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会陈皮雅士之间的相认密码
2022-05-30何菲
何菲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都市情感作家,专为本刊撰写熟男熟女的奇情美食。
在邂逅“海上·美兰”人文艺术会馆之前,我并不知道是它的横空出世, 让上海拥有了第一片有身份证的新会陈皮。
明代药圣李时珍曾如此评价陈皮: “苦能泄能燥,辛能散,温能和,其治百病,总是取其理气燥湿之功,同补药则补,同泻药则泻,同升药则升,同降药则降。”传统中医药学认为,陈皮有助于理氣健脾、燥湿化痰、疏肝利胆等。合理搭配食材,可一年四季日常食用, 达到治未病的效果。近年来,新会陈皮早已走出岭南,上海人家将其作为逢年过节伴手礼的现象也越来越普遍,甚至作为食疗调养、文化社交的载体,出现在日常生活中。
陈皮是经加工后的柑皮,每50 千克柑可晒出干皮2 ~ 3 千克。新会陈皮早在宋朝已成为南北贸易的广货之一, 又称“广陈皮”。新会种(树种)、新会种(种植)、新会陈(陈化),必须满足这三个条件才是道地的新会陈皮,此外, 对采摘年份、产区(地块)、树种、树龄、采摘期与干湿仓的要求也十分严苛。非新会产的陈皮香味较逊,且有苦辣味, 因此多用于线香原料。
在我看来,新会陈皮有着崇高的土地精神,从业者甚至用嘴来品尝土壤差异,将其精细界定划分,把风土的逻辑推向极致。
茶枝柑干燥果皮(新皮)得在新会本地陈化满3 年才称得上“陈皮”。作为国药代表之一,新会陈皮把“三年陈化”写进了官方标准,可见对陈化的重视。除了道地性和水土,新会独特的四季气候使得柑皮的干湿交替陈化和冷热交替陈化达到黄金配比。存放新会陈皮也是技术活,失之毫厘,谬以千里,甚至出现霉变、虫蛀、烧皮等状况,可见, 陈皮绝不仅仅是一张放了3 年的柑皮那么简单。
我觉得,陈皮陈化反应的复杂性和必要性神似酿酒,除了必然,还有偶然, 充满不可捉摸的因缘际会和命运元素, 不仅是时间雕琢的艺术品,还是风霜的点化,更是活性与灵性的凝缩。
“陈皮村吴村长”是践行“新会种(树种)、新会种(种植)、新会陈(陈化)”三大要素的新会当地品牌,加工工艺严格,道地正宗,其在当地陈皮企业中生产成本较高,当地也认同它高昂的价格,而南方第一国药品牌“陈李济”也采购该品牌的陈皮用于制药。
在2020 年之前,“陈皮村吴村长” 品牌没有真正走出过新会,外地市场不成熟,也遭受着假冒伪劣的巨大冲击。吴村长来上海时说了一句话:“上海还没有一片满足‘三要素的道地新会陈皮。”上海人见过一些品牌的新会陈皮, 其实是当地企业委托营销公司、茶商做的推广,多数没有自己的果园,有的也刚刚买了一点装门面。新会当地人都说吴村长是大傻,不进产自广西等地的外地皮、不用工艺做旧皮、不请人做推销, 不受外界干扰,只顾埋头深耕。
好在这一切都在悄悄地发生着嬗变。当传统陈皮遇到国潮风尚,当陈皮村成为文旅平台,“陈皮村吴村长”陈皮的袅袅陈香终于跨越山海,疗愈了国际大都市上海及其长三角一体化战略下的江南,上海也有了“陈皮村”——海上·美兰。
“海上·美兰”会馆是新会“陈皮村吴村长”上海品牌体验中心,是以陈皮文化为媒介新近崛起的高雅社交平台,大美不言,气息如兰。与国家级AAAA 级景区“美兰湖”相邻,以人文之美牵手自然之美,融汇海派文化之岭南广府文化精髓,通过现代语汇解读和艺术表达,让人深度体验了“和、静、怡、真”的东方人文精神及艺术人生。
在今年春夏上海疫情肆虐时,“海上·美兰”精心推出“上海加油·大红柑普茶”,赠送给奋斗在一线的医护人员、院校师生、公安干警、环卫工人、媒体编辑、记者等,以示对上海抗疫的支持。大红柑的泡制方法也别致:取盖置网(柑果盖、茶漏)、90℃以上的沸水淋果、闻香识色、小口入喉、情景交融。喝过许多小青柑,大红柑喝得不多,后者配得上“大气谦和、陈久者良”的美誉。
“海上·美兰”是雅士们最新的社交场所和会客厅,馆内不仅复原展示了南国商都新会的繁荣景象,还有市面上流通的古老的新会陈皮“1986 东甲” 以及岭南画派的广彩,更有标准干仓示范区等。走进会馆,新会陈皮特有的陈香令之前头昏脑胀的我渐渐神清气爽, 甘香醇绵、和顺适口的陈皮金汤又让我喝到了时间的酝酿与绵延,让人思接古今、驰想天外。
这里的新会陈皮茶平衡又成熟,看似轻盈却细腻雅艳、娇柔多变,需要悉心体会。这样的好陈皮,是向下不兼容的,而体会它,不仅需要丰富的经验, 感知与灵性,也需要该出手时就出手的胆识。
三杯陈皮茶饮完,目渺辰星,有种仿佛被开过光的灵透,妙不可言,让人在猝不及防之际就已届澎湃,引发体感和情绪的重组,体会到一个无法言说又蕴含格律的世界,而这,也或将成为雅士之间的相认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