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幼儿园阅读活动的开展策略

2022-05-30魏海燕

启迪与智慧·上旬刊 2022年9期
关键词:阅读活动幼儿教育幼儿园

魏海燕

摘要:阅读,其实有很多不同形式,而每一种形式都能让幼儿感受到文学的气息,而且可以在不断阅读的过程中,帮助幼儿逐渐领悟到创作者的思想,最终以陶冶情操的方式助力幼儿的发展。基于此,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开展幼儿园阅读活动,帮助幼儿培养阅读习惯,增加阅读量,使每个阶段的幼儿都能通过阅读活动获得发展,这时才充分发挥了阅读教学的作用。

关键词:幼儿教育;幼儿园;阅读活动

对于现代教育观念而言,其更加重视的是在幼儿成长过程中的每个阶段能够使幼儿的综合素质获得提升。而对于幼儿能力的发展来说,在幼儿阶段中更加重视的是语言能力的发展。阅读活动的落实,不仅能够帮助幼儿更好地认识世界,还能帮助幼儿认识自我,更能让幼儿学会如何与他人相处。而且,在幼小衔接的过程中,通过阅读活动的有效开展,还能使幼儿在步入小学之后,在学习语文学科时有良好理解能力。基于此,教师要从培养阅读习惯入手,让幼儿逐渐掌握阅读方法,并提升幼儿的阅读能力,在培育幼儿主动阅读意识的过程中使阅读成为幼儿生活当中的重要元素。

1   认清规律,培养习惯

幼儿的思维是以具象思维为主的。因此,在阅读过程中,他们能够充分理解阅读内容,其实主要依靠的是插图,而不是文字。而从幼儿的长期发展规律来看,只有幼儿的思维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才能逐渐形成,这时对于语言符号幼儿才会有一定的认知。因此,幼儿的思维发展规律其实已经决定了幼儿阶段幼儿的阅读需要以图像作为主要阅读对象,可以文字作为辅助满足幼儿发展的需求。所以,在幼儿阅读活动的开展前,材料选择是十分重要的,阅读材料要以图文并茂的形式满足幼儿的认知规律。

幼儿教师想要顺利开展阅读活动,就要在了解幼儿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为不同阶段的幼儿布置相应的阅读任务。例如,针对小班幼儿的阅读活动,就要注重让幼儿能够理解与认知插图之间的联系。这样,幼儿在阅读的过程中,就可以通过插图了解书中的基本内容,从而满足这个阶段发展的需求。而对于中班幼儿来说,阅读活动开展的重点应是在插画与语言之间的联系。让幼儿在阅读过程中,通过自我辨认掌握插图和语言的基本特点。在大班幼儿的阅读活动过程中,重点是让幼儿把握插图、文字与语言之间的关联性,并发现阅读内容的整体风格以及结构特点。

阅读活动的开展需要以激发幼儿阅读兴趣为基础。因此,作为幼儿教师,需要认识到阅读兴趣会直接影响幼儿阅读的效率与最终成效。激发幼儿对于阅读活动的兴趣有利于调动幼儿参与阅读活动的积极性。但是在幼儿阶段,由于幼儿所接触到的文字比较少,因此在阅读时,他们的理解能力还比较弱。对此,教师要依据幼儿认知发展规律,使阅读环节的设计更加精妙,并真正做到从幼儿的角度开展阅读活动,为幼儿选择更适合他们的阅读内容,这样才能逐渐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在阅读活动开展过程中,教师可以创设不同的阅读环境。比如,在阅读《兔子先生去散步》时,教师可以让幼儿围坐在身旁,然后用声情并茂的话语以及肢体语言描述故事当中的内容。这种教学方式不仅能够引起幼儿阅读的兴趣,也可以在良好的阅读氛围中让幼儿与教师一起完成阅读活动,之后教师就可以使用插图帮助幼儿进一步强化对于故事内容的理解,让幼儿根据插图的内容组织语言,这时就能全面提升幼儿的表达能力。

2   技术应用,互动教学

素质教育是当前教育的主旋律。因此,作为幼儿园教师,在开展阅读活动时,重要的一点是要在阅读过程中帮助幼儿找到阅读兴趣,这样才能使阅读教学活动的开展更加有效。在活动开展过程中,幼儿是活动的主体,想要使幼儿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活动当中,就要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这就需要教师精心设置阅读环节。对于幼儿来说,早期阅读教学的质量越高,越有利于其后续发展。因此,教师不妨将信息技术应用于阅读教学活动当中,利用多媒体优化阅读教学活动开展的质量,为幼儿带来更多帮助。比如,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手段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在课堂上创设适宜的教学情境,让幼儿快速融入阅读活动中,这样不仅能够提高教学效率,而且能够帮助幼儿对故事内容有深层次的理解。例如,在阅读《小美人鱼》这个童话故事时,为了让幼儿更好地理解故事内容,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投影相应的场景,然后再配以音乐,之后利用声情并茂的朗读带领幼儿走入童话世界中。在阅读结束后,教师可以让幼儿讲一讲自己听完这个故事有什么想法,然后教师就可以将插图投影到白板上,让幼儿自己组织语言,对故事情节进行串联,最后教师可以让幼儿进行角色扮演,以此参与到童话故事的演绎当中。通过这种教学方式,不仅能够使阅读活动变得更加丰富有趣,也可以使幼儿更加积极地参与其中,使整体的阅读氛围变得更加浓厚,还可以在教师与幼儿的互动过程中增进师生之间的感情。此外,在阅读的过程中,针对一些经典的故事内容,教师可以播放相应的视频动画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提升幼儿的理解能力,也可以在互动过程中使幼儿的各项能力获得发展。

值得注意的是,在阅读教学活动中,幼儿对于事物的观察其实是十分凌乱的,尤其是一些年龄较小的小班幼儿。他们在进行阅读的过程中更多的时候关注的是一些无关紧要的细节。比如,教师在閱读某一段内容时,可能小班的幼儿并不会对整段故事有大概的印象,却对“有一只小白兔”“一朵小花”“一朵白云”等形象的印象比较深刻,并且他们能够根据不同插图的表现技法,实现将相关的故事情节进行指认,更能够通过观察以及动作的重现找到故事当中的线索。因此,对于这个阶段的幼儿来说,他们能够将细节与整体的故事进行联系。在多媒体技术应用的过程中,对于小班的幼儿,教师要让他们这一特点得到凸显,并强化多媒体设备应用的效率,通过互动帮助幼儿更好地把握事物的联系,这时才能助力幼儿发展。无论怎样,信息技术在实际应用时,应充分考虑幼儿的认知规律及认知水平,选择合适的内容以信息技术手段向幼儿呈现动态画面,以此吸引幼儿的关注目光,使其将注意力更长久地保持在视频中,进而对故事情节有深刻记忆,帮助幼儿以自己的记忆方式记忆故事,成功复述故事,为后续幼儿自主阅读做好引导铺垫。

3   使用绘本,强化认知

不管是小班幼儿、中班幼儿,还是大班幼儿,即使他们已经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教师也还是能够发现,幼儿在观察事物时的持久力是比较短的,而且幼儿极易受到其他影响而转移自身的注意力。但是,对于阅读教学来说,如果使用绘本这种存有大量插图的读物让幼儿进行阅读,幼儿会被这些精彩的插画所吸引,这时幼儿就能在阅读过程中坚持更长的时间。与此同时,对于插图类的故事书,幼儿在阅读中和观看视频中观察的点是不同的。因为,在阅读插画绘本时,幼儿可以尽情翻阅,并且可以一遍又一遍地对所有的插图进行观察;而在看动画时,幼儿只能跟随着视频的播放而观看,无法反复观察。因此,只有利用绘本进行阅读时,才能使幼儿把握整个阅读的节奏。

幼儿所认识的汉字并不多,并且他们自身的基础知识,尤其是文学基础知识比较薄弱,而绘本更加符合幼儿认知事物的特性。在早期阅读活动中,通过利用绘本进行教学,不仅能够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而且可以通过一些简单的绘本帮助幼儿强化对于事物的认知。毕竟,大多数的绘本都是以幼儿的成长规律为基础进行编排的,编者会将各个阶段幼儿可能遇到的事物、人际交往、社会认知等一系列能够被幼儿理解的行为,以生动有趣的画面,让幼儿欣然接受。绘本的内容大多以插图的形式来表现,而文字只是起到辅助作用。因此,利用这种一连串的画面来对故事的内容进行叙述,更有利于早期幼儿阅读活动的开展。加之绘本内容篇幅比较小,并且它的画面之间具有一定的关联性,这样的绘本在使用过程中更有利于幼儿独立完成阅读,也能在阅读过程中通过强化引导,使幼儿产生深刻的认知。但是,在这样的阅读活动中,教师要注重幼儿自身的体验与感受,还要让他们体会到绘本阅读所能给自身带来的快乐。

所有阅读活动的开展都应该有相应的主题。对于幼儿来说,他们的想象力十分丰富,尤其是年龄小的幼儿,极易被自己熟悉的内容或者是感兴趣的内容所吸引,而这时可能就会导致幼儿阅读过程中无法真正被绘本当中的内容所吸引,而是被其他的元素所吸引。教师会发现,在引导过程中,一些阅读能力比较强的幼儿总是能够认真观察,实现围绕故事本身的情节来回答教师所提出的问题,而能力较弱的幼儿则会想到一些其他不相干的元素。对此,只有强化幼儿的认知,并把握住绘本使用的要领,才能真正使幼儿在阅读活动中找到阅读绘本的方法。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幼儿最初在进行绘本想象时,还会存在不连贯的现象,所以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有把握整体的大局观念,强化幼儿的认知。例如,在阅读《你好!幼儿园》时,教师就可以基于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利用故事当中的情节,让幼儿进行想象,并延伸到现实生活当中。这时,教师将插图展示给幼儿,并让幼儿利用自己的想象对画面进行解读,更能激发幼儿的兴趣。在这个过程中,幼儿的观察力和注意力都会被有效地开发,并且可以通过幼儿的想象打开幼儿的思维。当看到画面后,幼儿就会争先恐后地想要将自己想象当中的故事利用语言进行表述,而在这个过程中,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就会得到发展。对于中班或者大班幼儿来说,他们在长期教育过程中已经能够对一些绘本故事的内容进行充分解读,当他们拿到绘本时,就会从封面一直翻到封底,并有序地进行阅读。在这样良好的阅读习惯的支持下,幼儿往往能够在接触新的绘本的过程中,直接打开自己的想象力。因此,在中班或者大班的教学当中,教师的重点就是在培养幼儿的语言能力的基础之上,根据绘本的画面,让幼儿进行联想、讨论,对绘本画面中的特点以及语言特点进行分析,并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4   家校共育,亲子阅读

从对幼儿园的阅读活动开展情况来看,如果只是局限于课内,并不能保证阅读活动落实的全面性。因此,就阅读活动的构建方面,教师要有效融入课外阅读,并将其当作课内阅读的补充以及延伸,从而使幼儿的发展更加全面。但是,在阅读教学活动的开展过程中,整体阅读活动的构建其实会因为受时间的限制而导致幼儿在阅读活动当中的收获较少。因此,想要真正做到增加幼儿阅读总量,除在课内进行教学外,教师还需要对幼儿进行积极引导,培养幼儿的阅读习惯。通过课外阅读,不仅能够拓宽幼儿阅读的视野,而且能够让他们更加系统地了解语言知识的构成,还可以在阅读过程中不断积累知识,使幼儿的阅读能力获得提升,进而通过阅读的行为陶冶幼儿的情操,并进一步提升幼儿的文化素养。

幼儿的第一所学校其实并不是幼儿园,而是幼儿的家庭。因此,对于阅读活动的构建来说,其实也要通过家校共育的方式保证幼儿发展的全面性。对此,教师不妨以家长开放日的形式,让家长参与到幼儿阅读活动当中,可以让家长观摩教师的教学方法,并进行学习,再由教师进行系统指导,从而形成家校共育模式,这样即使是在家中,也可以亲子阅读的方式实现家长与幼儿一起阅读,以便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必须保证家长所选择的课外阅读内容符合幼儿的成长规律。例如,教师可以定期将幼儿在课内所学习的绘本读物进行整理,并将此年龄段幼儿适宜的读物告知家长,再与家长进行沟通,询问家长陪伴幼儿阅读时幼儿的学习状态等,然后进行单独指导。这样,通过家校共育的方式,能够使阅读活动更加顺利地开展。在家园共育,培养幼儿阅读习惯的过程中,教师应深刻意识到幼儿也存在个体差异,有些幼儿喜欢阅读,有些幼儿喜欢聆听故事,这些幼儿的个体差异性是客观存在的,不可忽视,且应引起高度重视。在幼儿园开展阅读教学时,幼儿教师要注意观察幼儿的表现,并做好记录。如幼儿在阅读课上表现是否优秀,幼儿是否能保持较长时间的阅读注意力,等等。教师在与家长沟通时,应告知家长关注家园沟通联系簿中有关阅读指导的内容,以便于幼儿家长对幼儿在幼儿园的表现有进一步的了解和认知,在家庭中进行亲子阅读时,可依据孩子在幼兒园的表现采取有效的引导。如采用亲子共读一本书,阅读时进行角色扮演等阅读方法,逐步培养幼儿的阅读兴趣,使其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5   结语

总之,在幼儿园的阅读活动构建过程中,重点是要培养幼儿的阅读兴趣与习惯,并让幼儿在接触插画与文字的同时,将二者进行有效联系,以此来感知世界,这样才能使幼儿的发展更加全面。对此,教师要对整个阅读活动的构建进行有效思考,并制定策略,同时也要丰富教学形式,使阅读教学的氛围变得更好。

参考文献:

[1]邓海英.如何有效开展幼儿园早期阅读活动[J].语文课内外,2020(7):18.

[2]陈怡.幼儿阅读活动多元表达的思考与实践[J].教育观察,2021,10(40):37-39.

[3]季红.幼儿园开展分享阅读活动的有效策略[J].学前教育研究,2007(12):22-23.

猜你喜欢

阅读活动幼儿教育幼儿园
我爱幼儿园
欢乐的幼儿园
幼儿园是我们的家
爱“上”幼儿园
浅析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
倡导全民阅读 建设书香城市
如何有效利用游戏实施班级管理
音乐与科学有效整合的研究
幼儿教育中美术与科学整合的研究
内化外来资源开辟幼儿教育新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