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肖复兴散文的北大荒情结

2022-05-30缪玲芳

名作欣赏·评论版 2022年11期
关键词:肖复兴

摘要:肖复兴散文集《北大荒断简》形成了朴实自然的美学风格,对故土的无限眷恋,对故人的心怀感恩,对青春的永远铭记,共同构成了肖复兴散文的北大荒情结。

关键词:肖复兴《北大荒断简》故土故人青春

作家肖复兴从20世纪80年代以后一直致力于散文创作,多年来笔耕不辍。他成长于北京一个叫粤东会馆的老院,北大荒生活的六年,在肖复兴的生命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迹。在肖复兴的散文创作中,带有明显的地域文化烙印,北大荒和北京这两个地方是其永恒的书写对象。从《我们的老院》到《北大荒断简》,再到新出版的《天坛六十记》等,都是肖复兴对故土的深情記录,也代表着他散文创作的地域文化特色。青春的故乡,有时胜过童年的故乡。北大荒是肖复兴青春的故乡,对于他而言,更是一个有着特殊缘分、令其魂牵梦绕的地方。肖复兴在其小说集《北大荒奇遇》中说:

北大荒,是我人生的门槛;是我文学的摇篮。a

所以他一直深情书写着北大荒的过往。《北大荒断简》出版于2018年,是肖复兴纪念自己和同伴们一起去北大荒的一部散文集。作家将笔触集中于北大荒的大兴岛,将浓浓的北大荒情结融于字里行间,描摹北大荒的风土人情,怀念感恩那片土地上生活的人,铭记青春的过往,形成了朴实自然的美学风格,为其散文的地域化书写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一、致故土:无限眷恋

抒发对故土的情结,是文学创作中永恒的主题,故土是作家们的精神根据地。北大荒这片故土可以说是肖复兴的精神根据地和情感栖息地,对于故土的无限眷恋使得《北大荒断简》具有浓厚的北大荒情结,北大荒情结也成为这部散文集的情感特质。学者谢有顺认为散文写作需要有一个精神根据地,他把散文家对故土的书写称之为“写作上的回家”:

写作上的回家 , 重要的在于如何找到可靠的载体 , 把一个地方的灵魂诠释、透显出来。 b

诚然,肖复兴找到了精神根据地,他的创作与北大荒的自然环境息息相关,北大荒这片黑土地影响着他的艺术气质与风格。在《北大荒断简》中,肖复兴对北大荒自然环境和风俗的书写随处可见,寄托着他浓厚的北大荒情结。

1968年,肖复兴和同学朋友们离开北京,来到了北大荒的大兴岛。大兴岛是一个被七星河和挠力河环绕的小岛,在开发建设之前是一片沉寂多年的亘古荒原。在肖复兴的散文世界中,大兴岛呈现出一幅幅原生态的自然图景:春天荒草萋萋,夏天绿浪翻滚,秋天金黄一片,冬天白雪皑皑。《北大荒的雪》中,作家描述第一次看到北大荒下雪时的感受。在他眼中飘洒的初雪温柔可爱,轻盈潇洒,一如这帮年轻的开拓建设者初到北大荒时的稚气未脱和天真烂漫。但在隆冬时节,漫天呼啸的大烟炮(积雪被大风卷起)也在时时刻刻考验着年轻人最初的豪情万丈,让他们意识到人在大自然面前有多么渺小。例如:

这个世界似乎只有北大荒的雪才会这样地大……走在荒原上,更是一片无比轩豁的白雪茫茫,一直连接到天边的地平线上。c

恶劣的自然环境,寒冷的气候给他们的生活增添了一些苦难,但在肖复兴笔下,大兴岛更多时候充满了生机和希望,对自然的喜爱和敬畏,让作家在经历磨难后依旧对生活充满信心。大兴岛上遍布荒草:乌拉草、萱草、羊草、苜蓿草,还有长在沼泽地里又长又粗、韧性十足的无名草:

荒草萋萋,触目皆是,铺天盖地,翻涌到天边,再被风吹回来,卷到我的脚下,簇拥在我的身旁,然后又被风吹走,吹远。往返回复,生生不息。d

大兴岛上触目皆是的荒草生命力顽强,这些不起眼的荒草生生不息,给人带来了无限的希望。

然而,在散文创作中,作家不是单纯写自然环境和景物,而是需要借助它们来抒发情感。在肖复兴的北大荒系列散文中,他并没有把这些荒草白雪进行盲目升华,而是回到一个实实在在的记忆世界,忠实记录它们原有的模样,有节制地抒发情感。他写自然环境是为了留下青春时节与它们相依相偎的那份和谐而美好的感觉,是为了感激北大荒的荒草和白雪让他们在懵懂无知的年龄学会思索生命的意义,更是为了表达内心深处的那份深深眷恋。

除了对自然环境的书写,《北大荒断简》也深情地记录了那一时期的社会情景和风俗习惯。肖复兴在北大荒生活了六年,他的情感和意识受到了北大荒风俗文化的熏陶,使其散文带有北大荒生活习俗的烙印。肖复兴撷取了北大荒丰富多彩的风俗习惯作为其散文创作的素材,这些独特的风土人情也构成了其散文深广的文化背景。例如肖复兴把《北大荒过年》这篇散文写得绘声绘色,他深情地记录了黑龙江当地农村过年的风俗人情:在过年时,一群年轻人不仅能自己浇筑冰灯、杀年猪、包饺子,更有当地老乡用卷心菜窖藏的苹果给在北大荒过年的他们带来了惊喜。卷心菜包苹果这一情景描写,让读者印象深刻,不得不感叹北大荒人的智慧。在卷心菜长到刚包心时,把摘下来的新鲜苹果放在卷心菜里,苹果就能在卷心菜里安然度过北大荒漫长严寒的冬季。这些散文中的风俗描写不仅增加了浓郁的乡土气息,而且丰富了人物活动的场景,充分展现了人物的性格特征。

二、致故人:心怀感恩

如果说故土是肖复兴散文的情感栖息地,那么生活在那片黑土地上的人们则是他终其一生挥之不去的鲜活记忆。作家在青春时期奠定的来自民间的情感和立场,一直影响着他的散文创作。肖复兴在散文中娓娓道来,讲述着生活在黑土地上的北大荒开发建设者的日常生活以及厚重的黑土地所造就的北大荒人的优良品质——坚强、豁达、勇敢和勤劳。肖复兴在《北大荒断简》序言中写道:“只写生活在这个地方的人……只写曾经经历的人与事,以及更为重要的命运。”青春已然远去,可记忆却不会烟消云散,一个个北大荒人的音容笑貌在作家的笔下依然立体生动。肖复兴在进行散文创作时,描摹人物力求摆脱刻板与单一,无论是他的同学朋友,还是当地老乡,这些普普通通的人各自有着不一样的面孔和性格,绝不是脸谱化的存在。

《北大荒断简》中,肖复兴着墨最多的无疑是北大荒的当地老乡。他认为这些外来年轻人的青春是与和老乡的关爱联系在一起的,是老乡给予了他们荒凉岁月里的温情,也教会了他们来自北大荒民间底层最质朴的情感和坚定立场,所以肖复兴对这些善良朴实的老乡一直心怀感恩。

人生沧桑中,世态炎凉里,让你难以忘怀的,往往是一些很小很小的小事,是一些看似和你不过萍水相逢的人物,是一些甚至只是一句话却足以打动你一生的话语。e

的确,这些老乡让远离家乡的年轻人在北大荒寂寞的日子里多了一些温情,也让逝去的时光有了丰富而温暖的回声。《黄檗罗镰刀把》讲述的是木匠赵温与“我”成为四十余年的生死之交。因为“我”曾经为他打抱不平,这位朴实的木匠便对我报以最大的深情:给“我”做黄檗罗木的镰刀把,除夕夜冒着风雪走三十多里路送饺子,钉大木箱帮“我”装木材运回北京。赵温与“我”之间的友情是君子之交淡如水,互相牵挂却不牵绊,哪怕分隔两地多年不见,只需要知道彼此安好就行。

而这一切的底蕴,又在于东北民性中慷慨仗义、坦荡热忱的奉献精神。f

除了趙温,还有许许多多善良的北大荒老乡给予“我”温暖:胆大心细的铁匠老孙不惧怕沾惹麻烦,给“我”一碗甘甜的椴树蜜;嗜酒如命的大老张为了让我喝上一碗鲫鱼汤,忍着一上午的酒瘾去七星河钓鱼;老农杨德云不顾严寒帮我们去挠力河凿冰捕鱼;曹大肚子不怕麻烦借书给“我”……在这样一部怀人之书中,作者记录下了与北大荒多位乡亲、朋友之间清澈如水的情感。

除了北大荒的当地老乡,另一个书写对象是作家的同学和朋友。荒原的空旷寂寥和生活的苦难并没有消磨他们的意志。相反,黑土地的宽广深厚一直在滋养着他们的灵魂,使得他们也有着地道北大荒人的善良和豁达。这些年轻人从城市来到农村,他们在与大自然搏斗的过程中 , 曾经尽情释放过自己全部的青春激情 , 也留下了属于他们的生活印记。《七星河和饶力河》中,“我”的同学宝泉喜欢画画,他和另一个同样喜欢画画的女青年相爱。为了去见心爱的姑娘,他敢于一个人在风雪交加的夜晚横渡挠力河去雁窝岛,最终收获美满的爱情,而宝泉为了爱情不顾危险的故事也为饶力河增添了传奇色彩。不同于宝泉为爱奋不顾身的勇敢浪漫,另一个风云人物“野马”更是“胆大包天”,野马趁杀年猪时的忙乱偷走了热乎的猪头藏到井下,最后也没吃上又还了回来。他偷猪头的事件为《北大荒过年》这篇散文增添了别样的欢乐元素,也让自己成为传奇人物。

无论是当地老乡,抑或是同学和朋友,都让作家心怀感恩:

他们构成了我青春岁月流逝不去的背景,他们汇聚成我回忆中最动人最难忘也最脆弱最让我想落泪的泪点。g

当作家重新回望青春岁月时,这些深深印刻在记忆中的老乡、朋友和同学,都让他心中涌动着复杂的情感。肖复兴也不仅仅是在写几个人的命运,咀嚼他们的悲欢离合,而是透过他们写出了包括自己在内整整一代青年人的理想追求。

三、致青春:永远铭记

不仅仅是抒发对故土的眷恋和对故人的感恩,肖复兴也在《北大荒断简》中对一代人的青春进行忠诚的记录,用文字记录下青春岁月中难忘的回忆。虽然属于青春的时代已经越来越远 , 但是经过时间的淘洗,那些刻骨铭心的记忆已然沉淀在作家的生命深层。五十年之后,肖复兴翻开尘封的往事,真诚袒露自己的内心,用流自心底的一份真情去忠诚记录青春的过往,追寻青春的价值。

肖复兴用饱含深情的笔触,真实地把自己记忆中所铭记的青春故事呈现在世人面前。同时,肖复兴并不是以一个旁观者的姿态去审视他者的所作所为,而是全程以一个参与者的身份来进行忠实记录。《麦秸垛和豆秸垛》是命运开出的残酷玩笑,《冬之母女二重奏》渗透着作家对于逝去生命的惋惜和哀悼。在作家的笔下,他们都是追寻理想而来的年轻人,但奔赴理想的路途并不是平坦的,他们不可避免地会遭遇挫折,肖复兴在思考着一代青年人的理想追寻以及追寻理想过程中所付出的代价。

无论是当地的人们,还是来自全国各地的年轻的开发建设者,他们都为北大荒的开发建设付出了青春的热血,有的甚至把年轻的生命永远留在了黑土地上,肖复兴散文从亲历者的角度带领人们找寻这些鲜活生命的意义。《十七岁的荒火和流沙》是不堪回首的往事,北大荒的荒火和流沙让两个年轻女孩的生命永远定格在了十七岁。刘佩玲为扑灭荒火全身大面积烧伤,她失去了双手和美丽的容颜。李玉琪在挖沙子时遭遇塌方,被无情的流沙吞噬了生命。生命中的苦难形式有很多种,但生命的逝去无疑是最沉重的。肖复兴在这篇散文中有着难以言说的悲情:大兴岛无情的荒火与流沙带走了这两个年轻女孩的生命,她们是那个时代的英雄。当直面死亡时,人们会去认真思考生命存在的意义,尤其是那么年轻的两个女孩,她们的美好人生才刚刚开始。作家在回忆这两个年轻生命逝去的过程中,从某种意义上是再一次直面她们的死亡,同时将内心的悲痛和对青春的体悟转化为文字用以启迪读者,也让已经逝去的鲜活生命和依然活着的一代人的记忆有了安放之地。

不囿于回忆他者的青春过往,肖复兴在古稀之年敢于去面对自己的过错更属难能可贵。他在这部散文集中真诚反思与忏悔,写下曾经不敢面对的人和事。《一枚纪念章和两条小鲫鱼》便是作家对两个无辜老农的真诚忏悔。虽然两位善良的老农并没有怪罪作家,但一直以来,他无法原谅自己当年的天真和软弱,认为不该因为他人的宽恕而轻易原谅自己。于是他选择用散文的书写来进行内心的自省,把反思与

忏悔倾注笔端,真诚面对过往,为青春的回忆写下不完美却仍然温暖的注脚。

四、结语

历史的刻刀或许神奇无比,能把人雕刻得面目全非,洗尽铅华后,一代青年人都已经走到了暮年。北大荒这片神奇的黑土地留给肖复兴的是一份精神财富,北大荒也是其精神腾跃和思想蜕变的见证者。一个从都市而来的知识分子在远离家乡的地方体会了生活的艰辛,更多的是体验到了青春成长进程中的乐趣。《北大荒断简》正是肖复兴把言之不尽的北大荒情结诉诸笔端的深情书写,对故土的眷恋,对故人的感恩和对青春的铭记,共同构成了这部散文集的精神内核。

a肖复兴:《北大荒奇遇》,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1985年版,第351页。

b谢有顺:《散文写作要有精神根据地——从谢宗玉的散文谈起》,《理论与创作》2008年第5期,第66页。

cdeg肖复兴:《北大荒断简》,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18年版,第270页,第223页,第57页,第226页。

f董慧:《台湾文学中的东北书写》,九州出版社2018年版,第131页。

参考文献:

[1] 车红梅.北大荒知青文学研究[D].吉林大学 ,2010.

[2] 曲竟玮.论北大荒知青散文的主题走向[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4).

[3] 车红梅 ,张放.论北大荒知青文学自然描写的审美特质[J].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3(3).

[4] 古耜.古典情致·平民情结·怀旧情绪──略说肖复兴散文[J].当代作家评论 ,1998(5).

[5] 周纪鸿.“老三届”散文家的创作特点、贡献及局限[J].石家庄学院学报 ,2020,22(4).

[6] 孙旋.人生价值的执著追寻——知青作家20世纪90年代散文创作的精神轨迹[J].江汉论坛 ,2005(6).

[7] 陆梅.没有真情别碰散文[N].文学报 ,2002-06-27.

基金项目:本文系中央支持地方高校改革发展资金优秀青年人才支持项目“北大荒文学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是:ZYQN2019018

作者:缪玲芳,牡丹江师范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现当代思潮。

编辑:赵红玉E-mail :zhaohongyu69@126.com

猜你喜欢

肖复兴
孙犁的提醒
肖复兴的不打扰
教学过程中过渡语言解码
肖复兴读写系列
温暖恰恰发生在极小的瞬间
带有磁性的诗——肖复兴《北国记忆》读后
温暖恰恰发生在极小的瞬间
鱼鳞瓦(节选)
肖复兴:青出于蓝,博士儿子“引领”作家老爸
聚焦中考热点作家系列之肖复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