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喂喂,妈妈不要面子的吗

2022-05-30合理

婚姻与家庭·性情读本 2022年11期
关键词:客观事实张口名人

合理(译)

家里有个不懂尊重人的娃,说多了都是眼泪,老母亲委屈到视线模糊……

养了娃之后才发现:小孩真的太难搞了!

在公共场所碰到别人不道歉,反而怪别人不长眼;年纪虽小,主意老大,做事从不跟父母商量;在学校横行霸道,别人的东西说拿就拿,不打招呼……家里有个不懂尊重别人的娃,说多了都是眼泪,老母亲委屈到视线模糊。

其实,这苦果有可能是父母之前种下的。看看这几点,你中枪了没?

随口的话伤透孩子的自尊。当孩子想买一个玩具,父母张口便说:“这玩意儿有什么好?”“根本就不值,千万别被骗了!”“你为什么会喜欢这种东西?”……也许父母考虑的是家里的吃穿用度,拒绝也是合理的选择。但孩子却可能因为自己的喜好、品位被否决,因而自尊受伤,久而久之变得怯于表达、缺少自信。

父母没做好榜样,孩子自然不懂尊重。拜访亲友时,孩子不经允许就冲进别人的卧室、衣帽间探险,父母没有及时制止,这种态度就是在给孩子传递错误的信号:不需要尊重他人,万事看自己喜好就成。

在一个互相尊重的家庭中,个人需求和正面行为应该被尊重,如果母亲想让孩子帮自己忙,她不会用生硬粗暴的语气;如果孩子送了父亲礼物,父亲也会真诚地道谢。家庭成员之间互不尊重,孩子自然不会尊重他人。

道理讲太多却疏于引导。很多父母执迷于用名人故事激励、教育孩子,名人轶事张口就来。可惜名人是名人,孩子是孩子,大道理说太多,孩子要么只听个热闹,要么干脆左耳进右耳出。自尊是孩子衡量自我价值的基础,也是孩子面对未来风雨坚定自我的锚点。

自尊、尊重他人、尊重客观事实,这些内容是“尊重教育”的一部分,是课本上很少会提及的,但对孩子的人格成长意义重大,必须由父母来完成。0~7岁是孩子性格养成的窗口期,只要及时查漏补缺,依旧可以补上缺失的一课。

0~2岁是孕育自尊雏形的重要阶段,孩子在这时会首次萌生自我意识。父母可以带他多照照镜子,认识自己的五官和四肢,同时鼓励他表达喜恶和需求并予以及时回馈,帮助孩子更清晰地认识、表达,培养自尊。

3~7岁是绝好的社交契机,是孩子走出家门、走入人群的时刻。在走进校园之前,孩子还处在“自我中心”阶段,很难关注到其他人。所以我们要鼓励孩子在集体生活中多和老师同学对话、互动,通过游戏与沟通,在生理和心理上感知到他人的存在,才能慢慢产生“尊重他人”的意识。而这种意识不仅能让孩子体谅父母,也有利于孩子正向社交,从人际交往中汲取能量与助力。

在7岁以后,孩子要学会尊重不可抗力,并学会巧妙应对。此时,孩子的活动范围扩大,他们会到更广阔的世界探索,必然会遭遇一些“不可抗力”。比如下雨,比如没赶上火车,比如妈妈每天要上班,不能一直陪自己玩……尊重客觀事实,不等于放弃努力,也不等于不再尝试,就好像人类没有翅膀,却也能发明飞机征服蓝天。教孩子尊重客观事实,实际上就是教孩子另辟蹊径。

尊重自己、尊重他人、尊重客观规律,人生最初的尊重教育是塑造孩子健全人格的强大基石。老母亲的“面子”,还是要靠自己“挽尊”哟!

猜你喜欢

客观事实张口名人
集束化护理对鼻咽癌放疗患者口腔黏膜炎及张口受限的影响
舔名人
名人摔跤后
通过创作油画《卖红薯的老汉》看现实主义绘画意义
有关初中化学定量计算的两点思考
“我国的石拱桥几乎到处都有”吗
你不可不知的中外名人
名人書系列
试论新形势下如何做好企业新闻宣传工作
老年人睡醒后口干是何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