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教融合改革的丹江口探索

2022-05-30张伟巫铭铭毛雅雯

湖北教育·综合资讯 2022年10期
关键词:丹江口市丹江口体教

张伟 巫铭铭 毛雅雯

2022年5月,经湖北省人民政府同意,省体育局、省教育厅联合印发了《湖北省体教融合示范区试点建设实施方案》,公布了全省体教融合示范区试点建设单位名单,丹江口市成为十堰市唯一入选县市。这是近年来丹江口市认真落实“双减”政策、不断深化体教融合改革、助推青少年体育高质量发展的成果。

以机制为先导,健全体教融合顶层设计

下午五点半,在丹江口市徐家沟小学的操场上,孩子们正热火朝天地进行轮滑训练,而在综合楼的室内羽毛球馆和体操房内,不同年龄段的孩子们在专业教练的指导下正在进行羽毛球和体操训练。“近年来,学校抓住体教融合的发展机遇,构建‘1+X创新型体育课程体系,将轮滑、足球、篮球、体操、游泳、乒乓球、羽毛球等相关运动有机融入课程体系中。同时,加大资金投入,完善体育场馆设施,不断推动学校体育工作高质量发展,使每个学生拥有健康的体魄,都能快乐地学习。”徐家沟小学校长金晓说。

丹江口市有18所足球特色学校、17所“姚基金”篮球项目学校、15所体育传统项目学校。根据国家“双减”政策和做好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课后服务的工作部署,丹江口市各学校充分利用人员、场地、资源等优势,建立健全了课后服务机制。像徐家沟小学一样,全市各中小学校以课后托管为支撑,以大课间阳光体育运动和课外活动为抓手,全学段、宽领域普及多项校园体育运动,推动青少年文化学习与体育运动融合发展,让学生在体育运动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锤炼意志,促进“双减”落实见效。

除了开展面向全体学生的校园体育运动外,丹江口市还把有发展潜质的体育苗子集中起来,开展系统化、专业化、规范化、常态化训练。目前,全市2名学生入选湖北省水上运动队,并累计向十堰市东风高级中学输送了40多名体育特长生。丹江口市思源实验学校成为十堰市皮划艇训练基地,大坝教育集团初中部成为十堰市田径训练基地,徐家沟小学和汉江中心幼儿园成为十堰市体操训练基地。丹江口市校园体育逐步走上专业化培养之路,为更多爱好体育的青少年学生提供了成长的平台。

以资金为保障,夯实体教融合物质基础

丹江口市是全国体育工作先进县市、全国武术之乡、“姚基金”项目县(市)。市委、市政府站在“体育强市、教育兴市”的战略高度,先后出台《中共丹江口市委关于加快体育强市建设的决定》《丹江口市体育事业十年发展规划》《加强新时代中小学体育工作的意见》等重要文件,将体育事业发展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不断强化体育事业发展的重要地位。

为推动体教融合发展,满足青少年个性化体育发展需求,丹江口市将市内青少年体育运动场馆、设施、设备建设作为重要内容进行了系统规划,加快推进青少年喜爱的游泳、足球、篮球、羽毛球、乒乓球、体操、武术等场馆建设。

据市文化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介绍,2021年以来,丹江口市投资5000多万元、占地7000平方米的市民文体中心和投资200多万元的体操馆已投入使用。2022年,全市将继续配套建设室内标准全民健身体育馆2个、新建青少年标准足球场1个,加快推进丹江口库区水域“小太平洋”皮划艇训练基地建设和2个室内游泳馆改造工作。

在落实青少年体育设施网络建设,大力保障青少年体育运动场地需求以外,丹江口市还为体育传统项目学校运动场地建设投入专项经费,保证校园体育工作达到“四有”,即体育赛事有经费、场地建设有项目、学生活动有器械、绩效考评有奖励。

以培训为抓手,提升体教融合师资水平

在丹江口市习家店镇小学,来自武汉体育学院的“姚基金”志愿支教老师范祎晖正带领孩子们进行篮球技巧训练。在范祎晖老师的精心培养下,这支球队迅速成长起来,在2022年十堰市篮球锦标赛中获得亚军,连续三年摘得“姚基金”希望小学篮球季丹江口赛区冠军,成了一支小有名气的球队。

“姚基金”希望小学篮球季于2019年走进丹江口,武汉体育学院每年都会选派20名像范祎晖这样的篮球专业的优秀大学生志愿者来丹江口支教1个月。他们到体育教育资源相对薄弱的各乡村学校,利用自己的体育专业知识,给乡村学生进行体育课教学、篮球训练,并带领他们参加各类篮球联赛,营造浓厚的体育氛围,助力提升乡村体育教育水平。

习家店镇小学六年级学生董健辉说:“我从小就喜欢打篮球,但是学校以前没有篮球场,也没上篮球课。现在有了篮球场,还有了专门带领我们训练的老师,每年都有‘姚基金的教练带我们出去打比赛,现在我打篮球的水平越来越高了!”

体育教师和教练员队伍建设是決定体教融合发展成效的关键因素。近三年,丹江口市新招聘40名体育教师,都被派往最需要他们的学校。采取联校办学、城镇教师支教、城乡学校结对帮扶、协作区教师交流走教等形式,推进城乡学校体育教师均衡配置。同时,加强在岗体育教师培训,整体提高队伍素质、执教能力和训练水平。

以赛事为契机,彰显体教融合育人优势

如何让校园体育更加活跃,让体育的种子扎根校园?丹江口市在积极开展面向全体学生的体育活动的同时,组织各级学校参加各类体育竞赛,代表队分别在国家、省、十堰市举行的各种体育竞赛中崭露头角,孩子们在体育竞赛中享受快乐、收获成长。

6月10-12日,丹江口市选派的代表队在湖北省青少年田径冠军赛中获得2金7银8铜的好成绩,2名队员分别在14-15岁女子组3000米和14-15岁男子组1500米比赛中获得金牌。在2022年十堰市青少年田径、球类锦标赛中共斩获金牌35枚、银牌20枚、铜牌12枚,刷新十堰市青少年田径5项纪录,团体总分、金牌榜、奖牌榜均居第一名,2支足球队分别荣获小学女子组冠军和U9男子组冠军,3支球队分别获得足球、篮球、排球亚军。2017年,在全国U14-15少年锦标赛中获得4×400米金牌,在2019年全国第二届青年运动会上获女子4×200米和4×400米两个“第三名”,包揽了“2020‘姚基金希望小学篮球季”中国人寿杯——三区三州邀请赛冠亚军……

“丹江口市学校体育工作以‘常练+勤赛为抓手,积极参加各级各类体育竞赛,在提升学生体育竞技水平和身体素养的同时,让更多的学生能够参与、体验赛事,培养学生健康向上、顽强拼搏的精神,逐步打破体教融合壁垒,走出一条特色体育发展之路。”丹江口市教育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刘文远说。此次入选全省体教融合示范区试点,丹江口市将继续深化体教融合改革,努力构建和完善青少年健康促进、青少年体育训练、青少年体育竞赛等体系,推动实现青少年体育工作新发展。

刘文远表示,下一步,丹江口市将大胆探索体教融合新路径,认真落实“双减”政策,充分利用湖北省体教融合示范区试点建设帮扶资源和政策,巩固体校、学校、社会组织三大阵地,提升青少年健康素养,完善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系,推进教师教练相融、教本教案相融、锻炼训练相融,场馆场地相融、校内校外相融、赛制赛事相融,基本形成体系健全、制度完善、协同育人、融合发展的青少年体育发展新格局,为全省体教融合发展提供可借鉴的“丹江口经验”。

责任编辑/杨万军

猜你喜欢

丹江口市丹江口体教
丹江口库区加强文物保护(之一)
中国特色体教融合发展思考——对《关于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意见》的诠释
丹江口市动物防疫职业化改革的做法及成效浅谈
丹江口柑橘价格“破纪录”啦
舌尖上的丹江口
湖北丹江口水库首次开展 冬季水生生物增殖放流活动
丹江口库区旧石器考古调查记
体育运动学校如何落实体教结合办学模式
体教结合的完美典范——英国拉夫堡大学
湖北丹江口市将投1 500万元改善库区生态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