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服务地方经济视域下的西方经济学教学改革初探

2022-05-30周琳

大学教育 2022年9期
关键词:西方经济学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学改革

周琳

[摘 要]当前山西正面临着“在转型发展上率先蹚出一条新路”的重大经济发展任务,应用型本科院校如何通过课程改革培养人才,助推山西经济高质量转型发展,是当前山西应用型本科院校的重要任务。文章通过思考服务地方经济导向对西方经济学课程提出的新要求,分析当前教学中的问题,从构筑新的课堂精神、立足新的课堂需求、打造新的課堂内容三个方面进行这门课程的教学改革探索。

[关键词]服务地方经济;西方经济学;教学改革;应用型本科院校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22)09-0232-03

当前,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新发展格局的提出,为我国内陆省份的发展创造了新的历史发展机遇。但要从根本上促进我国地方经济的转型与发展,仍需要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上着手,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而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与课程建设,尤其应以服务地方经济为基本导向。

一、以服务地方经济为导向对应用型本科西方经济学课程体系的新要求

西方经济学作为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先修课程,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高校立德树人、贯穿思政工作的重要论述[1],回应地方经济发展要求,对课程的改革提出了以下三个方面的新要求。

(一)加强对学生价值观的正确引导

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学生在学完公共基础课后,首先接触到的专业课程就是西方经济学。他们在西方经济理论的熏陶下,容易受西方价值观的影响,这无形中增加了思政教育的难度,而市场经济基本规律又具有其科学性和合理性,西方经济学课程在经管类人才培养中不可或缺。因此必须立足于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通过教学改革重构教学内容和授课方式,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教育指向,取西方经济学理论之精华,加强对学生的价值观进行正确引导。

(二)引导学生从理论高度理解一般市场经济活动

习近平总书记在对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所作的说明中指出:“关于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这是这次全会决定提出的一个重大理论观点。”[2]市场经济基本理论对于指导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西方经济学的理论体系庞杂繁复,如何通过经济理论的系统性构建,既突出该课程的应用性,又结合中国独特的经济发展实践,引导学生系统扎实地掌握经济学的基本理论,使学生能够恰当运用专业理论与规律解释经济现象、指导自己的经济行为,显然是符合服务市场经济导向、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导向的要求的。

(三)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分析经济现象

近年来,国内高校的西方经济学教材大都是高鸿业版本、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简称“马工程”)版本,偏重经济理论,以案例形式在个别章节介绍一些国内经济现象;而西方教材多使用相对简单的曼昆版本,经济理论与案例并重,但其中案例多介绍国外经济,与我国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差别较大。这就要求教师对经济形势和产业格局有清楚的了解,有效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理性分析经济现象并进而形成服务地方经济的应用能力。

综上所述,西方经济学作为经济管理类学生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开展系统性的课程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在经管类本科的西方经济学教学中,仍以理论讲授为主,无法很好地回应当前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求,主要存在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在学生价值观塑造方面仍有不足

近几年多数高校所使用的“马工程”《西方经济学》教材,在价值观塑造方面做了不少有益探索,但是其部分课程思政内容的融入仍然不够自然。高校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价值观教育必须要合理融入、自然融入专业教育,才能有效保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1]。

(二)学生对理论学习不够深入,从理论高度理解经济问题的能力仍然不足

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培育学生分析经济问题的逻辑思维能力,并为学生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相应的基础,但因其概念抽象、与技能实操联系较少而使学生在学习时有一定畏难情绪。与此同时,教育部统筹课时压缩后,学生有更多的时间进行相关技能的实训及参与社会实践,但内容极为丰富的理论内容教学在有限的学时里无法有效完成。这就使得学生对理论学习不够深入,他们从理论高度理解经济问题的能力不足。

(三)考核方式较单一,学生难以主动思考和理性分析经济现象

西方经济学不仅是经济管理类本科阶段最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之一,也是经济管理类专业考研的必考科目之一,虽然可见其重要性,但是也导致这一课程的学习是指向应试的。其课程考试尽管有一定比例的开放性题目,但主要还是要求采用标准化的回答范式。这种考查方式对于知识的巩固固然是有利的,但对于培养学生的分析和应用能力显然是不够的,不能很好地回应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基本导向。

三、以服务地方经济为导向开展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

(一)强化对学生价值观的正确引导

服务经济发展的合格人才,首先要有正确的价值观。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如何才能实现在使学生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强化对学生价值观的正确引导,从而使其能在面对西方政治、经济、文化的负面冲击时具备基本的辨别力和抵御力,是当前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亟待解决的最重要的课题。

课堂教学是塑造学生价值观的主渠道,从优化课程内容来说,仅仅在各章节中加入一些批判性的内容会显得比较生硬。应该对课程内容的框架进行一定调整,围绕“政治认同、国家意识、文化自信、公民人格”四个方面,构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核心的新课堂,将课程思政自然而合理地融入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过程[3],强化对学生价值观的正确引导。

比如,在导论之后增加一章内容,简要但系统地介绍经济发展史,尤其系统介绍近代以来中国经济发展历程,并与世界上主要国家进行对比;可以通过对比美国产业的衰退和中国产业的蓬勃兴起,对比欧美国家的“逆全球化”现象和中国倡导“一带一路”主动拥抱全球化。一方面,让学生了解到我们党在经济建设上的艰苦奋斗和不断创新以及所取得的经济成就;另一方面,激发学生的探索求知欲,引导学生主动思考中国经济高速增长背后的原因,讓学生增强政治认同和国家自信。

(二)立足新的课堂需求,适应新形势下的就业市场需求

虽然近年来山西经济发展提速,但是其企业数量、投资规模、对外贸易量等指标在全国都处于相对低位,所能提供的就业岗位有限,比如2021年省内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仍比较严峻。同时,山西正处于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习近平总书记2020年来山西考察时明确提出“要大力加强科技创新,在新基建、新技术、新材料、新装备、新产品、新业态上不断取得突破”[4]的重要要求。山西经济亟待转型,如果还是以陈旧的教学素材、教学方法讲授经典理论,学生在今后就难以适应转型期和转型后的就业市场新需求。因此,以服务地方经济为导向的应用型本科建设,其课程教学不仅要适应就业的需求,更要具备一定的前瞻性,通过培养学生的经济分析能力和创新思考能力,使其能适应未来的就业市场需求。

首先,尽早培养学生的就业意识。西方经济学课程一般在第二个学期开设,此时学生普遍认为离毕业还比较遥远,虽然高校基本上都设置有就业指导课,但其任课教师往往对专业方向和学科领域以及相关的行业、职业不够了解。因此在专业课上适当进行就业形势的介绍和就业意识的培养,对学生更有指导意义。比如教授经济周期、经济发展这两章的内容时,可在理论讲解的基础上对当前国内、国际宏观经济形势和发展趋势进行比较分析。经济周期是大周期,下面还有产业周期、企业周期,都可以适当举例说明,使学生了解自身专业的学科定位和最新的产业动态,初步考虑自己的职业发展规划。

其次,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可在一些适合展开分析的知识点设置一到两个驱动式任务,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比如在均衡价格理论教学中,减少对“洛阳纸贵”等经典案例的介绍,而设计若干联系实际的驱动式任务,让学生分组研究并形成分析报告。驱动式任务对学生而言一般属于比较大而陌生的主题,比如讨论一、二线城市高房价的形成原因,需要学生分工协作完成,开展不同城市住房的需求、供给、政策影响等因素的分析都需要学生基于大量资料的搜集、筛选和整理,形成自己的理解和结论。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然后再回到课堂上进行观点的分享,也可以促进学生思考,提升学生解决专业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在课堂讨论的过程中所提出的新观点,往往可以引发其他学生的思考和联想,为他们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提供更多可能性,同时也可以提升其对新事物的学习能力、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增强其就业的竞争力。

(三)打造新的课堂内容,服务地方经济发展

尽管经济发展“双循环”要求的提出为我国内陆省份的发展创造了难得的历史机遇,同时对我国应用型本科的建设也提出了开展课程改革的迫切要求,要为经济发展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要将学生培养成为具有创新精神的经济建设者,首先要使其打好坚实的理论基础。西方经济学属于经济管理类的本科专业基础课程,任课教师必须搭建好合理的理论体系,帮助学生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更加重视学生经济学思维和经济问题分析能力的培养。

但是目前该课程的学时安排被压缩,以笔者所在的学校为例,经济类专业微观部分48个学时、宏观部分32个学时,管理类专业则是微观部分、宏观部分共48个学时,相对于西方经济学的内容体量,如果要增加课程思政的内容,宏观部分、微观部分至少分别应达到64学时,才能保证有足够的时间进行理论授课、练习巩固和经济现象讨论,从而保证教学质量。

在学时不足的情况下,这门课程更深层次的理论分析与研究只能安排在硕士阶段开展,本科尤其是应用型本科阶段的学习,应该作为经济管理类专业学生的通识课程来开展,把重点放在基本概念的介绍以及经济学知识体系的构建和经济学思维的培养,重视促进学生知识体系的构建和应用能力的发展。

首先,引导学生构建系统的经济学知识体系。在学时不足的情况下,必须对课程内容进行精选与整合。微观部分帮助学生理解各微观经济主体的经济行为,宏观部分帮助学生理解国家主体的经济行为。必须合理安排学时,既讲授必要的基本概念和系统的知识体系,又建立章节间的内在联系,清晰地说明每个章节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以使各章的知识点形成有机整体,为学生学习后续课程和理解现实经济活动打好基础。

其次,引导学生培养经济学思维。经济学是一门交叉学科,既涉及社会学、心理学等人文学科,又涉及数学、统计学等理学学科,把这门课程讲授好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多学科复合型的创新型人才。同时这也是一门逻辑性很强的思维性学科,比如把许多问题量化为约束条件下的最大化问题,可以帮助学生从新的角度思考自己所面临的问题,不只在工作中也能在生活中思考如何优化自己的决策。另外,还有均衡思维、边际思维、机会成本思维、博弈思维等,都是经济学独特的思维方法,培养这些思维可以帮助学生从更高层面审视经济现象、分析经济主体之间的经济交往行为、理解企业经营活动。

再次,引导学生培养经济分析能力。经济分析能力包括经济数据筛选与分析、经济现象分析、经济政策分析、经济环境分析的能力。虽然学时有限,不可能面面俱到,但可以通过专题研究或作业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比如,在教到国民经济核算这个内容时,可以引导学生从国家统计局网站等公开数据资源中搜集相关数据,增强对GDP等指标的理解;也可以进一步分析GDP中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的构成,指导学生如何将新中国成立以来相关指标的变化情况生成图表,了解我国经济运行总体情况和产业演变情况。这样,学生不仅可以熟悉掌握理论,更可以掌握一些比较基础的经济分析方法。又如在讲到经济周期这个内容时,可引导学生探索中国是不是存在着各种经济周期,进而通过搜集资料并思考经济周期的一般性和在中国的特殊性以及经济周期对自己未来就业的影响。

通过以上两个教学案例的探讨,学生普遍对中国经济、地区经济和家乡经济情况有所了解,更有不少学生基于此分享了关于家乡经济建设或创业的创新性想法。在以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为导向的学科建设中,即使是理论性较强的基础课程,也要以提升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根本指引,才能为地方经济发展培养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的人才。

四、结语

西方经济学课程作为经济管理类学生的必修专业基础课,在培养经济管理类专业人才方面起着重要的基础性作用。服务地方经济的导向性,实质上对课程提出了要强化对学生价值观的正确引导以及帮助学生从理论高度理解一般市场经济活动、主动思考和分析经济现象的新要求,必须构筑新的课堂精神、立足新的课堂需求、打造新的课堂内容,以实现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

[ 参 考 文 献 ]

[1] 习近平.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  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N].人民日报,2019-03-19(1).

[2] 习近平.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说明[N].人民日报,2013-11-16(1).

[3] 陈郭华.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的大中小德育顶层内容体系研究[J].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2017(2):80-87.

[4] 楼阳生.在转型发展上率先蹚出一条新路来[J].前进,2020(6):12-15.

[责任编辑:庞丹丹]

猜你喜欢

西方经济学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学改革
高职与应用型本科院校协同开展技术应用型本科教育课程衔接的探析
社会参与美国社区学院治理及对中国应用型本科高校治理的启示
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学管理队伍建设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微课时代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
试论讲好导论这一课在《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中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