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科育德理念下作文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2022-05-30李晓军

作文成功之路·作文交响乐 2022年10期
关键词:文章作文活动

李晓军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标准》)提出,语文学科要“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打下基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也要遵循这一点,将德育和作文教学等语文学习活动巧妙结合在一起,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一、迁移经典写法,提升审美情趣

1.调动感官,描摹想象之美

《标准》提出语文学科要让学生“获得较为丰富的审美经验,具有初步的感受美、发现美和运用语言文字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由此可见,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是语文学科育德工作的重点之一。语文课本中有不少文质兼美的作品,利用它们组织读写活动,能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教师可以调动学生的多元感官,让他们想象文字画面,然后学习借鉴,尝试展现词句之美。

以《富饶的西沙群岛》一文为例,教师设计了“读、思、写”三个学习环节。在“读”环节,让学生找出“有的全身布满彩色的条纹;有的头上长着一簇红缨……”等精美的句子,分析它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然后再结合文章内容,想象海底世界的美丽风光。在“思”环节,教师让学生回答除了视觉印象以外还有哪些不同的感知,如果要用它们来表现水中的世界,该怎么做。学生可以闭上眼睛认真思考,发挥想象力和联想力。他们可以调动听觉,感受鱼类吐泡泡发出的细碎声响;借助味觉,体会海水咸咸的味道;借助触觉,体会海浪扑打身体的感觉。在“写”环节中,教师鼓励学生将这五种感官运用到写作中,去描述海水、沙滩、园林等各种不同的景物,记录下曾经欣赏过的美景。如有一名学生写的是果园,不仅写了果子的颜色,还写了弥漫在空气中香甜的气味。

调动感官能让学生从不同角度描绘美景,进而提升语言表达能力。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可以让学生探究文字的结构美。

2.过渡照应,凸显严谨之美

让学生找出文章中表示过渡和互相照应的词语和句子,并思考作者是如何将这些词语连接在一起的,体会文章逻辑的严密性。然后学生再回来看自己的作文,认真修改文字过于跳跃的地方,尽量做到思维严密,结构严谨。

《母鸡》一文充分体现了结构的严谨美。教师先让学生思考为何“我”原本讨厌母鸡,最后却渐渐地喜欢母鸡,认为其“伟大”,学生要找出作品中具有承上启下作用的词句。有一名学生找出了“可是,现在我改变了想法,因为我认识了一只孵出一群小雏鸡的母鸡”,他认为这个句子起到了转折的作用。通过这个例子,学生就会知道如果要表达前后的态度转变,就要在文章中加上承上启下的句子,让文章的逻辑和结构看起来合理。教师再让他们检查自己的作文,在不连贯的地方补充上过渡句。如有一名学生写自己的母亲经常加班,为此自己常常抱怨,此后又写了母亲是为了工作,自己不应该抱怨。教师要引导该同学发现其中的矛盾处,并添加过渡句,以合理地凸显自己在情感上的变化,可修改为:“可是,我现在改变了想法,因为我亲眼看见妈妈在忘我的工作中帮到了其他人。”

在迁移写作的过程中,学生感受到了结构美的重要性。教师此后可以再安排他们深入解读作品,体会文章的思想美。

3.卒章显志,折射文意深邃之美

学生要重点阅读作品的结尾处,看看文章是否具有卒章显志的特点。学生在体会作者深邃思想美的基础上,再开始自主写作,看看能否在结尾处通过发表感想升华文章,从而体现文意深邃之美。

在学习《落花生》的时候,教师让学生阅读文末词句,并思考“这只是一次普通的家庭聚会,父亲想要用落花生给孩子们什么启迪”这句话背后的深意。一名学生回答:“父亲将落花生比喻成人,让孩子们不要只讲体面,要做有用的人。”看似普通的结尾却蕴含着深刻的思想内涵,具有启迪人生的意义,这就是让学生注重阅读结尾的目的。然后让学生分析自己的作文,看看能否升华出更深的思想。如有学生写了品尝丑橘的经历,他原本觉得丑橘的皮干巴巴的,果肉肯定也缺乏水分,但是品尝后却发现它水分充足且甘美可口。该学生因此得出感悟:“看人也不能光看外表长相,而要看它肚子里是否有真材实料。”这样一写,文章就别具审美情趣,学生本人也提升了道德境界。

运用以上三步,学生在训练中会逐步体会到作文的文字美、结构美和思想美。然后借助读写活动提升自我的审美情趣,这也体现了语文学科以德育人的特点,符合学科育德理念。

二、开展主题活动,感悟生命意义

1.互动交流,学会赏识别人

《标准》提出语文課程要“增强课程实施的情境性和实践性”,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教师要组织学生参与主题活动,帮助他们感悟人生,感悟生命的意义。关于生命的意义和价值,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思考,教师可以从几个视角出发开展活动。

《掌声》一文是想告诉大家,我们不能嘲笑残疾人,而要学会尊重、赏识他人。教师可以在讲授这篇文章的基础上,组织“你是最棒的”主题活动,让学生全方位观察同伴,找到他们身上的优点,并表扬、夸赞对方。教师要特别引导学生关注那些学习成绩不太好的同学,给予他们鼓励,帮助他们消除负面情绪。最后,选择一名同学作为自己的写作对象,要尽可能客观地描述对方的特点和优点,也可以写一下自己对该同学前后的不同看法。如有学生写的是经过亲密接触后,自己发现某同学虽然学习成绩不够理想,但是心灵手巧,擅长制作手工艺品。最后,该学生从生命的角度对文章进行了升华,“每一个人都是颜色不同的焰火,我们不应该强行要求每一个人都一样优秀。”

在交流活动中,学生认识到每个人都有优缺点,都有存在价值。这样他们就逐步认识到了生命的唯一性,同时,也学会了如何以欣赏的态度待人接物。

2.感恩父母,了解责任担当

教师还可以组织和感恩父母有关的主题活动,让学生了解父母的辛苦付出,并思考自己在家庭生活中需要承担的责任。

《妈妈睡了》一文主要讲述了妈妈因为辛苦工作而疲倦睡去的故事。教师结合这篇课文开设了“感恩父母”的主题活动。活动分别从“诵读体会父母恩、实践观察集资料、创作文章明责任”这三个环节展开。在“诵读体会父母恩”环节,让学生在诵读《游子吟》等课内外作品中感受父母的恩情,并思考自己能为这个家做些什么,能否分担家务。在“实践观察集资料”环节,学生通过观察父母一天的工作情况,再看看他们为自己做了些什么,以及自己是否达到了父母的要求。与此同时,学生还要反思自己对父母的付出与关爱,并用实际行动证明。在“创作文章明责任”环节,学生要将所思所想写下来,深入阐述“责任担当”的内涵。如有学生写道:“一直以来,我都认为父母为我付出是应该的,现在我长大了,也应该考虑自己能为这个家庭做些什么了。”

在感恩父母的活动中,学生从个人角度逐步上升到了家庭生活的角度,思考的范围更广,学生对生命意义的思考也更加深入。

3.参与公益,感受奉献精神

参加公益活动无疑是学生融入社会的最好途径之一,他们能在帮助他人中体会个人在社会中存在的意义,而且,奉献社会也是展现个人人生价值的一种途径。

在写作“多彩的活动”的主题作文时,教师可以组织“我为社区立功劳”的实践活动,学生要联系所在的社区,看看社区组织了哪些公益活动,并积极参与其中。如果本社区没有这样的活动,学生也可以和其他同学组成一组,参加其他社区的活动。活动结束,学生要将活动的经过和自身的感受等写成作文,还要阐明对“奉献精神”的理解。如有的学生参加的是“社区敬老活动”,他们来到独居老人的家中,陪伴老人,为他们读报,整理衣物等。有一名学生写下了自己的感受:“一开始我觉得参加这样的活动浪费时间,不如多做些作业。但是,当老人露出了笑脸,抓着我的手,夸我是个‘乖孩子的时候,我从心底里感到了快乐。我觉得自己的付出得到了回报,我做了一个‘少先队员该做的事情。原来,奉献他人真的能让自己快乐。”

公益活动让学生对生命的思考从家庭扩展到社会。这三种不同类型的主题活动,让学生全面了解了人生的意义,认识到个人与他人、家庭和社会的关系,从而促使他们深刻感悟生命之美。

三、搭建展示平台,塑造健康心理

1.分享精品佳作,完善自我

帮助学生塑造健康心理,这也是学科德育关心的问题之一。教师可以搭建多元化展示的平台,引导学生交流互动,以塑造健康心理。教师可以先搭建线下交流平台,让学生在自评和互评中看到自己和其他同学的差距,正视自我,不断完善自我。

在学生写作了“有你,真好”后,教师组织了“作品交流会”,让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如有两名学生都写了学习委员对自己的帮助。但区别在于,一名同学只提到学习委员帮助过自己,另一个人则写了自己也开始学习这种助人为乐的精神,帮助他人。教师可以让前者从文章结构、主题思想、健康心理这三方面分析作文,找到和后者的差距,然后做出修改,不断完善自我。该学生发现,从结构上看,自己的作品缺少递进,不如另一名同学。从主题思想上看,没有联系自我,缺少对主题的升华,也没有“爱的传递”。从健康心理方面分析,或许正是因为自己缺少关爱其他同学的想法,所以才想不到写这方面的内容。由此,这名学生认识到无法写出深刻的作文,其根源在于自己总是独善其身,喜欢接受他人的帮助,却不想关爱他人。故此,不光要修改作文,这名学生还要不断完善自己的品德修养。

作文是展现人性的一面镜子。在分享作文的过程中,学生能在对比分析中看到自己的问题,所以要及时调整心态,改正错误。

2.鼓励投稿,调节情绪

除了班内沟通交流以外,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向各大网站或杂志投稿,以检验自己的写作水平。投稿成功结果有可能会波及影响学生的情绪,教师要适时做好引导工作,及时帮助他们调整心态。

在写作“神奇的探险之旅”主题作文时,教师帮助学生认真修改作文,然后鼓励他们向杂志社投稿。第一次投稿,大多数学生的作品可能会落选,他们会因此感到失望,情绪低落。面对这种情况,教师要从两方面入手,帮助他们调整情绪。一是采用“自我修正法”,让学生对照杂志中的其他文章看自己的作文,找出差距,并试着修改作文。二是采用“降低标准激趣法”,先组织学生自编班刊,给班刊投稿,再将班级同学公认的优秀作文转投到报纸杂志。这样做能激励学生,让他们发现自己的作文也是有可取之处的,这样他们就有勇气继续挑战自我了。运用这两种方法,能有效帮助学生缓解悲观情绪,以积极的姿态投入到后续活动中。

3.依托网络技术,形成清醒认知

《标准》中提到语文教学要“关注数字时代语言生活的新发现,体现学习资源的新变化。”教师可以搭建数字沟通平台,让学生在这里分享自己和他人的优秀作品,随着阅读量的加大,学生会收到来自各地网友的评价建议,这样的评价会在一定程度上让学生清晰地认识自己的问题,也能在一定程度上端正态度。

如有一名学生将自己写好的“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主题作文上传到网络,收到了不少点评。教师可以将这篇文章作为例子,引导学生正确应对网络评语。学生可以将网络评语分成“有具体信息、无具体信息”这两个大类,要深入分析“有具体信息”的部分。这部分评语又可以进一步分成“表扬类”和“批评类”,学生要进行整理归纳,看看大多数读者认为此文好在哪里,不好在哪里。当然,学生可以听取建议,进行修改,但不能自我否定;教师也要关注并安抚学生的情绪,让他们知道自己还有可提高的空间。如有一名学生发现大多数评语都认为自己的作文是抄录了百度百科中的内容,缺少个人观点,也没有结合生活实际。他本人认识到了问题,也找到了后续修改方向。要注意的是,由于網络评语良莠不齐,所以有些评价不够客观,教师要引导学生清晰地辨识,不要过度地被网络观点左右。

基于学科育德思想,教师可以将写作教学和提升审美情趣、探究生命意义、塑造健康心理等德育主题结合在一起。这样能发挥语文学科的优势,开发学生的智力,陶冶他们的情操,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猜你喜欢

文章作文活动
“六小”活动
“活动随手拍”
行动不便者,也要多活动
细致入微的描写让文章熠熠生辉
放屁文章
小处着眼,写大文章
三八节,省妇联推出十大系列活动
做好深化国企改革大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