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依托互动课堂助推精准教学

2022-05-30许青

数学教学通讯·小学版 2022年10期
关键词:互动课堂精准教学

许青

[摘  要] 当前小学数学课堂存在教师缺乏对学生学情的精准把握,课堂活动开展缺乏科学实证和数据支撑等问题,导致教学效率低下。伴随着“精准教学”的逐步深入与推进,依托互动课堂,搜集学生学习信息,可以帮助教师找准教学核心问题,并精准制定教学策略,从而使得数学教学面向全体学生,做到因材施教,切实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

[关键词] 精准教学;互动课堂;学生信息

大数据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为全面实现精准教学提供了依据和可能。然而,在具体实践过程中,很多教师不知为何应用以及怎样应用大数据和信息技术,导致采集的数据不准确,采集的结果在一定程度上只能反映学生的学习结果而无法了解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方法和情感态度等,这不利于精准教学的实施。事实上,现代化技术的应用也难以保证教学的精准性。只有真正基于学生学习信息的教学,才是高效的精准教学。而互动课堂为教师了解学生信息提供了便利,让教师能够切实关注到学生的学习过程,并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探索学习信息数据分析和精准教学的有效融合路径,真正落实因材施教、以学定教。下面以“倍的认识”(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一课时教学为例,具体探讨如何依托互动课堂,助推精准教学。

一、前测,了解学生起点

学生学情是课堂教学实施的起点与终点,也是落实精准教学的关键。精准教学最大的优势在于能够针对学生在某一知识或技能等方面的问题进行高效教学。所以,精准把握学生学情是关键。在具体实践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前测的方式,精准分析学生学习信息,明确学习起点。

三年级的学生对于“倍”这个数学概念虽然比较模糊,但实际上在他们的生活中可能已经多次听过或见过,通过一、二年级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加法”“乘法”的知识结构,为了了解“倍”在学生心中的样子,笔者利用课前5分钟时间,通过摆一摆、分一分、画一画等途径,了解学生的认知情况。

1. 学生对于“1倍”的认知结果分析

有38.7%的学生在日常生活或学习过程中已经接触过“1倍”的概念,但比较模糊,其中有52.1%的学生认为“1倍”就是指多一倍、翻一倍,甚至有23.4%的学生认为两个相等的量之间没有倍数关系,如表1所示。

2. 学生对于“2倍”的认知结果分析

有38.5%的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2倍”的数学概念,且比“1倍”的生活认识经验更为丰富;有35.2%的学生认为“2倍”的意思是指多2个,几倍就是多几个,如表2所示。

根据前测结果发现,学生对于“倍”的概念认识虽然比较丰富,但始终比较模糊,且存在较多的错误认知,尤其是对于比对的标准比较混乱,甚至还有部分学生将生活中的“倍”与数学中的“倍”的概念混淆不清,错误地以为几倍就是多几个的意思。

精准教学最为显著的特点就是针对学生的学习短板进行精准指导,通过课前测试,教师准确地把握了学生的学习短板,因此,本课题教学的宗旨就是立足于短板,通过课堂的互动和教学,帮助学生经历从模糊到清晰的过程,从而建立“倍”的概念和知识体系。结合学生学习信息分析结果,在课堂教学中,笔者以“2倍的概念”到“多倍的概念”,到“1倍的概念”,最后到“几倍多几的认知”为主线实施精准教学。

二、读图,建立2倍模型

1. 巧用情境,激发学生學习兴趣

利用多媒体播放PPT图片,如图1所示。

师:从图上你能发现哪些数学信息呢?能否用你认识的“倍”说一说小猴与小兔之间的关系?

生1:小兔是小猴的4倍。

生2:小猴与小兔之间没有倍数关系。

生3:小猴是小兔的2倍。

生4:小兔是小猴的2倍。

……

学生给出的答案五花八门,究竟哪一个才是正确的呢?“倍”的数学含义究竟是什么呢?问题情境的引入,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和兴趣,促使他们主动、积极地思考与表达。

【设计意图】通过情境的创设和师生的互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出本节课教学的主题,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接下来的探究做好铺垫。

2. 实物抽象,直观感知2倍概念

从学生的回答可以看出,实物图中的数量关系不是很明显,从而干扰了他们的思考,所以,在这一环节中,笔者进一步地引导学生将实物图抽象为示意图,这样更便于学生直观地观察和理解。

学生通过前面的学习,已经初步掌握了示意图的画法,因此,笔者点名几位学生到黑板上进行示范,其余学生在草稿纸上进行绘制。

猴子:○○○○

小兔:○○○○○○○○

【设计意图】一方面是考查学生对示意图画法的认知与掌握情况,另一方面是让学生通过画示意图的过程,直观地感受到小兔与小猴之间“量”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用规范的语言来表达“2倍”的概念与数学模型。将小猴的数量看作1份,小兔的数量有这样的1份,所以小兔是小猴的2倍。

3. 巧用课前错题,纠正错误认知

黄花:○○○

红花:○○○○○○○

红花是黄花的(    )倍。

引导学生将课前测试中的错题与情境图中的题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发现,这两道题目中黄花、红花与小猴、小兔的数量不同,但却都可以用“2倍”的关系来表示,红花是黄花的2倍,小兔也是小猴的2倍。很多学生表示难以理解,事实上,他们只要结合“2倍”的数学概念就容易理解了。只要在第一行画1份,在第二行画2份,那么,第二行的数量就是第一行的2倍。

【设计意图】引入错题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对比分析,纠正“多几个就是几倍”的错误认知,从而建立起对2倍的清晰认知。

三、画图,呈现多倍图式

“画图”可以让学生的思维变得外显化,这样更便于教师精准掌握学生的学习状态,从而对症下药。传统的教育模式下,教师只能通过观察和猜测的方式来判断学生的思维发展,这样出来的结果往往带有一定的主观性,缺乏一定的精准性。而“画图”的方式,可以利用数学符号、数学图形将学生的思维表征出来,促进了学生思维的外显化。

1. 自由创造,促进思维外显

通过前测和读图两个环节,学生已经初步建立了“倍”的直观模型和概念认知,在此基础上,笔者设计了画图活动,让学生自由地创造“3倍”,可以是实物图,也可以是示意图。通过自主探究、展示交流和反思交流等环节,促使学生对于“3倍”认知思维的外显化,从而为精准教学的实施提供依据。

(1)画图表征方式分析。通过对学生画图展示的统计分析发现,有85.4%的学生选择用实物图的方式来表征“3倍”的数量关系(如图2),而其余的学生选择了用示意图的方式(如图3)。

(2)画图错误形式分析。有31.2%的学生用两个数量相差的个数进行分析,如,胡萝卜有12个,白萝卜有3个,胡萝卜比白萝卜多9个,所以,胡萝卜是白萝卜的3倍;有10.4%的学生仍然延续课前测试的错误,认为几倍就是多几个。比如,圆形有3个,正方形有6个,正方形比圆形多3个,所以,正方形是圆形的3倍;还有9.2%的学生混淆了谁是谁的几倍的概念。比如,小鸡有2只,小鸭有6只,从而得出结论小鸡是小鸭的3倍。

结合分析结果可知,大部分学生的数学画图还处于“实物”表征的阶段,且且对于“3倍”的认知模棱两可。因此,基于这一现状,对症下药,在下一环节的教学中,教师重点从“实物”出发,帮助学生顺利地从“1倍”“2倍”到“3倍”,甚至“多倍”认知的过渡与转换,突破了学习难点和学生学习短板。

2. 變式训练,突破学习难点

如图4所示,请描述红花与黄花之间的数量关系。

引导学生联系前面的比多、比少、求和等多种方式描述两者之间的数量关系。“那么,通过我们刚才在课堂上学习的倍数关系,还可以怎么描述呢?”教师带领学生通过画圈、画线等方式,体会倍数关系中的“1份”“3份”。在此基础上,由教师进行示范表述,帮助学生规范数学语言,学会正确地表述倍数的概念:把黄花的2朵看作是1份,红花就有这样的3份,所以,红花是黄花的3倍。

为进一步深化学生对“倍数”概念的理解和描述,设计以下习题,让学生说一说图片中的数量关系(如图5)。

根据学生完成习题的结果来看,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有85.3%的学生基本能够准确地描述题目中的数量关系,同时也有少部分学困生对于倍数的理解依然存在问题,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后有针对性地进行辅导,帮助他们掌握本节课知识,突破学习困难。

结束语:依托互动课堂,分析学生学情,便于教师关注到班级中的全体学生,并能结合他们的学习进度和学习状态,给予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有效落实尊重差异、因材施教,促使数学课堂教学从“模糊”逐渐走向“精准”,全面提升小学数学教学质量。

猜你喜欢

互动课堂精准教学
基于“精准教学”的中职课程翻转课堂教学实践
工匠精神培育下的高职《劳动法》课程改革探析
以精准教学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敢问路在何方
浅谈初中思想品德课中的精准教学
浅议互动课堂对大学生英语写作的影响
沟通合作中实现互动教学
初中地理课堂学生主体地位的凸显
基于VBA控件技术与精准教学理念的授课课件设计实践研究
多措并举,打造互动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