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丽江旅游文学的发展历程及其时代价值探析

2022-05-30肖龙兴

炎黄地理 2022年11期
关键词:丽江文学旅游

肖龙兴

旅游文学是人们在旅游过程中创作的文学作品,是重要的旅游资源,有利于提升旅游景区的文化内涵,有利于提升旅游从业者的人文素养,具有积极的时代价值。丽江市自然旅游资源丰富,民族众多,民俗文化底蕴深厚。当前,丽江古城、玉龙雪山等景区所呈现出商业气息过于浓厚、文化氛围逐步消融的不利局面。受到公共安全卫生事件的影响,旅游人数大幅下降,旅游收入锐减,丽江迫切需要重塑旅游形象,挖掘开发新的旅游资源。在这一过程中,积极梳理丽江旅游文学的发展历程、积极探索其时代价值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从丽江旅游文学的发展历程、时代价值、开发路径等方面进行论述,探讨利用旅游文学提升丽江旅游文化内涵的积极作用。

什么是旅游文学,学界有多种定义,但至今尚未达成一致意见。目前比较主流的看法是,“旅游文学简单说就是记录与反映旅游生活的文学,是一种带有抒情意味,综合体现旅游者丰富的知识和高雅的审美情趣的片段性社会生活”[1]。旅游文学,简而言之就是旅游者在旅游活动中创作的文学作品,既可以是对客观景物的具体描写,也可以是旅游者结合主观想象的再创作。旅游文学发展至今,除传统的文学体裁外,还包括当下盛行的影视作品、游记攻略、视频直播等,从广义上看,也可以归入旅游文学的范畴。随着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需求也越来越旺盛,全国各地都在不断开发独具特色的旅游资源,都希望在竞争日益激烈的旅游市场中占据主动位置。随着全域旅游、乡村旅游、红色旅游、打卡旅游等概念的兴起,如何进一步挖掘旅游资源,凸显旅游特色,打造旅游品牌,是文化旅游管理部门及旅游市场经营主体迫切需要考虑的问题。充分挖掘旅游文学的宝贵资源、积极开发旅游文学的时代价值,应该是解决这一问题的答案之一。

丽江旅游文学的发展历程

随着丽江经济社会的发展变化,丽江旅游文学的发展大致也经历了四个重要阶段。

首先是明代,这是丽江旅游文学的启蒙时期。当时的统治者丽江木氏土司在当地拥有极高的威望,又非常拥护朝廷的统治,深受中原文化的影响,木氏土司积极借鉴唐诗宋词的文学创作形式,创作了大量的诗歌,撰写刊印了十几种诗文集,取得了极高的文学成就,在西南少数民族甚至全国都是非常罕见的。

其次是清代,这是丽江旅游文学的成长时期。清朝初期实行改土归流,在丽江设立知府,统治者积极发展教育,开设了学馆和书院等学习场所,大力推广汉文化知识,进一步促进文化交流交往的同时,也为当地培养了大量人才,这些人才积极参加当朝统治者的人才选拔,涌现出2位翰林,7位进士,60多位举人,他们创作了大量的文学作品,有档案记载的就有50多人,这些都促进了丽江旅游文学的发展。

再次是近现代,这是丽江旅游文学的发展时期。丽江历来有重视教育的传统,纳西话“读书去吧”音译为“天雨流芳”,至今仍然刻在木府门口的牌坊上,甚至成为丽江本地一所高校的校训。加之丽江地处西南一隅,群山环抱,形成了相对稳定的社会环境,有利于人才培养和文学创作。近现代以来,丽江涌现出历史学家方国瑜、画家周霖等大量杰出人才,一大批丽江籍专家学者、文人墨客创作了大量文学艺术作品,在宣传丽江的同时走出丽江,推动丽江旅游文学不断向前发展。

最后是当代,这是丽江旅游文学的兴盛时期。正是基于前三个时期历史文化的积淀,以及丽江旅游业的蓬勃发展,旅游文学才进入兴盛时期。丽江非常注重把美丽的自然风光和独特的民族文化融为一体,并把民族文化资源作为重要的旅游资源进行保护开发,进而取得丰硕的旅游文学创作成果。丽江深入实施文化立市战略,大力培育东巴文化、纳西古乐、摩梭风情等文化品牌,打造《丽水金沙》《印象丽江》等文化作品,形成了特色文化产业,也進一步促进了丽江文学创作的繁荣,提升了丽江旅游的文化内涵。

丽江旅游文学的时代价值

丽江旅游文学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通过文学作品的描述,探究历史真相,追寻古人足迹,寻找精神寄托。旅游景点在宣传的过程中,也可以充分运用文学作品来梳理其历史脉络及文化渊源。

明崇祯年间,徐霞客不远千里,翻越崇山峻岭,克服重重困难来到丽江时,对眼前的景象感到惊讶,用“民房群落、瓦屋栉比”“居庐骈集、萦坡带谷”来描绘,当木氏土司木增邀请他进入木府时,他用“宫室之丽、拟于王者”来描绘木府的恢宏气势,今人也完全可以从这几句描绘中感受到丽江的典雅与繁华,感受丽江发展变化的历史脉搏。如今,“宫室之丽、拟于王者”这句话已经成为最著名的称赞丽江古城的文学语言,现刻于木府大门对面墙壁上,其本身成为了一道景点,吸引着游客文人前往观瞻游览。木公《题雪山》:“郡北无双岳,南滇第一峰。四时光皎洁,万古势龙从。绝顶星河转,危巅日月通。寒威千里望,玉立雪山崇。”[2]这些旅游文学作品对于宣传旅游景点,促进文化传承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丽江旅游文学具有重要的审美价值

旅游文化作品关于景点的描写,带有作者自身的情感体验,能够让旅游者感同身受,激发游客内心的情感认同,从而获得审美体验。当年徐霞客在丽江只待了短短的十几天,但却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其代表作《徐霞客游记》中关于丽江景色的描绘脍炙人口,已经成为永恒的经典。因此,旅游开发者要高度重视与旅游景点有关的文学作品,充分挖掘其审美价值,才能更好地提升游客的参与感和体验感。如丽江玉龙雪山景区景点之一——玉柱擎天,因其山岩俊峭,石壁高峙,上有摩崖“玉柱擎天”四个大字而得名。清代丽江回族诗人马子云作有《玉柱碑》诗:“摩崖玉柱碑,天半龙蛇绾;日日白云封,未经俗人眼”,描写玉柱碑高耸天际,云雾缭绕,蔚为壮观。

丽江旅游文学具有重要的社会价值

旅游文学经过积累、整理与研究,可以成为独特的旅游资源,对文学创作、旅游开发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取材于丽江民族文学、神话传说改编创作的演艺作品《丽水金沙》《印象丽江》《一米阳光》《千里走单骑》《木府风云》等影视作品,推动了丽江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的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取得了不菲的经济价值与积极的社会效应。同时,后来者还可以对丽江旅游文学作品进行再加工、再创造,可以基于今天的互联网平台、多媒体技术进行广泛传播,从而获得更加持久的生命力,成为旅游文学作品开发的经典作品。

丽江旅游文学的开发途径

保护好名人故居、文人旧地,展示丽江旅游文学

名人故居不仅因为它本身具有艺术与科学价值而被保护,还因为名人在这里生活工作过,产生了重大的历史价值。斯人已逝,他们住过的老屋、用过的旧物,尽管在岁月的流逝中残损褪色,但我们依然可以在他们的故居中感受到他们的气息,怀想这里曾发生的故事。借助名人效应吸引游客,取得更好的效果。在这一过程中,要注意对名人故居旧地的抢救性保护与创新性开发,避免落入俗套,让人避而远之。在旅游开发市场化大潮中,还要为旅游文学留一席之地,避免过于商业化、市场化甚至世俗化,才能让文学回归本质,让旅游焕发活力,让游客得到升华。

但丽江对名人故居、传统民宅的保护和开发力度还不够,导致丽江旅游商业气息浓厚,文化氛围逐渐消融,与丽江世界旅游名城的身份不符。值得欣慰的是,丽江目前已经充分认识到这一问题,从2007年至今,王丕震纪念馆、周霖艺术馆、顾彼得旧居、十月文学馆、三联书店等23个文化院落先后面向游客开放,让丽江旅游文学得以“诗意地栖居”。

整理好古典文献、民俗文化,丰富丽江旅游文学

丽江虽地处边陲之地,却有着悠久的历史、古老的文明和丰富的旅游资源。丽江壮美秀丽的山水为文人墨客提供了丰富的创作题材。但随着旅游的产业化、市场化发展,出于时间与成本的考虑,大多数游客只来得及参观丽江古城、玉龙雪山等热门景点,其余景点很少涉足。因此,积极整理丽江的古典文献,创新性开发丽江民俗文化,开辟新的文化旅游线路,有利于丽江旅游的多元化发展。例如纳西族先民生活的白沙古镇片区,也是木氏土司的祖居地,在丽江的历史进程中具有重要的意义。据史料记载,木得之子木初继任土知府后,开始在白沙建造琉璃殿,又相继修建了大宝积宫、大定阁、金刚殿、护法堂、雪松庵、迎仙楼,西风庵等一系列宫廷式建筑群落。在这些建筑中,还保存着明代至清初300多年间的建筑,由各民族的画师们陆续绘制成不同的宗教题材,不同绘画风格的壁画,是珍贵的历史遗产。但白沙古镇这一富有历史文化内涵的景区却没有很好地进行保护和开发,甚至有被商业气息浓厚的束河古镇同化的趋势。很多当地百姓甚至自行修建了很多造型单一的现代钢筋水泥建筑,极大地破坏了白沙整体观感和历史文化价值。又如文笔峰耸峙于丽江坝子西南,孤峰突起于众山之巅,直插云霄,故有“文笔凌云”之称。随着丽江的发展,交通也更为便捷,为文笔峰景区的开发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挖掘好民间传说、非遗项目,激活丽江旅游文学

丽江历史悠久、风景秀丽、民族众多,产生了很多民间传说。但随着历史的发展,除已经搬上舞台的民间故事、神话传说外,大多数故事已不为人所知,失去了应有的光彩。除此之外,丽江还有大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很多也只能在文学作品中看到。值得欣慰的是,在国家最近公布的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中,玉龙县申报的“三多节”、古城区申报的“纳西族童谣”名列其中,这也为进一步激活丽江旅游文学提供了平台。丽江众多旅游景点的名称与神话传说密切相关,例如,据说玉龙雪山上的玉龙,有很多子孙居住在各地的水源泉谭中。玉龙命玉泉的黑龙和白马潭的白龙掌管丽江坝子的雨水,护佑境内的风调雨顺,百姓安居乐业。因此,人们称玉泉为黑龙潭,称白马潭为白马龙潭。清代以来,白马龙潭就是丽江古城最具魅力的风景名胜之一,寺内遍布海棠古树,墙上嵌有海棠诗碑,历代文人留下众多吟咏海棠的诗篇,清末纳西族诗人和庚吉在《丽江杂咏》中写道:“海棠古树簇城南,照影红下沉白马潭。时有游人三五聚,柳边花下座清谈。”[3]因此,如能恢复白马龙潭的景观,重现海棠簇拥、文人聚会的盛况,当能进一步丰富古城的文化内涵。正月十五的“棒棒会”,已成为丽江农具、花卉、木雕工艺品以及日常生活用品的综合性交易会。纳西族民间有谚曰:“正月十五帮帮会,除了鸡络头,样样都有卖”,足以说明帮帮会东西之丰富,品种之多。但丽江的“帮帮会”远不如大理的“三月街”出名,除本地人参与外,游客很少知晓或参与。因此,应加强对“棒棒会”的管理引导,以特色民间产品做推介,做大花卉交易市场,开拓体验式旅游项目。此外,在民间文学中,還有不少关于土特产、工艺品的传说、故事,如能以绘画、动漫等新形式加以开发,有利于打造具有丽江特色的旅游产品。

管理好旅游平台、从业人员,创新丽江旅游文学

2021年6月18日,云南省委、省政府明确提出,“丽江市要认清自身特点,明确目标定位,努力建设成为世界文化旅游名城、乡村振兴示范区、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安全屏障”[4],这是丽江在新时代的三个定位。要建设成为世界文化旅游名城,就一定要充分利用好丽江的旅游文学资源,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搭建文化平台。首先要重视旅游文学的积极作用。一是充分挖掘旅游文学资源,并将文学作品与旅游景点紧密结合,提升景区的文化品位。二是加大文学宣传力度,拓宽文人活动场所,营造文化氛围,建设文化基地,打造“文学之都”“文化之都”。三是搭建文学交流平台,应积极创办精品文学杂志,邀请国内外知名作家到丽江开展活动,支持创办有文学品位的酒吧、茶吧,举办全国性的旅游文学大赛等。值得关注的是,从2019年至今,丽江已经连续举办了三届“爱在丽江·中国七夕情诗会”爱情诗接力赛,吸引了大量的诗人齐聚丽江,创作出了大量高质量的文学作品,进一步提升了丽江的文学氛围。四是拓宽宣传视野,宣传大丽江,大香格里拉,挖掘开发周边县区的旅游文学资源。随着交通的便捷以及自驾游、自助游甚至直播游的兴起,游客的选择将更加多元化,将更加注重文化游、体验游,而不仅仅是走马观花的一日游。五是进一步提高旅游从业者的文化素养。旅游从业者尤其是导游,要具有较高的文学素养和高雅幽默的讲解能力,来引导和传递良好的社会风尚和文化品位,从而提高旅游者对旅游文化的感知和品位,而不应只是停留在买与卖的关系上。要切实贯彻实施《旅游法》,在保障导游利益的前提下,加强对导游的培训,提高文学素养,加强文化考核,切实改变整个旅游行业片面追求经济利益的不利影响。导游在带团过程中不能仅凭自编故事、低俗笑话来取悦游客,而要熟悉景点的文化内涵,熟知相关的文学作品,讲解应具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和文学性等,让游客得到一种文学艺术享受,推动丽江旅游文学的创新性发展。

总之,丽江旅游文学是一笔宝贵的历史财富,对其进行综合的开发利用,促进旅游文学不断发展,打造旅游文学创作高地,搭建文学艺术交流平台,对丽江建设世界文化旅游名城具有重要而积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何洁.旅游文学在旅游资源开发中的美学价值研究[J].旅游纵览(下半月),2019(02):237-238.

[2]陈心林.中华民族共同体视域下的土司文学研究[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03):26-33.

[3]赵银棠.纳西族诗选[M].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1985.

[4]何守伦,朱桂香,潘宏义.丽江旅游文化[M].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2011.

猜你喜欢

丽江文学旅游
我们需要文学
丽江三朵节
丽江的荒
“太虚幻境”的文学溯源
叫一声丽江
绽放的丽江
旅游
我与文学三十年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
户外旅游十件贴身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