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计算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2022-05-30李秀文
李秀文
摘要:在小学数学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计算能力是一项主要任务,也是教学大纲明确规定的教学目标。计算能力通常包含三个层次,分别是“熟练”“比较熟练”“会”。同时,提升学生的计算能力,也可以促进其推理能力、抽象能力、想象力以及创造力等多方面能力的发展。因此,本文阐述了“计算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多种融合运用方法,教师会结合相关案例,采用合理的问题解决方法,使学生能够准确地计算出数学习题的答案,迅速且灵活地应用数学计算方法。
关键词:小学数学;计算教学;运用策略
计算教学是小学数学学科重要的教学内容之一,其贯穿于整个数学教学过程中。计算教学会直接影响学生的数学学习质量,这与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息息相关,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基础。计算教学应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密切联系,突出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基本理念,从生活出发能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目前很多学生存在计算能力较弱、计算正确率低、未能掌握一定的计算技巧等问题,这也使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能力未能得到充分发展。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教师可以通过计算教学的调研活动,认真学习与探讨,进而为学生计算能力的提升提供帮助。
1 计算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
从教学大纲的结构来看,计算教学是小学数学学习的基础,是学生运用数学知识的重要手段。因此,计算教学的重点是提升学生的计算能力,为今后学习更加深奥的数学知识奠定基础。生活中处处是数学,计算教学可以与实际生活相结合,让学生意识到不论是购物还是游戏,都能够运用数学计算。例如,购物时物品的总价通常都需要采用计算的方式知道一共花费了多少钱。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计算教学培养的是学生的认知水平和逻辑思维,要让学生在计算的过程中构建数学知识体系,通过计算更好地理解数学概念,从而达到数学教学的基本目标。
2 计算教学与估算的融合运用
首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估算是计算教学的实际应用,估算也是数学学习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在实际教学中,教師常常利用估算来提高学生的计算效率,让学生掌握巧妙的估算方法,建立逻辑思维模式。实际上,估算是数学计算中多种算法之一,在平时的精算中,估算同样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估算可以判断出数学计算的合理性,也是检验笔算和口算正确性的一种有效手段。估算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在做题时的检查意识,也可以降低计算错误的发生率。例如,教师为学生布置两道已经算出结果的计算题309×29=3270,416×41=7889,并提问学生:“题中的答案是否正确,为什么?”学生回答:“两个答案都是错误的。因为309×29约等于300×30=9000,积一定在9000左右;而416×41约等于400×40=16000,积肯定是一个比16000大的数值。”教师解释说,这样的错误我们是可以有效避免的,通过估算算出大致的范围,可以快速地减少计算错误情况的出现。
其次,计算教学在数学内容中占据的比例在60%左右,而估算是系统性计算的前提,大致估计出结果的取值范围,可以快速提升计算能力,又能保证计算的准确性。例如,在做题过程中,学生计算出结果之后,不注意检查数值的正确性,未能养成良好的估算、计算、审查的习惯,这样学生便不愿重新验算或者思考数学问题。教师通过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估算习惯,可以预防错误的发生,进而提升学生的计算能力。例如,一道计算题4.86×9.9,学生运用常用算法得出的结果是48.36,但这一答案是错误的。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首先进行估算,4.86和9.9的末位数是6和9,6和9的乘积是54,则乘积的末尾数字一定是4。结果可见,48.36必然是错误的,接着可以引导学生分析其原因,再解决所发现的问题。
最后,在估算的方法中,学生所采用的运算方法中可能会掺杂着猜想的部分,这也是锻炼学生跳跃式思维的有效途径。在解题和验算的过程中,都可以运用到估算方法,最常用的估算方法有整取法、观察估算法,其中整取法是利用四舍五入法取得近似值,最后得出精算的结果。观察估算法则是从整体对结果进行审查判断。例如,2245除以7,商的最高位必然是3,否则就是错误的。因此,估算是一种比较务实的数学计算方法,可以有效地结合数学中的口算和笔算,并将三者进行有机地融合与渗透,相互辅助作用下,使得学生掌握计算能力,提升数学素养。
3 计算教学中算法与算理的融合运用
算理是计算的重要理论依据,主要构成要素包括数学概念、定理和性质。四则运算是算理的基本方法,因此,算法符合一定的计算算理,算理也是算法的理论依据,二者相辅相成,令运算过程实现可操作化。教师也可借助二者之间的联系,帮助学生运用知识经验,推动算理和算法的相互作用。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一定的数学情境,例如,在小学加减法的学习中,教师可以举例:小明与小红到文具店买文具,文具盒9元一个,田字格本1元一本,水彩笔3.43元一支,可擦笔是2.5元一支。小明买了一支水彩笔,小红买了一支可擦笔。提问:小明和小红一共花费了多少元?小明比小红多花了多少元?在小数加减法的教学中,学生已经学会了小数加减法的运算方法,因此在解答上述问题时,很有可能运用计算经验进行计算,但未必能够明确认识运算理论的原理,不能肯定运算结果是否正确。比如,有些学生采用列竖式的方法进行计算,常出现末尾数字不能对齐,或者没有对齐小数点进行计算。教师为了保证学生采用正确的运算方法,需要引导学生从金钱的元、角、分入手,启迪学生在运算时将金钱相同的单位对齐,进而实现快速理解小数点对齐进行计算的原理。创建合理的教学情境,有利于帮助学生更好地对算理和算法进行融合。因此,教师可以大胆创新教学方法,结合生活实际,对以往抽象的数学概念进行转换,使学生更加直观地领悟到算法操作的基本原理。通过有趣的情境教学,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切实帮助学生提升计算能力。
算理与算法的有机融合使得学生在掌握一定运算方法后可以推导出相应的算理依据。学生可以借助小组讨论及与教师交流的方式分析运算法则的形成过程。例如,在上文案例小明与小红在文具店买文具的习题中,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不但可以理解小数加减法的算理,还能够掌握小数点对齐的运算方法。教师应遵循教学大纲的具体要求,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进行讨论,分析整数加减法与小数加减法在算理上的联系;并让学生自主思考,通过二者之间的算理发现,相同之处是需要对齐的基本规律,而不同之处是小数加减法的算理是要求小数点对齐。
教师可以换个角度让学生进行思考,例如,3.54中有3个1,5个0.1,4个0.01,而9.43中有9个1,4个0.1,3个0.01。接着根据整数加减法的算理,将相同位数对齐再进行计算。根据学生深入分析算法的运用过程,学生对算理的理解会更加深入,并将算法和算理相结合,把数学计算与算法融合在一起,从而更加熟练地掌握数学运算法则。
4 计算教学与解决问题的融合运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的普及也为计算教学带来较大影响,在此背景下,教师需要重新审视当前计算教学的意义与目的。新课改的标准使得计算教学产生了新的教学理念,让教师认识到计算教学的实际应用如何成为帮助学生解决问题的工具,要与解决问题相结合,并将数学理念转变为数学运用的行为。重要的是提升学生的自主探索能力,关注解题过程,锻炼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从数学思维的角度来看,数学计算离不开数学的变化规律,学生把这些数学概念和法则、公式等运用到实际计算中,需要一种特殊的解决方法。因此,学生在学习与计算有关的知识时,可以促进自身思维逻辑的发展,提升解题能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会感受到这些数学概念既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例如,整数与分数、乘法与除法等等。计算方法之间也存在互通和转换的关系,渗透着辩证的思想观点。由此可见,计算可以伴随学生一生,也可以作为其他学科学习的重要基础,同时也是学习和生活、工作的基本能力。比如,农村地区的教师可以让学生观察大人挖土豆、运土豆的生活场景,让学生认真观察和仔细计算出土豆的数量,学生可以结合所学的连加连减概念,认识计算的意义,这样就能把抽象的数学转化为学生生活中可以摸得着和看得见的事物。
学生学习数学离不开解答问题的过程,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当把解决问题当作一项重要任务,教师也应当更加重視解决问题的教学方法。与此同时,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要求学生能够正确理解数学的应用范围,充分调动学生自主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积极性。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意识,有利于提升学生的问题分析能力,体会数学的实用价值及其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对此,教师可以创设数学情境,将计算教学与解决数学问题相结合,再与实际生活相融合,结合多样的算法,如估算、验算等解题方法,让学生在情境中提升探索能力,掌握计算技巧,懂得计算教学可以服务于生活,应用于生活。教师要提倡学生采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通过创造数学条件,引导学生相互讨论和相互学习,在数学中求真和内化。在这一过程中,让学生据理力争、激烈讨论,确定哪种解决方法最好,学习不同的思维模式。让学生在相互交流中激发数学学习兴趣,优化思维模式,促进计算能力的提升。
例如,在教学“认识乘法”一课时,教师可以利用生活场景:“在教室中,一张桌子可以坐一个学生,两张桌子为一组。同时,一纵排有4组桌子,请问有几个学生?有4排桌子,是多少学生?”教师针对问题采用层层递进的设计方式,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自主完成题目的解答。在解题过程中,教师要求学生相互讨论,找到不同的解决方法。有的学生采用纵排相同的加数相加,有的学生采用横排加数相加。学生会感到加法在此问题中的计算非常麻烦,也会耽误很多时间。此时教师就可以引入乘法运算方法,与加法计算相比较,学生更能理解乘法的含义,同时也能真实地体会到乘法运算的便利。
5 小学数学教师与学生的情感交流与融合
新课改的逐渐推进,要求教师既要做教学的引导者,也要做教学的合作者。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的开展过程中,教师要建立互教互学的师生关系,共同参与到计算教学活动中,这样不仅能够增进师生间的感情,也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主动获取数学知识的积极性。首先,教师要学会赏识学生。在小学期间,学生的认识存在一定的个体差异性,不管是面对什么类型的学生,教师都应真诚和大方地赞美,欣赏每个学生,满足这个时期学生的基本心理需求。同时,对于数学能力较弱的学生,教师应给予更多关注,这样学生对学习才能更有动力和积极性。例如,在教学过程中,一个学生提出一个自认为较有难度的问题:“一万是多少,万万又是多少?”一些学生很快地回答“是一个亿”,并且都笑了起来。这会让这个学生认为自己不知道答案,是不是因为自己很愚蠢。教师观察到他的情绪变化,及时鼓励道:“提出问题的勇气值得大家学习,积极发言、认真听讲,表现很棒。”这个学生听到教师的赞美瞬间消除了不良情绪。教师接着说:“亿和万万在概念上是相同的,那么二者之间有何不同呢,请大家踊跃地回答。”在大家的积极讨论下,明确了二者含义的不同之处,也将该知识点深深地记在脑海中。大家对该学生提出的问题印象深刻,也对他投出赞许的目光。充分尊重学生、善于分析学生的心理变化,就是鼓励学生努力学习,给予学生的最好奖励。
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要平易近人,保持和谐交流,在课外也要经常和学生交流,认真倾听学生的心声。不论是数学成绩好还是不好的学生,教师都要一视同仁,给予正确的引导和帮助,鼓励学生多学、多问、多思考,不怕说错,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在相互尊重下感染学生,从而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具有更大的动力。关于教学方面的建议,教师要乐于倾听,及时采纳,以学生为主体,帮助学生分析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最后,通过教师真诚的指导和关爱,达到打动学生、激励学生的效果,从而成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将师生的情感转变成促进学生发展的内在动力。
计算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教师要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融入数学情境中,深入理解计算教学对于数学学习的重要性,将计算教学与估算、数理、解决问题、情感教学有机融合,才能确保数学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有利于帮助学生培养计算兴趣。通过情境教学的形式让学生学会举一反三,掌握多种解题方法,使学生发现和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挖掘数学内涵,树立正确的逻辑思维模式。引导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形成积极的学习情绪和态度,构建正确的价值观念。由此可见,计算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参考文献:
[1]李元萍.估算在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的运用[J].西部素质教育,2017,3(24):238.
[2]魏学进.浅谈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J].都市家教:下半月,2017(12):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