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话语建构与对外传播

2022-05-30赵庆

对外传播 2022年10期
关键词:国际传播人类命运共同体

【内容提要】自2013年习近平主席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倡议以来,这一理念获得国际社会越来越多人的支持和赞同,已成为人类文明形态发展的大趋势。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在国际环境日趋复杂之中,更加需要做好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内容建构和对外传播,通过加强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话语构建、加强高端智库建设等方式,进一步增进不同文化间的相互理解与尊重,引领各国围绕这一理念团结一致。

【关键词】人类命运共同体 对外话语体系建设 国际传播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全球化和国家间相互依存的大背景下提出的重大理念,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的重要内容之一。2013年3月,习近平主席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发表演讲,第一次向世界提出命运共同体理念。之后,习近平主席在坦桑尼亚尼雷尔国际会议中心、印度尼西亚国会、联合国成立70周年系列峰会、博鳌亚洲论坛等多个场合深入阐释这一理念,不断通过国事访问以及国际会议向世界传达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①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明确指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成为引领时代潮流和人类前进方向的鲜明旗帜”。②

一、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话语建构分析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生成有着深厚的理论积淀,是在人类发展历史规律的准确把握基础上提出的,也是在综合世界众多不同价值观的最大公约数基础上提出的一种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充分挖掘和丰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传播内涵,使其具有更加强大的学术生命力,是当今学者应该关注的重要问题。

1.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对马克思“真正共同体”思想的继承与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为其“共同体”思想提供了理论支撑,也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提供了思想源泉。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与马克思“真正共同体”思想一脉相承,是马克思“真正共同体”思想的当代表现形式。③二者都以全人类共同价值为基本遵循,致力于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强调各国地位的平等性,倡导国际关系民主化,认为只有不断推动世界一体化,构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才能避免“作为某种地域性的东西而存在”,象征着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真正共同体”才能最终实现。

2.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深深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沃土。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和衷共济、和合共生是中华民族的历史基因,也是东方文明的精髓。④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对外阐述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时,经常将之与中国传统文化“协和万邦”“天下大同”“和而不同”的“和合”思想相联系。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传承和弘扬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精髓,既具有丰富的文化意蕴和鲜明的中国特色,主张人与人之间和谐,人与自然之间和谐,个人与社会之间和谐,又折射出人类在追求和平发展上存在的广泛价值认同、文化认同和思想认同,蕴含着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前瞻性思考和对人类文明发展进步方向的准确把握。

3.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超越了传统以西方为中心的国际关系理论。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对西方现代化发展道路的超越。西方现代化发展道路本质上是以资本扩张为中心、以国家为本位和以西方中心主义为特征的现代化道路,一开始便带有掠夺的本质,其所建立的世界秩序奉行弱肉强食、赢者通吃的丛林法则,是制造冲突和战争的根源之一。⑤很多国家照搬西方模式鲜有成功案例,不仅失去了发展自主性,而且错过了发展机遇期。“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根本上是一条共同现代化道路,它强调要顺应全球化带来的利益相互交融的趋势,尊重世界的多样性和各国人民自主选择发展道路的权利。中国用70多年的时间走完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这充分表明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引领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对西方国家一元现代化发展道路的扬弃和超越。⑥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对“西方式文明”的超越。西方文化中心主义曾长期占据世界文明主导地位,以无比傲慢的姿态对待非西方文化,不断对其他文化进行压制和威胁,炮制各种“文明冲突论”,标榜自己代表了“进步”和“文明”,给对方贴上“落后”和“愚昧”的标签,世界文化多样性日益削弱。不同于西方丛林法则,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充分关注人类文化多样性的价值,着眼于全人类的文化进步而非个别性的文化进步,倡导“树立平等、互鑒、对话、包容的文明观,超越了“文明冲突论”“文明优越论”。⑦这种尊重彼此差异,交流互鉴的交往观,打破了“西方式文明”的不合理世界文化格局,是中国对人类文明发展进步作出的重要贡献。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对“国强必霸”陈旧发展逻辑的超越。西方文明根深蒂固的“国强必霸”逻辑强调一家独大,打压任何国家的崛起。随着中国的崛起,西方国家基于“零和博弈”的思维定式,习惯性地用“国强必霸”陈旧逻辑预设中国。与此同时,冷战时代霸权切割摆布世界的阴影仍未散尽,一些国家尤其是中小发展中国家,仍然担心霸权重返会使它们成为牺牲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用合作共赢的新思路代替“零和博弈”和“赢者通吃、你输我赢”的旧思路,将中国的自身发展与世界发展紧紧联系在一起,主张以对话协商形式解争端、化分歧,在政治层面倡导相互尊重、平等协商,坚决摒弃冷战思维和强权政治,走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国与国交往新路。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对“普世价值”的回击与超越。美西方将“普世价值”等同于全人类共同价值,借全球性治理难题,把资方资本主义现行的“民主”“自由”“人权”“法治”等价值理念包装成和平发展的外衣,不遗余力地对外兜售西方资本主义观念,其实质是美西方为其全球霸权奠定合法地位的借口和工具。⑧“历史终结论”就是这一论调的典型代表。实际上,这种“普世性”的价值无论理论上还是现实中都不可能存在。各国发展的条件和时机都不尽相同,现实中无法要求他国墨守成规。⑨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与联合国所倡导的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目标高度一致,尊重不同国家、不同制度、不同文化等客观差异,在国与国关系中寻找最大公约数,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

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国际传播现状分析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一经提出,便引发了国内外媒体和学界的密切关注和热烈讨论,已逐渐成为中国特色话语的“关键词”和中国智慧的“核心理念”,在国际社会中被越来越多人所了解和接受。目前,国内外学者关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所形成的共识主要包括: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为世界各国发展带来重大机遇;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新型国际关系;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超越了西方传统的自由主义发展思维,强调共同利益的最大化;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强调求同存异,倡导多边合作;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中国在自身发展过程中提出的,有着较为深刻的实践背景,也增添了中国方案的可行性。⑩本文依托中国外文局国际传播大数据智能服务平台,对全球200个国家和地区约300家主流英文报刊和新闻网站的涉华报道进行文本挖掘和量化研究。调研数据显示,2021年,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正面报道占比超八成,获得国际媒体高度赞扬。然而,在当前各国文化软实力和国际话语权竞争日益激烈的形势背景下,全球治理遭遇种种挑战,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国际传播也面临一定的现实困境。

1.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全球范围内的关注度和认同度不均衡、不协调。一种是积极响应、深刻认同,以亚非国家为主要代表;一种是观察了解、姿态开放,如意大利一些欧美国家等;另一种是部分持“有色眼镜”的西方媒体和学者,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一味怀疑和排斥。其中,国际社会关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三种主要污名化论调:一是输出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中国制度理念的“产品外销”;二是威胁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中国霸权野心的“话语宣称”;三是辞令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对外话语的“空洞口号”。11特别是近些年来,西方国家及媒体打着“人权”“自由”“民主”的旗号,积极向世界输入西方模式,试图歪曲和解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不断煽动对抗制造分裂,映射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国际传播的阶段性困境。

2.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国际舆论认知波动较大,易受涉华事件影响。中国传媒大学人类命运共同体研究院调查数据显示,在2020年1月至3月新冠肺炎疫情初期,受全球所谓“中国疫情责任论”影响,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国际认同度较低。2020年3月至8月,中国高效应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努力获得国际社会高度肯定,同时,中国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积极推动国际合作,展现了中国精神和中国担当,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国际认同度持续攀升。2020年8月至11月美国总统大选时期,美西方部分反华媒体、智库学者不断干扰国际社会对华认知,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国际舆论认知出现明显波动。2020年11月至今,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一系列主场外交和外事活动中频繁亮相并得到深入阐发,推动国际社会认同度总体上扬。可以发现,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国际传播具备良好的基础,但对外话语体系仍处于构建的初级阶段,亟待加强话语建构能力和传播能力。

3.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国际传播效能有待提升。目前,我国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海外传播,主要通过依靠国家领导人进行国事访问、参与国际会议时的重要讲话以及中国学者、主流媒体、出版机构对外呈现,部分报道的内容设置、叙事结构、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等都表现出较为浓厚的政治色彩,叙事较为宏大。这种天然政治属性一定程度上容易使得部分西方国家媒体和学者赋予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浓厚的意识形态色彩,他们认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中国构建新的国际秩序的工具,完全扭曲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原有的深刻内涵。12与此同时,中西方的思维方式和语言体系相差甚远。文化差异难使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与国外受众审美习惯、接受心理合拍对路,较难达到知识同构、情感共振的效果。据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2021年《中国核心政治话语海外传播调研报告》,即便是与中国关系密切的外国留学生群体,从中国媒体获取中国话语信息的比例也仅占38%,对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仍有四分之一乃至三分之一以上的人表示没有理解或接受。

三、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话语建构及国际传播对策建议

近年来,世界政治、经济、卫生等诸多领域均频繁出现了金融危机、难民危机、种族冲突、大规模病毒疫情等突发性公共事件,西方民粹力量逐渐抬头,部分采取西方民主政体的国家以糟糕的应对能力与粗暴的处理方式极大地冲击乃至颠覆了其二战后一手建立起的西方民主制度及话语体系。越来越多西方精英群体及普通民众对中国的兴趣从经济领域向制度建构与价值层面拓展,并开始尝试重新审视中国政治制度及价值取向。这种趋势无疑为消除西方世界对我国制度设计的意识形态偏见,让世界进一步理解中国价值观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新时期中国外交的顶层设计,是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中国回应,是应对全球治理危机的中国方案,是完全不同于西方意识形态框架的中国智慧。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就是要对外宣介好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深刻内涵,不断提高国际传播艺术与策略,才能扭转“西强我弱”的国际话语格局,展示丰富多彩、生动立体的中国形象。

1.加强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话语构建。话语要有影响力,需要以高质量的内容作为支撑。一方面,要进一步推出引领性概念和原创性观点。围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加大和平、发展、合作、共赢以及共商、共建、共享等概念的凝练创新和研究阐释,进一步完善丰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国际表达,打造更多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疇、新表述,让国际社会理解中国的做法,接受中国的理念和措施;另一方面,要善于结合国内外形势,从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对西方现代化道路的超越、西方文化中心主义的超越、“国强必霸”陈旧逻辑的超越、西方“普世价值”的超越等四个层面,提炼中西方历史经验的共同境遇,以中西比较彰显对同一问题域的不同处理方式,阐明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对促进世界经济复苏、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完善全球治理的重要意义,彰显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世界意义,团结争取更多朋友,打破国际社会对中国方案之疑虑。

2.加强高端智库建设,提升外宣理论研究水平。构筑起基于自身实际的相关理论体系,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话语叙事逻辑自洽、具有说服力的基础。要进一步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竞争力的高端智库,着力推进外宣理论创新,加快建构充分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制度和价值观,为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服务的知识理论体系,为新时代中国对外话语体系创新提供有力支撑。要以中国为观照、以时代为观照,立足中国实际,解决中国问题,加强学术话语建设,不断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采取“一国一策”等分众化的传播策略,通过国际论坛、研讨会和多双边人文交流活动中积极发声,加强对有关官方政策的解读阐释,提升国际舆论引导力。

3.把握元宇宙背后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叙事变革。元宇宙作为一种新兴传播技术将深刻影响未来国际传播方式,其对于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传播符号与习惯进行针对性的内容生产,丰富了传播语境,增强了其他国家用户的信息理解程度,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文化折扣现象。这对于进一步提升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叙事技巧,拓展国际传播渠道,为讲好中国故事、提升国际话语权带来新机遇。13未来,要将中国在脱贫减贫、生态保护、合作抗疫、共建“一带一路”以及为世界经济作出重大贡献等方面,充分体现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伟大实践,借力元宇宙虛拟现实技术打造包括叙事主体在内的整个叙事场景,增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故事的真实感和沉浸感,有效触发中西方情感共鸣。

4. 融合多元传播主体,重视民间对外传播力量。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稳定发展及综合国力的显著提升,国际社会对于我国相关信息的关注度不断提升,海外媒体不仅会从中国传统主流媒体寻找议题与素材,也会将“两微一抖”等新媒体平台的民间声音作为信息来源渠道,并在此基础上切入与探讨涉华议题。必须要意识到,民间意见释放渠道平台已经成为国内信息交流传播、国外了解中国的重要渠道。要加强国内主管机构、政府机构与民间团体等的协作和交流,特别是用好新媒体、社交媒体等平台,鼓励社会大众、民间团体发声,加强与世界人民的沟通和链接,做两国和谐发展、交流合作的润滑剂,不断扩大共鸣点、公约数,循序渐进增进国际社会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认知和理解。此外,还要特别重视国际青年特别是“Z世代”对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有效传播,要充分调动这些潜在的宣传资源,为我所用。

赵庆系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对外话语创新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

「注释」

①谷乐意:《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对外传播的现状及方式优化》,《新闻传播》2020年第7期,第8-11页。

②《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新华网,http:// www.news.cn/politics/2021-11/16/c_1128069706.htm,2021年11月16日。

③《准确把握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内在逻辑》,人民网,http://theory. people.com.cn/BIG5/n1/2019/1023/c40531-31415113.html,2019年10月23日。

④习近平:《论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8年,第370页。

⑤《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对近代西方文明的扬弃与超越》,搜狐网,https:// www.sohu.com/a/439277972_443679,2020年12月19日。

⑥段妍:《从中西比较视域看中国式现代化的突破与创新》,《中国社会科学报》2021年11月23日,第2版。

⑦周宗敏:《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形成、实践与时代价值》,中国共产党新闻网,http://theory.people.com.cn/n1/2019/0329/c40531-31002108.html,2019年3月29日。

⑧何苗、高立伟:《驳外界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几种错误论调》,https://www.163. com/dy/article/GMV5H6O90534VQNU.html,2021年10月23日。

⑨罗圣、荣兰丽:《国内外学界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研究的比较及启示》,《世界民族》2020年第6期,第13-25页。

⑩王灵桂:《70年中国发展与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中外联合研究报告No.8》,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1年,第38页。

11蔡文成:《西方学者有关“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污名化论调、危害及其正确应对》《理论探索》2021年第3期,第55-62页。

12罗云、胡尉尉、严双伍:《西方学者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认知和评介》,《社会主义研究》2020年第1期,第154-160页。

13聂书江、杲泓淼:《元宇宙场景下的国际传播新路径前瞻》,《对外传播》2022年第4期,第23-27页。

责编:霍瑶

猜你喜欢

国际传播人类命运共同体
论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科学内涵和重大意义
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目标的中国外交顶层设计
世界新格局下中国武术国际传播方略研究
以“文化多样性”国际机制支撑“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新时期长征精神国际传播要素分析
全球化与国际传播:媒体与公民的世界性互动
促进汉语国际传播的十项策略
我国电视纪录片国际传播的路径
新媒体语境下新华网国际传播问题与对策分析
人类命运共同体视野下的当代中国大学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