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教材儿童散文教学例析
2022-05-30朱小云
朱小云
《我是一只小虫子》在统编教材中安排在二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学习,是一篇带有自述性的儿童散文。课文从一只小虫子这样独特的视角来观察、体会、表达生活中的“好”与“不好”,想象丰富而奇特,语言表达上幽默、诙谐,童趣十足,学生阅读课文往往会随着“我”一同走进小虫子的世界,与小虫子一起体验生活的酸甜苦辣。本文以《我是一只小虫子》为例,浅析教师在教学中如何根据年段特点和文体特点,围绕编者意图,抓住文本中的关键词句,落实语文要素学习目标,让学生学得扎扎实实。
一、研读教材,精准确定教学目标
有的教师认为二年级的课文对学生来说很简单,学生一读就懂。其实,这是教师站在自己的立场来看问题,所以得出片面的论断。教师需要站在学生的立场阅读文本,解读文本,才能找出文本中需要学习的内容和价值。
课文用一个问句开头,内容围绕对这一问句的回答分成两个部分:前一部分是“我的伙伴们”的观点和理由,后一部分是“我”的观点和理由。前一部分成了后一部分的衬托,是为了突出后一部分做的铺垫。学生从课文的后一部分中认识到当一只小虫子是快乐而有意思的。这是从整体上对文本内容的把握。
二年级学生学习课文,字词句的学习属于基本功,自然不可轻视。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月字旁的字,将课文中的“股”“脾”和课后练习中的“腹、胳、膊,肩、臂、胃、肾”分成两组不同结构的字。在词的学习方面,教师要指导学生注意积累“ABAC”等样式的词语;还要抓住“刺痛、昏头昏脑、毛茸茸、露珠、如果”等关键词,读出小虫子生活中的“没意思”和“有意思”。在句子学习方面,教师重点指导学生用“如果……”的句式说出小虫子的梦想,再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教师从学习语文的基础知识出发,围绕语文要素学习目标,组织学生在语言实践中有重点地开展训练,既源自课文内容又不拘泥于教材,体现的正是用教材教的理念。
二、抓住问题,精准聚焦关键价值
语文教学研究教什么比研究怎么教更重要。教学内容直接影响教学效果。教师要解决教什么的问题,就要了解学生就本课学习而言已经拥有的知识起点在哪儿,进而提出本课中学生不懂又具有价值的问题。
低年级学生对小虫子普遍不觉得陌生,或许看到过小虫子飞来飞去,或许看到过小虫子落在水里挣扎,甚至把小虫子当作玩具。即使这样,他们未必了解小虫子的生活,更谈不上异化为小虫子去体验它们的酸甜苦辣。在学习中,低年级学生普遍存在看上去知道实际上并不知道的现象。在教学中,教师不可被小手高举、小嘴欲说的现象所迷惑,把学生已经知道了小虫子作为教学起点,会导致课堂人为拔高的情形出现。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要设计前置性问题,如你很熟悉的一种小虫子是什么,你知道这种小虫子最奇特的地方在哪里?学生在交流中呈现真实学情,教师才能确定学生对小虫子的基本认知水平。
在此基础上,教师要抓住课文中最独特的内容,也就是学生不了解又需要弄明白的地方:站在小虫子的角度去看、去想,也就是所谓的用虫眼看世界。虫眼看世界对学生来说很新鲜,自然也很有趣,但并不是所有的内容都可以用新鲜、有趣进行处理。比如,在小虫子的生活中,“毛茸茸”到底该归入“有意思”還是归入“没意思”。在课文中,作者已经把“毛茸茸”与小鸟的“很可爱”联系在一起。教师可以呈现啄木鸟啄食小虫子的画面,想象此刻的小虫子眼里“毛茸茸”的小鸟是否是可爱的。学生认识到啄木鸟对小虫子来说是可怕的,甚至可恨的。这样的教学方式对发展学生的思辨能力特别有帮助。
三、根据练习,精准设计教学主线
统编教材在低年级不设单元页,单元语文要素学习目标通常包含在课后练习题的训练要求中。因此,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重视研读课后练习题,从中不仅可以找到编者意图,而且能够把握教学的主要问题,设计教学主线。
编者在本课安排了两个课后练习。第一个练习是“小虫子的生活有意思吗?和同学交流你感兴趣的部分”,这既提出了教学的主问题,又指出了教学的具体路径。说它提出了教学主问题,主要是对“小虫子的生活有意思吗”这一问题的回答,能够概括课文的思想内容。学生在回答这一问题时,需要从文本中提取关键信息,并进行适当的归类与分析。教师可以用“小虫子的生活有意思吗”这一问题作为课堂主线开展教学活动。首先,让学生听教师绘声绘色地讲述课文故事,学生听后自主交流对故事的感受;其次,教师让学生认真读课文,从中找出带有“一只小虫子”的句子,初步将句子分类,从整体上感知小虫子生活“好不好”;最后,学生通过抓住不同的关键词,提取关键信息,体会小虫子生活中的“不好,没意思”和“不错,有意思”。这样的教学,教师抓住主问题设计教学主线,突出了教学重点,便于落实教学目标。
总之,教学童话散文《我是一只小虫子》,教师在充分把握文本特点的基础上,要紧扣语文要素学习目标,精心选择教学内容,设计有效的教学主线,引导学生走进小虫子的内心,感受小虫子对生活的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