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多重角色的构建
2022-05-30周良
【摘 要】江苏省淮安市清江浦实验小学从戏剧表演、游戏活动和实践体验三个不同的维度,构建符合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角色岗位,打破儿童固有的认知模式和思维方式,真正让儿童获得多重的体验,在体验中构建全面的、完整的人格。
【关键词】儿童;完整人格;角色体验
【中图分类号】G416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22)79-0012-03
【作者简介】周良,江苏省淮安市清江浦实验小学(江苏淮安,223002)教师,二级教师,淮安市优秀班主任。
在长期的班主任工作中,我们发现:教师和家长过多地关注儿童知识的学习,遗忘了儿童生活技能的掌握、价值观的养成以及道德情操的培养,忽视了儿童完整人格的构建。故此,让儿童换一个称呼、换一个角度、换一个身份去接触、去学习,在丰富的角色体验中有所思、有所得,将有助于儿童在多重角色中构建完整的人格。
江苏省淮安市清江浦实验小学(以下简称“清江浦实小”)从戏剧表演、游戏活动和实践体验三个不同的维度,构建符合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角色,打破儿童固有的认知模式和思维方式,真正让儿童获得多重体验。
一、在戏剧表演中深化认知
儿童作为发展中的人,首先必须认识自我、发展自我,才能突破自我。有的儿童胆怯,不敢展现自己,对自己缺乏信心;有的儿童自命不凡,骄傲自满。针对这样的现象,我们关注到戏剧这一艺术形式的教育作用,根据学段的不同与儿童的认知规律,从模拟、融合和创造三个层面,以戏剧表演的形式来构建儿童角色体验活动,让儿童从自己扮演的角色中了解自己,发现自己的优点,正视自己的缺点,深化认知,从而珍视自我、正视自我、悦纳自我。
1.模拟角色
小学低年段,戏剧表演主要以角色模擬和体验过程为主,强调重在参与,以激发儿童的兴趣。如以神话故事《嫦娥奔月》为内容排演情景剧,让儿童模拟故事中的后羿、嫦娥、小白兔、桂花树等角色进行体验。角色模拟不局限于人物,还有动物、植物等,充分考虑了儿童的思维方式与兴趣爱好,儿童在表演中更好地了解了中秋节的来历,感受到表演的魅力,增加了对戏剧的喜爱。在低年段,我们以儿童喜爱的故事为素材编排表演剧目,除了神话故事,还有成语故事(《凿壁借光》《狐假虎威》等)、绘本故事(《我爸爸超厉害》《神奇糖果屋》《我可不怕打针》等)、名人传奇等,让儿童在故事角色的模拟中理解规则和秩序,培养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提高他们的自信。
2.剧本角色
小学中年段,戏剧表演主要通过创作剧本进行排演。师生充分挖掘各学科的戏剧元素,将戏剧形式融入各学科的教学过程,创作剧本进行表演。如数学中的间隔排列知识教学,教师设计了男女生间隔排列小表演活动,让学生在角色扮演中亲身体验不同的间隔排列,感受数学的奥秘,发现间隔排列的规律。语文、英语、科学、思想品德、体育等学科也融合了戏剧元素,创作各种情景剧,如语文课本剧、科学小实验秀、环保服装秀、英语演讲、故事表演会、武术表演等。学生在剧本角色表演中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加强了对事物的感知力,提高了各学科的综合素养。
3.创造角色
小学高年段,戏剧表演主要以在课本剧中创造角色为主,充分发挥儿童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这样的创造可以是生活中的一件事,也可以是电视中的一个片段,更可以是下意识的一个动作。儿童通过想象力将这件事、这个片段、这个动作进行编排和整合,变成一个新角色。例如:在环保服装秀的活动中加入服装解说员角色,让观众深入地了解服装设计的理念;在“鸡兔同笼”的课本剧中,设计农场主角色,通过农场主的语言和动作,增加课本剧的幽默性,从而提高同学观看的积极性。每个儿童都是天生的艺术家,角色扮演充分挖掘了儿童的创造力,让儿童的创造力从自发走向自觉。
戏剧表演提供了丰富多样的体验机会,儿童通过角色表演进行有效的表达,提高了自我认识,丰富了自我表现,也促进了儿童的自我突破。
二、在游戏活动中产生共情
在儿童成长的过程中,他们主要接触的是校园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但很多儿童习惯生活在电视、手机、游戏、音响、电脑等所制造出来的“假象空间”里,甚至沉溺其中而不愿主动与人相处,更不愿意设身处地体验他人的处境与感受。我们从同伴、家人和陌生人三个不同的层面去构建匹配儿童生活的游戏活动,让儿童在游戏中学会合作共赢,学会取长补短,懂得换位思考、与人为善。
1.同伴拥护者
同伴是儿童校园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重要他人”。在与同伴的相处中,儿童逐渐认识自我,并在此基础上了解同伴、理解同伴、爱护同伴。以团队形式开展的游戏竞赛等活动特别有助于同伴情感的形成与深化,学生在感兴趣的游戏角色体验中增加互动交往。如三名儿童组成的“追风小队”参加篮球对抗赛,一名成绩优秀的儿童和一名成绩薄弱的儿童组成的“小先生”结对活动,三名儿童组成的“胜利小队”参加“四史”比赛,等等。儿童在与人相处中映射自身,取长补短,不断地丰富自己、优化自己。
2.家庭保卫者
家庭是儿童最依赖的港湾,也是儿童最能展现自我的舞台。在家庭的舞台中,我们也根据儿童年龄特点,特别设计了“家庭保卫者”角色,让儿童在这种轻松有趣的角色担当中明辨是非,真正地理解家人、爱护家人。例如:在婆媳关系出现问题的时候,儿童以“小小调解员”的角色去缓解紧张的氛围;在母亲节和父亲节开展“我是小厨师”活动,让儿童亲手给父母做一道拿手菜……在这种活泼生动的家庭活动中,儿童逐渐理解家庭的意义,理解只有家庭和睦才能有幸福生活的道理,在心中埋下创造幸福生活的种子。
3.社会体验者
童年时期是儿童社会化发展的关键阶段,是儿童人格形成的第一站。学校的教育就是要让儿童有社会“初体验”,通过了解和体验不同职业的工作过程,体会不同行业的特点,从而促进儿童的成长。如“我是小小快递员”活动,通过“体验卸货—参加分拣—配送包裹—分享体会”,儿童深深地感受到快递服务行业的艰辛与不易,进而理解和尊重每一个劳动者。在学校的生涯启蒙教育中,我们设计了众多角色,如银行家、网格员、警察、农民、教师、医生等,设计了极富游戏色彩的体验活动,锻炼儿童的应变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他们在不同的社会体验中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在提升社会责任感的同时,感恩现在的幸福生活,形成艰苦奋斗、好好学习的品质。
人的心理都有一个需求,那就是渴望被理解。在轻松的、愉快的游戏活动中,儿童学会共情,学会换位思考,学会设身处地地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问题,在角色体验中成长。
三、在实践体验中获得提升
苏霍姆林斯基说:“每一个儿童都可能成为探索者、发现者、研究者。”但是现在的儿童很少有时间和空间去聆听草地中欢快的虫鸣,去观看溪水中噼啪乱跳的鱼虾……我们的孩子离大自然太远了!科技时代,儿童“看”到的是被构建的自然,没有了直接感知,他们严重缺失真实的实践生活。“历史见证者”和“自然探索者”就是我们设计的体验角色,让儿童真正走进历史、探索自然,理解人与自然的内在联系,在实践活动中绽放出生命的光芒。
1.历史见证者
现在很多儿童对华夏大地的认识还不够完整,对祖国、对党的热爱还不够深入。所以,我们带着儿童走进红色遗迹,寻根红色记忆,学习百年党史,在实践中回溯中国人民的百年奋斗史。班级组织儿童参观周恩来故居、参观新四军纪念馆,举办新安旅行团徒步活动等红色研学活动,让儿童在历史见证者的角色中增长见识、开阔眼界,促使其内心成长和成熟,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厚植爱国主义情怀。
2.自然探索者
没有围墙的学校让儿童的天性得到释放。我们组织儿童奔赴自然的广阔天地,在沉浸式的自然“成长营”强体魄、学技能、求生存。教师设计了角色任务卡,让学生在探索自然的过程中山野探索、自然夜观、取水取火、户外野炊、丛林穿越、勇登高空。儿童通过实践性的户外角色,在自然环境中全面萃取独立自主、自信自强、专注专一、承担责任、爱护自然等方面的成长品质。
深度的实践性角色让儿童在自然成长的过程中接受丰富的生命教育,激发了儿童成长的无限潜力。知行合一,提升了教育的宽度,让教育回归本真。
角色体验培养了儿童的道德想象力,让儿童在特定的情境中形成正确的道德判断,矫正自己的道德行为,从而发展为人格健全的人。多种和多样的角色让儿童懂得和学会,让儿童真的爱上角色,爱上那个在角色中不断进取、不断努力、不断成长的自己。
【参考文献】
[1]李镇西.教育为谁[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