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封信》内容解读与教学策略
2022-05-30黄聆月
黄聆月
《一封信》是统编教材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讲述的是孩子在爸爸离开家的日子里,将自己遇到问题时的心情通过写信的方式告诉爸爸。这里面包含着两方面的问题:一是如何对待自己遇到的问题,二是如何向爸爸反映的问题。本单元语文要素学习目标是“读课文,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对此,教师在教学中需要精准确定教学目标,精心设计教学方案,引导学生学有所得。
一、如何解读课文内容
二年级上册的阅读课文还是全注音的,字词句教学还是阅读教学的重要内容。这些都决定了教师在教学中不可想当然地拔高目标要求,要用学生的视角研读文本,把握编者意图,提取课文细化的语文要素学习目标。
一是研读课文。这篇课文讲述的是儿童生活故事,与童话、寓言故事不同的是,故事具有真实的情境,就像发生在学生身边,甚至就发生在学生身上一样。可见,它是取材于儿童生活之中,通过艺术再现,真实呈现儿童的生活状态、情感状态和成长状态。《一封信》写一个叫露西的小女孩给爸爸写信的事情:开始是小女孩一个人在家时自己写的情况,写了爸爸不在家自己不开心的事情;后来妈妈回来了指导小女孩给爸爸写信,写的都是开心的事情。露西前后写了两封信,想说的都是爸爸不在家的情形,但前后的心情大不一样,为什么露西写信会出现这样大的变化呢,原来是妈妈指导的结果。
这样的课文恰似一幕儿童生活剧:开场的时候,只有露西一个人在家,露西做了一些家务后,坐下来写信,想到爸爸在家里开心的生活,现在只有一个人在家的露西写下的是“很不开心”,然后就写那些不开心的事:没人逗自己玩了,台灯坏了修不好,家里很冷清等。当妈妈登场后,得知露西在给爸爸写信,并且觉得写不好,妈妈提出了“一起重新写”,并坐在了露西的身边,接着就是妈妈和露西一起写信,实际上是妈妈指导露西写信,一开始就是“我们过得挺好”,后面自然会写好的事情和感觉,写到了小狗的可爱,写到了自己要修好台灯,还写了要看电影。信写好了,这一幕生活剧就结束了,在露西画的一束花上传出画外音“爸爸,我们天天想你”。
二是解读内容。通过上述梳理可以看出,故事中有三个人物:爸爸不在场,但他是引起故事发生的重要原因,这种原因体现在“带给女儿露西的感觉、对家庭生活的影响”两个方面;女儿露西是贯穿整场活动的参与者,也是变化最大的人物,这种变化主要体现在内心感受上,开始是不开心,后来是觉得“太好啦”;妈妈是后来登场的,是故事发展的重要人物,这种重要体现在坐在露西身边与露西一起写信时,对露西的开导和教育,很自然地改变了露西的心情,也给全家带来了美好的感觉。由此可以明确的是在儿童生活中,家长对孩子的影响和教育十分重要:爸爸不在家,让孩子觉得不开心,说明爸爸在孩子成长中的重要作用;妈妈不在家时,露西写信的内容在不开心之外还觉得“家里总是很冷清”,妈妈回来后,在与露西一起给爸爸写信的过程中,露西的心情、感觉都发生了改变,说明妈妈善于引导孩子——正确面对困难,对生活充满信心,就会觉得一切都是那么美好;露西前后的变化,正好印证了孩子的成长离不开家长的正确引导和教育。
三是确定目标。有了对课文的正确解读,教师还要结合编者意图,才能确定教学目标。编者意图通常体现在课后练习要求中。本课课后安排的训练除了常规的识字、写字方面的要求,还安排了两项训练:其一,朗读课文,画出露西给爸爸写的后一封信的内容,把信读出来,也就是完整地读一读露西写的第二封信,这主要是因为第二封信的内容是夹杂在妈妈指导露西写信的过程中的,分散在多种表述之中,需要学生从课文中有效提取;其二,学生读了课文后,说一说自己喜欢哪一封信及理由。据此,教师可以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认识“封、鲜”等14个生字,读準“朝、重、结”的读音,会写“封、电”等10个字和“出国、阳光”等9个词语;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抓住“不开心”和“太好啦”初步读出两封信中露西不一样的心情;通过边读边圈画,梳理第二封信的内容;说说自己喜欢哪一封信及理由。
二、如何有效开展教学
有些教师在低年级阅读教学中形成了一定的模式,习惯于按字词句篇的顺序有条不紊地开展教学,看上去教学目标落实得很全面,实际上却忽略了学情,没有弄明白学生在这一课需要学习的是什么。
一是字词教学要以学情为起点。阅读课文中的识字与写字,通常采用的方法是随文识字。本课有14个生字,再加3个多音字,朗读过程中,每出现一个生字,教师就让学生停下来学习生字,很容易让文本朗读缺少整体感。对此,教师要抓住学生在读课文中已经具备的能力,借助拼音能读准确的字,可以让学生先读下去;能够借助已经掌握的识字方法自主认识的生字,也可以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只需要提醒学生本课中值得重视的那些难读难认的生字即可,如“封”出现在题目中,字音、字形、字义都是需要教师指导学习的,也是一个贯穿整个教学过程的字;也可以来个小集中,把有共同特点的生字放在一起学习,如“后鼻韵母的字”“翘舌音的字”等。
二是以比较的方式理解课文内容。比较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本文的题目是《一封信》,内容中出现的两封信是课文的重点,理解这样的重点内容最适合的方法是比较。可以比的内容有:两封信的开头,两封信中写到的事情,两封信中出现的心情与感情。经过对比,学生就能够找到读好两封信的语气、语调,做到正确、流利地朗读两封信的内容。最值得比的是在两封信中都写到台灯坏了的事情,结果很不一样,教师由此引导学生探究原因在哪里,从中懂得儿童生活的乐趣来自哪里。
三是关注学生说感受的思维。在教学“让学生说出喜欢哪封信”时,许多教师喜欢引导学生说出喜欢后一封信的理由,这种做法欠妥。教师应该重视学生最直接的感受,尤其是在农村学校,有不少孩子的父母外出打工,学生更认同第一封信。因此,教学的关键是在学生说出喜欢的对象后,教师要让学生把自己的主张当成一个观点,接着还需要说出支持自己观点的理由,可以在信中找,也可以是自己的想法。比如,有的学生说了自己喜欢第一封信的理由:是露西一个人写的,很真实,喜欢爸爸逗自己玩等。学生说的观点言之成理,值得肯定。
总之,教师在低年级课文教学中,既要重视字词句等基础性内容的有效教学,又要注意结合学情,在教学实践中落实自己的教学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