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工程伦理课程教学体系建设与实践

2022-05-30毛超刘贵文向鹏成傅晏曾德珩

大学教育 2022年9期
关键词:工程伦理创新与实践教育改革

毛超 刘贵文 向鹏成 傅晏 曾德珩

[摘 要]工程伦理教育是我国实现“工程强国”的重要内容,是工科类学生成为合格工程师的重要课程。目前,新工科建设背景下的专业学位硕士工程伦理教育尚处于起步阶段,工程伦理课程教学内容与案例资源匮乏、教学方式单一、专任师资短缺、跨学科教学组织难度大等问题导致工程伦理知识难以有效传播。为解决这些问题,课题组进行了相关研究和实践探索,从教学内容的时效性与迭代性、课程设置模块化、教学方法体系化、教学资源开放共享机制等几个方面进行了系统的教学设计和实践,以期为工程伦理课程体系和资源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工程伦理;创新与实践;教育改革;工程师培养

[中图分类号] G64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22)09-0101-03

我国正在从“工程大国”向“工程强国”迈进,这一关键时期亟须培养兼具工程技术创新精神与造福人类使命的工程师。工程强国的建设既要关注技术问题、观念更新与变革,也要关注制度与文化建设、环境与生态可持续,这是一项全方位的社会建设事业。在这背后,工程技术自身系统性与复杂性问题、社会多元性问题对原有的工程教育提出了挑战,工程伦理教育的作用逐渐凸显,亟须更新一系列新的工程观念,如人本、效益、创新、环境、系统观等。因此,在“新工科”背景下,面向工程强国需求的工程伦理课程的教学目的不仅仅是教会学生“懂技术”“做工程”,而是要让学生“知晓工程”的社会价值,培养其大工程观和大责任格局,这是让工科类学生成为合格工程师的重要课程[1-2]。

20世纪90年代以来,加强工程伦理教育、提高工程师与其他工程实践者的社会责任成了工程教育认证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成了国际工程教育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3]。2000年,我国正式开设了工程伦理教育课,2018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印发的《关于制订工程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明确将工程伦理课纳入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公共必修课范畴,并面向2018级工程类专业硕士研究生开设。其实践教学已从个别高校推广到理工科院校,逐渐从理论选修课变为必修课[4-5]。从教学实践来看,工程伦理教育的相关课程尚处于起步阶段,依然存在“重理轻文”的现象,虽然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北京理工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理工科院校开始开设工程伦理相关课程,但存在工程伦理课程教学内容与案例资源匮乏、教学方式单一、专任师资不足、跨学科教学组织难度大等问题,工程伦理知识难以效传播[6]。

自2014年起,重庆大学在工程管理、工程造价等本科专业开设工程伦理、工程造价专业人士素质要求及职业道德等职业道德与伦理责任的课程,形成了与工程伦理相关的课程群。而后按照“21世纪的高等教育要求培养的人才必须是人文素质与科学素质相结合文理兼备,全面发展具有高尚品德和创新能力的优秀人才”的基本思想,于2017年面向全校工程类专业硕士、博士开设了工程伦理公共课程,并将课程的教学对象确定在大工程领域的学生。大工程人才观要求工程技术人员不仅要具备专业的科学素养,而且要具备人文素质,在处理工程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要有考量工程因素和分析非工程因素影响的能力,能够在工程建设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优方案,同时能将工程活动自觉纳入社会大系统之中,对工程进行较为全面的考虑,并能够运用管理、经济、政治、环境等文化学科的综合知识解决社会大系统的问题。

为克服在工程伦理教育实践中存在的共性问题,教学团队在教学内容的时效性与迭代性、课程设置模块化、教学方法体系化、教学资源开放共享机制等几个方面进行了系统的设计和实践。

一、工程伦理课程内容和知识模块的建构

(一)教学内容的构建

工程伦理教育覆盖哲学、伦理学、心理学、社会学、法学、管理学等多个学科,因此,该课程内容的设计需要全面而宽泛地覆盖各个知识领域。课程组依托重庆大学管理科学与房地产学院,利用建筑行业的背景特色和专业优势,在工程课程设计中强调自然科学问题与社会科学问题的知识融合,通过“基础内容融合机制”“案例内容众筹机制”丰富了本课程与其他相关课程的知识内容建构。

1.基础内容融合机制:知识点拆解与重构

在教学内容上,对工程伦理的基础知识点进行了拆解,形成了知识模块库。以工程伦理课程为核心,寻找与该课程在知识、方法、问题等方面有紧密逻辑联系的若干课程,将伦理知识模块与这些课程进行优化、重构、组合,进而形成完整的、具有较高联系度的课程群。课程之间紧密联系、相互渗透,贯穿学生的整个大学阶段。这些课程包括专业必修课程中的新生研讨课、建筑工程合同管理和专业选修课中的土木工程概论、建设法规、财税法规、建设工程项目风险管理、工程造价专业人士素质要求及职业道德。课程组将课程思政与专业课程相融合,在大一第一学期的新生研讨课中,结合中国的重大工程建设动态和中国学者最新研究成果,将最新工程发展信息引入课堂,并与国外情况进行对比分析,指出我国还需要改进的方向,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在土木工程概论课程中,及时把工程实践中出现的伦理事故引入课堂,并带领学生进行探讨,帮助学生初步建立工程伦理事故的概念;在建设法规、财税法规两门法规课程中,讲解工程建设活动和企业纳税过程中的违法行为,引入作为一名合格的工程师应具备的职业素养与伦理原则,为学生建立正确的工程伦理观念;在建设工程项目风险管理课程和建筑工程合同管理课程中,讲解工程项目中存在的风险冲突和合同中的违法行为,教授学生如何利用工程伦理课程所学知识处理工程伦理冲突,引导学生讨论出解决冲突的方案。在工程伦理课程中,对工程中可能出现的伦理问题进行分维度、分领域的讲述,并对比工程中出现的伦理冲突、伦理规范与原则,同时结合其他课程提到的工程伦理案例进行講解,剖析伦理决策过程中的影响因素,使学生能够有清晰的认识;在工程造价专业人士素质要求及职业道德课程中,对工程伦理课程中所提到的伦理标准和伦理原则进行延伸,讲述作为工程造价专业人士应该具备的职业道德和素质要求。这种多课程群的设置,使思政教育与工程伦理教育在大学全阶段得以充分融合,实现立德树人贯穿教育全过程的效果。

2.案例内容众筹机制

案例在工程伦理课程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大量的工程实践调研,联合优秀校友的资源,并采用“众筹模式”定期向校友征集、更新补充。收集内容包括近期发生的关乎国家社会民生、行业发展、专业领域的热点或争议事件,以及国内外重大工程伦理事故、优秀工程案例等,然后按照工程伦理知识体系进行拆解,将立体的人物、生动的故事、朴实的语言凝结成伦理案例教学素材,形成教学案例资源库。

(二) 教学环节的设置与组织

本课程分为通论教育、情景模拟、主题辩论、专题分享四个模块进行教学,通论教育模块覆盖工程伦理与科学、规则方法、职业责任与道德规范等基础通识内容;情景模拟模块针对部分典型的工程情景,嵌入问题情景的知识和技能,进行角色扮演、知识与技能迁移;主题辩论模块针对工程伦理中典型的“两难问题”,结合当前全球新闻和时事设计3~4个辩题,例如科学创新与伦理、职业道德与个人道德矛盾、美德与善举的矛盾、机器人与人类智慧、电车悖论等;专题分享模块针对土木类、计算机工程、信息工程、生物工程、采矿工程等专业领域,设定10个左右的专题进行分享。

二、多模态的教学方法体系

工程伦理教育并非一般意义上的思政课、哲学课,也非工程技术类课程。其所要解决的问题与工程项目的实践活动息息相关,很多伦理场景需要在对专业知识有一定了解的基础上才能进行培训和教育,相关知识很难通过课程教学实现内化。因此,在工程伦理教育上,教学方法要进行能力内化的系统设计,要满足知识习得规律,还要做到“润物细无声”,让学生终身受益。我们的课程教学方式设计注重以教师为主体、师生互动、以学生为主体三种方式,同时根据教学知识点的深化,递进式地展开不同的教学方法。

(一)案例式教学

案例式教学是工程伦理课程常见的教学手段。案例教学主要以教师为主,由教师遴选案例、介绍案例,并通过真实案例的引入,引导学生站在伦理视角分析案例中的事件关系、伦理矛盾和解决办法。这种教学法通常在本课程的初期阶段采用。当学生尚未建立体系化的工程伦理课程知识时,需要将生动的案例带入具体工程情景,营造参与性、启发性的课堂氛围。

(二)翻转课堂式教学

翻转课堂式教学是为了解决工程伦理课程课时少的问题。工程伦理课通常仅有16~20学时,在有限的学时内很难覆盖所有学生的专业领域。为了保障来自不同专业学生获得更多相关领域的伦理知识,教师可采用翻转模式,广泛搜寻中国MOOC和学堂在线等线上资源,为跨专业学生提供相关领域的视频素材、教学案例,并在主题辩论、专题分享两个模块中进行线下知识提问和解答。

(三)情景剧教学

情景剧教学通常放在工程伦理课程的最后一个教学周期进行。在这个阶段,学生基本完成了所有知识点的学习,对工程伦理的认知已经较为完整,具备独立判断伦理事件并解决的能力。在情景剧教学中,5~7人为一组,由学生根据自身专业遴选合适的案例,经过剧本编排、角色带入,最终导演成情景剧,通过课堂表演或是拍摄成微电影进行展示。通过角色扮演、情景再现,让学生有明确的角色带入感,深刻理解伦理冲突、法律、社会等方面的内容,产生价值观共鸣,激发学生对未来职业的伦理意识。

三、教学资源建设成效

(一)形成一套工程伦理案例库

本课程案例库采用师生共建、众筹的模式进行案例的更新和迭代。从身边事入手、从生活入手,持续跟进各自相关行业领域的技术伦理、生态伦理、环境伦理、职业伦理、科技伦理、社会伦理等问题。通过定期的分享会,凝练形成教学案例资源,每一届的每个学生都为该课程的案例库更新添砖加瓦。工程伦理已申请为重庆市专业学位研究生教学案例库建设项目,现已收集了近80个工程伦理教学案例,50余个工程伦理反思情景案例,20个工程伦理情景剧剧本,并通过智慧云共享将支撑本专业10余门课程和6个工程类专业相关课程所需的案例嵌入到课程中,抓住读、学、看、听、做、悟等环节,引导学生坚守职业伦理、践行职业操守和行业规范。

(二)形成稳定的“双师”教学队伍

本课程由工程管理类专业教师担任主要负责教师,吸收思政类、通识类专业教师,实现工程伦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有效互动。思政类教师增加工程实践知识,工程类专业教师学习思政相关內容,取长补短,弥补单一学科知识背景不足的问题。目前已经建立工程伦理、工程名著导读、工程造价专业人士素质要求及职业道德、工程合同管理等工程伦理教育课程群,培养了一批稳定的师资队伍。同时,本课程吸纳企业力量开展教学合作,形成校内外双导师“手牵手”教学,并定期邀请有丰富工程管理、工程法律知识的专家现身说法,举行工程伦理专题讲座,帮助学生了解企业工程实践中的伦理冲突及解决方案。

(三)形成开放柔性的资源共享机制

本课程的知识点、教学环节、案例库等几个教学维度均有模块化特征,就是为了保证不同维度的模块可以对接到不同专业课程,甚至与跨学院的课程进行灵活嵌入或组合。同时,学院搭建了智慧管科教学资源云平台,形成了丰富的工程伦理案例云库。云平台通过资源共享机制服务于全校相关专业,学生可以通过校园网随时随地接入学习,实现了跨时间、跨空间、按需自助的云端学习和教学资源协作共享。

四、结语

工程伦理课程作为高等教育工程类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对有效展开教育教学具有重要意义。重庆大学在工程伦理教育的探索和实践中,通过教学内容的实时迭代、课程设置模块化、教学方法体系化、教学资源开放共享机制,找到了一套系统科学的教学路径,有效实现了知识的内化。相关经验属于初探,但也为我国未来更好地完善工程伦理教育教学提供了借鉴。

[ 参 考 文 献 ]

[1] HERKERT J.Ways of thinking about and teaching ethical problem solving: Microethics and macroethics in engineering[J].Science and Engineering Ethics,2005(3):373-385.

[2] 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工程院.关于加快建设发展新工科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2.0的意见[EB/OL].(2018-10-08)[2021-04-03].http://www.moe.gov.cn/srcsite/A08/moe_742/s3860/201810/t20181017_351890.html.

[3] 何菁,丛杭青.中国工程伦理教育的实践创新探析[J].江苏高教,2017(6):29-33.

[4]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关于转发《关于制订工程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及说明的通知[EB/OL].(2018-05-04)[2021-04-03].http://www.moe.gov.cn/s78/A22/tongzhi/201805/t20180511_335692.html.

[5] 李安萍,陈若愚,胡秀英.工程伦理教育融入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的价值和路径[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7(12):26-30.

[6] 郑元勋,张亚敏,蔡迎春,等.工程伦理课程体系建设及案例教学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20(27):107-110.

[责任编辑:李香莲]

猜你喜欢

工程伦理创新与实践教育改革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好习惯
初中数学课堂互动教学模式的创新与实践
论高中历史教学创新与实践
学有所悟,学有所乐
任务型教学在初中英语听说课教学的应用研究
浅谈大学教改中创新型的物理试验问题
动物医学专业面向官方兽医与执业兽医教育改革的探讨
土木工程专业创新与实践能力培养探析
工程伦理的多元化愿景
工科大学生工程伦理教育模式及实现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