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西思维方式的异同解读小说《不一样的太阳》
2022-05-30乔丽
关键词:《不一样的太阳》 思维方式 中德文化比较 跨文化交际
《 不一样的太阳》是《不一样的太阳》中篇小说集的开篇之作。文章以泓韵的视角对其女儿蔚伶在跟随父母到德国求学过程中所遇到的种种学习和生活的难题娓娓道来,让读者与泓韵一起感受中德在子女的教育理念、法律与人情的关系、家长与老师以及家长与家长之间所存在的文化差异、价值观差异、思维差异,等等。从这篇小说中我们可以找到思维方式不同对主人公的生活所带来的诸多问题。就中西思维方式差异而言,本文从整体思维与分析思維、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统一思维与对立思维三个方面对文本内容进行分析。
一、整体思维与分析思维
整体思维倾向于把所有因素都放在一起考虑,对象与背景、主体与客体不是二元对立的,而是不可分割的整体,它们是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的关系。
在中国传统哲学中,思维方式是直觉的、整体的,虽然也存在类似西方的形式分析思维方式,但占主导地位的仍然是整体思维方式。西方人的思维呈现为分析思维的特点,他们注重内在的差别和对立,以逻辑、分析、线性为特点,进行“非此即彼”式的推理判断。而西方以希腊为代表的古代哲学,其整体思维方式是相当发达的,而在之后的哲学发展过程中哲学家泰勒斯,在几何学发展的同时,揭开了形式分析思维模式的序幕,且渐渐占据主导地位。
结合文章内容就整体思维和分析思维而言,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世界观
在中国哲学中,世界既对立又统一,是互相转换的,了解整体才能了解局部,且注重事物之间的关系。这一整体思维方式,最先始于《周易》,中国的整件思维方式更多地倾向于事物的统一性。西方的形式分析思维方式,寻求世界的对立,更多地倾向于强调人和自然、主体和客体、人和神等的对立。
文中作为整体思维方式引领下的中国母亲泓韵,在蔚伶的学习规划上下足了功夫,对整个规划在各个学习阶段应如何实现也有较为详细的内容,并合理安排蔚伶在学习过程中一一实施。既有整体意识,大局意识,又有较为细致的时间节点的局部或部分过程,其规划的达成,有较强的计划性。而在蔚伶出现因考勤和诚信问题影响其中的部分成绩从而使得原来规划的重点中学无法实现时,泓韵只能无奈地向老师请求一个好的解决办法,但是得到的明确答复仍然是蔚领无法选择重点中学的结果。而泓韵在尼娜德国母亲的帮助下知道,可以通过分析思维方式对所处环境进行分析,并找出事件的对立面,以法律的手段对其进行消除,从而达到满足孩子上学的条件。因此,可以说整体思维的方式帮助泓韵给女儿的学习做整体规划,而学会使用德国社会普遍使用的分析思维方式可以帮助泓韵解决突发的事件,并更易理解德国思维方式所放反映的世界观的不同。
(二)工具观
整体思维倾向讲求以一对多的原则解决问题,分析思维倾向以多对一或一对一的线性方式解决问题。
文中所述,蔚伶在新的学校遭遇学习和交友的困难,母亲与蔚伶的老师黎希特一一讲述了事情的经过。老师在听完泓韵的叙述后,带着冷静的语调一板一眼地向泓韵解释:老师和学校、学生的行为都是个体行为,无法强求,但在课堂教学中作为老师可以给予学生应有的帮助。我们可以看到母亲泓韵向女儿了解情况后以整体思维方式认为黎希特作为一个学校的老师、学生的老师,是学生学习生活的管理者和服务者这样的角色,应该可以从学生管理的角度去帮忙解决学生遇到的困难。但在德国,老师更多是一种负责教学的职业工作者,并不承担其他与教学不相关的工作内容,是分析思维中多对一或一对一的角色,因此我们可以看出泓韵认为老师可以以一对多的方式解决蔚伶在学校遇到的所有问题时,碰到黎希特这样典型的职业者,只允诺泓韵在其工作领域——课堂教学上给予学生适当帮助。
(三)辨证观
整体思维方式关注事物的复杂性,对背景、环境等要素都会作为整体的一部分进行综合评估。分析思维方式则更多地关注事件本身,就事物本身的属性进行分析。
在文中母亲为蔚伶选择新学校就反映了整体思维方式下对于选择小学这件事来说是基于多个因素进行的综合评估的结果。其中包括学校大部分是德国本地人、学校环境宜人、学校的老师黎希特是泓韵十分欣赏的德国教师形象等诸多因素的考量。而对比尼娜的母亲在为蔚伶选择优秀的重点中学时,是以蔚伶的实际情况出发,研究其学校招生的条件与要求是否容易实现,并在实施过程中使用通过与学校校长对话等方式达到最终进入这所学校的目标。
(四)逻辑表达方式
整体思维方式谈话以背景、原因铺陈,再切入主题,多个事件一起解释。分析思维方式单个话题结束再表达新的话题。
尼娜的母亲在第一次见到泓韵的时候语气、态度、用语等非常差,就使得泓韵下定决心今后不再与之来往。而尼娜母亲在蔚伶上重点中学的问题约泓韵以朋友的身份喝咖啡时,向泓韵说明了当时语气表达和态度不好的原因是尼娜的父亲当天与她摊牌,使得她无理对待了泓韵,并对自己的行为道歉,且基于泓韵在她最困难的时候对尼娜的照顾表示感谢。可以说在这一表达中尼娜的母亲是以难得的整体思维方式的逻辑表达方式去进行的。
(五)处理事物的方式
整体思维方式认为事件之间的联系,需要整体了解后一起处理。分析思维方式认为事物之间的联系不被重视,有不同的职能部门对接不同的事物处理。
文中在泓韵夫妇接到尼娜电话求救后,去到尼娜家中并把尼娜接回自己家。之后尼娜的父亲因丢失耳环而找上门来打算起诉泓韵夫妇时,两人恼羞成怒。心中期待的上门道谢没有等来,而法院起诉的通知却随之而来。在泓韵就此事询问施德方老师,尼娜家当晚的情况应该如何处理才符合德国的法律时,施老师说泓韵在未经尼娜父母的同意的情况下,从家中带走尼娜,是就其整体思维方式所认为的尼娜与自己家有联系,所以为了保护尼娜才带走他的。然而在德国社会中发生危险时朋友的责任和家人的责任以及警察的责任都是细致具体的,而非主观为之。尼娜父母以及施德方老师作为分析思维者,认为各个角色在社会的责任范畴有较为完备的法律做支撑,因此这些危机应合法合规地处理,才是德国社会认为的安全,才是实现各部门协作下保证尼娜安全的有效途径。泓韵在不理解的同时,迅速学习德国法律知识,并咨询律师,使用法律来维护自己被诉的权利,并真正理解了分析思维者在处理事务时明确自身责任和义务的相关范畴,对彼此都是一种保护。
二、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
形象思维指人在头脑里对记忆表象进行分析综合、加工改造,从而形成新的表象的心理过程,是通常的想象;抽象思维或逻辑思维是运用概念进行判断、推理的思维活动。形象思维擅长对比推理;抽象思维擅长形式逻辑。形象思维重视经验论;抽象思维重视逻辑推理和判断,重视求真论。
文中所述,尼娜是蔚伶的同学和好友,在蔚伶领着尼娜回家后,泓韵就对这个小朋友进行了一定的观察,以经验论的态度从尼娜的言谈举止得出:尼娜是个懂事听话、适合与女儿做朋友的小朋友。随着深入地了解,得知尼娜的基本家庭情况后,遇到了尼娜下午自己坐公交车回家并与她一起同行的情况。到尼娜家后,泓韵有些惊讶,他认为尼娜的父母亲住着豪华气派的别墅,开着昂贵高档的汽车,但却让自己的孩子每天午饭吃干面包、酸黄瓜, 上学放学自己挤公共汽车,这是和中国的父母截然不同的教育理念。这其中泓韵就“家庭主妇”“生活富裕家庭的父母形象”做了自己的一个形象思维的想象和假设。认为这样的父母应该给孩子提前准备好丰富的中餐,下学使用自己的汽车接送孩子,有去美容院的时间就应该有接孩子放学、回家照顾孩子的时间。这些都是泓韵基于中国式父母所作的基本预设,而在德国,父母亲不会把自己的时间精力完全倾注在孩子身上。泓韵这时的意识来自于自身形象思维模式的预设所致。
就泓韵而言,当蔚伶的期末成绩不如意时,她认为成绩是可以与老师交流并改善的,而黎希特老师给出相关完善的评分细则以及年级组的老师们进行评估的依据。每科的打分依据由考勤、平时作业、考试成绩、良好的品德与习惯等综合评估。就泓韵在蔚伶的考勤记录提出质疑时,黎希特老师凭借考勤记录,以清晰的思路阐述蔚伶整个学年旷课的情况以及迟到的情况。在泓韵看完所有老师指出的理据后,认为考勤是由于泓韵请的病假条没能及时地交给老师,希望说明蔚伶是在非主观恶意不让父母了解的情况下出现的纰漏,是出于对事情严重性的不了解所导致的。泓韵的形象思维引导她认为,只要说明当时的情况就可以进行补救,就可以获得相应的出勤成绩。可以说是全部凭借自己的想象来推测的,并无合理科学的依据做支撑。最终老师也并未采纳她的说法,维持了原先的评估体系。
三、统一思维与对立思维
統一思维在于和而不同,强调对立中的统一。中国人对待事物的判断信奉儒家的中庸之道,对立思维讲求同而不和,强调统一中的对立。而西方人对待事物大多是以非黑即白的两个对立面去呈现。
文中泓韵就尼娜父亲起诉自己偷走耳环的事件进行法律方面咨询后发现,正是尼娜的父母亲的失职使得尼娜一个人待在家中。聘请的律师以此为内容书写起诉书,而泓韵在了解了耳环已经被找到的时候,向聘请的律师请求撤销起诉书中内容,是因为泓韵发现和尼娜父亲是一个因耳环一事进行对立的两方,虽在起诉流程中有对立,但是在此基础上有着两人共同的统一性。而泓韵所咨询的律师认为尼娜父亲撤诉,与泓韵起诉其父亲无关,人际交往强调了对立性。而泓韵则秉持着不以冲突作为人际交往的首选,奉行中庸之道。尼娜父亲以及泓韵所咨询的律师更多地展示出其作为二元相对论者的一面,两者在对立思维中更符合西方人对待事物的非黑即白的态度。
四、结语
据以上分析可以得出,中德文化背景的差异产生出思维不同的多种行事方式,如何在中德交往中,如故事的主人公一样能够在冲突中冷静分析形势,并在思维方式有较大分歧时可以以解决问题为前提,进行交流,最终实现文化差异的最小化。
(一)正视中德文化差异
根据中德移民家庭泓韵一家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所反映出来的实际文化背景差异状况,我们发现交际双方不但需要有良好的合作和沟通意愿,更重要的应该是要重视以双方文化的思想思维方式跨文化的知识学习,最终促进跨文化交际能力不断提升,实现交际与合作成功。整体思维和分析思维、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统一思维和对立思维在两国民众的交往中有所体现,相互理解和相互尊重彼此的思维差异,通过交流最终可以使得跨文化交际所产生的障碍减少,直至渐渐消失。
(二)对国际中文教师教学的启示
国际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重视学生因文化背景差异产生的跨文化交际的障碍,从学生所在国的思维方式的角度入手,加强对学生本国文化和中国文化相同点的比较,帮助学生从宏观的角度去看待汉语学习中的文化差异。国际中文教师应在宏观上把握各国文化的深层内涵,潜移默化地通过各种教学手段使学生能够较快理解地文化差异。在中国文化与本国文化有冲突时,可以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分析问题,并最终实现学生以跨文化的国际视角来看待问题、处理问题,真正实现相互尊重、互相理解。鼓励学生在语言学习的基础上加强对中国文化背后的思维方式、价值观、文化背景以及中国历史等知识的学习,用以克服对汉语学习中遇到的跨文化交际的障碍进行破解。培养学生阅读汉语跨文化交际相关的书目来从侧面加强自身的文化素养,达到中文水平更上一层楼的目的。
作者:乔丽,晋中学院中文系助教,研究方向:语言及应用语言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