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交城县竖石佛摩崖造像文物保护与旅游开发研究

2022-05-30武淑红

炎黄地理 2022年11期
关键词:交城县摩崖景区

武淑红

十八大以来,国家高度重视文物保护工作,对石窟寺的保护利用也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要求。山西作为文物大省,保护和利用好这些宝贵资源,深化文旅融合,彰显文化自信, 努力建设国际知名文化和旅游目的地显得尤为迫切。山西省交城县竖石佛摩崖造像作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一直深藏闺中,不为人所知,保护现状亦令人堪忧,对其进行文物保护和旅游开发研究将有助于盘活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发掘其潜在的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真正让文物活起来,造福于民。

交城县地处山西省中部旅游大区,是黄河板块的关联区、吕梁市的东大门、省会太原的后花园、省旅游开发重点县、太原卫星区域旅游热线,国家重点发展的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

交城县自隋开皇十六年(596)建县以来,已有一千四百多年的历史,文化悠久,人杰地靈。据载:“交虽山邑,而幅员之广几五百里,士则淡文讲艺,农则犁涧开荒,商则贸迁异域,工则习于皮革。野无游民,山无弃地,生齿日以繁,衣食日以足。”富庶繁荣,可窥一斑。千年的文明积淀,构成交城风清气正、昌明顺达的人文气象。交城县佛教文化尤其发达。自北魏以来,佛教已在我国广泛流传,隋、唐时期进入发展盛期,留下了竖石佛摩崖造像、玄中寺铁弥勒等一批佛教艺术遗存。宋、金、元、明以至清中叶,佛教发展及影响长盛不衰,清末日趋衰颓。历史上佛教曾有净土宗、禅宗、华严宗、律宗、曹洞宗五大宗派,北魏、隋唐以来,交城境内分布的主要佛教寺庙有玄中寺、卦山天宁寺、阳渠永福寺、圆明禅寺等。

竖石佛摩崖造像是吕梁境内规模最大的摩崖造像,现有窟龛65个,几乎为唐代造像,雕琢精美,量感丰富。2019年10月,该摩崖造像被确定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具有重要的研究和保护价值。

竖石佛摩崖造像现状

位于交城县岭底乡的竖石佛摩崖造像,目前处于露天状况,四周荒草丛生,基本处于无保护状态,由于摩崖造像凿刻于一整块巨石之上,常年风吹日晒,风化严重,原有的木构建筑已损毁殆尽,碑刻也处于无保护状态。通往县城的公路等级较低,基本以“村村通”公路为主,道路狭窄,错车困难,周围没有开阔地带,亦无停车场,整个造像周围处于原始状态,缺乏有效的保护,也不具备旅游条件。

保护、挖掘、发扬佛教文化,是彰显交城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现实需要。佛教文化博大精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之一,要挖掘其精华,如“信、忍、慈、孝、勤、爱国”等思想来提高人们的素质,推崇孝老敬亲、倡导社会文明,用先进的文化教育人,用崇高的思想陶冶人,以佛家的善心去开导人,彰显文化自信,弘扬社会正能量。

佛教信仰是一种精神的寄托,在过去,老百姓无法主宰自己的命运,往往会到庙宇去膜拜、许愿、还愿,把希望寄托在佛、菩萨的保佑上。现在人们也会因烦恼去寺庙祭拜,缓解压力,这就需要为他们创造一个和谐安宁的场所,满足他们的精神需求。因此,着手抢救、保护和开发竖石佛摩崖造像意义重大。既可发扬佛教文化,彰显交城县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又可促进文旅融合发展,盘活文物资产。

竖石佛摩崖造像保护对策

造像文物保护

开展竖石佛摩崖造像抢救性保护工作,在完成考古、测绘、记录等基础上,编制保护和利用规划,推动相关内容与国土空间规划及交城县域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相衔接。实施文物保护工程,坚持抢救性保护和预防性保护并重的原则,加强对造像的日常维护和监测,深入调查研究,建立每龛造像档案资料。

建立竖石佛摩崖造像安全保护长效机制。健全文物安全管理网络,制定安全管理制度,落实安全保护措施,使安全保护工作水平得到全面提升。在人防、物防、技防设施齐全的情况下,加强对造像周边安全防护设施的建设,整体提升安全防范等级。坚持群防群治,建立健全联合巡逻机制,定期开展巡逻防控,对随意毁损、恶意破坏雕像及其历史风貌的违法犯罪行为,及时发现,严厉打击。

深化学术研究和价值挖掘。邀请省内外相关专家和高校考古学研究队伍进行全面评估,形成多学科合作研究模式,有序开展考古调查、价值阐释、艺术研究和成果普及。

建立竖石佛摩崖造像数字化保护利用平台。按照国家石窟寺数据采集、加工、存储、管理、利用等方面的标准规范,开展竖石佛摩崖造像数字化保护工作,进行窟龛测绘、拍摄、碑刻拓印、墨书题记抄录等工作,完成造像信息数字库,并纳入山西文物数字化保护平台,强化数字资源管理和共享共用,加大竖石佛摩崖造像数字化展示力度。

生态环境保护

生态核心区。2019年10月,交城竖石佛摩崖造像被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随着保护等级的提升,建议对列入其保护区范围内的道路、耕地、林地、河流、宜林地等严格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管理条例》管理,严格控制该区域的生态红线,对该区域实施绝对管理,严禁人为活动;设立环境保护监测站,对保护区范围内的环境质量进行定期监测,并通报监测结果,依据监测结果,提出环境保护具体措施。针对该地泽鑫煤矿产业发展带来的环境污染,如煤炭粉尘对造像古迹的破坏,要制定专门的技术措施或是对污染源进行迁移等方式来进行保护。

生态控制区。建议从整体上对竖石佛摩崖造像周围的自然环境进行保护,维护生态平衡,限制高强度的旅游开发。采取有效措施逐步实现禁牧活动;严禁破坏山体、植被和生态多样性,对于地质灾害区要配置必要的防护措施;在设置保护区时,要考虑植物物种资源与周边物种之间的关系,不可将其设置为孤岛。

生态修复区。建议通过一定的人为干预逐步恢复该区域的生态原貌,保持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在此区域内严格禁止采砂、种植农作物、采伐林木等行为。对疏林地进行补植,增加生态恢复,对部分地区进行封山育林的抚育措施,修筑围栏,尽快让生态得到恢复,对已经破坏的山地风貌和河谷风貌进行及时合理的生态修复,以恢复原生态的自然景观。

竖石佛摩崖造像生态旅游规划分析

根据交城县全域旅游发展规划(2020—2030),将利用竖石佛摩崖造像的历史文化资源,围绕摩崖造像所在巨石,建设保护性寺宇群落,弥补其单一性。规划以“游艺竖石佛”为主题,以休闲、艺术展示与文化感悟为重点,完善村中的基础服务设施,邀请艺术家工作室入驻,把竖石佛村发展成为艺术写生基地。此外,积极与玄中寺、卦山天宁寺、阳渠永福寺、圆明禅寺等成熟景点对接,形成佛教文化旅游环线。以吕梁、太原、忻州、临汾为主的省内市场立足,积极开拓河南、河北、山东、陕西、内蒙等省外旅游市场。

按照功能分区,竖石佛摩崖造像景区主要建设规划项目分为:旅游基础设施工程、佛教主题景观园区建设工程、环境绿化系统建设等。

旅游基础设施工程

包括建设旅游公路、游客中心、售票厅、停车场、游步道、廊亭、游客广场、餐饮等设施,以及电力系统、排水系统、污水处理设施、垃圾处理设施、消防设施等。

景區道路设计,要合理利用地形,因地制宜选择线路,充分显露沿途自然美景,激发旅游者愉悦的情绪。按照旅游公路的标准对竖石佛村乡村公路进行拓宽,形成闭合干线,避免走回头路。景区内的游览步行道应考虑保护景观、曲折自然、动静结合,同时力求给游人提供最佳的观赏路线。

停车场作为景区配套的重要设施,其规划设计首先要考虑和周围环境保持和谐一致,停车场依据自然形成的地形地貌顺势建设,要与周围风景自然衔接。停车场内要合理规划出大型客车与小汽车的停放位置,用绿化及道路指示牌划分出各自的停车空间。

游客中心是景区对外综合旅游服务的窗口,可全方位展现景区概况,也是一个服务窗口,为游客提供旅游咨询、票务预订、行李寄存、游客中转休憩等便民服务,游客可在此获得吃、住、行、游、购、娱等多方面信息。游客中心的建筑设计风格应与主题景区保持和谐一致,参考竖石佛摩崖造像的时代特征,以及周围环境和民俗风情,综合体现开放包容的大唐气象,其他设施也应与之匹配,保持一致。

佛教主题景观园区建设工程

文化体验区,规划竖石佛摩崖造像所在巨石建筑的复原重建,遵循修旧做旧的原则,在原有的外墙和凿孔基础上,根据造像年代建构仿唐代木构建筑,从根本上实现对这些造像的保护。唐朝建筑的风格特点是古朴简练、气魄宏伟、庄重规整、华美舒展,正是大唐时代风貌和精神的完美体现。

竖石佛摩崖造像是典型的唐代造像,匹配仿唐建筑是非常合适的,在此基础上融入现代元素,采用大块玻璃与木质材料结合构建,使传统建筑韵味与现代建筑工艺达到完美结合。摒弃繁琐复杂的结构和元素,以简约和复古为主。仿唐式风格的设计并不是完全照搬传统,而是在传统的基础上把一些符号语言经过创新再造,加入新的设计元素,形成符合现代审美的风格。

规划在巨石下方原有四孔窑洞的原址上建设“游艺竖石佛”文化艺术展览中心,包括竖石佛艺术馆、文创馆、艺术街区等,与巨石建筑一体规划、一体设计、一脉相承,形成主景区与功能区上下联动的建筑群,既符合现代又不失传统,满足不同年龄层次游客的审美需求。

艺术馆通过光影、雕塑、绘画等形式展示文化底蕴与艺术张力,突出艺术体验性。感悟现实与古代的穿越与碰撞,彰显艺术创作的古为今用,洋为中用,重点在于体验性。体验性就是让良好的视觉效果、生动的故事叙述通过有趣的操作呈现出来,从而更有效地传达出艺术文化的魅力,是一个具有吸引力的展示过程。

文创馆要把以佛教为主题的创意产品进行开发、展示与销售,可以为瓷器、石雕、木雕、纤维壁挂以及带有地方特色的非遗产品、中外名家名作等,通过融合教育性、鉴赏性、娱乐性,并结合有效的展示手法来吸引观众驻足,让他们喜欢看,看得懂,有收获,感官体验丰富,愿意购买。

艺术街区的设计要体现出多元、个性、活泼的一面,走进艺术村,你会发现这里的建筑虽然也是仿唐式,但造型新颖别致,构造奇特,不同风格的咖啡厅、茶饮厅、书店、土特产等,给人迥异的视觉冲击。

此外,整个景观园区规划以石刻造像为核心,主打“佛教文化体验”牌,做足“交城之佛”的概念,开发与交城佛教相关的旅游产品,并重点打造佛教文化、礼佛朝觐、佛教养生、佛学研修、佛教景观等核心游览项目,结合区块资源禀赋,开发交城骏枣、农场采摘等休闲农业辅助项目。

环境绿化工程

整治竖石佛摩崖造像景区周边环境,清除不相干建筑物,疏通排水管道;整治景区内、外的环境卫生;建设花卉植物生态园区,景区内花卉植物生态园区规划面积1000平方米,栽植各色牡丹、花卉千余株;绿化景区内部环境,完成各类苗木栽培1200余株,完成景区外围绿化带建设。

生态环境建设将使景区环境得到改善,景区建设实施后,污水将得到有效治理,垃圾也将得到及时清理,这些都将有助于将竖石佛摩崖景区建成一个具有自我更新能力和良性循环的自然生态绿化系统。随着生态文化建设工程的实施,当地居民将会享受到文物和生态环境保护在旅游业发展中获得的红利,并积极地参与到资源与环境保护工作中来。

护林防火工程

竖石佛摩崖造像景区应规划护林防火工程,按照“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方针,配套防火设施设备,预防和应对火灾隐患。从景区安全大局出发,做好统筹安排,兼顾旅游与安全、重点与一般的关系,建立行之有效的防火技术标准与安全机制,做到保障旅游安全,使用快捷方便。

景区规划应设立专门的护林防火管理机构,配齐配强专职护林防火队伍,并对防火设备设施进行合理配备,制定护林防火相关制度,将责任落实到人,定期开展护林防火训练,与景区周围居民要签订防火公约,在游人中心和野营区要加强护林防火的宣传与管理,在防火重点区和防火重点季节建立巡查制度。

景区室内消防器材的配备以消火栓与手提式干粉灭火器为主。消火栓的布置应能够到达室内任何地方,保证有两支水枪的充盈水柱,并放置于易取之处,便于施救。重点保护主要庙宇、楼阁等文物及其装置烟感及喷淋系统。

交城县竖石佛摩崖造像作为国保级单位和吕梁市规模最大的摩崖造像,其学术价值毋庸置疑,对其进行文物保护和旅游开发,符合文化遗产保护及弘扬优秀历史文化的需要;符合交城县经济转型发展的需要;符合国家发展旅游带动地方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是完全可行的。随着旅游开发的深入,将提供更多就业机会,解决当地富余劳动力就业,促进农民增收。

参考文献

[1]陈玲梅.文物古迹保护与旅游开发研究[J].丝绸路,2021(03):177-180.

[2]薛敏.文物保护与旅游开发的问题探析[J].北方文学,2018(18):130.

[3]吴爱民,何洪岩.麦积山石窟文物保护和旅游开发的和谐共进[J].丝绸之路,2017(14):41-42.

猜你喜欢

交城县摩崖景区
西狭颂摩崖石刻
影响中小学篮球运动开展的现状调查
云南发布一批公示 10家景区拟确定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摩崖石刻在建筑装饰中的应用
北宋大通监研究
“南行唐北界”摩崖石刻考察图辑
巴渝古文化·千佛寺摩崖造像
『摘牌』
“摘牌”
某景区留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