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工程图学课程思政建设探索与实践

2022-05-30刘梅英任奕林王巧华黄凰吴擎

大学教育 2022年9期
关键词:工程图学工匠精神课程思政

刘梅英 任奕林 王巧华 黄凰 吴擎

[摘 要]工程图学是工科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受众面广,影响力大。文章探讨了工程图学课程思政建设开展的必要性,提出了课程思政建设的几点综合措施,充分发掘课程蕴含的思政元素,并通过试点教学探讨课程思政建设成效,为实现工程图学课程教学与思政教育的有机融合、助力学生全面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课程思政;工匠精神;工程图学;高校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 G624.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22)09-0098-03

工程图学是工科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以几何学为基础,以投影理论为指导,研究工程图样的图示原理、绘图和读图方法以及有关标准、规范,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和空间构思能力,直接为后续课程学习、毕业设计以及毕业后的机械工程项目设计服务。

一、工程图学教学融入课程思政教育的必要性

(一)这是实现课程思政建设目标的需要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指出,要“充分发掘和运用各学科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健全高校课堂教学管理办法”[1]。习近平指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2] 课程思政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理念新模式,受到了各高校的关注和重视,纷纷实施课程思政示范建设项目,立德树人,为适应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需要培养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这是促进工程图学授课对象成长发展的需要

工程图学研究的对象是工程图样,工程图样是传递信息和交流思想的重要工具,因此被誉为“工程界通用的技术语言”,掌握好这门语言是开展技术交流的基础。工程图学的授课对象为大一新生,受众面广,大部分理工科学生都会学到这门课程,是他们最先接触的一门技术基础课,承担着转变他们的思维观念和引领他们培养工程意识的重要任务。

新生刚进入大学,大都面临着不适应新环境、专业认知不足、人生目标不明确、学习要求变化大等诸多问题,同时处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期,精力旺盛,对各类事物充满好奇心,可塑性强,但也容易受到一些不良思想观念的干扰,容易迷失方向。因价值观存在缺陷而患“空心病”的大学生越来越多,需要及时全面地加以引导。然而理工科课程以自然知识为主要研究对象,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理工科教师在教学中容易重术轻道,考虑育才重器多、考虑育人育德少[3]。传统的工程图学教学往往注重读图和绘图能力的培养,而忽略了对工程师应具备的职业操守、家国情怀与工匠精神的培养[4]。

为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进步,工程图学教学应充分发掘蕴含在专业知识中的思政元素,实现专业课教学与思政教育的有机融合,帮助学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引导其树立正确的三观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工程图学课程思政建设的措施

专业课程思政是以专业知识为载体,按照课程教学标准,拓展教材内容范围,挖掘课程育人资源,从中提炼出爱国情怀、法制意识、社会责任、爱岗敬业、时代担当等正能量内容并融入课程教学中,实现专业课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5]。

(一)发掘教学知识点中的思政元素

工程图学经过两百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比较系统的科学知识体系,具有系统性、规范性、实践性、抽象性等特点,内容涵盖面广,包括从点、线、面、基本体、组合体的投影到零件、部件、机器的工程图样的绘制。教师可以在教学知识点中寻找切入点[5],巧妙融入思政元素,因势利导,实现课程育人的目标,如下表所示。

(二)将工匠精神和工程伦理贯穿育人全过程

工程制图必须严格遵守国家标准《机械制图》《技术制图》,它们是绘制、阅读技术图样的准则和依据。因此工程图样的绘制需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以及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工程图学学习的过程也是工匠精神养成的过程。工匠精神的基本内涵包括敬业、精益求精、专注、创新等内容。教师要注重收集工程领域的典型案例作为素材,将思政内容整理成图片或小视频,加入到传统的教学课件中。比如《大国工匠》系列节目素材,里面讲述了不同岗位的劳动者用匠心筑梦的故事,用他们探索科学真理的历程,引导教育学生,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和工匠精神。又如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火神山医院仅用10天就建成了,展现了中国基建的超強实力,而这一切的成功离不开小汤山非典医院设计图纸的科学性,更离不开图纸的设计师黄锡璆卓越的专业能力。当时年近八旬的黄老先生在第一时间递交了请战书。通过这些典型事例和人物故事渗透家国情怀和工匠精神的教育。

理工科课程揭示“自然之理”,这种理论的掌握运用者却有个“处世之道”的问题,即专业伦理[3]。工程伦理的教育应当贯穿未来工程师培养的全过程,让学生能理解工程师对公众安全、健康和福祉以及环境保护的社会责任,能够在工程实践中自觉履行责任。教师可以收集国内外危害社会的工程事故为教育素材,引导学生树立工程伦理意识,形成正确的工程价值观,严格遵守机械行业伦理准则,培养工程师的职业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三)构建网络交流第二课堂

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进行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和交流,拓展学习渠道,提高学习积极性,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在时间和空间上进行课程思政的延伸[6-8]。

其一,利用线上资源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借助慕课、微课、雨课堂、电子题库、电子模型库等线上学习资源开展课后自主探究式学习,提高学习兴趣和效率。还可以展示大学生科技创新比赛获奖作品,布置学生观看《大国工匠》《大国神器》等视频,帮助学生拓宽学科视野,积累工程素材,培养工程意识。

其二,发挥榜样作用,激发学生内驱力。工程图学实践性强,需要大量的作业练习积累读图绘图能力。学生作业完成质量与教学效果息息相关,教师在批改作业中能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在课程学时有限的条件下,教师可以使用网络平台进行优秀作业展评,利用榜样的带头作用,让学生带动学生,激发学生内驱力,让学生相互激励和促进,形成良好的学风和班风。

其三,做好线上答疑和情感交流。教育是一个心灵沟通和情感交流的过程,“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教师及时答疑,尤其是给学习困难的学生多加关心和指导,学生是能切身感受到的,这种积极互动和回应缩短了师生交流的距离,也赢得了学生的喜爱和尊敬。同时,教师的这种忠于职守、爱岗敬业的精神也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和引导学生成长,促进学生注重职业道德素养和敬业精神的提升。

(四)打造学科竞赛第三课堂

培养创新人才是当今社会对高等学校的迫切要求,也是高校义不容辞的职责。组织学生参加学科竞赛是促进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行之有效的重要手段。笔者所在的工程图学课程组多年来一直承办校内工程制图竞赛,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从2019年开始组织学生参加“高教杯”全国大学生先进成图技术与产品信息建模创新大赛,从赛前动员、校赛选拔、集训,到最后参加国赛,在师生共同努力下连续多年取得了优异成绩,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和综合设计能力,而且培养了学生积极进取、拼搏向上的人生态度和团队合作精神。

(五)利用课前课间时间

教师可以利用课前或课间的时间与学生开展面对面的交流、答疑,或者展示励志的小视频、漫画图片、心灵鸡汤,跟踪热点新闻,发掘其中蕴含的思政元素,寓教于乐,阐释关于成长、梦想、坚持、幸福的主题,让学生感受到关爱、理解和信任,在莞尔一笑中慢慢领悟做人做事的道理,润物细无声,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

三、工程图学课程思政试点教学的成效与不足

笔者在2020—2021学年的上学期实施工程图学课程思政试点教学。工程图学课程从2019年开始实行小班教学,本班有32名学生,收回32份匿名调查问卷。其中有27名学生认为工程图学老师在专业课中涉及的思政内容对自己有用,5名学生认为与自己无关。31名学生认为工程图学老师在思想品德、为人处世、爱岗敬业方面的表现对自己的思想品德水平提升有积极影响。在回答“你认为课程思政可以发挥什么作用?”多选题中,选择最多的是有助于形成正确的三观,其次是有助于提升职业道德水平和职业素养。在回答“你认为有哪些方法可以实施课程思政?”多选题中,选择最多的是发掘教学知识点中蕴含的人文知识,其次是教师为人处世的模范作用、课堂外的情感交流。经过一个学期的试点教学,期末考试有17个班级参加工程图学课程统考与集体阅卷,本班学生的平均分与高分段人数均位列年级第一,不及格人数最少,对教师课堂教学质量的评分位于全院教师前列,教学成效良好。

与此同时,笔者在工程图学课程思政试点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一些困惑与不足:(1)工程图学是一门基础课,理论知识偏多,和生产实践及工程应用有一定的距离,因此在拓展思政素材的广度与深度上不如某些专业课有优势。(2)课时有限,在专业知识传授过程中有机融合思政教育,需要理顺两者之间的协调关系,不能生硬过渡与插入,否则达不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3)课程思政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课程教学培养目标、课程设计、课程考核、教学评价、教师的思政素养和育人能力等一系列的问题,需要进一步探索和实践。

四、结语

工程图学作为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在学生专业素养启蒙阶段对其进行课程思政教育迫在眉睫。教师要紧跟新时代教育改革发展的步伐,优化观念,精心组织教学设计,充分发掘蕴含在课程中的思政元素。教师同时需要加强思想政治学习和师德师风建设,提升自身的思政素养,言传身教,用爱心和智慧引领学生全面成长,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为国家培养高素质的卓越人才。

[ 参 考 文 献 ]

[1] 新华社.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J].社会主义论坛,2017(3):4-5.

[2] 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1).

[3] 余江涛,王文起,徐晏清.专业教师实践“课程思政”的逻辑及其要领:以理工科课程为例[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8(1):64-66.

[4] 吴炳晖,刘颖慧.“机械制图”教学中的课程思政[J].教育教学论坛,2020(8):52-53.

[5] 赵仕宇,郭丽霞,陈小梅.“机械制图与CAD”课程思政育人教学效果评价标准探究[J].机电技术,2019(2):103-105,120.

[6] 邓雪莲,胡祥,刘晶.“课程思政”视角下的《工程制图》教学改革与实践探索[J].教育现代化,2020(37):76-80.

[7] 赵双,袁威.新工科背景下工程圖学课程思政探索与实践[J].科技文汇(中旬刊),2020(5):66-67.

[8] 徐泉,李叶青,江皓,等.思想政治教育融入“机械制图”课程的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20(26):98-99.

[责任编辑:庞丹丹]

猜你喜欢

工程图学工匠精神课程思政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变被动为主动”机械类工程图学课程作业评价模式改革与应用实践
创新实验班工程图学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的探讨
“工程图学课程设计”教学实践
基于卓越工程师培养的工程图学课程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德日“工匠精神”,中国怎么学
政府官员也需要“工匠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