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做好这3点,让孩子适应未来的智能社会

2022-05-30杨雄

婚姻与家庭·性情读本 2022年11期
关键词:外挂所学大脑

杨雄

在这个信息爆炸与速衰的时代,如何帮助孩子更智慧地学习,是当前家校协同育人遇到的新挑戰。

《吕语集萃·存养》曰:“种豆,其苗必豆,种瓜,其苗必瓜。”它在民间衍生成一句农业谚语“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意思是种什么收什么。这其中也包含儿童教育的哲理:父母养育孩子,种下什么因就收获什么果,想得到必须先付出,获得与努力成正比,家庭教育在这方面和种田极为相似。

古代农耕时代,种田也好做木匠也罢,祖辈父辈将毕生手艺传授给子辈孙辈,基本是一套按部就班的经验传承。但在时下全球每隔83天信息就翻一倍的智能社会,孩子大学还没毕业,所学知识就落伍了;一毕业即遭遇“AI失业(工作岗位被人工智能替代)”。这表明故步自封式的家庭教育模式将跟不上时代的快速变化。

“世界经济论坛”2020年的一份预测显示,到2025年,半数工作将由机器处理,70%时下大学生所学专业,10年后将被人工智能取代。如何帮助孩子更智慧地学习,是当前家校协同育人遇到的新挑战。就此问题,给年轻父母提几点建议:

培养真实情境下的问题解决能力。在种瓜不一定能得瓜、种豆也不一定能得豆的不确定性社会中,我们不能再墨守成规地靠“鸡娃”方式养育孩子,而应培养孩子能做事、做成事的核心能力。未来学校教育对学生的评价,不会仅仅是纸笔测试,更会评估其在特定情境中运用所学知识,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与结果表现,即所谓的“表现性评价”“智慧平衡评价”等。

有些父母看到中考体育计入总分,便鼓励孩子练赛跑,高考不计入总分则不练,这不符合以德为先、五育并举的初衷,更不是教育改革注重综合素质评价的方向。因此,父母应从“刷题”为主的窠臼走出来,更加注重培养孩子的优势特长。

运用“外挂大脑”做好信息管理。“外挂大脑”(智能手机、平板或电脑)是今后每名学生应掌握、拥有的知识管理底层系统。用这个系统可将碎片化信息和时间聚拢,从而构成一个人走进学校、踏上职场的核心竞争力。

其实从进化论来观察,人类大脑并不擅长记忆和大规模信息管理,大脑容量有限,容易遗忘,这时就需要“外脑”辅助。世界那么大,知识浩如烟海,不见得所有人都需要达到博士水平。何况,每个人的大脑对自己的工作领域都有思维定式和知识盲区,就像博士在生活上可能是个小白。

所以在信息爆炸与速衰的时代,熟悉掌握“知识外挂”底座的人,不仅学习、工作效率高,而且往往能一心多用、事半功倍。父母可以通过“外挂大脑”帮助孩子做好知识管理、时间管理和行为管理,摆脱知识焦虑状态,成为跨界学习高手。

训练孩子学会“知识嫁接”。现代农民都知道,要让庄稼长得好,还需懂得嫁接,也就是选择优异的母本穗条嫁接在同科植物粘木上,以获取具备母本优良特性的新植物融合体。嫁接是为了发挥各植株不同的优势,得到人们需要的果实。人的大脑存在认知偏差,比如会偏向地过滤信息,特别是过滤掉与自己预设“答案”相反的论点。

所以,父母从小应纠正孩子的认知偏差,创新思维模式,不要轻易“删除”与预设论点相悖的知识与结论。先不去考虑其合理性,多关注关联性,借此激发孩子的思维火花、批判能力和创新活跃度。

如果能做到这3点,孩子更能适应智能社会。

猜你喜欢

外挂所学大脑
制售网络游戏外挂行为的刑法规制
石材反打外挂墙板应用技术
枪械的“外挂神器”
所学专业在工作岗位用不上咋办?
非所学
战斗机武器外挂投放与内埋投放比较
提高复习教学的实效性
一道课本题 几点新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