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议多多,共享充电宝调查
2022-05-30马宁宁张铭涵李嫣韬
马宁宁 张铭涵 李嫣韬
在市场监管总局“出手”一年之后,共享充电宝行业又再次陷入集体涨价的舆论漩涡。
南都湾财社记者调查发现,近期被用户投诉較多的三类槽点:频繁涨价、相邻网点价格不一致、官方标记归还地点有误、归还失败没有提醒导致持续被扣费等。
业内人士认为,频繁涨价的原因包括投资收缩、点位饱和,以及疫情带来的营收下滑,多重夹击之下亏损风险进一步加大。
而共享充电宝企业无一不在想办法提高营收以求生存,包括提高租金、增加广告、转型代理模式降低成本、布局下沉市场以及开拓多元化业务等。
“初期资本加持下,共享充电宝市场高速扩张,随后用户使用习惯养成、市场规模继续增长,但到一定阶段后必然会见顶滑落。涨价背后的因素,一方面是过去靠资本烧钱扩张模式不可持续,在当前的经济环境下,没有资本大幅投入,只能从运营端来创收”,中央财经大学数字经济融合创新发展中心主任陈端向南都湾财社记者表示,“除了租金之外,充电宝上能够加载的商业模式并不多,广告是其中之一,但整体规模有限。”
记者走访,实测共享充电宝三大槽点
频繁涨价,时租5年间从1元至5元
南都湾财社记者走访广州多个商圈发现,目前市面上常见的充电宝品牌:怪兽、街电、来电、小电。不同网点的充电宝租赁价格不尽相同,但最低充电价格均在3元/小时,部分网点为4元/小时,而在广交会展馆内的怪兽充电租赁价格为5元/小时,而5元/小时也是南都湾财社记者在广州市区内使用的最高租赁价格。
共享充电宝行业起源于2017年,当时充电价格大多为1元/小时,免费使用时间为半小时,需要交押金。
2019年8月,“共享充电宝大涨价”首次冲上热搜,南都湾财社记者实测发现,共享充电宝行业当时的最高收费标准可达8元/小时,彼时共享充电宝行业形成街电、小电、来电、怪兽“三电一兽”的稳定格局。随后街电与搜电合并、小电和怪兽充电冲刺上市,共享充电宝市场变局不断,行业几乎每隔一年便陷入“涨价”的舆论风波。
南都湾财社记者调研发现,2020年7月,通过支付宝或微信扫码,共享充电宝进入免押金时代。不过,随着押金的消失,租金成为唯一的收入来源,共享充电宝的租金标准普遍上涨,3元/小时成为其普遍租金价格,少数租金涨到4元/小时甚至10元/小时,其免费使用时间也从最初的30分钟缩减到3~5分钟,每日租金上限则从12元左右涨至20元-30元不等。
2021年4月,怪兽充电正式在纳斯达克挂牌上市,抢先成为“共享充电第一股”。
伴随着行业洗牌的进行,“共享充电宝”集体涨价的话题也频繁登上热搜榜,并在2021年6月迎来监管方面的整改要求,主要包括三方面:包括价格小幅回落、准确标示计价标准、规范竞争秩序。
去年8月份市场监管总局公告显示,参加整改的6个共享充电宝品牌共有机柜426万台,占市场份额约80%。
相关企业也提出了整改计划:进一步完善定价规则,与合作商户沟通协商,通过直接降价或者降低计费单元等方式下调部分机柜价格。其中,街电逾8万台机柜降价,小电、搜电、怪兽、美团分别有数千台机柜降价。
据了解,目前各品牌平均价格为2.2~3.3元/小时,标价在每小时3元及以下的机柜占比69%~96%,从最高价格占比来看,均不超过1%。相对而言,处于热门旅游景点等相对封闭区域或者繁华商业区的机柜价格仍然高于均价。
然而,南都湾财社记者今年8月底走访发现,在广州市区已经难以找到3元/小时以下的共享充电宝,大多为3-4元/小时,少数为5元/小时。对比去年整改后的价格不难发现,今年以来,共享充电宝的价格出现了一定幅度的上升。
关于价格及服务问题,竹芒科技向南都湾财社记者表示,共享充电宝作为共享经济赛道的典范代表,遵循着基本的商业逻辑与规律。“过往经验已经证明,无论是罔顾市场规则盲目扩张,还是无视用户呼声随意定价,都将被市场淘汰。”
据介绍,目前竹芒科技旗下有街电、搜电充电、chargergogo三大品牌,目前共享充电宝累计出货300万台机柜,在线机柜超200万台(1200万块共享充电宝),用户达到4亿。
“小电目前在全国投入运营的共享充电宝数量达千万级,据国家市场监督管理局调研所示,租借价格集中在行业均价2.2元/小时~3.3元/小时之间。”小电科技方面向南都湾财社记者表示,小电充电宝在定价方面符合监管和市场供需规则,并无涨价行为。据介绍,目前小电科技的共享充电宝用户数达4亿,覆盖全国2600多个县级以上城市。
在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商学院数字经济与金融创新研究中心联席主任、研究员盘和林看来,共享充电宝市场份额已经稳固,根据互联网过往的模式判断,烧钱结束,涨价开始,共享充电宝企业进入流量变现阶段,这是正常的企业做法。只不过这种做法在各企业博弈的时候,会让个别企业流失客户。
相邻网点,价格不统一
除了“集体涨价”之外,另一个备受争议的话题是,相邻网点租赁共享充电宝的价格并不统一。
南都湾财社记者在广州海珠区一条街道上实测发现,该街道有近20个同一品牌的充电宝租借网点,其中相隔数十米远的两台柜机价格并不相同,一台为3元/小时,另一台为4元/小时,24小时租赁价格为30元或35元。
不仅如此,实测中记者还发现,怪兽充电、街电、小电等品牌的充电宝亦存在相邻网点定价不同的现象。
对于共享充电宝收费体系混乱,中央财经大学数字经济融合创新发展中心主任陈端向南都湾财社记者指出,“这是因为充电宝需要根据商家地理位置差异谈分成,导致同一个品牌的充电宝在不同的地段收费有差别,这打破了消费者心目既往的认知,尤其对于小额高频性支出来说,价格混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痛点。从消费者角度来看,质量没有太大差别,价格就是最关键的考虑因素。因此无论涨价还是价格混乱,对消费者来说都非常敏感,消费者会用脚投票。”
竹芒科技回复南都湾财社记者称,“在不同区域、不同场景的不同定价,是各行各业各产品都存在的普遍现象。在共享充电宝领域,根据在不同场景的入驻成本(商家收取的入场费用)不同,不同地点会产生较小的费用差异,费用差异会体现在租赁价格上,但消费者可通过街电小程序查询附近充电宝价格,从而自主选择更实惠的点位租借。”
“定价方面,代理商作为设备采购方,拥有一定的自主定价权,竹芒科技始终遵循公平交易原则,引导商家、代理商合理定价,若代理商违反渠道公约等相关规定,恶意调整充电宝的充电服务价格,扰乱市场正常价格秩序,竹芒科技有权解除双方合作协议。”竹芒科技方面表示。
网点位置有误、归还失败持续扣费
在归还障碍方面,目前主流充电宝品牌的网点密集,大都可以实现租赁与归还同等便利。但南都湾财社记者实测发现,在小电和来电的小程序上显示的部分网点与实际位置不符,其中小程序上标出的部分网点在线下找不到,或者是距离充电宝实际位置有几十米误差,导致很难找到。
此外,还有不少网友反馈,共享充电宝的“大坑”之一是“充电宝归还后,企业小程序的页面未同步更新信息,导致继续扣费。”
对于上述情况,南都湾财社记者在实测中并未遇到,不过记者留意到,如果匆忙归还时,没有将充电宝完全插入充电柜机内,就会出现消费者误认为已归还,但实际并未归还的情况,手机端和充电柜机也不会给出“归还失败”的提示。此情况发生,小程序就会一直计费。
来自广州的陈女士向南都记者表示,她经常遇到上述已经归还充电宝但还继续扣费的争议问题。“我7月14日借的一台共享充电宝,当天就还回去了,但到了7月18日显示还在使用中,需要扣费99元,对方客服回复,我没有正确归还,要我证明自己是否真的归还了充电宝”,陈女士称,由于无法证明充电宝已经归还,最后平台退回陈女士69元,扣除了30元作为充电宝丢失的硬件成本。
8月26日,同样的经历再次发生在陈女士身上。“已归还的充电宝,第二天显示仍在使用中,租借时长达到22小时,需要扣费30元。这次我打电话过去骂了一顿,说要投诉,客服就直接给我改免单了”,陈女士称,这样的结果让人哭笑不得,“其实我两次都还了,第一次我无法确认是不是还到位,怀疑自己可能没插好,但两次都出现这种情况不可能吧。”
针对归还提醒问题,小电科技方面表示,首先小电在充电宝上都做了归还方向的提示,便于用户直接知晓充电宝插入的方向;其次,在用户借出充电宝时,我司在微信小程序上做了“租借成功通知”的系统推送,并提醒用户在归还充电宝时的关键注意事项,以及遇到疑问时联系客服的方式,进一步尽到告知义务;此外在用户租借后,用户也可自主设置充电宝租借时长的提醒推送,在租借后的某个时间段内,微信自动推送消息提醒用户及时归还充电宝;最后在用户完成归还充电宝后,用户微信会收到“订单完成通知”的提醒及订单消费金额,用户可及时查看,确认订单完成。
此外,对于部分网友指出的“充电速度变慢”,南都湾财社记者实测,在常温等正常使用条件下,上述品牌充电宝的充电速度相差不大,和同功率的家用充电宝充电速度也并无显著差异。
“共享充电宝业务归根到底是种服务,抢占市场规模的同时不能丢掉了服务”,盘和林建议,一方面要提高用户充电体验,包括对电池技术和快充技术的使用,以及提供存取上的便利等等;另一方面是要给用户投诉渠道,广泛收集用户意见,服务行业用户意见是企业发展的参考。
探因:多重因素冲击 共享充电宝增长乏力
在业内人士看来,频繁涨价直接因素是目前一、二线城市的共享充电宝遭遇点位饱和,以及疫情影响下的亏损风险加大。
以共享充电第一股“怪兽充电”来看,招股书显示,充电怪兽2020年以34.4%的市场份额位列共享充电行业第一,是中国最大的共享充电运营商。
财报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12月31日,怪兽充电构建了包含超过66.4万POI(指“位置合作伙伴”,主要为餐饮、娱乐实体门店,也包括机场、地铁站等点位)的共享充电网络,累计注册用户超过2.19亿。2021年12月31日,怪兽充电在全国共有84.5万个POI,进入2022年一季度,怪兽充电在全国可用POI 为 86.1万个,累计注册用户达2.989亿。
可以看出,共享充电宝的点位数和用户规模均出现增长乏力。
“区域性疫情暴发后,线下流量通常会显著下降,因为人们的社交类活动和外出次数可能会减少。由于受到行动限制和线下人流量减少的影响,公司部分合作伙伴暂时或永久关闭了业务,这对于公司POI覆盖范围、业务扩展能力和财务表现均会产生一定负面影响,主要发生在2020年上半年、2021年下半年和2022年一季度。”怪兽充电在财报中称。
营收方面,怪兽充电在2019年、2020年、2021年营收分别为20.22亿元、28.09亿元、36亿元。但自2021年二季度以来,怪兽充电单季度收入一路下滑,2022年一季度仅有7.37亿元,同比环比均下滑;進入2021年三季度后,怪兽充电单季度净利润由盈转亏,亏损态势一直持续到今年一季度,且今年一季度亏损规模环比有所扩大。
截至发稿时,怪兽充电二季度财报尚未披露,股价已跌破1美元/股(9月2日收报0.919美元/股),对比2021年4月1日在纽交所上市时的发行价为8.5美元/股相距甚远。
招揽代理商、轻资产模式运营或能减负
多重冲击之下,共享充电宝企业无一不在想办法提高营收以求生存。
南都湾财社记者调查发现,目前共享充电宝行业创收方式包括提高租金、增加广告、转型代理模式降低成本、布局下沉市场以及开拓多元化业务等。
其中提高租金是最有效的方式,毕竟租金是共享充电宝企业的主要收入来源,广告及其他营收占比微乎其微。
“目前,充电宝行业提高营收的普遍做法是提价,不少用户对此颇有微词,不过,从共享充电宝企业发展来说,提价行为无可厚非。”盘和林向南都湾财社记者表示,“谋求盈利是共享充电宝企业创立的动机,在市场培育阶段,低价能够快速占领用户心智,如今是成熟市场阶段,提价获得用户收入是必然,收入高了就能实现盈利,盈利多了才能推动企业发展。”
此外,盘和林指出,“共享充电宝企业并不担心提价带来的需求下降。在此之前,共享充电宝已经完成了用户培育,当然,他培育的不是使用共享充电宝的习惯,而是不带充电宝的习惯。当用户具备了这样的习惯,自然有对充电宝的需求,特别是重度手机用户,手机没电的损失可能大于这三、四元/小时的损失。”
除了涨价之外,共享充电宝企业近年来不断招揽代理商,以轻资产的代理模式来减轻成本压力,同时利用代理商的庞大规模可以更快向下沉市场渗透。
其中,竹芒科技采取直营、代理双模式并存。“目前旗下搜电充電品牌以代理模式为主,渗透三、四线及以下的下沉市场。街电品牌则以直营为主,深耕一、二线大中城市。”竹芒科技方面向南都湾财社记者表示,“2022年以来,受到疫情影响,商户数量和用户占比高的一线城市存在不同程度的疫情管控,导致公共场景人流减少,行业整体增速有所下滑。竹芒则通过成熟的代理模式,不断织密下沉市场网络,在2022年上半年依旧保持新增投入市场设备数的增长,同时期内营收持续位于行业前列。”
在采访中,盘和林认为,“共享充电宝过去集中在一、二线城市,我国大多数O2O企业都是从大城市先铺开,再通过下沉来实现可持续性增长。大城市人流密集地区比较明确,在多个共享充电宝企业竞争的情况下,各家都是争夺人流密集点,所以空间是需要竞争的,采取直营模式,需要付给场地所有人一定的租金来租用空间,所以直营模式的经营风险完全在共享充电宝企业,采取直营是为了跑马圈地。”
盘和林指出,“而三、四线城市,人流密集点并不是很明确,下沉市场面积太大,人口密度却不高,复用率低,所以通过代理可以转嫁风险给商家,由商家来支付充电宝的设备成本,然后采取分润和固定收费的模式,一方面规避共享充电宝闲置的风险,另一方面也让共享充电宝企业能够从代理商那里获得稳定的收益。下沉市场非常广阔,对于共享充电宝企业,他们通过代理来让市场上的代理商做选择题,实现最优化的匹配。”
小电科技方面同样向南都湾财社记者表示,目前其业务运营模式以代理为主,占比约95%,“我们会建议代理商在普遍的行业均价范围内进行定价,其次在市场供需关系决定价格的情况下,代理商不会随意抬价,会根据不同消费场景对于共享充电宝的需求情况制定合理的价格。”
破局:跨界合作、试水多元化盈利模式
南都湾财社记者了解到,目前有不少共享充电宝的企业已经开始尝试开拓多元化业务。如怪兽充电在去年年初推出一款白酒,并开始以“消费科技公司”自称;竹芒科技则在今年开始布局电动自行车充电桩、无人零售柜、储物柜等产品,而此前各大品牌早已在小程序以及充电柜机上引入广告作为其他收入。
“提价虽能带来营收的增长,但盈利空间依旧有限。目前,不少共享充电宝企业开始思考多元化发展模式。比如,有品牌进入白酒业,不过,这种跨界多元化只能说明白酒业的风险可能比进入互联网新领域要低一点,并不能为共享充电宝企业带来协同效应。”盘和林指出。
他同时提到,“与其产品多元化,不如战略多元化。从当前的发展趋势来看,共享充电宝企业的关键依旧是市场规模,共享经济是赢者通吃,在有盈余前提下,尽可能以低价占据更多市场份额。当前,国内一、二线城市市场趋向于饱和,但还有广大三、四线城市有待开发。除此之外,共享充电宝企业还可以考虑走出国门。”
“总体而言,共享充电宝的盈利点少,商业模式单一,这也是制约其后续发展的原因。我们看到互联网平台推出自有品牌充电宝之后,对行业形成了一种明显的挤压,因为互联网平台立足一个大的生态,对外博弈的话语权更强,充电宝业务和其他的流量型业务之间协同可能性也更大,互联网平台的竞争力对其他企业可以说是降维打击。”陈端向南都湾财社记者表示。
“共享充电宝准入门槛很低,但运营门槛很高,它必须形成规模效应才能保持优势,这决定了这个行业一定是头部为王的,未来市场还会进一步集中。”陈端表示。
他同时提醒,共享充电宝作为一款在用户之间高频流转的产品,一定要加强信息安全保护工作,一旦出现借此创收或是泄露用户信息的事故,会对整个行业形成致命损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