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利用大数据 组建群文阅读 解码语言文字

2022-05-30王凌

中学语文(学生版) 2022年10期
关键词:语言文字运用群文阅读大数据

王凌

摘 要 大数据背景下的群文阅读,以深度阅读的教学模式,聚焦高三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借助大数据平台,提供更精准、精细的教学数据分析,通过对语文学科必备知识进行深度研究,探寻语言文字的基因编码,让学生学会阅读和思考,迁移与运用。在更有效的时间内培养学生高水平的阅读、写作及综合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关键词 大数据 群文阅读 语言文字运用 编码组码

群文阅读是近几年针对深度阅读提出的阅读模式,它要求学生能够与文本深度对话,挖掘文本的内在价值,对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有非常大的幫助。但群文阅读的阅读量大,议题设定的方向也非常多,这使得许多教师在高三备考中放弃使用群文阅读的教学模式。事实上,群文阅读的理念是让学生在短时间内高效地对多文本进行解读。如果教师能够在高三备考中将群文阅读与语文备考有机结合,就能在更有效的时间内培养学生高水平的阅读、写作及综合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在备考中事半功倍。

在将必备知识转化为学科素养的过程中,大数据的介入起到了关键的作用。运用大数据,对每一位学生、每一个知识点进行精准化管理,并运用群文阅读的教学模式进行精细化学习,将纷繁芜杂的语言现象抽丝剥茧,解码语言文字的秘密,探寻语言文字背后的规律和现象背后的本质,真正实现学生语言能力的突破。

一、精准定群,探寻语言规律

在《中国高考评价体系》的指导下,高考对陈述性知识的命题设置已经从以前对单个字、词、句的考查转变为现在的文本内考查,呈现的文本形式有论述类文本、非连续性文本、文学类文本、古诗文和实用文本素材等,这要求我们不仅要掌握语言的基本规律,还要发现语言在特定情境下的规律。群文阅读能将大量直接、显性的语言材料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从中去发现规律,掌握并运用规律。

如何对语言材料做出选择,组合成为一个群文本?如何设定议题?这是群文阅读的重点也是难点。对高三学生来说,知识点的薄弱部分就应该是我们定群和设定议题的方向。利用大数据平台,我们可以精准地找到一个年级、一个班甚至每位同学的知识薄弱点。我执教的高三年级,极课云平台显示本学年共进行了32次语文考试,涵盖了包括古代文化常识、议论文论证方法、辨析病句等在内的28个知识点。其中薄弱知识点有10个,诸如筛选整合、提炼语意,了解并掌握古代文体知识这些知识点几乎在历次考试中得分率都在0.6以下,那么这些知识点就是教师最应该引导学生去重点突破的地方。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学情,利用平台的题库自动生成一组同一知识点的语言文本,也可以根据学生暴露出的知识点问题来自主组群,让学生在一组群文中进行比较、辨析、归纳、总结,解开语言文字背后的规律,提升语言能力,即使是一个简单的文化常识知识点,通过几篇文章的同时呈现,在真实情境的创设中,学生的记忆能力将达到最佳水平,准确掌握知识点。在大数据背景下,个性化的教学模式也能得以实现,大数据平台能够根据学生历次考试的得分情况,梳理出该生的知识缺陷,并根据错题为每个学生生成不同的群文,学生利用群文反复印证语言规律,以此达到更有针对性更有效的学习。

二、举三反一,内化阅读技巧

语言类学科与其他学科的学习方法并不相同,其他学科大多是“举一反三”式,运用既定的定理和公式去解决问题,而“语言类学科”却是“举三反一”式。因为语言学科的学习需要以大量感性的语言材料为基础,否则所有的教学活动都只能是”空中楼阁“。传统的单篇教学,极其注重文本的精读、细读,正是寄希望于“教会了学生这一篇”,学生便会解读“其他篇目”,但结果却总是事与愿违,学生的阅读能力与成绩并没有提高,反而对语文学习越来越不感兴趣。究其原因,这种思维模式只能适用于其它诸多学科的教学,却不符合“语言类学科”的学习规律。而“群文阅读”中的“群”正是着眼于丰富学生的语言材料,因此,它在提高阅读能力的效能上是优于单篇教学的。

高三阶段的语文复习,教师常常止于就题讲题,学生的阅读能力并没有因为教师的讲解而得到提高,究其主要原因,一篇文章一道题并不能展现某一类文本的写作技巧,学生没有掌握这类文本的基本特征,就等同于不会阅读。对于程序类必备知识,只有在我们阅读了大量文章的基础上,才能从中去发现写作规律,并内化为自己的阅读技巧,也就是说,只有学会了阅读,才能去解决问题。教师在讲授程序类知识点时,可以利用极课云大数据平台,迅速便捷地组群,让学生在比较中思考,在归纳中内化。我在教授小说的叙事艺术这个知识点的时候,利用大数据平台,以叙事技巧为关键词搜索,搜索到近几年高考中出现的有关叙事技巧设题的小说,最终选择了《呼兰河传》《赵一曼女士》《微纪元》《理水》《古渡头》这五篇带有互补性的文章组群,设定的议题是找出每一篇文章的叙事技巧,并分析出它们的共性和不同点。通过群文的“举三反一”,加上对相应高考题的考点分析,学生真正读懂了文本,掌握了小说叙事技巧的共性和特性,教师在此时还应适时地再抛出一篇小说,让学生完成阅读的迁移运用。通过数据分析,经过这次教学,同类型的题目平均得分较以前上涨2.31分。因此只有真正掌握了阅读技巧,学生才能够如庖丁解牛一样,迅速准确地阅读剖析文本,提高阅读速度和阅读质量。

三、类文拆建、解密写作编码

王宁教授说:“语文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主动的语言实践活动中构建起来的,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个体言语经验和言语品质。”写作实践就是基于语言的建构与运用而展开的积极而丰富的语言实践活动。写作是创作者的独创行为,要使他的创作具有某种意义,那么其中必有一套使这一意义成为可能的区别于其他文章的特征和程式的系统。读者要读懂文本所传达的信息,就必须去理解和揣摩创作者的写作意图。如何能理解潜藏在文本背后的创作意图,这就需要在作者和读者之间存在着一套对语言自身话语系统的规则的共同理解。将类文进行拆建,利用阅读文本解构语言编码,再对编码进行重组与创新,形成自己的写作文本,整个过程围绕真实的显性的具体的情境进行语言的积累、梳理、整合、转化和创造。

在写作备考训练中,我们利用极课云大数据成绩平台可以精准地定位学生的作文在内容、表达、发展这三个层级的得分情况,有针对性地对学生的写作能力进行突破。例如成绩平台显示某个班在“表达”这个层级得分较低,说明学生在文体的规范、文章结构、语言这几个方面还有待提高。单纯的知识点讲授显然不能达到直观的教学效果,教师可以从文体的角度分别选择几篇有代表性的记叙文(如《背影》《守财奴》《孔乙己》《在烈火中永生》《荷花淀》)和议论文(《拿来主义》《六国论》《纪念刘和珍君》《读书关乎心灵》)组群,引导学生对类文进行解码,找出记叙文和议论文的文体特点,分析文章的结构框架、句段间的逻辑关系,赏析语言的特色与风格,再运用掌握的写作技巧进行摹写和创新,形成自己的语言系统。在大数据系统的帮助下,这种方法甚至可以精细到某位学生的写作训练指导上,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因材施教。

语言文字的解码与组码不仅需要大量的知识储备,更需要大量直观、显性的语言材料提供示范,群文阅读的意义即在于此;教师的组群要做到快捷、精准、精细,大数据功不可没。互联网+的时代,先进的教学模式与人工智能的结合,不仅能实现语文能力提升的高效高能,而且能因材施教,提供更个性化的教学。在新的高考评价体系下,“教考和谐”将是促进语文学科良性发展的重要命题。

〔本文系2021年度获得四川省人民政府表彰的特等奖课题“全国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大数据背景下实施精准教学的实践研究》”优秀论文,在四川省教育科学研究院组织的2021年度课题优秀论文及课例评选活动中荣获省二等奖〕

[作者通联:四川遂宁中学校]

猜你喜欢

语言文字运用群文阅读大数据
“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检测试题
享受群文阅读 提升语文素养
低年段的“语用”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