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思想入党的内涵、表现与教育创新
2022-05-30颜笑张炜王姝婷
颜笑 张炜 王姝婷
摘 要:高校是培育党员的重要阵地,在此阶段积极分子和党员的思想入党水平直接影响党性修养、理想信念与现实行动。本文运用实证研究方法,通过问卷调查、个人访谈和集体座谈的形式,从入党动机、理论知识、情感认同、党員意识和实际行动五个维度,分析大学生思想入党的现状,挖掘重大社会事件、社会支持环境和党支部活动对大学生思想入党的影响,并针对党员发展的不同阶段发展特点提出“五心”教育计划,全面提高大学生思想入党水平,提升大学生党员的发展质量。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入党;党员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2)27-0031-04
组织入党一生一次,思想入党一生一世。高校是培育与发展党员工作的重要阵地,大学生党员作为未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中坚力量,其思想觉悟、党性修养对党的事业、国家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然而部分大学生存在入党动机不纯、理想信念不坚定、先锋模范作用表现不突出等现实情况[1],强化思想入党水平成为高校党建工作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大学生“思想入党”的内涵
1942年,毛泽东首次提出“思想入党”概念,强调要从思想上武装全党,加强党员教育[2]。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更加重视强化思想入党、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坚定理想信念。大学阶段的思想入党是大学生对党的性质、宗旨和目标的认知与内化过程,是在思想和行动上与党组织保持一致,提高党性修养,学习和坚定理想信念的过程[3]。本研究认为,思想入党的概念,是相对于组织形式入党的状态描述而言的,代表着个体对党员标准的自我要求与自我认同水平,具体体现在从思想意识层面向党组织靠拢的主动性和自觉性程度,影响个体的内在约束与外在行为。文章认为思想入党可以从主观的入党动机、情感认同、党员意识与客观的理论知识、实际行动五个维度进行测量,是一个动态、长久、渐进的过程,可以通过系列教育引导因素影响个体的思想入党水平。
本研究运用实证研究方法,对286名积极分子和党员开展问卷调查,探索大学生思想入党水平的现状,并通过自编的“思想入党水平测评问卷”进行测评与筛选,以典型抽样方法选择思想入党水平表现较高及较低的8名同学进行个案访谈,通过质性研究进一步深化思想入党的相关表现,同时组织11位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开展焦点小组访谈,细致了解大学生思想入党水平的现状、问题和影响因素,最后针对党员发展的不同阶段和问题提出对应的教育路径。
二、大学生思想入党状态评判标准
(一)扎实的理论知识是思想入党的基础
大学生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是思想入党的前提,但通过访谈发现,大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普遍存在不扎实、不系统、不具体的问题,特别是对重要概念、“党言党语”等缺乏理解与实际应用。此外,大学生缺乏理论学习的主动性,少有学生党员或积极分子运用自身业余时间主动探索理论知识、系统学习理论思想、深度钻研相关问题,更缺乏产出思想见解与理论成果的意识。
(二)端正的入党动机是思想入党的初心
真诚端正的入党动机是思想入党的“第一颗扣子”,在就业压力逐渐增长的社会背景下,部分学生抱有功利主义和实用主义思想。在大学生入党动机的调查中,排名最靠前的三个动机分别是:认同中国共产党,坚定信念跟党走;感受到党的伟大事业,想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父母家人的感染与影响。在访谈过程中,大部分积极分子受到家人、朋友和客观现实因素影响,其中大部分家庭影响为家中祖辈、父辈等党员前辈对学生从小“入党为人民服务”的正向引导,但相当比例的学生被灌输“入党未来可以为你多争取评奖评优、就业选择机会”的错误思想,缺乏理智的自我思考、坚定的入党信念和端正的入党动机。
(三)坚定的理想信念是思想入党的动力
理想信念是思想入党的动力源泉,是共产党人精神之钙,如今绝大部分大学生的思想主流积极健康,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主流价值观念,政治立场坚定,思想觉悟较高[4]。问卷调查显示,94%的同学愿意将自身发展同国家命运相结合,坚定自身理想信念,将青春和热血挥洒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
(四)自觉的党员意识是思想入党的保障
党员意识是大学生思想入党的保障,包含政治意识和情感认同。政治意识是指大学生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政治原则,情感认同是指大学生发自内心地热爱党、热爱祖国,坚决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自觉维护党的光荣形象。大学生认同党的理论路线,与共产党荣辱与共的情感认同较高,87%的同学听到他人诽谤污蔑共产党形象时会感到愤怒,愿意自觉维护党的形象。但作为党的先进思想传播者,大学生自发宣传的实际行为较少,在日常生活中“很少看到有人在朋友圈主动分享党的知识与自身思考”。
(五)积极的实际行动是思想入党的表现
大学生党员的实际行动是对思想入党的直接反映。党员在关键时刻站出来,危难时刻豁出去,用实际行动践行“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是思想入党的重要体现。问卷调查显示,绝大部分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都认同党员应当在学习和社会实践等各方面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积极参加党支部和各单位组织的各项活动。然而,部分同学反映“党支部参加各种活动最积极的就是入党积极分子,个别党员甚至出现经常请假不参与支部活动的情况”。学生党支部缺乏对党员入党后的威慑与约束,没有有效的考核评价、奖惩激励措施,部分党员虽然在组织形式上已经入党,但在思想上和实际行动上尚未入党。
三、大学生思想入党的现状与影响因素
根据自编“大学生思想入党水平测评问卷”的施测结果显示,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和党员思想入党水平平均为83分,处于良好状态,其中女生思想入党水平高于男生,人文社科专业学生高于其他专业学生,党员高于积极分子。研究发现,大学生在描述思想入党及入党初心影响因素的高频关键词中,存在许多正向及负向的影响因素,在思想入党的不同程度及阶段过程中,不同影响因素起到的作用不同,如表1所示。
其中,几个重点因素需要引起高校教育者的关注。一是特殊社会事件、社会支持环境和大学生参与的党支部活动对大学生思想入党意识的萌芽和转变具有重要影响。例如,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党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放在首位,全党面对社会重大事件所体现出的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越性,成为一节节真实生动的“党课”,使得入党积极分子和党员坚定了自己的决心和意志,加深了对党组织的情感认同,渴望“成为为大家负重前行的人”。二是入党积极分子和党员在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环境,潜移默化地影响其思想入党水平。特别是对入党积极分子群体而言,对党的认识和态度尚处于朴素的向往阶段,此时接触正向的新闻报道、媒体舆论,或接触思想正确、关键时刻挺身而出、舍己为人的家人、朋友和校友,对其思想入党能起到极大的带动作用。三是入党积极分子和党员参与党支部活动的数量和质量也影响其思想入党水平。党支部开展的理论学习、服务群众等实践活动,是促进党员思想意识提升、践行党员责任与义务、增强思想入党水平的重要环节。因此,高校在大学生思想入党的教育过程中,在宏观、微观的浸润教育中强化思想入党引领,才能切实提升学生的思想入党意识水平。
四、加强大学生思想入党长效机制的实践路径
本文以问卷与访谈过程的问题为导向,将提升大学生党员的发展质量、加强大学生思想入党水平看作重要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聚焦理论知识学习、入党动机、理想信念、党员意识和实际行动五个维度,将对象分为新生、入党积极分子、发展对象、预备党员和党员五个阶段,实施“五心”教育计划,计划之间有机结合,环环相扣。
(一)新生入党“初心教育”
根据访谈资料可以看出,部分入党积极分子在递交入党申请书时虽抱有“便于就业和评优”等功利主义思想,但经过党组织培育后,其思想发生重大转变。因此,高校应对大学生,尤其是新生群体进行入党启蒙教育、针对入党积极分子进行初级教育,高校需充分开展初心教育,端正大学生入党动机,保证党的纯洁性。高校可通过入党谈话和思想引领等环节,严把党员发展入口关;学院可依托二级党校,科学设置党课学习内容,引导入党积极分子树立正确的入党价值观;党支部通过主题党日活动、参观红色教育基地、参加志愿服务等活动,从实践出发,坚定党员、入党积极分子的理想信念;培养联系人定期向入党积极分子开展一对一谈心谈话,了解和追踪考察其思想状态。在理论学习和实践锻炼中将入党积极分子纳入党支部全过程教育,帮助积极分子了解党支部的工作学习氛围,增强其对党组织的初始了解,进一步对照检查自己加入党组织的初心,抓实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教育[5]。
(二)入党积极分子“真心教育”
入党积极分子对理论知识的掌握普遍存在不扎实的问题,因此,入党前期需开展“真心教育”,帮助入党积极分子充分了解党的基本知识,夯实理论基础,通过真切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树立坚定跟党走、确定同党行的真心。高校可通过各级党课,组织党建组织员、专业教师和辅导员等团队轮番开展讲党史、学《党章》、解读入党程序、开展“两学一做”等系列理论学习活动,带领学生参观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等红色教育基地,培育学生爱党爱国意识,激发学生思想入党真心。
(三)发展对象“决心教育”
抗疫、抗洪、抗震救灾等重大社会事件中,全党的行为表现将对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和党员教育起到重要影响,科学有效的国家治理体系、治理能力将增强入党积极分子和党员对党的真诚信仰和对共产主义事业的坚定信念。因此,高校应充分发挥特殊时期的榜样作用,加强“决心教育”,深化发展对象的信仰认同,以党性意识锤炼为核心,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鼓励学生担当勇为,扎扎实实做好每一件事,将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相结合,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去。高校可以通过组织党史知识竞赛、选树中共党员先锋模范典型、引导学习先进事迹等方式将品学兼优的同学吸纳到学生党员队伍中,增强大学生对党的情感认同,加速大学生从思想和行动上向党组织靠拢。
(四)预备党员“信心教育”
预备党员在预备考察期间,需时刻按照中共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全方位提升党员意识和党性修养,加强“信心教育”,强化党性锻炼,提升自己作为党员能够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信心。高校对于中共党员预备期的培育,应聚焦“点线面体”,突出重“点”,紧抓党章党规党纪、党的宗旨、革命传统、形势政策等教育关键;整合多“线”资源,围绕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党史学习等主题,借助“学习强国”和“党建云”等App或微党课比赛、党内知识竞赛等活动,构筑线下线上结合的学习模式,激发党支部活力;实现全“面”覆盖,通过“三会一课”、党员民主评议、“红色1+1”等形式加强党内政治生活,引导预备党员结合自身专业深入农村和社区开展乡村振兴、科技下乡、爱心支教等实践服务活动;强化立“体”保障,追踪与评估预备党员培养考察全过程,着重考察其能否认真履行党章规定的党员义务,执行党的决议,遵守党的纪律,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6]。
(五)中共党员“恒心教育”
通过访谈可知,部分党员存在“入党前进步,入党后踏步,转正后退步”现象,因此需要加强对中共党员的“恒心教育”,使其保持“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定力,用实际行动发挥先锋模范作用。高校在理论教育上可借助学生党员讲党课以及党员领学理论知识等方式,从思想方面加强其对党员身份的标志感,以“大学生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在组织培养上可选优配强学生党支部委员,完善学生党员担任支部书记的选拔办法,加强培训,充分发挥党支部委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充分运用考核结果,努力营造争做合格党员、学习优秀党员的良好氛围;在社会实践活动上,充分调动学生党员的主观能动性,鼓励学生党员参与学校和社区志愿服务,坚持为群众办实事。
五、结语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大学生党员作为新时代建设的中流砥柱,是共产主义事业薪火相传的青春力量。在大学生向党组织靠拢的过程中,高校需充分重视思想入党的关键性,多措并举、全程教育,及时了解判定大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在思想入党过程中的阶段性思想水平,实施针对性教育策略,有的放矢,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格建设者与可靠接班人。
参考文献:
[1] 史建智,王文杰. 强化大学生思想入党的思考——以理论教育为视角[J]. 北京教育(高教),2017(04):52-54.
[2] 毛泽东选集:第3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875.
[3] 苏大鹏. 影响大学生思想入黨的原因与对策分析[J]. 北京教育(高教),2016(06):55-57.
[4] 成正兴. “中国梦”视阈下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认同研究[J]. 甘肃高师学报,2015(06):135-138.
[5]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强化大学生思想入党”课题组,李先锋. “知、情、信、意、行”维度的“强化大学生思想入党”内涵探析[J].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7,30(07):52-54.
[6] 王洪元. 高校大学生思想入党的实现路径探索[J]. 北京教育(高教),2021(06):60-62.
(荐稿人:娄秀红,北京理工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副教授)
(责任编辑:罗欣)
作者简介:颜笑(1993—),女,硕士,北京理工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助教,研究方向为大学生思政教育、高校党建;张炜(1999—),女,硕士在读,北京理工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王姝婷(2000—),女,学士在读,北京理工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研究方向为大学生思政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