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
2022-05-30余阳
摘 要:将优秀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强化两者之间的密切联系,能有效丰富课程教学内容与教学形式,全面提升思政教育课程质量与教学效果,培养大学生正确思想意识观念与行为素养。文章分析了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的特点、意义与当前大学思政教育发展现状,反思当前思政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以思政教育改革发展需求为导向,深入分析和研究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策略,期望在全面落实素质育人教学目标、细化思政教育、强化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合渗透、丰富思政教育的手段与方式的过程中,全面提升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质量,培养更多高素质大学生人才。
关键词:优秀传统文化;大学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2)27-0044-04
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现代化教育发展时期,在大学思政教育期间融入优秀传统文化,关注对大学生素质能力与思想观念的培养,重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任务,并结合优秀传统文化内容与多元化教学元素,培养大学生的核心素养与良好学习观念意识,能够提升学生的思想品德与素质能力。丰富的文化渗透教育有助于帮助学生更加关注优秀传统文化,积极主动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构建良好的思维观念与道德素养品格,促使大学生学习能力与综合素质全面提升。
一、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
(一)德育内涵丰富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以儒家、墨家、道家为代表的精神与思想文化不仅是先辈遗留下来的精髓,也是后人生存发展的重要倚仗。对于当前的素质教育和思想文明建设,其丰富的文化内涵也让德育、思政教育以及文化教育拥有了更多的教学素材与创新改革方向。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思政教育工作中,积极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仅是时代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不断提升大学思政教育工作质量与德育效果的重要途径[1]。
(二)人文思想充足
以人为本、素质教育理念是当前我国发展素质教育的根本任务和目标。对大学生素质能力的培养,可以采用思想政治教育与文化渗透融合方式,进一步保证和发挥思政教育工作的有效性。科学合理的教学手段与融入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政教育形式,能够更好地培育大学生的人文素养与综合素质。
在大学思政教育中融入优秀传统文化,丰富的教学理念与教学形式不仅能将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精神内涵与文化内容传递给学生,提升大学生的修养水平和素养能力,还有助于建立学生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与行为意识,引导大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品格与精神意志。
(三)品德与品质内涵的全面建设
优秀的优秀传统文化本就将“仁、义、礼、智、信”等精神品质发挥得淋漓尽致,思政教育强调在政治认同、家国情怀、道德修养、法治意识、文化修养等方面,培养学生的自信和担当,丰富的教育内涵与品德教育方式,可以采用文化渗透与教育手段融合的策略。为此,在大学思政教学期间,合理融入并渗透优秀传统文化思想,培养学生的内在修养与外在素质,能够提升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知和了解程度,提升学生的民族自信和优秀品质,强化对学生品德修养的培养以及精神品格的建设,提升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品质能力。
二、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思政教学的意义
(一)培养大学生积极的人生价值观
在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开展过程中,强化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入与渗透,不仅能够丰富课程教学内容与活动,提升学生新颖的课程学习体验与感受,还能带领大学生跟随教师的指引,共同学习和领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思想与精髓。传承并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与课堂学习氛围,创设丰富的课程教学环境与德育教学情境,保证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传递与发展,也能奠定扎实的文化素养基础,陶冶高尚的人文素质与情操,培养并树立大学生积极向上的思想态度与价值观念,促使学生在优秀传统文化与思想理念的引领下,成为具有民族自信与文化自信的高素质人才。
(二)有助于激发大学生的爱国情操
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是高校教育体系中极为重要的一环。在思政教育期间融入优秀传统文化与优秀教育理念,对校园文化与学习氛围的建设具有重要的影响与促进作用。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政教学任务中,能够丰富课程教学形式与思政教学手段,充实思政课堂教学内容与活动,让大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和形式了解、学习优秀传统文化[2]。科学合理的教育理念与教学形式,不仅能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还能够帮助大学生了解我国的历史文化与民族精神,激发学生的探索求知欲望,让学生内心产生良好的思想信念与行为意识。
(三)保障思政教学质量效果的发挥
教育是培养人才和建设和谐社会的基础性工程,课堂是传播知识与思想的重要场所。对教师来说,学生的学习与成长离不开正确的教育引导和能力素养培养,采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手段与教学措施,能够进一步提升课程教学质量与教学效果[3]。尤其是思政教育,由于基础理论知识较为枯燥,很多大学生比较抵触思政课程知识学习,这对学生的未来发展与学习成长来说,具有一定负面影响。
立足于学生的成长发展需求,不断调整和丰富课程教学手段与内容,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与品格素养,能够保证课程教学质量与教学效果,培育学生的文化素养与思想道德品格。对学生来说,丰富有趣的思政课程内容与课堂环境,不仅能够使学生充分体会到课程知识学习的趣味性,还能够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三、大學思想政治教育现状与反思
大学阶段,学生正处于人生转折与学习成长的重要时期,正确的思想观念与行为意识能够帮助学生在未来学习与生活发展期间获得众多受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为了塑造学生良好的精神面貌与思想品格,构建学生的良好价值观念与思想意识的重要育人举措。当前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和不足。一方面,学生学习配合积极性不够,对于思政知识的学习和理解存在被动消极情绪;另一方面,教师在课程教学期间,应用的教学策略落后或过于单一、枯燥,对学生的关注不够,并缺少对优秀传统文化以及现代化教育技术的渗透与融入,导致课程教学质量与教学效率不足,影响思政教育的实效性与高效性发挥[4]。
相较于传统教育时期的刻板教学策略与方式,现代化思政教育更加注重对大学生核心素养与综合素质能力的培育。但是,采用思政教育手段与德育措施强化对大学生品格素养的培育,不仅是大学思政教育工作的重要教学目标与方向,也是为社会和国家培育更多高素质人才的基础,如何在充分保证思政教育工作质量与课程教学效果的基础上,发挥思政教育的实效性作用,也是思政教育工作开展期间需要重点关注和思考的。为此,了解现代化教育理念与育人目标,合理融入并渗透优秀传统文化,不仅能有效提升大学思政教育工作质量与课程教学效果,还能引导学生积极主动配合教师完成课程学习任务,全面提升课程教学质量与效果,发挥优秀传统文化与思政教育相融合的多元化教学作用与效果。
四、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策略措施
(一)明确教学任务目标,强化优秀传统文化渗透
清晰明确的思政教育工作目标,科学合理的教学手段与教学措施,是保证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政教育的重要前提。在实际思政教育工作开展期间,强化对课程教学内容的设计与安排,不仅能有效提升课程教学质量与效果,还能够在不断强化对优秀传统文化渗透的基础上,促使学生文化素质能力与思政素养水平的提升。首先,明确了解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政教育的意义,通过对课程教学内容的掌握和教学任务目标的了解,细化设计课程教学结构与内容安排;其次,丰富课程教学理念与教学内容,保证课程教学质量与效果,不断创新和优化课程教学手段,结合优秀传统文化的教学特点以及优势作用,引导学生建立良好的思维意识和文化观念,促使学生学习能力与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最后,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通过对学生实际学习情况与困难的了解,分析当前课程教学手段与形式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而通过灵活的课程教学设计与安排,保证课程教学质量与效果[5]。
(二)创新课程教学策略,丰富优秀传统文化元素
创新是教育发展永恒不变的主题,对思政教育来说,转变教学理念,创新课程教学手段与策略,不仅能够丰富课程教学形式与活动内容,还能够给予学生全新的学习体验感受,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学习探索欲望。在融合优秀传统文化开展思政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转变以往的教学理念和教学形式,以学生为主体,开展驱动式课程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了解课本知识,并根据自己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完成课上学习活动与任务,培育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与积极性。
针对自主学习能力与探索积极性不足的学生,教师可以利用思维导图帮助其理解和掌握课程知识重点,通过对思维导图中重要内容的总结与分析,运用创新思维和创新想法,引导其配合教师及同学完成课程学习任务,有利于锻炼并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实践能力。比如,传统节日是中华文化与人民美好期待的集中体现,在各大节日来临之际,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与和完成节日主题的活动任务。通过对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节日习俗的了解,分析和总结不同传统民俗习惯和差异,结合文艺会演或者诗歌、文艺表演活动,集中体会不同民俗节日的核心思想与精神内涵,引导学生构建清晰的思想观念意识与民族文化精神,促使学生获得全面成长与进步。
(三)丰富课程教学活动,培养综合素质能力
思政教育是对大学生思想价值观念与行为素养的培育,在渗透优秀传统文化与素质教育理念的过程中,教师还可以通过优化课程教学策略,丰富课程教学活动等方式,充实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及思政知识的理解,提升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以及民族精神内涵的理解。比如,很多经典名著以及古诗词文章,彰显了古人对自我修养和品格意识的要求,解读了世人对“仁、义、德、礼”等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知。教师可以采用更加直观的文化渗透策略,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或者直接带领学生去当地的文化博物馆或者社会组织机构,体验当代年轻人真正应当具备的使命感以及社会肩负的使命在现实生活中的具体表现。在丰富课程学习体验与感受的基础上,构建和培育大学生敢于吃苦、勇于奋斗、不懈努力的精神品质与人生观、价值观。活动结束后,还可以积极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分享活动感触和想法,总结实践经验等。教师在与学生互动的过程中,不仅能够充分了解和掌握学生的想法,还能够结合一些更为实际的讲解和问题解惑,加深学生对课程活动的理解和感触,全方位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与综合素质能力水平。
(四)巧用信息教学技术,提升课程教学效果
现代化教育时期,丰富的教学手段与高效的信息技术成为人们生活与工作学习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在思政教育与优秀传统文化融合设计过程中,强化对信息技术的应用,不仅能够有效提升课程教学质量与教学效果,还能够丰富课程教学内容与文化传播形式,全方位构建和打造现代化思政课堂。
在课堂内,利用信息技术教学优势,为学生展示丰富的教学资料与课程内容,结合课程教学重点,为学生播放影视、视频资料,不仅能够充实学生的课程学习感受,还能够加深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知;在课堂外,组织学生开展以优秀传统文化为核心的思政主题宣传活动,利用院校本身的融媒体平台和网络系统,弘扬和传播优秀传统文化,不仅能构建浓郁的校园文化氛围,还能紧跟时政热点,为学生讲解和分析不同思政知识以及优秀传统文化对人们现代生活的影响。
另外,教师也可以在日常生活中鼓励学生记录和观察身边的优秀传统文化以及精神内涵,通过网络化的渠道以及校园网等平台,分享和宣传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作用。教师在学生踊跃参与的过程中,还可以组织评比与评选活动,鼓励和肯定具有良好思政意识与文化素养的学生和团队,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和上进心,增强学生的團队荣誉感以及民族自豪感。
(五)强化互动沟通引导,培养坚定理想信念
相较于强化课堂教学和课程教学手段,在思政教育过程中,对学生的学习想法以及学习动态也需要精准掌握,只有站在学生的角度和思维观察,才能够更加清晰明确地发现当前思政教育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尤其是在优秀传统文化与思政教育渗透融合的过程中,教师选择的理想化教学策略与手段可能并不适合当前学生的学习理解和接受程度,加强与学生间的互动交流,不仅能够第一时间了解学生的想法和态度,还能够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与情况,灵活调整课程教学策略与手段方法。
比如,可组织学生参观优秀传统文化遗迹、历史博物馆等场所,学生的感触和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是最直观的,学生通过观察、实践,总结自己的所思所想,不断更新自己的文化意识与思想观念。但部分学生由于文化素养不足,或者注意力不集中等,在参观时感触可能并不深,甚至有的学生只是走马观花,理想的教学策略可能并不是最高效的实践学习方式。
通过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能够发现,很多学生喜欢参与一些志愿者的社会实践活动。为此,对学生的想法和实际学习感触,教师可以在了解后适当改变和完善课程教学策略与手段,以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的方式,如组织参观历史场所、参与实践活动,使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感受和体会历史文化气息,构建属于自己的思想感触和精神体验。
参考文献:
[1] 李宗云. 新时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探究[J].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20,39(05):6-7+11.
[2] 柳清.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和思考[J]. 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1,34(16):79-80.
[3] 陆莹. 优秀传统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及实施途径[J]. 青年与社会,2020(01):2.
[4] 唐贵宏.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探究[J]. 教育研究,2020,3(09):176-177.
[5] 张辉,唐琳,侯振华,等.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研究[J]. 高教学刊,2022,8(12):185-188.
(荐稿人:和志英,丽江文化旅游学院副教授)
(责任编辑:邹宇铭)
作者简介:余阳 (1983—) ,女,硕士,丽江文化旅游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思政类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