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英语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策略
2022-05-30李海娟
李海娟
摘 要:初中英语学科对学生的语言综合素养培养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围绕传统文化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渗透展开论述,阐述了在初中英语教学中融入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价值,并基于实践层面结合具体的案例提出具体的融入策略。希望通过系统性研究,能够不断完善初中英语课程教学改革的理论架构,促进课程教学改革,激发学生学习英语课程和研究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情,全面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
关键词:传统文化 初中英语 教学渗透 策略 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2.09.029
新课程教学改革不断推动初中英语课程的变革与创新,传统文化的融入为教改带来新视角,能够着力解决“跨文化学习难”的根本问题,不断强化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基于此,在英语教学中应做到:深入分析教材的主要内容,找准文化融入的切入点;明确文化渗透的教学目标,重视分析文化的异同点;引入信息技术的教学手段,增强英语课堂的生动性;设计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增强英语学习的趣味性。
一、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重要意义
1.有利于丰富初中英语课程的教学内容
在传统的英语课程教学中以教材为主要内容,适当延展其他与教学相关的学习资料,但无论是教材还是拓展,都是以“西方文化”为主,通过英语的方式介绍西方的语言、服装、饮食、生活以及各类社会活动等,虽然这种极为靠近“英语文化”的教学要求能够更有助营造英语学习的环境,能够更有助于强化学生对英语知识的掌握,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局限了英语课程教学的内容,降低了学生对于英语文化学习的兴趣。在英语课程教学过程中,结合教材内容适当融入中国传统文化,将在更大程度上丰富英语课程的教学内容,从学生所熟悉的文化着手,能够有效降低课程学习的难度。同时,还能增强英语课程学习与学生生活的关联度,将更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有助于降低学生在英语课程学习中的畏难情绪。也就是说,传统文化的融入能够将陌生的英语知识与熟悉的中国文化背景相融合,进而为学生营造一种“熟悉”的学习情境,基于生活化的环境开展语言文化的学习,教学效果自然将更好,质量也更高。因此,通过融入中国传统文化,能够使初中英语课程教学内容更丰富,有效弥补单一性西方文化教学的不足之处,不断提高英语课程的丰富性,增强课程对学生的吸引力。
2.有利于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
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在人生价值观念形成的关键时期,具有极强的可塑性。虽然基于前期的学习和生活体验,他们已经对于社会中的各类事物形成了基本的认识,并且有自己的判断和理解,但这种观念还处于发展的初期,只是一些模糊的、宽泛的理解,没有完全定型,需要进行正确的引导,才能确保其不会误入歧途。因此,在初中阶段的课程教学中,应当加强对学生价值观念的引导和塑造,发挥各门学科的教育特点,深度挖掘德育的价值和素材,实现对学生道德品质和价值观念的塑造。英语课程是一门融合了西方文化的课程,以西方的文化为主要内容,具有其他学科所不具备的价值引导优势。但如果单靠西方文化的知识教学,又难以实现对学生价值观念的引导,为此,应当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英语课程中,让英语课程成为融合中西方文化特点的课程。例如将中国的孔孟思想、礼仪文化、诗词歌赋、古典艺术等与西方文化融合,将更有助于让学生从世界文化的视角加强对世界文化的了解。尤其是在信息技术的推动下,学生接触多元文化的渠道越来越多,各种不良因素容易对学生产生负面影响,如果不加以引导,学生就有可能受到多元文化的影响。而初中英语课程又与多元文化有密切关联,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西方文化的特点,可以将英语课程作为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阵地,结合中西方文化的差距完成文化教学,实现对学生价值观的引导。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学生对中西方文化形成正确认识,能够对网络中的多元文化形成正确理解,进而强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感悟,形成强大的文化自信。使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理想,成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的时代新人。
3.有利于促进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创新
在传统的英語课程教学中以西方文化为教学的主要内容,但由于大部分的教师缺乏国外生活和交流的经验,导致教学过程过于机械单一,只能以教材为主要内容进行知识教学,难以发挥文化教育功能,影响课程教学的氛围,也影响学生的学习成效,降低了对英语课程学习的兴趣。通过传统文化的融入,能够有效改善这一状况,无论是对于教师还是学生,都将能有效解决“陌生环境”的问题,这将更有助于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通过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入,一方面能够拓宽教师的备课思路和备课素材,同时也能能够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让教师和学生都“有话可说”,都能结合生活中的所见、所闻展开相关讨论,更有助于英语课堂的交流学习,大家都积极尝试用英语的表述方式讲解中国的文化、中国的故事。用陌生的句子讲解熟悉的内容,能够在更大程度上降低教学的难度,强化学生参与的兴趣。因此,将传统文化融入英语课程,能够融入更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增强课程的丰富性和吸引力,强化学生的参与感,更大程度上调动学生主动探索的兴趣,提高课程教学成效。
4.有利于实现传统文化的传承发扬
文化是一个民族生存、发展的核心动力。在全新的发展时期,要不断促进文化强国的建设,全面提高中国在国际上的文化软实力,就必须重视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不断促进文化的创新、创造,推动民族文化的长远发展。尤其是在学校教育中,更应当发挥学科教育的优势,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开展教育渗透,让中国青少年能够深入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在文化的浸润下形成正确的文化理念。而英语学科具有独特的文化教育优势,通过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能够引导学生从另一个视角来理解中国传统文化。同时,又能将传统文化置身于世界文化的视角中加以理解,不断促进学生形成完善的认知。这一过程也将不断促进传统文化在学校教育中的渗透和发展,能够不断增强传统文化与学生接触的频率和范围,在青少年一代中形成积极的、深远的影响,促进华夏文化能够一代一代继续传承,进而为文化的创新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具体策略
1.深入分析教材的主要内容,找准文化融入的切入点
在初中英语课程教学过程中,要实现传统文化的渗透,首先需要结合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学习兴趣,找准渗透教育的切入点。为此,教师应当对初中阶段的所有英语教材进行系统化研究和分析,立足于文化渗透的角度,不断加强对教材内容的研读,找准文化渗透的契机,才能够为渗透教育提供基础。在实际的教学实践活动中,能够通过传统文化的融入丰富英语课程的教学内容,以教材为切入点进行延展,实现思想层面的引导与人文情感的熏陶,使学生能够通过西方文化的视角加强对传统文化的认知。
例如在人教版七年级英语教材第五单元《Do you have a soccer ball?》的教学中,就可抓住“soccer ball”展开教学设计,引入传统文化元素。在具体的设计中,可以“教材内容——学生生活——传统文化——学生生活”为基本思路进行课程设计,使教学内容能够与学生的生活和传统文化相联结,强化学生对内容的理解。为此,教师不仅可以结合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能见到的各种球类(排球、水球、乒乓球、羽毛球、橄榄球等等)展开教学设计,还可以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挖掘与球类相关的文化。最具代表性的就是“蹴鞠”,这是一种在中国古代极为流行的体育项目,在许多电影、电视剧、纪录片中都有体现。从在战国时期开始,在社会上就已经流行蹴鞠游戏,在汉代甚至被当时的政府列为军队的“练兵之法”,宋朝时期还开始出现了以蹴鞠表演为主的组织以及艺人,在清朝则发展更为迅速,甚至开始流行“冰上蹴鞠”的玩法。因此,蹴鞠游戏在中国历史悠久,影响极大,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代表。为此,在《Do you have a soccer ball?》的教学设计中,教师就可以“ soccer ball”为切入点融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再结合英语课程中要求掌握的句型加以练习,强化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实现,巩固英语课堂所学知识,学以致用,拓展学生的学习视野。
2.明确文化渗透的教学目标,重视分析文化的异同点
不同文化有不同的特点,东西方文化存在极大的差异,但又有密切的关联。为此,在英语课程教学中,针对传统文化的融入,应当积极融入“對比学习”的方法,使学生能够在不同的视角下思考同一种文化概念或文化现象,进一步强化对文化的理解,达到文化教育的目的,实现对价值观念的引导。仍然以人教版七年级英语教材第五单元《Do you have a soccer ball?》课文为例,“足球”与“蹴鞠”有一定的渊源,两种运动又呈现出极大的差异。在教学设计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比足球和蹴鞠的玩法异同点来强化对中西方运动文化的认识。以此为突破口,强化对中西方文化特点的基本认知。在具体分析中,可以从运动形式、运动规则等方面加以总结。例如两种运动都是有两支球队在同一块球场上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竞技,是以进攻、防守、对抗等为主要特点的运动项目,体现出了集体性、对抗性等特点。但两种运动又有极大的不同,“蹴鞠”运动员需要骑马,还需要道具,而“足球”运动员没有这些准备,都是“赤手空拳”在场地上竞技。另外,球门也不同,“蹴鞠”的难度更大,对于参与者的技能要求更高。而“足球”球门更宽大,是一项适合“全民参与”的运动。通过对比,就能发现文化的差异。同时,还可以分析两种运动的发展渊源,指导学生查阅相关资料,能够了解到“古代蹴鞠”最早是在中国诞生,后由阿拉伯人传至欧洲,逐渐演变成了“现代足球”。通过这一知识的融入,能够强化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理解到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发展之间的密切关系,并且深刻理解到文化是不断演变和发展的,也正是文化的发展推动了社会的进步。
3.引入信息技术的教学手段,增强英语课堂的生动性
文化是一种抽象性的存在,在英语课程教学中,如果仅局限于教材内容进行教学,就会影响课程实施的生动性。同时,教材中所包含的内容也较少,而中国的传统文化涉及面极为广泛,内涵丰富,表现形式多样。如果仅将教材作为单一的教学形式,难以满足教学的实际需求,也很难培养学生的价值观念,难以实现文化意识的塑造。为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积极引入信息技术,不断丰富课程内容。以教材为切入点,融入多样化的素材,例如视频、图文等,持续提高教学过程的生动性,不断增强对学生的吸引力,提高教学的成效。仍然以人教版七年级英语教材第五单元《Do you have a soccer ball?》教学设计为例,在融入蹴鞠游戏时就可以筛选一些优质的视频和图片资料等,立体化展现蹴鞠游戏的玩法和特点。比如在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电视剧中、优秀名著中、中国传统文化纪录片中,都可找到丰富的素材。摘录重要内容制作成微课视频,在教学中用于辅助教学,同时还可以将现代足球和古代蹴鞠之间的异同点制作成PPT,进一步强化学生的理解,提高课程教学的成效。
4.设计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增强英语学习的趣味性
在新课程教学改革中,要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这就包括学习兴趣、表达能力等各方面的综合能力。在英语课程的学习中,应当注重学生的输入与输出,强化听、说、读、写能力的同步提升。为此,在传统文化的融入过程中,可结合教学目标和学生的特点设计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持续增强英语学习的趣味性,让学生在多样化的活动形式中强化对英语知识的理解,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知。例如在《Do you have a soccer ball?》的教学中,就可结合学生对球类运动的兴趣设置多样化的活动。例如设计英语主题演讲课程,请学生推荐自己最喜欢的一项古代运动,不局限于蹴鞠游戏,介绍游戏的基本规则,不断丰富学生的英语表达能力,强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当然,也可以讲解与蹴鞠相关的游戏,例如《水浒传》中高俅的片段等。再比如在人教版九年级课程《I like music that I can dance to》的课文教学中,也可以实现与传统文化的融合。在讲解课程知识的基础上,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古典音乐或是古典乐器,引导学生进行推荐,或是现场演绎,为学生提供展示才华的平台,持续增强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
综上所述,在初中英语课程中融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对于课程改革、学生发展以及文化传承都将具有重要意义,更有利于丰富初中英语课程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促进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创新,实现传统优化文化的传承发扬。因此,在初中英语课程教学中,教师应当结合课程教学目标和教材内容,立足于中西方文化的异同点展开探索,积极融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引导学生对世界文化产生正确的认知和深刻的理解,不断提高语言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同时,通过传统文化的融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念,激发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不断促进学生获得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黄惠君《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初中英语听说教学策略研究——以外研版初中英语教科书七年级(上册)Module 10 Unit 1为例》,《求知导刊》2021年第51期。
[2] 刘志霞《谈传统文化与初中英语的有效结合》,《中学生英语》2021年第48期。
[3] 王芳《中华传统文化与初中英语教学的融合路径》,《中学生英语》2022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