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向单元语文要素的习作教学例析
2022-05-30张宏
张宏
统编教材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语文要素学习目标是“借助关键语句概括一段话的大意”和“观察事物的变化,把实验过程写清楚”。其中指向阅读的学习目标要求“概括”,指向表达的学习目标要求“写清楚”,二者似乎是反向的。而在单元整体学习理念下,阅读与写作必然是同向运动才能共同发力,作用于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因此,在本单元习作《我做了一次小实验》教学中,教师需要从课文中找准服务习作的方法与路径,指导学生有效达成习作目标。
一、找准习作训练的起始点
统编教材中的习作是按照发展性呈现训练目标的,这种发展性体现在纵向和横向两个层面。因此,教师在每次单元习作训练中,可以通过梳理学生此前的习作训练要求,从中找准本次习作的能力起点。
本次习作以《我做了一次小实验》为总的要求,从观察角度和写清楚的要求看,属于记实类习作,从表达对象“小实验”看,又可以归入介绍说明类习作。只是三年级还处于习作的起步阶段,不宜强调文体分类,学生能够按照要求把自己做的一次小实验写清楚就行。正是基于这样的目标,教师在梳理学生此前完成的习作训练时,不可拘泥于习作的文体,而应重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写清楚等方面的训练情况。从观察能力训练情况来看,三年级上册习作训练的中心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在多个单元学习中,编者安排了观察能力训练方面的要求,涉及景物描写的课文学习,要求学生掌握作者的观察角度与观察方法。如习作《这儿真美》《我的植物朋友》《看图画,写作文》等。归纳起来说,在此前的阅读与习作训练中,学生已经在写观察所见、记录观察时的想法、把观察到的事物写清楚等方面有过打基础的训练,还有围绕一个意思表达、写一件简单的事等也属于表达的基础性训练,这些都可以成为本次习作《我做了一次小实验》的训练起始点。
二、寻求习作训练的对接点
双线组元是统编教材在编写体例上的突出特点,因而解读单元教材也需要从这一特点出发。本单元安排学习的课文有精读课文《花钟》和《蜜蜂》,还有略读课文《小虾》。认真研读三篇课文,我们会发現,《蜜蜂》是写作者法布尔为验证蜜蜂的方向感所做的一次实验,与习作《我做了一次小实验》高度匹配。《花钟》《小虾》主要是承载指向阅读的单元语文要素学习目标“借助关键语句概括一段话的大意”,但在两篇课文中都涉及仔细观察、有所发现的内容,整个单元的课文都是为单元习作训练服务的。
以《蜜蜂》为例,我们来分析它与习作的对接点。这篇课文先介绍了实验的起因(目的);重点写的是实验的步骤,由“我”和小女儿合作完成,有捉蜜蜂、放蜜蜂、等蜜蜂、数蜜蜂等;最后是实验的结果。在课后练习中,编者设计了“默读课文,把下面的图表补充完整”,就是让学生在课文学习中,关注实验的全过程:实验的目的揭示为什么要做实验,也是显示实验的意义所在;实验的过程重在实验步骤的一步步推进,讲究的是顺序,需要的是认真、仔细地观察和如实地记录;实验的结果既是实验的结束又是实验的检查、评价。很显然,这是引导学生按照顺序进入实验的过程之中。从习作要求看正好反过来了,先让学生借助相关图表回忆自己完成小实验的情形,记录关键词,对已经完成的小实验进行整理,把关键词扩展成句子或一段话;之后再用“先……然后……之后……最后”的顺序把实验的过程写清楚。由此不难看出,从文本提取的实验表达支架恰好与本次习作无缝对接。
三、把握习作训练的发力点
一篇习作要想获得成功取决于习作目标的精准定位,这种精准定位不可仅仅看编者在本次习作中提出的要求。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在第二学段“表达与交流”中,在表达方面的要求主要是写清楚,不要求写具体,更不涉及写生动和有感情。梳理学生此前完成的习作训练,学生在表达一件简单的事上已经基本具有写清楚的能力,如把观察和感受写清楚,把图画的意思写清楚,把如何过节写清楚。本单元习作是要求把实验过程写清楚,虽然带有介绍说明的意味,从编者提供的图表支架看,还是意在训练学生用记实的方法来写清楚实验的过程,只是图表支架能够帮助学生在回忆实验过程时更清楚“做”实验的具体顺序。总而言之,本次习作在学生已有表达方法的基础上,能够把做实验的过程清楚、客观地进行记录并通顺连贯地进行表达就行了。因此,本次习作的目标可以定位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从整体上把这一次实验的目的、步骤、结论写清楚,另一方面是在重点部分把自己从实验中观察到的变化以及自己的心情写清楚。这就是本次习作训练中的发力点。
四、着眼能力训练的提升点
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确定的单元习作教学目标,结合班级学情,采取有效措施,指导学生突破表达瓶颈,切实提升习作质量。
首先,教师要引导学生写清楚实验的意义和作用。本次习作《我做了一次小实验》,意在让学生从课文学习中受到启发,对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可以通过做实验的形式开展探究,从中找到答案。需要注意的是,教师要让学生在开展实验之前就准备好记录实验过程的图表并带到实验现场。如果是多人合作的实验,教师可以指定一个学生负责记录实验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变化情况。这样做,一方面可以避免实验时发生的变化过后回忆不起来,另一方面也为有效表达这一次实验的习作提供详细、真实的第一手资料,直接体现观察结果。
其次,教师要适时为学生搭建表达支架。三年级学生习作时拿不准整体架构是普遍现象,教师结合单元习作要求提供的图表,可以整理出一个能够帮助学生进行整体架构的表达支架:开头写出实验起因(目的),中间写清楚实验过程,最后写出实验结果。不同学生在习作细节上还会出现“拦路石”,如在把过程写清楚上,显得比较笼统,也就是虽然出现了第一步、第二步之类的表述,但怎么做的看不清楚,说明做实验过程中观察不够、记录不详,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回到课文《蜜蜂》中寻找作者做实验的步骤描写,从中学习具体的表达方法。
总之,在习作《我做了一次小实验》教学中,教师要具有习作训练的整体意识,在认真研读习作教材的基础上,找准习作的起始点、对接点、发力点和提升点,让学生在习作中有一练一得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