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观经济学翻转课堂的教学内容设计探索

2022-05-30汪芳

大学教育 2022年11期
关键词:微观经济学翻转课堂

汪芳

[摘 要]与传统教学相比,微观经济学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能够极大地提高课程的教学效果。文章依据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法,按照“知识”“认知水平”两个维度对微观经济学教学内容进行分类,并在此基础上,在微观经济学翻转课堂教学中科学合理地设计上课前由学生自主完成、课堂上由师生共同完成的教学内容。

[关键词]微观经济学;翻转课堂;教学内容设计

[中图分类号] G64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22)11-0183-04

2018年10月,教育部发布的《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中提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潜能”“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2019年10月,教育部发布的《关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中指出,“推动课堂教学革命”“确保课堂教学质量”。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在教学过程中有效培养学生对所学知識的灵活应用能力、对所遇问题的科学分析能力以及创新解决能力,成为学生培养工作的重要目标。微观经济学是经济管理类专业的核心课程,是其他专业课程的基础,是学生大学期间接触到的第一门专业课。在微观经济学教学过程中加强对学生应用、分析和创新能力的训练,能对学生的能力培养起到重要的作用。因此,针对微观经济学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打造符合学生能力培养需求的课堂教学,是微观经济学课堂教学的重要建设方向。

一、微观经济学的教学现状与课程建设方向

(一)微观经济学的教学现状

在学生的培养过程中、在微观经济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已经意识到教学过程不仅是教会学生掌握经济分析的方法,而且更应该注重培养学生运用经济工具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在种种现实条件的约束下,微观经济学仍然采用“教师教为主,学生被动学”的传统教学模式。微观经济学的教学现状主要表现为,一是教学内容多且不断拓展。微观经济学以个体经济行为的规律性为研究对象,涉及价格理论、效用理论、生产理论、成本理论、市场理论等研究内容。微观经济学的前沿内容在不断发展,这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与时俱进地拓展教学内容。二是理论工具抽象且难懂。能科学分析问题和创新解决问题的前提是,学生真正地理解并掌握了经济学的理论工具。但公式、函数、图形和模型等经济学工具比较抽象,用经济学专业语言表述的经济理论也比较难理解。三是课时安排有限。微观经济学的开设课时一般为51~54学时,甚至有些专业会直接将原来的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合并成经济学,这使得微观经济学的开设课时被进一步压缩到了36学时。

正是由于微观经济学的教学内容多、理论工具难且课时有限,所以教师即使借助多媒体教学节约了一些板书时间,也只能完成讲授完庞大的经济学原理这一理论教学目标,而很难在课程中大量增加有助于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实践内容和讨论环节,这使得微观经济学的教学并没有真正走出“教师教为主,学生被动学”的传统教学模式。因此,改变微观经济学的教学模式,是提高教学效果与提升学生应用、分析和创新能力的关键。

(二)微观经济学的课程建设方向: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快速发展的信息技术、大量优秀的慕课(MOOC)资源、雨课堂与优慕课等在线教学平台,为在微观经济学中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提供了良好的基础与资源。

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微观经济学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翻转了课堂内外[1]。传统教学是在课堂内通过教师的讲授来完成知识的传授;在课后的课堂外,学生通过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或实践活动来完成知识的内化。而翻转课堂是在上课前的课堂外,在信息技术的辅助下,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来完成难度较低的学习任务;在课堂内通过教师深入讲解与分析案例、师生讨论交流与协作探究等方式来让学生完成难度较高的知识传授与内化任务。二是翻转了师生角色[2]。传统教学中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和课堂管理者,学生是被动接受者。而翻转课堂中教师是学习的指导者和促进者,学生是主动探究者。

微观经济学翻转课堂教学模式通过课堂内外和师生角色的翻转,会促使教学过程发生多方面的显著变化。一是可以增加课堂学习的交互性。翻转课堂将原先课堂内讲授的部分内容转移到上课前的课堂外,在不减少知识量的前提下缩短了课堂内的教师讲授时间,从而增加了课堂内师生之间开展案例分析、讨论交流等活动的交互时间。二是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中,无论是课前的学生自主学习,还是课堂内的学生自主探究,都属于建构主义所倡导的主动学习。通过主动学习,学生所学的绝大部分知识不是通过“教师教为主,学生被动学”的传统教学方式获得,而是在教师的帮助下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三是可以拓展学生学习的深度。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课堂内师生之间的交互时间得以增加。课堂内能够深入开展案例分析、交流讨论等活动,这有效拓展了学生学习的深度。

因此,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微观经济学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能够很好地缓解课程的教学现状(教学内容多、理论工具难及课时安排有限)与教学目标(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应用、分析和创新能力)之间的矛盾,能够极大地提高微观经济学课程的教学效果。

二、微观经济学翻转课堂的教学内容设计

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微观经济学课程可以将部分教学内容由原本的课堂内翻转到上课前,由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来完成;将部分原本没有时间深入开展的教学内容翻转到课堂内,通过教师讲解与案例分析、师生讨论交流等方式来完成。该教学模式有效性的高低取决于翻转内容的设计是否科学。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法,为如何设计翻转课堂中上课前与课堂内的教学内容提供了科学方法。

(一)科学设计翻转课堂教学内容的方法——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法

1956年由布卢姆提出、2001年由安德森和索斯尼克修改的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法,从“知识”和学生“认知水平”两个维度对教学目标进行了分类[3]。在微观经济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法对教学内容进行分类。

1.微观经济学的教学目标分类维度——“知识”

“知识”是需要学生学习的有关经济学内容,可以分为事实性知识、概念性知识、程序性知识与元认知知识4个方面[4]。在微观经济学中,事实性知识是指具体的经济现象与微观经济学中的基本术语,具有分散性、具体性的特点。概念性知识指的是揭示事实性知识的本质及其之间关系的经济学概念、原理与模型等。程序性知识是经过总结归纳而得出做某事的具体程序与方法,例如弹性的计算公式。概念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具有结构性、抽象性的特点。元认知知识是指通过运用概念与程序性知识,得出用于解决具体经济问题的相关策略与建议。4个方面“知识”之间的关系表现为:对概念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的掌握能让学生在更深的层次上理解事实性知识,掌握微观经济学的系统性知识,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经济学专业思维。将掌握的概念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迁移到新的情境,得出针对某具体经济问题的策略则是元认知知识。从事实性知识到元认知知识,“知识”的难度在逐渐增大,需要学生具备更高层次的知识。

2.微观经济学的教学目标分类维度——“认知水平”

“认知水平”是需要学生通过学习达到教学目标的具体要求,可以分为记忆、理解、应用、分析、评价与创造6个阶段[4]。记忆是要求学生能够记住并准确地表述微观经济学中的事实性、概念性与程序性知识。理解是指学生能够深刻领会概念性与程序性知识中的经济学概念、原理、模型、程序与方法等,达到能准确解释、举例、总结等要求。应用主要是指学生能够使用程序性知识、按照程序化的步骤完成相关计算,例如用弹性公式进行弹性计算。分析是指针对所给的案例资料,学生能在理解经济学概念性知识的基础上,运用经济学中的相关原理、模型确定案例资料中事实、论据与观点之间的关系。评价是指基于经济学原理与模型,能够对现有经济问题的已有做法给出该做法是否合理的判断。创造是指基于经济学原理与模型,学生能够对现有经济问题给出相关的建议。6个阶段“认知水平”之间的关系表现为:记忆、理解是“认知水平”发展的基础阶段,应用、分析、评价与创造是“认知水平”发展的高级阶段。从记忆到创造,“认知水平”的要求在逐渐提高,学生的能力也在提高。

(二)微观经济学翻转课堂的教学内容设计流程

一般来说,“知识”的难度越大,“认知水平”的要求越高,学生的学习困难就越大。在翻转课堂中,可以将低难度“知识”与低要求 “认知水平”的教学内容翻转到上课前,由学生自学完成;将中高难度“知识”与中高要求 “认知水平”的教学内容留在课堂内,由师生共同完成[5]。具体来说,微观经济学翻转课堂的教学内容设计流程包括明确总体教学目标、分解教学内容、对分解的教学内容进行分类与设计翻转内容4大环节(见图1)。

第一,明确讲授内容的总体教学目标。总体教学目标是确定教学内容的前提,是师生通过教学活动预期达到的结果或标准。针对所要讲授的微观经济学课程,需要明确在各章节的学习中,学生应达到的总体教学目标。第二,根据总体教学目标,进一步分解教学内容。分解教学内容的目的是围绕需要实现的各章节总体教学目标,将教学内容具体化。第三,运用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法,对分解后的教学内容进行分类。从“知识”与“认知水平”两个维度,确定分解后各部分教学内容的教学目标。第四,设计翻转课堂的教学内容。在翻转课堂中,可以将难度小一些的“知识”(如事实、概念)与要求低一些的“认知水平”(如记忆、理解)的教学内容翻转到上课前,由学生自学完成。学生通过课前的自主学习,基本完成记忆与理解的任务,基本掌握事实与概念等基础知识。课堂内,难度大一些的“知识”(如程序、元认知知识)与要求高一些的“认知水平”(如应用、分析、评价与创造)就会成为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

三、微观经济学翻转课堂的具体教学内容设计——以“弹性与税收分担”为例

以微观经济学中的“弹性与税收分担”为例,进行课堂翻转教学内容的具体设计。

(一)确定“弹性与税收分担”的总体教学目标,分解教学内容,并对其进行分类

首先,确定“弹性与税收分担”的总体教学目标。总体教学目标是掌握弹性与税收分担的经济分析工具,能运用工具解释经济社会中的税收分担现象,在此基础上能评价相关的税收政策并给出相关建议。其次,根据总体教学目标,分解“弹性与税收分担”的教学内容。该部分的具体教学内容可以分解为需求价格弹性(包括定义、计算、分类)、供给价格弹性(包括定义、计算、分类)、征税对市场结果的影响(包括向买者征税、向卖者征税)、税收分担与弹性之间的关系、案例分析(“20世纪90年代美国的奢侈品税”事件)、评论中国某些行业的税收政策并给出相关建议。最后,运用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方法,对分解的教学内容进行分类(见表1)。

教学内容1:了解“20世纪90年代美国征收奢侈品税、实施后错误性假设显现现象、1993年废除大部分奢侈品税”的主要事件情况。

教学内容2:记忆需求价格弹性、供给价格弹性的定义与计算公式。

教学内容3:理解需求价格弹性、供给价格弹性的分类。

教学内容4:能灵活应用弹性的计算公式,准确计算需求与供给的价格弹性。

教学内容5:能应用供求模型,作图分析征税对市场结果的影响,得出税收分担的重要结论——“无论是对买者还是对卖者征税,买者与卖者都会共同分担税收,并且分担结果不变”。

教學内容6:能应用税收分担模型,作图分析税收分担与需求价格弹性、供给价格弹性之间的关系,得出税收分担与弹性之间的关系——“市场上买者与卖者的价格弹性相比较,谁的价格弹性相对较小,谁承担的税收反而更多”。

教学内容7:能利用税收分担与弹性之间的关系,对“20世纪90年代美国的奢侈品税”事件展开理性的分析,得出“实施后错误性假设很快显现并废除大部分奢侈品税”的根本原因,学会“税收分担”问题分析方法。

教学内容8:运用已经学会的“税收分担”问题分析方法,对中国某些行业(如房地产)的税收政策及其影响进行判断与评价。

教学内容9:在判断与评价中国某些行业税收政策及其影響的基础上,给出自己的相关建议与对策。

(二)设计翻转课堂中上课前、课堂内的具体教学内容

在对分解后的教学内容按照“知识”与“认知水平”两个维度进行分类后,可以看到教学内容1到教学内容9的教学目标不尽相同并且层层递进,学习难度也逐步提高。其中,教学内容1与2属于要求记忆的事实性知识与概念性知识,教学内容3属于要求理解的概念性知识。这3个部分的内容难度较小,可以将全部内容翻转到课前由学生通过自学完成。教学内容4需要学生应用公式进行弹性计算,属于要求应用的程序性知识。教学内容4的弹性计算难度分为较小与中等,教师可以将难度较小的计算题全部翻转到课前由学生自行完成,对于难度中等的计算题,可以让学生在课前了解题目并简单思考,教师在课堂上进行具体讲解。教学内容5与6需要学生应用供求模型、税收分担模型分析征税的影响,得出税收分担的重要结论,属于应用的程序性知识。教学内容5的难度较小,可将其全部翻转到课前由学生自行完成。教学内容6的难度中等,可让学生课前大概了解,教师在课堂上进行具体讲解。教学内容7是让学生通过分析案例,学会分析“税收分担”这类问题的基本方法。教学内容7属于分析的程序性知识,难度中等,可以让学生提前熟悉案例资料,师生在学生课堂上完成案例的讨论与分析。教学内容8与9是在学生掌握了“税收分担”问题分析方法的基础上,让其对现实社会的税收政策进行评价并提出建议。教学内容8与9分别属于评价的元认知知识与创造的元认知知识,难度较大,可以让学生提前熟悉资料,师生在课堂上共同开展相关内容的讨论。这样一来,通过对“弹性与税收分担”教学内容的分解以及分类,结合教学内容的难易度,可以科学地设计翻转课堂的教学内容(见表2)。

四、小结

通过运用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方法,本文对微观经济学翻转课堂的教学内容进行具体的翻转设计,可以科学地将难度较小的内容翻转到课前,将难度较大的内容留在课堂。这种翻转能让学生成为学习主体,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有利于学生深度学习,有效培养学生的应用、分析和创新能力。可见,科学的翻转课堂教学内容设计对提高教学效果有着重要影响。

[ 参 考 文 献 ]

[1] 郭文良,和学新.翻转课堂:背景,理念与特征[J].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5(11):3-6.

[2] 张金磊,王颖,张宝辉.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 2012(4):46-51.

[3] 盛群力,褚献华.布卢姆认知目标分类修订的二维框架[J].课程.教材.教法, 2004(9):90-96.

[4] 安德森,克拉思沃尔,艾拉沙恩,等.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修订版[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18.

[5] 张传萍.翻转课堂的内容分布模式:基于布鲁姆教学目标分类[J].教学与管理, 2015(24):85-88.

[责任编辑:苏祎颖]

猜你喜欢

微观经济学翻转课堂
上海车牌拍卖机制背后的微观经济学原理探讨
民办高校《微观经济学》案例教学探讨
基于翻转课堂的高职英语口语教学研究
翻转课堂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分析及改善建议
翻转课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翻转模式在“液压与气动”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翻转课堂在英语语法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PLC应用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关于民办高校理论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
微观经济学中的包络定理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