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充分认识朗读价值,语文越“读”越有意思

2022-05-30戴丽慧

云南教育·小学教师 2022年9期
关键词:文字文本思维

戴丽慧

朗读是语文教学的一种常用形式,也是语文学习最基础、最主要的手段之一。朗读利于熟记,利于理解,利于生情,更利于小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提高。通过熟读、背诵,能使文字转化为学生各自独立的语言存储,同时有效提高理解、运用语言的能力。朗读教学是提升语文核心素养的基石,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重视朗读指导。

一、朗读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

朗读是几种人体感觉器官共同协作的,以声音传情达意的活动,其表现方式是用清晰响亮的语音转换文字语言。朗读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习效率。人体感官互相勾连,相互作用,学习时人体感官调动多一些,大脑皮层获得的有效信息一般就越丰富,学习效率就越高。如果我们仅用眼睛“读取”信息,大脑皮层收集的信息就很有限,还可能出现疏漏或者错误等。多器感并用时,不但调动了嘴,读书声又传入耳,使视觉、听觉、触觉器官都运用起来,信息的收集量会成倍提高,又缩短时间差,又能提高准确率。朗读不仅能增加学生持续注意力的时长,扩充字词句的积累量,还有助于增强学生的理解力、感悟力,从而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教师在朗读教学时,要教会学生“音量的大小,语速的快慢,音调的高低,力度的强弱,气息、重音、停顿、语势、类比”等朗读技巧,让学生有法可依,激发学生对朗读的兴趣,乐于参与,并产生成功的满足感,使其不仅仅满足于课内的学习,更愿意拿起课外书大声朗读。。

教师对学生朗读的即时评价,将直接影响学生朗读学习的兴趣与效能。若教师只是在学生朗读后,单纯地评价一句“读得棒棒的”“感情很饱满”等泛泛评价,会大幅度降低学生的朗读效能和朗读水平。要能对学生进行增值性评价,才是有效评价。例如“从你的朗读中,大家感到夏日午后的炎熱了”“你的朗读很流畅,如果将语速调慢点儿,主人公犹豫不决的情绪就能表现得更准确了”“你读得很认真,要是把音量放出来,就能把人物大喊时急切的状态表现得更加淋漓尽致了”。这样的增值性评价不仅对学生更深刻理解文本的含义有所帮助,同时对其他学生学会评价别人也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所以,学生读后,教师要及时给予有针对性的增值性评价,促使学生对朗读水平设定更高一层的奋进目标。当学生改进朗读中的不足之后,教师可以就学生的再次朗读给予第二次增值性评价。如此往复训练,定能有效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尤其是对朗读有畏难情绪的学生来说,这种评价可以促使他们缩小与其他同学的差距,更易获得学习的成就感,继而触发内心深处的学习动力,提高学习效率。

二、朗读有助于语言建构与运用

朗读是学习文字、理解文意、体会情感最重要的途径。学生在多种多样的朗读形式中一遍一遍地读,提高识记字词的频次,有利于牢固掌握字音,巩固识记字形,从而更高效地识记字词。经常朗读,还会促使文本中的词语、句式以及不同的表达方式逐渐转为学生的语言存储,在口语表达时能自然而然地运用存储材料,使“朗读”促进“表达”。高频次地朗读、反复地咀嚼之后,很多晦涩难懂,枯燥乏味,又讲不透彻的词语搭配习惯、语感等一系列说不清道不明的困扰在悄无声息中就解决了,那润物无声的影响也会随之日益显露出来。经过自觉不自觉的模仿、运用,学生思维活跃且缜密,文字表达和口头表达更准确和生动。随着言语技巧的提高,学生表达逻辑混乱、词不达意等种种问题也会越来越少。学生通过朗读建立起来的存储若运用到书面表达上,还能使“朗读”激发“写作”。“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道出了朗读、表达与写作的关系密不可分。教师再加强指导,可进一步增强学生对朗读的兴趣点,培养学生良好的朗读习惯,提升他们的朗读能力。

统编版语文教材中选入了大量文质兼美的名家名篇,提供给学生丰富多彩的语言文字素材。教师需利用这些素材教会学生朗读的技巧,促使学生正确理解汉语言文字的精妙。学习语言不能只靠理性判断、精细化分析,而应多运用语言的直观感受和积淀。如《海底世界》一文,作者从多个方面向读者介绍了海底世界的奇妙。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朗读,耳边仿佛听到海底动物们的窃窃私语,学生不仅感受到海底世界里那些陌生又新奇的动物发出我们似曾相识的叫声,也积累了“有的像……有的像……”的句式。又如教学《荷花》一课,指导朗读描写荷花的语句,通过“冒”字和“有的……有的……”等词语和句式的反复品读,促使学生想象荷花的姿态万千、纯洁无瑕、清新可人,还感悟出动静结合之美,也体会到此种表情达意的特点。小学是人一生当中记忆力快速发展的阶段,教师应合理运用教材,教会学生以声传情地朗读,继而达到熟读成诵的程度。这不仅积累了语言文字,学会了多种表达方式,抒发个体独特的情感体验,还能运用文字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从而更有助于学生的语言建构与运用。

三、朗读有助于审美鉴赏与创造

朗读是人语言表现力的体现,是美感的缔造,能催生人的审美情趣。朗读,能提升心情的愉悦度,还能提升审美鉴赏能力。在统编版教材中有许多描写自然美景的文章,如《美丽的小兴安岭》《小小的船》《鸟的天堂》《草原》《观潮》等,都运用优美的语言文字,描绘出秀美壮丽的自然风光。教师指导学生声情并茂、入情入境地朗读有助于在脑海中再现画面,有身临其境之感,更直观地感受景色之美。朗读《美丽的小兴安岭》一文中描述的四季语句,能促使学生更快地进入文本创设的情境中去,不断地感受和想象文中的情景美和文字美,引导学生更深层次地观察和领略自然界的美。通过播放小兴安岭美丽景色的视频,配以悠扬的乐曲,令人心生向往,成功地创设审美情境,不仅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多感官洞察力,使学生能更直观、更近距离地与文本对话,更能领略祖国大好河山的壮美,进而激发爱国之情。《鸟的天堂》一文中的“堆”“明亮”“颤动”等词语把树叶的数量多,颜色美,富有光泽,动静结合之美表现得淋漓尽致。这样不仅帮助学生有效地理解文本,更润物无声地提高着学生的审美能力,一箭双雕。

朗读是学生个体对文字的理解,也是对文字所描绘事物的再创造,给静态的画面赋予声音的灵性。朗读可培养学生对美的感受力、鉴赏力,创造力,更有助于学生树立良好的审美观。

四、朗读有助于思维发展与提升

古人强调“口诵心惟”。此中的“诵”可不仅限于嘴的发音,也包含了多元化的情感体验和思维模式。叶圣陶说:“语文教育在基本训练中,最重要的还是思维的训练。”朗读就像一名杰出的导师,让朗读者达到奇幻的思维境界,这种境界不是单靠理性分析能获得的。教师指导学生朗读的过程,可以让学生多角度赏析文本,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咀嚼语言文字,也是发展思维的过程。通过朗读,学生的思维火花不断碰撞,理解会一次比一次深刻,常常超出教师预期。

教师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应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经验,大胆想象,联系上下文,推断人物的表情、动作、心理活动等,将人物对话读好能使文本中的人物更丰满、更立体,与主人公產生共情。如朗读《小马过河》一课中的几组对话时,笔者就引导学生创设自己家庭生活的情境,回想妈妈平时请自己帮忙时的语气、神态,而自己特别乐意去做,被人需要时的心情,连蹦带跳的动作也暗含了人物的激动、愉悦。学生借助生活中相似的情感经验、情景与文本人物产生共情,读起来更自然、贴切。每个妈妈、每个孩子表达请求和愉悦的方式不同,朗读方式自然也不同。有的借助自己的直觉,有的具有极强的模仿性,有的富有灵性地再创造……不论哪种表达形式,我们都应给予最大的尊重,尊重孩子的个性体验和独特的理解与感受。同时也更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在情境体验中不断思考、再创造,孕育个性化的认识和情感体验,在课堂中实现学生个性飞扬的思维发展与提升。

五、朗读有助于中华文化的传承与理解

朗读是一种传承的力量,继文字之后,人们便用朗读等形式传承文化。书写传递文明,朗读则可感染一代代华夏儿女。拨开中华数千年历史的云烟,文明在朗读声中连绵不断,生生不息。朗读让中华文化的力量得以传承与理解。

汉语作为中华民族的母语,拥有深厚的文化内涵与人文精神。特别是从古传承至今的诗词,最适合用于朗读教学。朗读教学,能教会学生读出兴趣、味道、语感和语文素养。没有朗读,体会不了苏轼悼念亡妻“十年生死两茫茫”的伤感;没有朗读,品味不了王翰“古来征战几人回”的悲凉;没有朗读,赏析不出王维“每逢佳节倍思亲”的孤寂;没有朗读,感受不到高适“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的豪迈……朗读,承担着中华民族千秋万代传承文化的重任。

朗读是学好汉语的有效手段。让我们和学生一起通过反复的朗读,反复的体会,从心底真切领悟,真正学好语文,真正“享受”语文。让我们在尽情的朗读中体会祖国语言文字的博大精深,在“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朗读状态中自然而然地发展语言思维,提高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

猜你喜欢

文字文本思维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文字的前世今生
热爱与坚持
当我在文字中投宿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