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回目”教学的学习支架构建
2022-05-30曹蕾
曹蕾
摘 要 挑战性学习支架是以富有挑战性的任务为驱动,教师为学生提供学习辅助,使其实现由低阶思维转向高阶思维的训练方式。本文以《儒林外史》“回目”教学为例,探讨在挑战性学习中如何帮助学生构建“语言”“情境”“情感”三类学习支架,通过名著“回目”学习,把握作品内容与结构,分析形象特征,体会作者情感,求得名著阅读实效。
关键词 《儒林外史》 回目教学 学习支架 语言 情境 情感
统编初中语文教材规定的必读名著有12本,其中章回体小说有3本,回目便是章回体小说的一大特色。汤光林将回目定义为:“篇幅长大,分回行文,情节连贯,语言通俗,群众喜爱,保留口头说书痕迹的古典小说体例格式。”回目在长篇小说发展演变的过程中,已经由最初概括事件、人物的简单化不断趋于精巧,在文人的不断加工下,不仅增加了趣味性,还讲究底蕴的深厚。在章回体小说名著的阅读教学中,为学生的名著“回目”学习构建挑战性学习支架,不是脱离文本,一味地发散思维,而是在“回目”教学中引导学生把握重点,挖掘“回目”价值,实现思维的升阶。本文以《儒林外史》“回目”教学为例,探讨如何运用好“回目”,选择恰当的教学策略,构建挑战性学习支架。
一、构建“语言”学习支架
王崧舟说:“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由‘内容而‘含义进而‘形式,步步逼近‘语文的核心。学习语言文字的表达和运用,正是语文的独当之任,正是语文的本体所在。”学习支架是教师为了帮助学生完成教学目标,有意识地赋予学生梯度和学习辅助的课堂活动载体,挑战性学习任务首先应来源于语文课的核心特质。初中生阅读章回体长篇小说,教师应以下几个方面帮助学生构建“语言”学习支架。
1.把握辞格,关注回目结构意蕴
《儒林外史》的回目共有56个,都是运用上下句对偶的形式书写回目标题,字数上以七言回目居多,也有少量八言回目,回目结构较为灵活。要在如此精简的文字中体现作者的独到匠心,往往会采用辞格以加深回目的意蕴。所以,名著阅读的“回目”教学中,引导学生分析、研究回目的辞格,赏析回目内涵与特色,构建“语言”学习支架,能够帮助学生借助“回目”更好地领悟小说内涵,提高小说阅读效率。
现就全书56回中常用的辞格做一个统计表,并对回目的辞格作简要说明:
《儒林外史》作为一部成熟的讽刺小说,在“回目”中运用的辞格往往并不是使用单一的辞格,也会多种辞格连用。比如《儒林外史》第12回的“回目”标题“名士大宴莺脰湖 侠客虚设人头会”,就综合运用了对偶和反语辞格。从“回目”的辞格入手,引导学生关注“回目”语言形式背后的结构特征、意蕴内涵,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语言鉴赏能力。
2.品读饰词,把握人物形象特征
《儒林外史》的“回目”标题通常都会给“回目”的主人公安置一个精当的修饰词。因此,品读饰词,有助于准确把握人物形象的特征。这也是构建“语言”支架的好途径。例如,《儒林外史》第54回的回目“病佳人青楼算命 呆名士妓馆献诗”中“病佳人”这一代称,文中是指来宾楼的聘娘。第53回“国公府雪夜留宾 来宾楼灯花惊梦”中介绍聘娘“长到十六岁,却出落得十分人才,自此孤老就走破了门槛。”又通过陈木南的视角描写她“丰若有肌,柔若无骨”。通过侧面描写,一再表现聘娘年轻漂亮、才貌双全的特点,塑造其“佳人”的形象。同时我们发现这里用了一个“病”字,结合文本内容,这里指她心疼的毛病,身体上的疾病,给佳人的形象再添了一份柔弱。但是如果深入挖掘这个修饰词的意义,或许并不仅仅是身体上的病。书中聘娘因结识陈木南,梦见自己做了官太太,欢喜非常,又梦见官太太之梦被一个尼姑破坏,自然心中郁结,导致心疼病的发作,这又何尝不是一种心病呢?即使是青楼女子,对于官场,对于功名也是如此迷醉,足见功名利禄观念对整个社会的毒害之深了。
二、构建“情境”学习支架
孙绍振先生指出:“词语的运用离不开语境……文本语义因为有了语境的暗示引申,自然就比有声语言更加丰富,更加微妙,更加精致。有时,还超越字典语义,产生一种超越规范的语境语义。”从学习支架的具体内容看,学习支架应该是开放性的、挑战性的、没有标准答案的,需要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才能得出结论的。因此,在章回体长篇小说阅读中,构建“回目”教学支架时,应尽量突破单一的、断裂的章节限制,在具体的情境中设置恰当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多方联系,深入挖掘,自主建构。
1.关注多重身份,挖掘称呼内涵
章回体小说的回目中,人物的出场率是极高的。同一人物在不同的章节中会出现不同的称呼,关注不同情境下人物的多重身份,挖掘这些称呼蕴含的丰富内涵,更有利于体会作者的创作倾向。
以凤四老爹相关的几回为例,第50~52回中对他有三个代称,第50回“假官员当街出丑 真义气代友求名”中称他为“真义气”、第51回“少妇骗人折风月 壮士高兴试官刑”中称他为“壮士”、第52加回“比武艺公子伤身 毁厅堂英雄讨债”中称他为“英雄”。这三个代称揭示了凤四老爹不同方面的特点。第50回侧重义气,字典上关于“义气”的解释是:“指由于私人关系而甘于承担风险或牺牲自己利益的气概。”他解救万中书是出于私人之间的交情,是义气的体现。第51回中替万中书承担责任,面对官府的用刑,面不改色,一下子崩坏了三副夹板,不仅体魄强壮而且心雄胆壮。第52回中,称其为“英雄”,所谓英雄不仅仅有出于私人关系的小爱,还有面对陌生人遇难时拔刀相助的大爱。关注凤四老爹的多重身份,通過不同情境中对凤四老爹的多种称呼的内涵讨论、挖掘,学生能够在辨析、论证的过程中,加深对凤四老爹的全面了解,有助于促进学生思维的深度与广度。
2.关注矛盾冲突,探究语境意义
孙绍振在《名作细读》这本书中提出了“叙事延宕的技巧”。《儒林外史》这种章回体长篇小说的“回目”中也常常会运用这样的技巧,从而塑造出强烈的戏剧性冲突和悬念。例如,《儒林外史》第54回“病佳人青楼算命 呆名士妓馆献诗”中,将丁言志称为“呆名士”。名士往往指那些具有真才实学,已在百姓间出名但还未出仕的人。丁言志是民间测字的,书中他与陈思阮因争论莺脰湖诗作两人争吵扭打,不满陈思阮摆出一副“名士”的面孔。丁言志本是民间测字先生,而在小说回目中却以“名士”称呼他,这是一个矛盾冲突,值得关注。另外,丁言志是否真有才学,也值得探讨。陈木南因要前往福建,让丁言志为自己测字,他说:“那些测字的,是我们‘签火七占通的。”这意味着他平时的测字只是自行说通就行,看来也并无真的本事,只是糊弄他人罢了。所以,这里的所谓“名士”,耐人寻味。小说回目在“名士”前加了一个修饰词——“呆”,表明了作者的情感态度。“呆名士”的语境中,其实暗含着一种矛盾,有着强烈的情感冲突。丁言志心想着“十六楼不曾到过”,因此决定“把这几两测字积下的银子,也去到那里顽顽”,为了郑重起见,他“回家带了一卷诗,换了几件半新不旧的衣服,戴一顶方巾,到来宾楼来”。不料,先是被楼下乌龟诈了他包里的二两四钱五分头去,后是楼上聘娘在看诗之前要先看花钱,丁言志“在腰里摸了半天,摸出二十个铜钱来放在花梨桌上”,结果被聘娘取笑一番,赶了出去。丁言志“羞得臉上一红二白,低着头,卷了诗,揣在怀里,悄悄的下楼回家去了”。结合这个故事,探究回目中“呆名士”的称呼,就能感受到在矛盾中塑造了强烈的戏剧冲突,讽刺意味特别明显。所以,关注矛盾冲突,探究语境意义,也是“回目”教学中构建“情境”学习支架的一个手段。
三、构建“情感”学习支架
名著阅读教学的一个难点是体会作者的情感。名著“回目”教学就积极为学生构建“情感”学习支架。
1.辨析近义词,把握作者的亲疏态度
在名著回目中,一些近义词是解读情感的切入点。例如,《儒林外史》第22回中“爱交游雪斋留客”,第53回中“国公府雪夜留宾”,前者的“客”与后者的“宾”是两个近义词。但如果细细比较,“宾”往往指地位比较尊贵,受尊敬的客人,一般是邀请的贵客。而“客”相对来说则是指普通的客人。第22回中的牛浦本是乡间的一位少年,识一些字,读过一些书,偶然得到牛布衣的诗作,便冒名顶替。而第53回中的陈木南是国公府亲戚,从身份上来看是更为尊贵的,所以用“宾”比“客”更合适。通过这两个近义词的比较,就不难把握作者对牛浦、陈木南两人的亲疏态度。
2.关注情感词,把握作者的情感倾向
文人创作往往借助情感词表露出鲜明的情感倾向。“回目”教学也应引导学生关注回目中的情感词,把握作者的情感态度。《儒林外史》的不少回目中都带有情感词,比如,第12回中“名士”“侠客”、第14回“良友”、第16回“孝子”“贤宰”、第18回“名士”、第21回“小子”、第30回“少俊”“风流”、第31回“豪杰”、第35回“圣天子”、第36回“真儒”“名贤”、第37回“孝子”、第38回“郭孝子”、第46回“贤人”、“势利”、第48回“烈妇”、“遗贤”、第50回“假官员”、“真义气”、第51回“壮士”、第52回“英雄”、第54回“呆名士”等等。在具体教学中,可以将回目中的褒义词和贬义词进行比读,就能发现作者的主观情感。当然,关注回目中的情感词,要联系内容考虑是否运用了情感的反显。例如第35回中“圣天子求贤问道 庄征君辞爵还家”,看似天子圣明,下诏求贤,征召庄征君入职朝廷,而当他真正上任时,却因不愿奉承不合宰相心意,皇帝因为别人的一句谗言便抛弃他不再任用。这里的“求贤”只是儿戏,“圣天子”看似褒义却实为贬义,将批判的矛头指向了上层的统治阶级,情感意味更加浓郁。
随着时代的发展,对于语文学习,无论是广度还是深度,都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挑战性学习支架”是以富有挑战性的任务为驱动,创设相应情境,让学生自主参与构建学习路径,改变传统教学单一的问答模式,将枯燥的练习题变成生动、可操作性的学习步骤,实现由低阶思维转向高阶思维转变的训练方式。初中阶段的名著一般篇幅较长,文字较多,情节复杂,人物众多,学生阅读比较费时耗力,如何构建富有挑战性的学习支架,提升学生的思维是值得探讨的重要课题。
[作者通联:江苏江阴市长泾第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