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两晋南北朝至隋唐易误知识辨析
2022-05-30陈玉星
陈玉星
1.误认为三国鼎立只有对抗
在三国鼎立的局面中,很多师生从历史的表象出发,误认为三国鼎立时代只有对抗和战争。孟平在《论“三国鼎立”的几个问题》中认为:“孙刘联盟与曹魏势均力敌,彼此都不敢轻举妄动。诸葛亮五出祁山,战斗范围很小。此外,交战范围仅局限于彼此交界之处,于广大地区损益不大。相对稳定的环境,为经济、政治、文化的恢复和发展创造了条件。”任世江在《初中历史课程“点—线”解析》中认为:“三国鼎立不是你死我活的对峙,一个家族同时服务于3个政权,彼此都没有受到影响,典型的如诸葛家族。后来南北朝也有这种现象,政权分立并不阻碍彼此往来。一个民族内的政治分裂,无法割断人们的亲情和乡情。”综上所述,三国鼎立时代并非只有对抗和战争,更多的是相对和平,彼此进行着经济、文化的交流。
2.误认为隋朝灭亡前国家很穷
在探讨隋朝灭亡的原因时,很多师生认为隋炀帝自持国力强盛,大兴土木,穷奢极欲,征伐高丽,把国家折腾穷了。由此,误认为隋朝灭亡前国家很穷。任世江在《初中历史课程“点—线”解析》中写道:“长安、洛阳、太原等地仓储布帛几千万匹,到唐朝初年还没用完。”于赓哲在《隋炀帝的“效率”与唐太宗的“公平”》中写道:“隋炀帝大业年间的富强程度,唐朝花费了百年时间,历经了太宗、高宗、武则天等,直到唐玄宗开元年間才重新超越。”综上所述,隋朝灭亡前国家并不穷。正如某史学家所说:“隋之亡也,民困苦而国未贫。”
3.误认为唐代科举出身的官员占主流
唐代选官的标准发生重大变化。为此,许多师生误认为整个唐代科举出身的官员占主流。其实,“终唐一代,科举取士在仕途中所占比例不是很大”(张帆,《中国古代简史》)。任世江在《编余杂俎——历史课程研究》中写道:“在唐代,尽管科举出身的官员逐渐增多,但终唐一代还是少数,到宋代,科举出身才成为官僚队伍的主流。”综上所述,整个唐代科举出身的官员并不占主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