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问题式教学法的不足与超越途径

2022-05-30万舒全

大学教育 2022年11期
关键词:问题式教学法以学生为中心思想政治理论课

万舒全

[摘 要]问题式教学法有利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有利于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但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问题式教学法还存在着问题设计脱离学生实际无法使学生产生共鸣、问题形式单一无法持续吸引学生、问题分析缺乏互动無法激发学生参与热情等不足之处。文章指出,通过问题设计要以学生为中心、构建教学问题链以持续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和增强问题讨论的互动机制以带动学生的参与热情等途径,可以有效提升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问题式教学法;以学生为中心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22)11-0123-03

问题式教学法已经成为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教学模式,通过问题的提出、分析和解决实现教学理论与社会现实的结合,有利于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针对性与实效性。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问题导向教学方式对于激发学生兴趣、启发学生思考、改善教学效果有重要的应用价值[1]。国内学者对问题式教学法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应用进行了广泛的讨论研究,取得了丰富的成果,对教学实践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但同时,问题式教学法在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应用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影响到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升,因此有必要对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问题式教学法的不足进行深入分析,积极探索弥补这些不足的途径,为进一步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提供理论基础。

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采用问题式教学法的重要意义

问题式教学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

(一)有利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一个重要的目标就是培养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问题式教学法以问题为焦点开展教学活动,通过提出问题、讨论问题、分析问题等环节促进问题的解决,对于培养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先提出问题,然后师生共同来讨论分析问题,教师适时进行引导和评判,最终向学生展示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回答问题的方式与结论,这对学生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具有重要的影响,学生不仅能够学到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同时也能够锻炼利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师生共同讨论问题对学生在互动中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问题式教学法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也具有重要的意义。创新的本质就是一种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思考出新的、更有效的方法来解决问题就是创新能力的重要体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提出问题,但是并不马上给出问题的答案,而是要在师生之间展开充分的讨论,使用头脑风暴的方式引导学生自由探索问题的解决方案,并不断将解决方法优化,这一过程就是创新的过程,对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都具有重要的影响。发现问题是创新的前提,教师提出一个新颖的问题也具有一定的创新性,能够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为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提供条件。例如,教师可通过讲解党在各个历史时期创造性地解决所面临的问题,向学生展示了党的创新思路和能力,这对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的影响。

(三)有利于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问题式教学法以学生关注的问题为切入点,以师生互动讨论为方法,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为指导,对于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具有重要的意义。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问题式教学法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教学问题的设计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围绕学生头脑中的思想困惑来进行,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关注度和学习热情,有效提升学生课堂的抬头率。以问题为中心组织教学,有利于提升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参与度,也有利于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的实现[2]。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通过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来设计教学问题,根据学生的问题答疑解惑,使学生能够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与崇高性,对培养学生马克思主义的理想信念具有重要作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问题式教学法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实现精准教学,有利于提升课程的实效性。

二、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问题式教学法存在的不足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采用问题式教学法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影响到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

(一)问题设计脱离学生实际,无法使学生产生共鸣

问题式教学法的关键是问题设计的科学性和合理性。问题的设计要关注受教育者的知识结构和实践经验,要能够使学生产生共鸣,这样才能具有较好的教学效果。大学生普遍需要面对纷繁复杂的现实社会问题的拷问,经常会陷入困惑或迷茫之中,思想政治理论课必须要抓住其关切的焦点问题,进行针对性的解答和引导,才能在满足其思想精神需求的同时,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目标[1]。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问题式教学法存在的不足之一就是问题的设计脱离学生实际。一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设计教学问题时没有很好地进行学情分析,对学生现有的知识结构、语言方式和兴趣点不够了解,问题设置主要从教学大纲出发,在一定程度上脱离了学生的实际,没有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关注点实现较好的结合,使问题缺乏代入感,也无法使学生产生共鸣。这样的问题式教学不利于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

(二)问题形式单一,无法持续吸引学生

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问题式教学法在应用过程出现的另一个问题,就是问题设计的形式过于单一,容易让学生产生枯燥感,对学生缺乏持续的吸引力。从教育心理学角度来看,长时间单一的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集中注意力,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教学效果。一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进行问题设计时通常采取简单的提问式或者案例分析式,短期来看教学效果较好,时间一长学生对这种教学方式就会习以为常,不再充满热情。如果设计的问题与学生的实际离得较远,那更无法有效激发学生的兴趣。问题式教学法最重要的是通过教学问题的设计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进而引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的热情,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单一的问题设计将无法达成问题式教学法的目标要求。

(三)问题分析缺乏互动,无法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

问题式教学不是教师的自问自答,而是要求设计的问题能够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教师与学生充分互动,共同探索得出答案。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问题式教学存在的一个明显不足就是与学生的互动较少,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更多的时候是在“独白”而不是“对话”,学生更多的时候是在“旁观”而不是“参与”,长此以往会造成学生缺乏参与热情。造成这一后果的原因,一是教师对问题式教学法理解得不够深刻,没有注意到设计的问题应该是教师与学生共同面对的问题,需要教师与学生共同努力来探索答案;二是教师在设计教学问题时缺乏对课堂互动环节的认识,没有提供给学生持续参与的途径。缺乏互动的问题式教学模式并不能有效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

三、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问题式教学法的提升途径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问题式教学法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需要不断探索创新。坚持问题导向,是一个整体的、系统的工程[3]。要克服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问题式教学法的不足,就要坚持问题设计以学生为中心、构建教学问题链以持续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增强问题讨论的互动机制以带动学生的参与热情,以此不断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质量。

(一)问题设计要以学生为中心

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问题式教学效果提升的关键在于问题的设计环节,要求问题的设计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努力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思想实际相结合。这里的“以学生为中心”主要是指以学生的思想实际为中心来设计教学问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明确问题设计是为学生的学习服务的,是为了解决学生头脑中的思想困惑。因此,在问题设计时,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做好调研工作,对学生的思想实际进行充分的了解,既要了解学生当前的知识结构、价值观念,也要對学生关注的社会问题和话语方式有所研究。只有这样,教师在设计问题时才能有的放矢,设计出学生所关注的问题。教师设计的教学问题不能只是教师关注的问题,而不是学生关注的问题,应该将重点放在学生的思想实际上。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可以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了解学生关心和存疑的主要内容,并在教学中予以解答[4]。当前的大学生都是90后、00后的青年,他们生活和成长的环境与之前的学生有着明显的不同,教师如果不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仍然以陈旧的方式提出问题,那将无法有效地对他们施加影响,因此必须从他们的思想实际出发才能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在这里需要注意的是,问题设计以学生为中心不是为了取悦学生,而是为了寻找让学生更容易接受的方式。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设计问题时不能为了迁就学生的兴趣而牺牲掉课程的严肃性。思想政治教育是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教育,有其自身的崇高性和严肃性,教师要善于把握问题设计之“度”,问题既要形式新颖、活泼,又要不失威严、崇高,从而增强教学的吸引力和实效性。

(二)构建教学问题链以持续抓住学生的注意力

能否持续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问题式教学法要解决的重要问题,如果在教学过程中只提出一个问题进行课程的导入,而没有连贯的问题引导,将无法激发学生长时间的关注与思考。只有构建教学问题的精准问题链,层层深入、答疑解惑,才能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进而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问题式教学法的应用就是为了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果教师不能构建合理的教学问题链条,就无法将学生的思考引向深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构建教学问题链时要注意教学问题间的内在联系,应通过问题的层层深入探索,最终完成教学内容的讲授。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构建教学问题链时要注意问题形式设计的多样性,以有效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要避免由于问题提出形式的单一性而造成学生学习兴趣的缺失。例如,可以多采用当前流行的正面的网络语言来设置教学问题,这样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兴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构建教学问题链时要注意问题设计的精准性,要能够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关注点有机结合,使问题链能够呈现学生的思想困惑,也便于精准解决学生思想问题。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就要关注当代大学生的新特点、新要求,做到精准施策。在这里需要注意的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拥有完整的课程体系,其中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形势与政策等课程的教学目标各有侧重,在问题链设计时要注意各门课的内容特点和教学要求,同时要了解各门课学生的年龄、知识背景等,只有这样才不会导致“一刀切”,从而避免教学内容的空泛。

(三)增强问题讨论的互动机制以带动学生的参与热情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问题式教学法不是教师的单向讲授,而是要求教师和学生共同来探索问题的答案,因此教学过程中的互动环节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师应该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地思考,进而提出问题、发现问题,最终达到激发学生主体性、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5]。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教学问题设计和讲授过程中必须要提供学生参与讨论的途径,使学生有机会在教学过程中提出自己的见解、表达自己的困惑。移动互联网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广泛应用给教学互动创造了便利的条件,通过网络教学平台可以快速实现分组讨论和观点分享,使教学互动的效率和效果都得到极大的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教学互动过程中要具有平等意识,对学生提出的观点和困惑要充分尊重,不能高高在上,要与学生进行平等交流,并适时进行引导,以促进互动的深入、健康发展。这里的平等交流不是让教师对学生的观点放任不管,而是要在互动过程中体现“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的教学理念,教师要具有主导问题讨论方向的能力,要把好学生的思想关和政治关,使问题的互动讨论为教学内容服务。

综上所述,问题式教学法的应用是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同时也是一个需要不断深入研究的课题。为了进一步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问题式教学法的教学效果,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教学设计过程中要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从学生的思想实际出发设计教学问题、构建教学问题链,通过问题的提出、分析和解决等教学环节,持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参与热情,进而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质量与教学实效性。

[ 参 考 文 献 ]

[1] 陈联俊.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问题导向”教学状况调查分析[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7(6):50-55.

[2] 聂智.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基于问题导向的研讨式教学模式的建构[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7(9):126-129.

[3] 陈红,米丽艳.高校思政课专题教学设计问题导向的实现路径[J].中国高等教育,2018(24):27-29.

[4] 李丹,徐晓风.问题意识导向下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角色研究[J].中国高等教育,2019(Z1):52-54.

[5] 韩凤梅.以问题意识为导向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J].教育与职业,2015(27):70-72.

[责任编辑:钟 岚]

猜你喜欢

问题式教学法以学生为中心思想政治理论课
“以学生为中心”食品卫生与安全课程教学模式的构建
高中语文问题式教学法策略研究之人物传记的教学
辨析判断“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标准应是教学质量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路径与策略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艺术探究
基于综合能力测评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开卷考试改革
“以学生为中心”理念下的大学图书馆建设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