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信息技术视角下小学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策略研究
2022-05-30张明君
张明君
摘 要:在这个快速发展的数据化时代背景之下,对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要求逐渐提高。但是快节奏的生活并不意味着传统文化即将退出历史舞台,而是要做到过去与现在的碰撞,将信息技术与传统文化渗透相结合,传承文化精神、促进学生发展。本文主要对“互联网+”信息技术视角下,小学生课堂教学的传统文化渗透展开论述并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互联网+”信息技术视角 小学课堂教学 传统文化 渗透 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2.09.054
“互联网+”教育教学模式是基于新课改的大背景下所衍生而来的,更新了教育教学的模式,也可以借助现代化教育手段将传统文化渗透其中,巧妙做到学科之间的融合。而且小学生从小养成的观念意识将对学生的一生都产生影响,要给学生渗透传统文化知识,感悟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学习其中的奥秘,让信息技术课堂变得更加充实。但是在当下的信息技术课堂上存在着严重的文化偏离现象,仅仅重视基础计算机知识和技能掌握,忽略学生的文化理解和情感输出,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一、“互联网+”教育与传统文化教学相结合的价值和意义
1.加深学生文化理解,提高学生兴趣
传统文化和信息技术文化都不是学生被动接受知识获得的,而是需要学生主动研究文化,“互联网+”这一新兴的教学模式吸引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习计算机知识的过程中适当穿插传统文化也促进了学生的成长。其次,互联网可借助图片和视频等形式来还原当时的场景,更能够加深学生对文化的认同感。学生也可以借助互联网查阅相关的资料,完善脑海中对相关内容的体系建构,进而学生可以在自己的脑海中生成一个较为完整的结构图,加深学生对文化的理解。其次,互联网平台凭借着资源广和数据丰富的优势能给学生带来更加全面的、更加细致的学习资料,让学生在掌握信息技能的同时了解相关的传统文化内容,发挥文化对学生的影响力。
2.增加学习内容,帮助学生理解
首先,信息技术所学习的内容多数都是与实践操作相关联的内容,这些内容如若一再采取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很难将较为抽象的知识表述明白,借用计算机教学能让学生直观看到所学内容的结构图框架。同理,借用互联网渗透传统文化内容也能通过视频或者图片的方式来实现教学的直观性,给学生带来感官上的体验,提高学生的学习注意力。其次,传统文化输出形式多样,借助信息技术课堂能够利用画板绘画、制作视频、录制音频等多重方式来印证自己眼中的传统文化,提高学生的行动力,有助于在集体学习合作过程中体会传统文化的精髓所在、感悟文化元素。
3.培养信息科技技能,促使内外兼修
互联网+教育这种新的教学模式解决了传统教学模式下带来的困扰,在信息技術课堂中渗透传统文化内容能实现学科之间的有效融合,同时,互联网也可以作为传统文化传播的有效载体,两者是相互促进的过程。首先,传统文化给学生带来了新的思想,打开了学生创作的思路,能够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而且传统文化的渗透有利于加强学生的德育,助力学生养成正确的“三观”。通过信息课堂所学技能有效进行传统文化输出,发散了学生的思维,挖掘了学生的创造力,这是素质教育所提倡的教学方法。其次,传统文化的学习还能激发学生学习某项信息技能的好奇心,有需才有求嘛,这种情况下学生便会提高学习的自主性、提高学习动机水平,主动学习新知识。
二、现代小学信息技术课堂的现状
1.教学质量水平低,学生学习兴趣低下
“一堂课”成功与否与教师的教学质量有着密切的关系,尽管信息技术课堂是一门更加注重实际操作的科目,但是小学阶段的学生接受相对缓慢,仍然需要教师加以引导。很多教师在进行教学时仅仅带领大家演示一遍就安排学生们自主操作,没有真正起到教师的主导作用。其次,教师进行传统文化与信息课堂融合教学时,无法更好地做到两者之间的衔接,甚至是将这两个当作单独的模块教学,教学环节设计看起来不够自然。这样的课堂对小学生而言是没有吸引力的,所以有的小学生就会出现信息课堂做其他学科作业、交头接耳、不认真听讲等各种现象,这些都是学生学习兴趣低的表现。这也是大多数小学信息课堂出现的现象,由于教师专业水平不达标而造成教学质量上的漏洞,阻碍学生成长。
2.传统文化内容少,学生思维无法拓展
我国现代教育理念更加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注重培养全能型的人才。所以学科之间并非界限分明而是学科互融的一个状态。但是在当下的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中,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校考什么就学什么,很少涉及传统文化,然而传统文化在近年来已经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这也正是由于学生传统文化精神的缺失才实施的一项策略。其次,学生的思维仅限于计算机相关技能,所以学生的思维有了较大的局限性。在学生的脑海中这些学科都是一个个独立的个体,但是生活是复杂而又丰富的,唯有做到知识融合才能更好成长。这是小学信息课堂教学存在的弊端之一。
3.学习形式单一化,文化内容理解浅显
信息技术课堂学生的学习形式主要是以完成教师所布置的实践性任务为主,没有更多新颖的学习形式。这是很多的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所存在的一个共性。单一化的教学形式容易让学生产生学习疲劳、兴趣降低的现象,而且也不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其次,在文化内容的理解上是比较浅显的,针对高年级的小学生应该适当提高学生的思维深度,但是在文化理解上,学生之间似乎差别不大,没有做到教育学和心理学的有效结合。
4.学习内容抽象化,学生畏难情绪激发
信息技术所学的内容是比较抽象的,很多的小学生对于玩手机是比较在行的,但是真的让学生去操作电脑,对部分学生是有一定挑战性的。以制作精美的网页为例,这需要学生用心设计才能制作出一个美丽的网页。但是网页的内容也离不开学生的文学基础,所以给学生渗透传统文化也是非常有用的。其次,这种繁杂、抽象的过程与学生的期待有较大差距,一部分不自信的学生就产生畏难情绪,不敢去尝试,生怕出错,这是学生自身因素对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产生的影响。
三、将“互联网+”教育与传统文化相结合的策略
1.借用网络教育平台,渗透相关传统文化内容
“互联网+教育”是学生学习的一大平台,教师借助互联网数据广、资源丰富等优势展开优质教学,是为传统文化渗透创造了有利条件,让学生的作品散发着传统文化的气息,在提升技能的同时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例如,在学习小学信息技术“简单网页尝试做”这部分的内容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文本的设计上多考虑一下我国的传统文化,将传统文化的内容制作为一个专门网页。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利用电脑或者是校本资源等进行资料的搜集准备。有的利用互联网搜集到了很多自己比较感兴趣的传统文化节日的由来,如:春节、端午节、国庆节、元宵节、植树节……这些都是学生们所搜集到的一些资料。有的学生从找到制作网页的窗口→自选图形编辑文字→保存网页→窗口浏览网页→美化网页等都是一步步认真完成,在文字编辑上有学生写的是有关于端午节的由来,“端午节是为了纪念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所设立的,屈原自投汨罗江,人们撑船打捞,为了纪念他把各种各样的粮食投到江水里,这才有了后来吃粽子、赛龙舟等习俗”。而且这个学生在对网页的后期美化也是相当用心,在网页旁边插入了艾蒿、粽子、龙舟等图案,并且在网页边框的选择上也选择了较为深沉的颜色。总体给人一种协调的美感,提高了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除了这部分与节日相关的内容以外,还可以组织学生制作一些与传统体育游戏方面相关的内容。学生可以上网搜集资料或者是查阅相关书籍。包括传统的体育游戏有:投壶、蹴鞠、涉猎、比武等,给大家传递一种无上的体育精神,以互联网为依托帮助学生掌握相关传统文化内容,并且进行美化和加工,给人们带来美的享受。依托互联网平台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深刻理解,并且以网页的形式分享给大家,这对计算机技能和文化学习可谓是一举两得。
2.组织线上知识竞赛,促进传统文化有效传播
课堂氛围对学习效果有较大影响,所以教师应该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让学生爱上信息技术学习、爱上传统文化学习,达到乐学的状态。在小学阶段,可以借助互联网平台不定期组织线上的知识竞赛,既提高了反应速度也拓宽了知识视野,促进学生快速成长。
例如,教学《制作演示文稿》这部分时,教师可以穿插一些线上的知识竞赛活动,包括学生对信息技术理论知识的掌握以及对传统文化知识的掌握,学生坐在同一机房内进行线上答题竞赛,在规定时间内答对题数最多的为本场知识竞赛的获胜者。在知识竞赛的内容上,教师可以渗透一些传统文化知识,包括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些名人,比如,弃医从文的鲁迅;田园诗人陶渊明;数学家祖冲之……从文学、数学、美学等各个角度出题,考查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程度以及学生的反应速度。除了这些知识以外,还可以组织一些猜字谜的活动,而且我国的传统文化知识不仅限于名人,还包括我国的古建筑。让学生以开放性题目的形式说一下自己所了解的古建筑有哪些?有些学生说:“故宫是我国的古建筑,而且在济南地区,大明湖、趵突泉、黑虎泉等这些都是比较有名的名胜古迹,是历史发展的见证者。”还有的学生会说:“我认为北京就是一个非常古老的城市,西安也是,西安常常作為古代的都城,有诸多的名胜古迹遗留下来。如果有机会我们应该亲自到访,了解我国传统文化。”这部分知识竞赛题目主要是以选择、判断和简答为主,简答题是开放性题目,学生可以发挥个人的想象力来解决相关的问题,而且通过自由回答的方式活跃课堂的氛围,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这样一来能锻炼学生的智力思维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3.拓宽文化学习形式,多维理解传统文化内容
学习形式多样化是现代教育的必然趋势,学生的学习也不应该只局限于课堂之内、课本内容之内学习,更应该涉及更多的领域。教师教学也需要拓宽学生的学习形式,帮助学生理解我国的传统文化,加深文化记忆。
例如,教师可以采取线上和线下教学模式相结合的教学形式,让学生利用现有的工具从各个角度去理解我国的传统文化。传统文化知识博大精深,只有通过拓宽文化学习的形式才能够让学生从立体的角度去看待我国传统文化。也可以将其与信息技术教学相融合,提升教育教学的质量。在“利用多媒体办书展”这一部分的知识上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搜集一些与传统文化有关的图书,准备相关的资料。有的学生准备了四大名著;还有的学生准备了我国一些伟大的诗人以及作家的代表作,然后组织学生将自己最喜爱的一本图书连接到扫描仪上→扫描图像→制作演示文稿,这样能够提高文字识别的效率;能够利用最短的时间把自己喜爱的图书分享给他人。其次,还可以组织线上辩论大赛。让学生谈一下自己对传统文化的认识有哪些?通过这种辩论的方法能够促进互相取长补短,有利于学生从多维角度学习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4.依托网络先进科技,促使传统文化愈加形象
小学阶段的孩子正处于具体形象思维阶段,他们更倾向于对一些画面形象生动,带有音频的新事物感兴趣,教师可以借助互联网这一优势来促使学生学习传统文化。也能够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提升学生的计算机技能,提升学生的学科能力。
例如,在“网络在线听和看”这一部分的学习上,教师可以给学生播放一下有关传统文化的影片,给学生带来视觉盛宴。通过一幕幕的画面来触及学生的心灵,让学生形成一些正确的思想观念。比如,雷锋就是一部非常不错的电影,教师可以利用计算机课堂的时间给学生播放一部影片,让学生体会一下雷锋精神的真正实质。在影片中哪些地方又体现出雷锋精神呢?看完这个影片,在日常生活中你又该如何去做呢?要求学生以录制音频的方式上交到班级作业群当中。这样一来,既能够通过影片让学生学习传统文化,同时也能以音频的方式上交作业,考查学生对音频方面的学习情况。有的学生录制音频说:“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我应该与我的同班同学互帮互助,尽自己所能去帮助别人。因为帮助别人也是在帮助自己,人与人之间的帮助是相互的。”通过这种新颖的系统教学方法让学生了解到更多的传统文化,在信息技术课堂当中渗透传统文化。
总之,“互联网+”教育新时代教育的新方法,将学习内容与互联网巧妙结合,依托外力辅助教学,可以提高小学信息技术的教学效度,与此同时培养学生传承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本文主要从“借助网络平台,渗透相关传统文化内容;组织线上知识竞赛,促进传统文化有效传播;拓宽文化学习形式,多维理解传统文化内容;依托网络先进科技,促使传统文化愈加形象”这四个角度论述加深文化意识、促进教育进步。
参考文献:
[1] 王玉红《“互联网+”背景下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甘肃教育》2021年第11期。
[2] 李琳琳《“互联网+”时代下高校传统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机制探究》,《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1年第3期。
[3] 史德芳《“互联网+”视角下初中语文教学的传统文化渗透》,《中外交流》2021年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