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书法教育:小学生“精神成长”培育实践路径的校本研究

2022-05-30王勇

名师在线·上旬刊 2022年9期

摘 要:“精神成长”强调的是自我内在本质的成长,体现在认知、心理、道德、意识、审美、信念等诸多方面。学校可以依托书法教育活动,让学生从书法实践中获得精神滋养,熏陶学生的气质,打造典雅、个性、和谐的充满翰墨文化的校园特色。文章以书法教育为基础,分析了小学生“精神成长”培育实践路径,以期为相关教师提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书法教育;“精神成长”;校本实践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7-1737(2022)25-0058-03

引  言

书法艺术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小学阶段开展书法校本课程实践活动,有利于学生认识书法,写好汉字,加深对文化精粹的理解,能够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和审美情趣,让学生从书法中获得“精神成长”。在书法教育校本实践中,学校要构建良好的书法文化氛围,让学生参与到书法育人实践中,在书法练习中感受线条、结构、章法之美,写好中国字,做好中国人。

一、将书法融入校园文化,搭建书法育人空间

校本课程的建设,要体现学校的育人特色。书法教育,从写字入手,能让学生从书法艺术中获得文化熏陶与滋养。书法艺术可以是温馨雅致的,可以是雄浑厚重的,可以是活泼清新的。学校要挖掘书法与校园文化的契合点,用墨香来涵育校园的文化特色。

(一)以可见的物质形态,创建校园书法文化环境

在校园文化中,一树、一花、一石、一池等,都能给学生带来视觉上的文化感知。在校园书法文化氛围的营造中,学校可以通过可见的物质形态,展示书法艺术的文化魅力,用书法的因子,打造校园特色。学校可以在地面、墙壁、小路、楼梯、走廊等位置,布置与书法相关的标语、字帖,在校园的每个角落,甚至是不起眼的拐角,也要融入书法元素。例如,学校可以设置书道台,题“静”“专”“恒”等字,用不同字体展示书法之道;在校园绿植布置上,设置书翰林,翠竹掩映,布置景观石,题写“书韵”二字;在校园文化墙上,开辟师生书法展览墙,按照年级进行划分,每学期都要进行书法评选与展示;设置书圣像,介绍王羲之的书法艺术,增添校园书法文化的厚重。这样,漫步整个校园,目之所及,学生都能够受到熏陶,感受书法的魅力。

(二)以隐性的书法教育理念,构建校本课程体系

在书法校园建设中,除了物质形态雕塑、书法墙等,学校还要将书法教育作为校本课程,积极探索书法教育模式,让更多的学生都能够写好字,体会到书法的艺术感染力。柳公权认为,“心正则笔正”。《大学》有云:“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学校要从书法教育中提炼“正心”的教育主张,通过书法课程实践,落实“端端正正学写字,端端正正学做人”的书法教育目标。学校通过“正心”书法教育,可以打开学生的心智,开启学生的“精神成长”之门,促进每个学生幸福、快乐地成长。经过多年的积累和铺垫,书法教育课程逐步被小学生喜爱,并成为学校的特色课程。在书法教育实践中,越来越多的学生认识到书法的意蕴和魅力,从书法中获得美的认识。比如,在练习书法时,结合九宫格、米字格,学生可以从中感受到“规矩”“怡情”,增加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同样,在推进书法教育普及工作中,书法校本课程体系逐步完善。比如,一至三年级以软笔书法课程为主,突出学生对书法的认识,“做中国人,写好汉字”;四至六年级落实软笔和硬笔协同教育,特别是在软笔书法实践中,会结合学生的兴趣、特长、意愿,开展针对性的软笔书法指导活动,让学生获得相对完整的书法教育[1]。

二、挖掘书法育人内涵,培养学生良好品性

书法的魅力在于其能够提升人的精神修养。鲁迅认为,“书法艺术,不是诗,却有诗的韵味;不是画,却有画的美感;不是舞,却有舞的节奏;不是歌,却有歌的旋律”。学校应从九宫格、米字格、双钩描红、临书仿写等书法实践中,让学生体验书法艺术的笔走龙蛇,反思自我的心境,从规矩、内修、审美、怡情中感受传统文化的精髓[2]。

(一)以书育德,将书法理念融入人格教育

在打造校园书法教育校本课程实践中,学校应深入提炼书法教育的理念,让学生认识到写好汉字的意义。同时,学校应从书法实践中明确“以静修身、以书养德”的理念,将书法教育与学生道德养成相结合,通过开发校本书法课程,渗透德育,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如对低年级学生而言,学校可开展“学书法”描红课程,让学生感受书法的艺术特点;对中年级学生而言,

学校可开展“小小书法家”课程,涵盖颜体、柳体等诸多名家的书法字帖,让学生勤加练习;对高年级学生而言,学校可以着重就书法课程进行常态化,开发“书法研习课程”“书法社团提升课程”“书法教育高阶课程”等,逐步构建完整的书法校本教育课程体系。书法实践与学生的道德教育有直接关联性。教师可以在书法教學中渗透德育内容,如通过读唐诗宋词让学生感知传统文化的魅力,懂得尊师重教,培养积极乐观的心态。此外,教师还可以将富有教育意义的优美篇章融入书法教学中,让学生边描摹边体会文化的德育意蕴,用优秀的品格滋养学生的心田,让学生领悟到堂堂正正做人的道理。

(二)以书启智,从书法实践中发展综合素质

书法教育,不仅仅是写字。学校应将书法与育人相结合,探究书法教育在人的全面成长中的积极作用,同时利用书法课程将生活教育、生命教育融入其中,提高学生的生活力、理解力、实践力和创造力,让书法教育成为学生精神成长的先导和引擎。书法校本课程中有诗、书、礼、乐、画等内容。在指导学生写好书法、提升书写技能的同时,教师还要延伸书法与生活习惯、书法修养、人文情趣、审美教育等相关内容。如对于书法教学中的笔画顺序、间架结构、章法守则等,教师要从心手相应中启发学生的想象力,锻炼学生的静定能力。在书法训练中,学生的智力会得以开发,学生的专注力、记忆力都会得提升。书法校本课程的实施,还要在书法实践中融入书法审美、书法文化。无论硬笔还是软笔,都要考虑书法的实用性和审美性,既要关注书法技能的训练,又要强调展现学生的书法个性。在书法教育方式上,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多元化优质的书法资源,介绍不同时代、不同书法家的书法艺术与特点,让学生从书法教育中“懂生活、知礼节、会才艺、善学习”。

三、利用书法教育磨炼学生心境,提升气质

(一)勤学苦练,培养书法习惯

任何一件事,要想做好,都需要坚持。好的学习习惯,同样需要经过长期的磨炼养成。在书法校本课程落实过程中,学校应本着用书法磨炼学生心境的理念,营造良好氛围,鼓励学生自主参与书法活动,循序渐进地提升书法水平。学校可以将每天下午课前二十分钟设置为写字课,每日作业都有书法练习,让书法练习成为学生日常学习的一部分,将书法教育纳入学习常态;每周组织各班级开展书法作业展示活动,对班级学生书法练习工作进行总结,检验学生的书法成果,并给予积极鼓励和评价;每月组织各年级书法评选活动,对优秀的书法作品进行悬挂、张贴、展示,并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每学期安排一次书法节活动,由学校对外联系,邀请本地知名的书法家来校进行书法点评,将书法教育落到实处。学生在日积月累中练习写字,能够逐渐体会到书法的育人价值。在书法练习中,学生培养了执着的艺术情怀,感受了持之以恒的乐趣,也养成了良好的书写习惯。

(二)深情耕耘,滋养学生的生命气质

书法校本课程建设要为学生搭建师生习字、练字的平台。学校应定期邀约书法界人士,参与校园书法讲座,让广大师生现场观摩学习。同时,学校要组织广大教师学习书法理论、书法技法、书法教育等知识,扎根书法教育,挖掘书法育人模式。学校要将书法课程作为特色,提炼书法教育的时代价值。从认识写字、学习写字方法开始,教师要培养学生的规范意识,使学生体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提高学生的艺术审美感受力。书法课程的推进,强调“诗、书、礼、乐、画”等课程的融合,突出对学生书法技能、书写习惯的指导,能够提高学生的书法审美情趣和修养。在书法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写字、练字,让学生从求真、求实、求索中做到软笔、硬笔兼修,增强人文素养。在写字教学与指导上,教师一方面要注重对学生写字姿势、方法、习惯的培养,让学生端正写字态度,写出一手好字;另一方面,也要将写字过程与学生的心境相结合,引导学生摈弃浮躁,静心求实,认真书写每一个字,提高自我人文气质。

四、积极搭建书法大课程平台,为书法教育创造良好环境

书法教育要结合校情实际,积极组织、优选师资,为书法课程指导提供坚实保障。学校要加强对书法教师的培训,构筑书法特色课程体系,引入形式多样的书法文化展览活动,用书法文化滋养学生心性。

(一)整合优秀书法资源,强化书法师资教育

要让书法教育成为学生的一种习惯,必须让学生真正走进、融入书法课程中。书法教材资料的整合是书法教育的基础。考虑到当前书法教育的多样性,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选择和优化恰当的书法教材尤为迫切。因此,学校要组建专门的书法育人师资队

伍。学校应广泛收集和评选不同的书法教材资料,学习名校的优秀做法,对照本校实际,取长补短,打造适合自身的软笔、硬笔书法教材。比如,笔者所在的学校编写了《小学生软笔书法阶梯闯关教程》《小学生硬笔书法通用教程》等配套教材。

在书法大课程理念指导下,笔者所在的学校还组织教师深入研习与书法相关的各类教辅、教学资料,特别是整理“小学生软笔练习示范基础视频”“小学生硬笔练习示范基础视频”,包括与软、硬笔相关的书法评析音视频材料,通过校园网、班级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定期向学生及家长推送相关书法课程学习内容。不同种类书法教育教材、资源的整合,为活跃书法课程、构建良好的书法教育环境创造了条件,同时也满足了学生学习、教师书法研讨的需要。广大师生共同参与书法学习,共同读帖、练习,展示各自的书写作品,营造了良好的书法氛围。另外,书法教育的关键在于打造高质量的书法教师队伍。小学阶段懂书法的教师有限,除了鼓励语文教师进行书法培训,学校还要鼓励热爱书法的其他学科教师,共同参与书法校本课程建设和书法师资专项培训活动。例如,笔者所在的学校成立专门的书法教研组,为每位教师配置相应的软笔、硬笔书法材料。书法教师每天都要定时定量参与书法作业训练,由书法教研组对教师的书法作业进行点评,确保参与书法教育的师资过关、达标,能够满足小学生软硬笔书法教育的需要。

(二)传承书法艺术文化,促进学生学有所成

小学生书法教育要关注学生个性发展,要面向所有学生,注重因材施教,以书法课程为媒介,从书法教育中传承优秀传统文化,让学生在书法文化中养成健康心智。例如,笔者所在的学校每周都有书法展览活动,有教师书法作品展、学生书法作品展,以展示的方式来激发广大师生参与书法教育,让更多的书法人才脱颖而出;定期邀请优秀书法家来校举办书法讲座和交流活动,由师生共同参与观摩学习。同时,笔者所在的学校还与省级书法培训机构展开合作,落实书法等级证书考级活动,以书法竞赛等形式,调动广大学生练习书法的主动性。学校可以充分发挥书法教育优势,组织师生参加各类书法作品展示活动,如逢年过节组织师生义务写春联活动,让学生在书法实践中获得满足感、成就感。学校可以在书法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让学生从汉字的书写中发现汉字的线条美、结构美、章法美,从书法体验中品读传统文化,通过书法艺术鉴赏涵育学生的优雅意趣。在平时的书法训练、习字中,学生能够沉下心来,始终如一地坚持,在长期的书法实践中便养成了有恒心、有信心、有耐心的优秀品质。

结  语

书法教育不等于写字教育,而是依托书法实践,关注学生生命气质的培养。从书法练习中,学生能够品读诗词歌赋的人文情感;从横竖撇捺中,学生能够感知书法艺术的生命活力,体会优秀书法文化艺术的厚重与精彩。在书法校本课程建设中,教师要让学生品味翰墨的清香,用笔来挥就汉字的精彩。书法教育能够改善气质,陶冶性情。教师要借助书法课程激发学生对书法的学习自觉性,让学生感悟书法的精神气韵。同时,学校还要坚持书法特色课程建设,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参考文献]

陆林珍.书法校本教材的编制原则与使用策略:以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唯亭实验小学为例[J].江苏教育,2017(29):14-16.

沈燕飞.墨韵流香 大写其人:江蘇省宜兴市新庄小学书法校本课程的建构与实施[J].江苏教育,2017(69):44-47.

作者简介:王勇(1978.9-),女,江苏宿迁人,任教于江苏省沭阳县南湖小学,中学高级教师,本科学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