带孩子一起去玩,也可以在家里玩,如果能摆脱剧本,让孩子自己推理剧情,对培养孩子的想象力、表达力都有很好的作用。我甚至在琢磨,或许心理治疗也可以引进剧本杀,比如用沉浸式的角色体验治疗抑郁症。”
北京基础教育研究院的徐江教授认为,目前我国缺少从心理角度引导未成年人成长的游戏模式,剧本杀或许是可行的方式:“剧本杀的游戏属性让孩子们喜欢玩,角色扮演的属性有利于促进孩子和玩伴之间的情感交流,如果父母能和孩子一起玩这类游戏,对于密切亲子关系有很大好处,同时,孩子的思维能力也可以得到锻炼。现在许多中学、大学有戏剧社团,课余时间排练话剧,定期演出,不正是剧本杀的舞台版吗?”
【编后】
关键在于抓好管理
作为一种群体游戏,剧本杀的基本功能是提供社交机会。无论剧情如何,都是人与人打交道。孩子们玩剧本杀,或三五好友结伴前往,或与陌生人随机组队,都要在游戏过程中观察对方表情、推理言行意味、猜测是敌是友……这不是在训练社交能力吗?
本刊认为,当国家的管控措施落实到位,剧本创作水平提升,出现一批有益于青少年身心成长的剧本时,家长可以支持孩子适当地玩一玩剧本杀。
【编辑:陈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