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科学内涵、核心要义和实践路径

2022-05-30张艺莹周柏春

当代农村财经 2022年11期
关键词:共同富裕

张艺莹 周柏春

摘要: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是中国共产党人将马克思、恩格斯农业合作理论同中国农村实际相结合的重要成果。在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的重要时期,农业农村的高质量发展成效至关重要。本文立足新型农村集体经济这一重要议题,通过梳理理论界关于其内涵的不同观点,从意义论、内容论和路径论三个角度来明晰其科学内涵,从组织保证、目标遵循和优化方法三个方面阐述其核心要义。在此基础上创新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路径,即通过“制度赋权、过程管控、创新方法、营造氛围”为中国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提供内生动力,为加快实现中国农民农村共同富裕铺平道路,并为解决世界农民农村的发展问题提供参考价值。

关键词:新型农村集体经济 共同富裕 农民农村发展

*基金项目: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中国共产党百年推进城乡融合的基本历程和经验启示研究”(22NDJC099YB)和浙江農林大学科研启动项目“健全城乡融合发展的长效机制研究”(2021FR039)的阶段性成果。

农民农村共同富裕是中国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的重要步骤和重要。2016年中共中央开始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这为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创造了历史契机。国家“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必要措施,即要“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完善产权权能,将经营性资产量化到集体经济组织成员”。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进一步提出,“要巩固提升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成果,探索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路径”。在此发展大势之下,如何界定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内涵、把握其价值遵循,如何响应国家政策积极迎接挑战,如何创新其发展路径寻求突破空间,如何抓住机遇加速实现农民农村共同富裕,是我国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必须解决的当务之急。

一、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科学内涵

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生成和发展并非偶然,而是与中国农村社会的实际需要紧密关联。新时期,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呈现新特点,面临新挑战。在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创新发展的进程中,准确理解和全面把握其新的科学内涵是进一步深化其实践发展的基本前提。对此,理论界进行了积极的回应,形成了一些代表性的观点。

(一)意义论

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一经实践推出,就对汇聚农村生产要素资源及农村人力资源和改善人民生活领域发挥了重要的积极作用。理论上的关切也为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持和帮助。随着脱贫攻坚的全面胜利、乡村振兴计划稳步推进,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愈来愈成为学界研究的热点,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也成为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和农民农村全面共同富裕的重要推动力。单纯从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重大意义上,学者们结合个人研究实际对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入探究。刘铁柱和苑鹏认为,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极大地改善了人民的收入状况,特别是对弱势群体的收入状况进行了大幅度的提升,充分展示了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对“社会公平”的重要意义和重大价值。王宏波等通过对王家砭村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模式的研究,发现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能够帮助欠发达地区个体农户进入市场互助共济共同发展,体现了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具有“推动欠发达地区农村经济”的重大意义。

由此可知,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意义主要集中体现在经济和治理两个方面。经济上,新型农村集体经济赋予了农民集体资产的剩余索取权,能够提升农民收入水平,提高农村公共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水平;治理上,新型农村集体经济通过保障集体成员的投票权、决策权和监督权来增强其对农村集体资产的剩余控制权,明确了组织成员对集体事务实行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实现机制,有效增强了乡村自治能力。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具有解决农村发展不充分、城乡发展不平衡的矛盾的功能,在促进农民增收和维护农村经济稳定增长方面也有显著效力。此外,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作为扎实推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重要抓手,应赋予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全方位全方位的价值遵循。

(二)内容论

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是一种扎根于农村且得益于农村资源和农民广泛参与的合作经济,其派生于农村集体经济,是生产资料归一部分劳动者集体共同所有的一种公有制经济,一般以村经济合作社为表现形式。在新形势下为巩固提升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成果,厘清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内容具有重要价值。单纯从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主要内容上,学者们结合个人研究实际对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入探究。周延飞指出,“正确处理农民集体、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村民自治组织之间的关系以及农村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革是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王宝珠和王利云通过对我国乡村要素聚合与控制的现实分析,指出我国乡村要素聚合效率低且控制能力弱,无法兼顾保障农民群体共同利益和农民个体利益,从而提出“提升乡村要素聚合效率和要素控制能力”是新时代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理应强调的基本内容。虽然学界对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内容界定的角度不同,但可以明确的是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核心主体是农民群体,其发展途径包括但不限于股份合作制改革与创新经营渠道,其最终目的是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和农民农村全面共同富裕。

综上,通过明确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主体、途径和目的,为探索其新的发展路径指引了方向。农村集体经济股份合作制改革是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良好开端,它为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提供了制度支持,为农村集体经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体制下实现农民农村共同富裕这一新阶段目标提供了强有力的制度保障,为提供新资源要素、产生新经营模式与建立新分配制度的机制创新提供了新的制度环境。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是在农村集体经济股份合作制改革以后,具备明晰产权和现代经营模式的以村级股份经济合作社为主要表现形式的社区型集体经济。总的来说,就是将传统集体经济组织改造为产权明晰的市场经济主体,使其可以更加有效地利用自有资源禀赋,能动地参与市场竞争,持续地获取经济收益。

(三)路径论

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是不断抬升和推进的过程,有自身的运行逻辑或路径依赖。联合与合作是马克思、恩格斯农业合作理论在中国农村大地上扎根生芽的突出体现,也是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典型特征。随着改革的深化和路径的探索,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出现了新的阶段性特征,它的联合与合作覆盖范围更广、形式更加多样。单纯从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路径上,学者们结合个人研究实际对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入探究。许泉等通过对经济发达地区12个典型村(社区)的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现状的调查分析,提出“鼓励村际联合”有利于提高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收入,并有助于推动村级集体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肖红波和陈萌萌认为,在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的实践中,必须发挥合作各方的优势,共同促进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如“村+企业”“村+合作社”“村+职业经理人”“村+科研机构、政府、金融机构”等之间的合作。

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在发展路径上的创新主要体现在:一是在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经营探索中,各农村地区可以根据自身的资源要素禀赋,依靠各村资源整合等手段,以联合与合作的新路径发展农村集体经济。二是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环境中运行,可以与社会企业等外部市场主体进行联合经营,更好地发掘集体资产与集体资源的隐含价值,以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总之,无论是各农村地区资源的联合,抑或是各经济主体的联合,其宗旨都是为了实现农民农村利益最大化,既保障共同利益也维护个体利益。在不违背这个宗旨的基础上,创新联合方式与联合手段,从而达到在巩固提升产权制度改革成果的前提下,实现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路径创新。

二、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核心要义

黨领导人民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伟大探索,蕴含着今后中国农民农村发展方兴未艾的核心要义。只有脚踏实地坚持好把握好这些核心要义,才能为人民群众创造更美好的生活,才能更快更好地推进中国农民农村共同富裕,才能为解决世界农民农村的发展问题作出更大的贡献。

(一)坚持党的领导是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组织保证

坚持发展农村集体经济是中国共产党一以贯之的理念。早在1931年,中国共产党就提出了“农村集体经济”这一概念。新中国成立之后,中国共产党的历代领导人对“农村集体经济”进行了不断探索,从高级社到人民公社,再到合作社及集体企业,再到今天的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自2018年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来,村级党组织、村委会和集体经济组织“一肩挑”制度被提上日程,即村党组织书记同时担任村委会主任和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合作经济组织负责人。特别是进入2021年,全国各地新一轮村级组织换届全面推行书记、主任、社长“一肩挑”,一些地方已基本实现“一肩挑”全覆盖。

党的领导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本质属性的体现,坚强的领导核心在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探索与发展中至关重要。以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浙江省为例,《浙江省2020年度农经统计年报》显示,2020年全年浙江省农村集体经济总收入610亿元,其中经营性收入285亿元,农户分红96亿元,切实提高了农民的财产性收入,有效促进了经济层面的农民农村共同富裕。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应当坚持党的领导,在政府的带领下积极构建与各农村地区具体实际和特色优势相融合的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完善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扶持政策,优化股份合作制改革的发展规划,促进乡村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

(二)坚持提升农民的根本利益是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目标遵循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是以人为本,它既是马克思主义的逻辑出发点,也是其实践归宿。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在成员界定时,以成员的农民身份为主要参考,体现了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最大受益者依然是农民群体,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核心追求必然是农民权益,必须长期切实关注、维护、提升农民利益。新型农村集体经济要坚持“以人为本”,应当把发挥党的核心领导作用和维护农民群体的根本利益结合起来,发展壮大“以人为本”的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是促进农民增收和推动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重要平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是引领农民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径。”任何经济组织的产权都必须落实到具体的个人,改变“人人所有,人人没有”的局面,这也是国家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目标之一。

2021年6月1日正式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第十二条明确指出,“国家完善农村集体产权制度,增强农村集体所有制经济发展活力,促进集体资产保值增值,确保农民受益”。国家从政策的高度把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和农民主体地位摆在突出地位,把保障广大农民的根本利益作为推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立足点和关键点,并贯穿整部法律始终。集体成员也就是农民群体才是最终的权利主体。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只有解决好农民增收问题,才能巩固脱贫成果,助力乡村振兴,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和农民农村全面共同富裕。

(三)坚持因地制宜是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优化方法

坚持因地制宜,创新发展路径,实现形式多样化发展。当前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处于上升发展的关键时期,对于乡村发展的不平衡现状必须予以重视。由于我国村庄与村庄之间资源要素禀赋、区位条件、集体资产历史存量与集体成员基本情况等普遍存在差异,各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发展产生了多样的经营模式与分配模式。

经营模式上,各地依靠其不同类型的集体资产存量的历史基础制定了不同的发展模式:对于集体经营性资产(厂房、商铺、机器设备、工具器具和农业基础设施等)存量较多的村多以租赁经营为主;对于集体经营性资产存量不足的村多以整合资源的“联营制”经营为主,如多村合营、整镇抱团成立“强村公司”联合经营等;对于资源性资产较为充足的村庄,有以引进企业进行“村庄+企业”的村庄经营模式,村庄资源性资产借助外部市场金融资本进行“强强联合”发展乡村旅游等业态,激活沉睡的乡村资源,激发乡村内生发展动力。

分配模式上,在股份合作制改革以后,以组织成员所持有的股份为依据进行分红,但存在股权设置的差异,绝大部分村庄去除“集体股”,完全设置“个人股”进行分配,除组织成员一人一股的“人头股”外,部分村庄设置了以对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贡献度为标准的选择性激励分配制度,如设置“扶贫股、夕阳股、户籍股、贡献股、劳龄股、世居股、文明股、民生股、光荣股”等。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是新时代农村集体经济的伟大创新,要坚持因地制宜的开辟新发展路径,发挥体量优势,补足分散短板,提高农村集体经济的活跃度。

三、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实践路径

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是对农村内部、农村之间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的现实回应,是对马克思、恩格斯农业合作理论的继承与发展,是对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不懈探索,是对扎实推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独特创新。其在创新发展过程中应通过“制度赋权、过程管控、创新方法、营造氛围”为中国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提供内生动力。

(一)注重制度赋权:明确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市场法人地位

虽然农村集体经济股份合作制改革已进入末期,但作为特殊法人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仍然存在市场不完全承认其法人地位,成员股东的收入红利税征收等问题,给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在市场经济中进行融资、担保等经济活动造成制约,不利于其进一步地发展壮大。要进一步的深化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赋予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在市场经济环境中运行的完整权利,同时明确其义务。一是落实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法人资格,完善其注册登记制度,赋予其合法营业资格与机构代码,以制度赋权减少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在市场经济中行为的交易成本;二是根据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程度,制定金融资本扶持政策与保护政策,引导社会资本有序、适度进入农村,确保村集体在发展规划、项目审批、收益分配等重要环节的主导地位,实现利益共享,为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注入新鲜血液;三是依法依规制定过渡性税收标准,在其初期运行时适当给予税收优惠政策,积累资本存量,助其度过发展脆弱期。在发展的同时,制定合适的长久税收标准,实现其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中稳固运行。

(二)注重过程管控:完善集体资产经营决策与监督机制

农民集体作为集体资产的所有人但无法实行经营权,集体资产的经营由村社干部进行代理,在这种双方信息不对称的委托代理关系中,需要完善集体资产所有人在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经营与管理的决策与监督机制,实现全过程监管。一是完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三会四权”制度,规范集体成员(代表)大会、社管会、社监会运行,切实赋予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所有权、表决权、收益权、监督权,发挥村民自治这一制度优势,保证组织成员在农村集体组织中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强化农民集体对集体资产的剩余控制权;二是数字赋能,对集体资产的经营流程进行监管,建立数字技术集体资产监管平台,对组织成员公开集体资产存量、资产经营、项目转包、收益分配等信息;三是强化外部监督机制,加大上级农经部门和审计部门对集体资产经营的监督,构建多方位、多渠道、多层次的外部监督体制。要防止村社干部在集体资产经营的过程中产生内部人控制与道德风险问题,严防集体资产流失,保证新型农村集体经济良性运行。

(三)注重创新方法:探索以“联营制”为主的经营模式

随着农村集体资产产权归属逐渐清晰,城乡生产要素流通壁垒逐渐瓦解,农村与农村之间,农村与城市之间各类生产要素流动的交易成本进一步减小,为资源联合与主体合作提供了发展契机。“联营制”是指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环境中,各经营主体以生产要素为基础,以契约为保障,获取规模收益的联合经营方式,是对马克思、恩格斯农业合作理论的继承与发展。“联营制”体现在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联合经营制度,主张通过联合经营的模式,把集体资源资产有效整合,通过联合经营模式提高经济效益,其实质是实现利益最大化。各集体经济组织应当依靠其集体资源要素禀赋,选择不同经营模式。一是对于集體经营性资产较为充足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可以选择进行租赁获取经济收益,对于有条件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可以选择进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公司化改革自主经营;二是对于农村集体经济资源性资产优质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可以选择引进外部市场主体进行“资源+资本”的联合经营;三是对于农村集体经济资源性资产贫瘠且经营性资产薄弱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可以选择与其他集体经济组织抱团发展,以统合资源资产“打包经营”获取规模效益。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以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为最终目标,经济效益是基础。目前多数村庄集体资产历史存量较为薄弱,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应当依托农村集体经济股份合作制改革,探索“联营制”、公司化等新型经营模式,统合集体资源资产,获取规模经济收益,同时兼顾分配公平,保障农民财产权,提高农民收入水平。

(四)注重营造氛围:促进集体意识的抬升

加强乡村文化建设既是推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应有之义,也是赋予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稳固发展的重要契机。既要致力解决当前我国农村地区经济发展落后和文化建设滞缓的现实问题,更要着力解决农村精神层面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以传统村落文化,凝聚村民力量,重构集体意识,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一是完善乡村文化设施建设。基础设施不健全是农村地区文化建设滞缓的重要原因,要以乡村文化设施建设为抓手,建立完善乡村文化主题公园、文化礼堂、文化书屋等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增加举办乡村文化活动频率,充分发挥乡村文化设施的作用,以必要的物质条件保障乡村文化建设高质量发展;二是加强乡村文化人才队伍建设。通过完善激励制度,打好“乡愁牌”,积极引导文化人才回村,改善农村文化人才缺失问题。同时,建立文化培训长效机制,依托文化站、农民大学等机构,对本村村民进行文化培训,提高村民文化水平和素养,提升村民幸福感、归属感和集体意识;三是加快乡村文化向乡村文化产业转化。依托优秀文化打造特色文化产业,促使乡村文化向乡村文化产业转化,以实现文化建设和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从而推动农民农村全面共同富裕。通过发动村民发掘当地优秀乡村传统文化予以继承,增强村民幸福感和归属感,发挥村民在乡村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激发村民主人翁意识,提升乡村集体行动能力,破除集体行动屏障。

参考文献:

[1]刘铁柱,苑鹏.以色列集体村社制度基布兹的“私有化”改革及其启示[J].农业现代化研究,2021(1):30-38.

[2]王宏波,李天姿,金栋昌.论新型集体经济在欠发达地区农村市场化中的作用[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4): 70-76.

[3]周延飞.农村集体经济研究若干问题探讨[J].区域经济评论,2018(6):114-123.

[4]王宝珠,王利云.聚合与控制:实现乡村振兴的要素分析[J].贵州社会科学,2020(5):163-168.

[5]许泉,万学远,张龙耀.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路径创新[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5):101-106.

[6]肖红波,陈萌萌.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形势、典型案例剖析及思路举措[J].农业经济问题,2021(12):104-115.

[7]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921-1949)》(第8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664.

[8]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的指导意见》[J].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2019(19): 11-16.

[9]李辉.迈向党委统领的乡村善治:中国乡村治理范式的新飞跃[J].探索,2021(5):92-102+189.

[10]习近平:《论坚持全面深化改革》[M],中央文献出版社, 2018,394-395.

[11]张瑞涛,夏英.我国农村集体资产产权科层分析[J].农业经济问题,2020(11):8-15.

The scientific connotation, core essence and practical path of the new rural collective economy

Zhang YiyingZhou Baichun

Abstract:The new rural collective economy is an important achievement of the Chinese Communists combining Marx and Engels theories of agricultural cooperation with the reality of Chinas rural areas. In the important period of solidly promoting common prosperity,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e and rural areas is of great importance. Based on the important issue of the new rural collective economy, this paper clarifies its scientific connotation from the three perspectives of meaning theory, content theory and path theory by sorting out the different viewpoints on its connotation in the theoretical circle. This aspect expounds its core essence. On this basis, the specific path to promote the new rural collective economy is clarified, that is, through "system empowerment, control of process, innovative methods, and atmosphere creation" to provide endogenous power for Chinas rural collective economic organizations, and to accelerate the realization of Chinese farmers common prosperity in rural areas. and provide reference value for solving the development problems of farmers and rural areas in the world.

Key words:the new rural collective economy;common prosperity;the development of farmers and rural areas

(作者單位:浙江农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责任编辑:欣文

猜你喜欢

共同富裕
共同富裕的中国模式
材料作文“共同富裕”导写
论中国式共同富裕的基本特征
努力促进残疾人全面发展和共同富裕
共同富裕与社会保障改革——基于浙江省域的探索与实践
企业慈善行为、第三次分配与共同富裕
同享共同富裕 共绘绿色港区
Palabras claves de China
碳中和愿景下实现共同富裕的路径探究
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