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东省农村普惠金融机构支农能力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2022-05-30姚晓琳

当代农村财经 2022年11期
关键词:对策

姚晓琳

摘要:本文从山东省农村普惠金融机构支农能力建设现状入手,剖析了现阶段支农能力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从政府、金融机构、农民三方参与主体角度提出了建构并完善山东省农村普惠金融机构支农能力建设的战略对策,以期对解决支农能力建设中存在的信息不对称、服务成本相对较高等一系列问题提供参考价值。

关键词:普惠制农村金融机构 支农能力建设 对策

近年来,山东省对普惠金融业务的开展进行了积极探索,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显著成效,老百姓农民和小微型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方面有了明显地提升,特别上在金融商品和服务上也追求不断创新,普惠金融机构的覆盖率上也有了显著的提高。

一、山东省农村普惠金融机构支农能力影响因素分析

(一)发展普惠金融的基本原则和关键环节

1.发展普惠金融的基本原则。到2020年止,我国农村地区的普惠金融应接近城市水平,覆盖到各阶级,特别是贫困农民的金融服务体系。对此,我国普惠金融有着明显的原则。发展普惠金融应首先明确最重要的一项原则就是:我们所发展的普惠金融不是做慈善,不是“输血式”的普惠金融,而是要求普惠金融机构自身懂得如何通过创新,通过普及普惠金融知识来使农民主动投身于普惠金融服务中。其次,普惠金融是需要持续性发展。金融机构在发展的过程中应明确商业性才是其根本。在政府的扶持下,向市场主导的方向进行创新性发展。发展普惠金融差异化原则。针对不同地区的特征,制定适宜的措施。每个机构都应该考虑的创新性发展,企业想长期发展下去,就应该根据农民的需求不断创新。同时,在发展过程中,也要履行相应的社会责任,农民会更加愿意接受普惠金融服务。

2.发展普惠金融的关键。深入推进普惠金融的发展很多关键的方面,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保护金融消费者的权益,金融机构应根据国家法律和法规的相关规定,对每一位普惠金融消费者持公平、公正、友好的服务态度,为他们普及普惠金融的相关知识,切实保护消费者的利益;其次,在考虑金融消费者心理的情况下,金融机构自身要懂得多方面开放化发展,并顺应金融市场的改革,不断推出适合金融消费者需求的业务;金融机构也要推出一些优惠和减免机制,促进金融产品和服务的推广;最后,普惠金融机构要善于运用政府部门的扶持作用,降低低收入群体使用普惠金融产品和服务的成本。

(二)普惠金融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发展包容性金融具有特殊的战略意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金融业随着经济的增长而不断壮大逐渐成为国民经济的核心部分,然而由于疆域辽阔、人口众多、收入水平差距大、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等原因使得中小农户融资环境不明朗,微型企业金融需求未得到充分满足。普惠金融机构在支农能力建设中,其便捷程度、覆盖范围、安全程度、可得程度等方面都有很大的提升空间。金融机构支农能力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有许多影响因素,主要分为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两大类,其中影响最大的还是内部因素,体现在金融服务机构的贷款机制上以及其创新力度上。外部因素则是在于政府政策、市场调节作用以及农户自身经济状况上。

一是农村金融机构较少,服务的覆盖率和农民普及率也很低。山东省农村地区金融机构发展明显落后于城市,发展普惠金融的重点和难点都在农村。二是有关普惠金融的法律和法规还不完善。普惠金融是有小微金融和小额信贷演化而来的,山东省对小额信贷机构出台了相应的政策和文件,但是没有上升到法律层面。三是小微企业面临着融资难和贵的问题。大企业银行贷款率达到百分之百,而小企业为20%左右,微型企业几乎是0。山东省的小微企业实际的贷款利率要高于基准利率。由此可见,小微企业贷款十分艰难。四是信用体系不健全,普惠金融的诚信和经营环境需要优化。农村地区信用体系不完善,很多农村银行没有纳入央行的征信系统,贫苦人口的流动性比较大,对其贷款后的管理比较困难,针对不守信用的顾客管理力度也不够。少数金融机构的服务人员的素质不高,力量也很薄弱,也影响了金融机构的支农能力的发展。五是消费者的缺乏金融意识和金融知识,也存在安全问题。金融机构市场不成熟,存在道德风险,消费者的权益需要加强保护。甚至有些金融机构借消费者金融意识和知识不足,過分强调和金融服务无关的知识和产品,发展欺骗服务。

(三)农村普惠金融机构支农能力的影响因素

由于经济发展存在积累效应,地区的经济发达,人们对金融产品的需求体量较大,那么该地区的普惠金融发展向好,但也有一些专家经过研究表明经济增长与普惠金融指标呈现明显负相关。所以从政治、经济、地理、社会四个方面选取了人均GDP、地区人口密度、地方政府财政支出占比、普通高等院校在校学生占比、等级公路密度等作为指标进行分析。可以得出如下推论:一是提高高等教育水平,有助于人们更好地了解金融产品,接受金融服务,实现居民投资多样化,进而促进包容性金融的发展。二是地方政府财政支出占比的多少并不影响普惠金融的发展。作为地方政府的一个重要指标,优先发展大型企业,优先发展城镇都可以在短期内促进地方经济的快速增长,但广大农村地区以及中小型企业无法获得财政扶持,这不利于农村普惠金融机构的支农能力建设。三是地区人口密度可以提升普惠金融的发展水平。四是等级公路的发展可以促进普惠金融的发展,大力发展等级公路可以减少人们获得普惠金融服务的成本,增大人们对普惠金融的需求。

二、农村普惠金融机构支农能力建设思路与对策

(一)农村普惠金融机构支农能力建设的思路

1.农村普惠金融机构支农能力实现的路径。加强农村普惠金融机构支农能力的效率和完善农村金融机构的支农功能是实现普惠金融机构的支农能力建设的基本路径。为了缓解金融供求双方的基本矛盾,国家就要鼓励金融机构进行多元化创新,不断适应当地农民的需求。充分利用互联网带来的便利设计独具特色高质量的金融产品,提高普惠金融机构的办事效率同时利用视频电商以及群聊等多种形式普及并促成金融服务。要想促进农村普惠金融的发展,应不断加强农村普惠金融基础设施的建设,提高农村地区的金融意识,组织志愿者去偏远地区进行金融常识的宣传和普及。

2.促进贫困地区农户金融改革。推迟农村贫困地区改革,建立农村普惠金融机构,可以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推进农村现代化建设,为农村的经济发展带来巨大的动力。贫困地区金融改革,通过供求机制,市场调节的作用,可以带动地区经济发展,充分发挥出普惠金融的真正意义,引导金融服务朝着功能更全,效率更高的方向发展。

3.为提高支农金融服务覆盖面。农村贫困地区由于信息接收相对来说比较落后,自然条件也不是很优越,导致对金融产品的了解很少,发展普惠金融提高了农村一个低收入,融资难的难题。正因为如此,普惠金融的出现给低收入群体尤其是贫困农户带来了更加便捷、高效的金融服务和产品,给农民扩宽了一条致富之路,同时也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4.实现普惠金融机构可持续发展。普惠金融坚持可持续发展,才能持续不断的为农民提供金融服务和金融产品。普惠金融机构想要长期发展下去,关键一点就是要懂得创新,只有不断创新,才能满足农民的需求,适应新的农村地区经济环境。创新过程中要考虑农民的需求,已经市场的导向,政府的政策,社会的动向等多方面因素。在此过程中也要合理定价,尽量减低成本,让农民乐于投身其中。另外,金融机构的服务人员要提高自身的金融知识和素养,熟悉当地的经济状况,为农民推荐适合的金融产品和服务。

(二)提高山东农村普惠金融机构支农能力的对策建议

1.针对政府方面。一是目前为止,山东省普惠金融法律不是很健全,没有形成普惠金融法律的体系,这就要求政府等相关部门出台相关法律法规制度,规范金融机构以及金融消费者的行为,才能有利于农村普惠金融机构的支农能力建设发展下去。二是加强监管体系建设,政府可以建立相关机构对农村金融机构进行监管,同时也可以规范金融交易的合法性,也可以对贫困地区的金融机构起到扶持和引导作用。三是增加像金融相关基础设施,如ATM机等,通过互联网带动普惠金融的发展,做到大面积覆盖贫困地区,改善金融服务的环境,提高金融服务的效率。四是政府也要加大对农村贫困地区教育上的投资,特别是针对金融方面的教育投资。五是政府也要建立金融数据库,完善农村普惠金融机构的支农能力建设,完善金融信用体系。

2.金融机构自身方面。一是首先应该提高农村金融机构金融产品和服务的创新性。金融机构不仅要发展信贷,储蓄等基础金融服务,更要拓宽服务渠道,例如保险、信息理财服务等金融业务。针对不同的服务群体开发适应的金融业务类型,例如对于特别贫困的农户,不仅给予存取款等基本的保障支持,而且还给予保险服务以及指导缓解其贫困处境能力的服务;对于个体工商户,应提供适合的金额较小的理财产品;针对农业养殖大户,农村的普惠金融机构应根据其资金需求性为其提供大额贷款,给予适当的技术支持。满足金融消费者多样化的金融需求。二是金融机构也可以通过开展金融讲座的活动或有奖竞答金融知识活动,为广大农民普及金融知识,让农民了解金融服务带来的好处,进而参与金融服务中,以此促进农村普惠金融机构的支农能力建设的发展。三是金融机构应该适当降低金融服务的成本,这样更助于让更多的农民愿意参与到农村普惠金融机构的支农能力建设中。四是利用当今时代发展的机会,推出多种电商服务,疫情期间通过之前搜集的用户信息,组建群聊等多种形式进行沟通,通过有奖竞答等普及金融产品。同时利用当前的现状,考虑到用户心中的安全和健康的重视程度,推出保險等新产品,带动农民合理理财。

3.金融消费者方面。金融消费者自身应通过互联网以及相关报刊等了解有关金融服务方面的最新知识,并积极投身普惠金融建设中。应切实加强金融消费者教育,增强消费者风险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不断普及金融基础知识,持续提升国民金融素养。

参考文献:

[1]李思琪,罗荷花.农村普惠金融机构支农能力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以湖南省为例[J].当代农村财经,2019(02):2-5.

[2]黄丽璐.数字普惠金融支农惠农的难点和对策——以靖西市为例[J].时代金融,2018(36):35-36.

[3]山东银监局课题组.普惠金融发展的山东实践[J].银行家,2018(07):140-141

Research on the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in the construction of rural inclusive financial institutions in Shandong Province to support agriculture

Yao Xiaolin

Abstract:Starting from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rural inclusive financial institutions in Shandong Province, the paper analyzes the main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current agricultural support capacity building, and proposes the construction and improvement of rural inclusive financial institutions in Shandong Provinc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three parties involved in the government, financial institutions and ordinary people. This paper aims to provide a reference value for solving a series of problems such as information asymmetry and relatively high service costs in the construction of agricultural support capacity.

Key words:GSPrural financial institutions capacity building to support agriculture

(作者单位:青岛理工大学商学院)

责任编辑:李政

猜你喜欢

对策
输变电项目竣工环保验收常见问题及对策
高层建筑防火设计的问题与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浮法玻璃气泡的预防和控制对策
南方小型农机的推广应用对策
水利工程存在的安全隐患及对策
“住改商”问题与对策之思考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