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运用单元整合理念开展初中生物教学的策略
2022-05-30安宁
安宁
摘要:随着《义务教育阶段生物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发布,初中学段生物教学的理念和方式也发生了改变。为了帮助教师更好地把控教材内容,让学生能够对初中学段的生物学知识有更加全面的认知和掌握,需要结合单元整合理念,对教学目的、材料内容、教学重点、教学活动以及教学评价等多个方面进行有效融合。本文阐述了单元整合教学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重要性,并针对单元整合教学的有效策略进行了深入分析。
关键词:单元整合;初中生物;教学策略
根据全新的初中生物学课程标准,生物学科的相关内容包括对生物学概念的认知、生物学基础知识的掌握、如何在生活中灵活运用生物学知识等。而由于生物学科是初中学段新开的一门课程,很多学生面对较为零散的生物学知识点很难形成系统的思维模式和知识结构,因此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深入了解单元整合教学的优势,并通过各种教学方式将生物学知识点进行关联。设计单元整合任务群,结合思维导图以及任务引导的模式,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使学生树立科学高效的生物学习理念。帮助学生适应生物学科的学习,再结合理论与实践教学、核心素养教学等实现该学科的教学目标。
1 单元整合教学的重要意义
1.1单元整合教学有助于梳理知识结构
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拥有较为丰厚的小学教学基础,初中生物学由于是一门新开设的学科,很多学生对这门学科的相关内容和知识比较陌生,而且初中生物学拥有大量的概念,知识点相对零散,对于刚刚升入初中学段的学生而言很难系统且精确地掌握。生物教师经常会发现,部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边学边忘”“丢了西瓜捡芝麻”的情况。在检测学生对各种知识点的掌握情况时往往会出现学习过一段时间的知识点掌握不牢固,或者对相关知识点之间的关联性记忆不强等问题。尤其是在考核重要概念的理解以及核心知识的延展关联时,学生对知识网络及知识体系的理解和把控程度较低,对于零散的细枝末节难以有效把控。
而单元整合教学最基础的应用目的就是将零散的知识点进行梳理和整合,从而形成有关联、有规律、有逻辑、有技巧的知识网络和知识结构。简单来讲,将每一个零散的知识当作一个点,单元整合就是通过知识点当中存在的内在联系,将其连点成线,连线成面,形成密切且牢固的知识网络,帮助学生加强认识,提高知识的连贯性、系统性以及延展性。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生物学知识点记忆和掌握的难度,对于刚刚接触这门学科的学生而言是一种极为便利的学习方式。
1.2单元整合教学有助于教师把控教学进度
单元整合教学除了对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点有益之外,对于教师整体把控教材内容,进而把控教学进度同样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根据最新一版初中生物学课程标准的内容,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需要深入研究该学科各类知识点的内在逻辑,并让学生认识生物学知识本身存在的逻辑性统一。充分理解教学内容并不等于教材体系,由于教材的篇幅有限,教师在开展教学内容时势必会进行一定程度的展开,因此,这就需要教师在引导和组织学生进行学习时以教材内容为纲,以教學体系和教学大纲为准,而两者之间存在的从属和包容关系,直接决定了学生掌握生物学科基础知识的深度和广度。
单元整合教学可以帮助教师更加灵活地把控教材内容,可以立足于学生的理解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及其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结合教学大纲体系对实际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进行调整和把控。这样既可以抓住前后教学内容的连续性和递进性,同时也可以根据学生的掌握程度和学习进度调整学习目标和学习方向,满足学生对知识内容的实际需求。
1.3单元整合教学有助于教学评价体系的构建
根据新课标的相关要求,教学评价已经成为初中学段各学科教师需要深研的课题之一,其重要性不亚于教学工作本身。很多初中生正处于叛逆期,对于周围的事物和外部环境反应较为激烈而且敏感,而有些教师由于自身性格原因或者工作习惯导致在教学过程中经常会耐心不足。但是,有些学生却无法正确理解教师对自己的关心和爱护,反而觉得老师不喜欢自己,从而对该学科的学习产生负面情绪,甚至还会有厌学倾向。
单元整合教学不仅关注学生对本学科重要概念的学习和掌握,同时也关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身心态的发展。因此,教师可以利用单元整合教学鼓励学生,对学生的学习表现进行正向评价,从而更好地完善新课标要求的教与学的关系,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教学环节的主人翁作用,而教师也能更加灵活地把握学生当前学习状态,从简单的教与学转变为有针对性的引导,最终实现教师和学生的双赢。
通过单元整合来强化对学生学习状况和学习进度的把控是传统教学中测试、作业以及面谈等方式都无法达到的效果。也只有借助单元整合,才能站在更加宏观的视角和维度对学生进行客观评价,客观认知每个学生之间存在的个体差异,让教师能够因地制宜、因材施教,避免传统应试教育模式下“一刀切”的尴尬教学局面。
2 单元整合理念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2.1运用单元整合理念明确教学目的
首先,想要充分发挥单元整合教学的相关优势,生物教师就要明确单元整合理念本质的教学目的。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学生需要在课程学习阶段掌握知识、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三个维度的内容。同时在构建教学目的环节,还要明确学生的知识储备情况、认知过程情况和实践应用情况。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结合以往的教学经验,通过单元整合理念对教学目的进行调整,从而更加深入地对教学过程进行指挥和把控。
以“生物体的结构层次”这一章节的知识点教学为例,教师要明确其教学目标包含了学生对该知识点内容要掌握的相关信息,比如,“生物具有一定的结构层次,能够完成各项生命活动”这类概念。在实操环节要掌握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对于材料的备置、仪器的准备和操作等环节要做到熟练掌握。在教学策略环节既要为学生提供不同种类的生物材料,同时还要帮助学生利用比较归纳等方法,对不同类型细胞的共同特征进行分析。可以说只有从多个维度切入,并且设置清晰、合理、有逻辑性的教学目的,才能帮助教师更好地把控教学进度,对学生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和情况做好预案,这样的教学环节,学生和教师才能更加同频,从而营造出高效生物课堂,并提高教学质量。
2.2运用单元整合理念优化教材内容
灵活地运用单元整合理念对教材体系进行梳理和优化,使其达到更加适合初中生的学习需求。教师需要站在更高的维度对初中生物学课程以及相关知识点进行高度概括,结合学生可能会用到的各类书籍、资料、材料对教学体系进行重构,对课程时间的安排、相关内容和知识点的关联以及不同单元和章节的重构都需要教师将初中生物学科所有的知识点存在的内在关联进行有效梳理。这一环节教师可以充分应用思维导图这种教学工具,利用不同的知识点作为核心词绘制全面的知识点思维导图,让学生在使用过程中既可以做到提前预习,又可以做到关联性复习,对各类知识点之间存在的内在联系通过课上教学、课后习题等不同环节深入理解。
另外,教师也不能忽视传统命题知识点的考查规律,要在有效整合的基础上,深入研究全新的教学模式和整合后的教学内容能否有效提升学生的生物学能力、促进生物学情感价值观的树立;是否对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有正向影响。简单来讲,如果教师能够合理地优化整合教材内容,通过单元整合理念可以全面提高学生的成绩、能力、认识,那么这种策略就是积极有效的。而如果学生只是单纯地将这种全新的教学方式当作学习模式的一种简化,对其核心素养并没有实际性的提高,那么这就是一种偷懒的学习行为。总而言之,任何一种教学方式和教学理念本身都具有一定的双面性,教师需要对教学方式和教学结果进行同步把控,而不应一味地为了完成教学任务,为了实现教育改革而盲目运用单元整合,否则非但不能优化学生的生物学能力,反而会适得其反。
2.3运用单元整合理念构建教学重难点
初中生物学科的教学难点,同时也是单元整合理念应用的难点,在于教师如何帮助学生梳理知识体系,构建逻辑架构。这是因为教师和学生对于生物学的认知程度和认知规律不同,往往教师认为很简单的内容或者常识性内容,对于学生而言都是新鲜且陌生的,这也是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无法有效把控学生当前学习状态的重要原因。因此,运用单元整合理念对知识体系进行重塑,首要难点在于清晰规划出生物学知识的难点和重点,让学生能够有心理预期,并且做好更加细致的学习规划来攻克这些重点和难点。举例说明,人体生理与健康是初中生物学段让很多学生感到头疼的内容,由于涉及人体组成的多个系统以及各个系统之间相互协调和配合等情况,需要学生从系统、器官等不同的结构层次对人体的结构与功能形成全新的认知。可以说,这种认知上的转变对初中学段的学生来说是很难的。同时,该章节还涉及传染病的危害、人体免疫系统的基本逻辑,包括国家、地区、社区等不同维度对于防疫工作的要求。结合近几年我国一直处于防疫攻坚的重要时期,该知识的讲解和教学本身就具有一定的现实教育意义。再结合对传染病的有效防控,对患病免疫、医药急救等方面涉及的知识点,共同形成了人体生理与健康单元整理教学的基础框架。
在梳理这一框架并找到教学难点时,教师需要充分应用教材中的相关概念作为核心,让学生理解“人体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各系统协调统一共同完成复杂的生命活动”。再以此为核心进行延展,对消化系统从外界获取的各种营养物质,再到人体内循环的功能和对各类物质的输送,呼吸系统和外界的交换,泌尿系统代谢的废物和水,这样将知识点分成不同的层级,由内而外、由主到次、逐一展开才能帮助学生将复杂的生物学知识形成清晰明了、有逻辑性的知识架构,并且通过知识点的关联加強记忆,克服重点难点的学习和掌握。
2.4运用单元整合理念开展教学实践活动
教学实践同样是新课标执行以来在各学段各学科最重要的转变。在初中生物教学环节,教师不仅需要帮助学生对各类知识点进行有效把控,同时还要对课程内容中涉及的各类探究实验以及社会实践活动进行高度整合。比如,组织学生利用信息化渠道对课程内容进行自我探索。再比如,在课前、课后两个环节的教学过程中,在“双减”政策的大背景下,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充分利用微课这种信息化教学工具。
组织学生对单元整合后的教学成果进行讨论和反思,让学生能够以单元任务为引导,同步发挥课堂教学和自主学习两个方面的作用。为了实现这一效果,教师还应对学生的实践探究活动进行遴选和规划。比如,教师可以播放百米赛跑的视频向学生提问:涉及动物的运动,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等不同的课程,上述视频带来了哪些收获或者引发了哪些思考?再比如,为学生播放刘翔、苏炳添等运动健将的比赛视频,让学生在相应情境下思考人类的运动和其他动物的运动在本质上有哪些相似之处或者哪些区别。这种引导性的情境化学习,让学生更好地完成对生物学知识点的实践性探究,同时也有助于提升学生利用生物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能力,可以对不同章节不同课时的知识内容进行有效关联。
2.5运用单元整合理念,完善教学评价体系
教学评价体系的构建是单元整合教学在新课标规定下功能完善的最后一个环节。当学生利用单元整合理念对知识点进行梳理、分析、记忆、掌握和运用之后,教师需要对学生整体的学习行为进行客观且正向的评价。这一行为所追求的不只是一个最终的评价结果,而是一次对完整学习经历的总结和反思。因此,教师在构建评价内容时不仅需要对学习类目进行区分,同时也要根据相关内容和知识点构建差异化的评价体系,这样才能让学生更加客观地了解自身的实际情况。
同时,教师还需要组织学生进行自评、互评、小组评价,结合教师评语使每个学生都形成更加立体、客观、全方位的有效认知。让学生清楚地知道自己在哪个环节还存在问题,根据以往的经验,知识内容的梳理、记忆和掌握对于大部分学生而言难度不高,反而是最终的知识内容融合和知识体系应用是很多初中生的薄弱点。因此,教师需要在完善的学生评价之后,对教学方向和教学重点进行二次调整,弥补学生当前存在的短板,避免出现高分低能的情况。
综上所述,单元整合理念的应用可以帮助生物教师对教材内容进行梳理,对零散的知识点进行重组,构建清晰的知识脉络,便于学生进行掌握和记忆。而在应用单元整合教学理念的同时,教师要明确教学目的,引导学生在相应的教学情境以及教学范围中进行学习。同时教师还需要对章节整合之后的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进行标注,让学生合理分配学习时间和精力。要重视教学实践活动,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探究,让初中生物学科和学生的实际生活产生更加紧密的关联,让课堂教学和课后学习形成完整统一的体系和架构。最后,教师还要注重教学评价体系的建立,重视单元整合教学进度中的自我反思。因材施教,不忘初心,培养学生的生物核心素养,为其后续的学习和生活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陈凉勤.单元整体教学视域下初中生物复习课堂构建[J].时代教育:中旬,2021(11):92-93.
[2]姜瑜.核心素养视角下的初中生物单元设计整体优化分析[J].名师在线,2020(23):8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