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力引导支持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之路

2022-05-30威海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中国经贸导刊 2022年11期
关键词:专精特新专精企业

威海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是中小企业中的佼佼者,是专注于细分市场、创新能力强、市场占有率高、掌握关键核心技术、质量效益优的排头兵企业,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和建设先进制造业强市的重要力量。为全面了解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情况,威海市工信局开展了专题调研。

一、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现状

(一)专注铸专长,企业补链强链卓有成效

一是专注核心业务拓市场。全市312家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占营业收入比重平均达到99%以上,其中超过半数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占比达到100%。二是专注细分领域做精品。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中从事特定细分市场平均时长达到9.6年,其中60%的企业达到10年以上,20%的企业达到20年以上,15家企业达到30年以上。三是专注协同配套强产业。83%的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至少为一家省内知名企业直接配套,97%的“小巨人”企业至少为一家国内外知名大企业直接配套。

(二)精益出效益,企业发展速度快潜力大

一是企业发展质量高于平均水平。2021年,全市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实现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4.68%,利润总额同比增长13.54%,平均营收利润率达11.29%,分别是全市规上工业中小企业的2.1倍、3.2倍和1.7倍。二是行业话语权显著提升。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主持(参与)制修订的国家、行业标准总数累计278项,在特种电机、离心泵等领域掌握了行业标准制高点。三是经营管理水平保持高位。92%的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同时取得质量、管理、职业健康三体系认证,90%的企业采用5S(生产现场管理)、KPI(绩效考核)、ERP(资源计划)等现代管理方式,30%的企业产品获得发达国家或地区权威机构认证。

(三)特色赢市场,企业细分领域占有率高

一是掌握独门绝技彰显特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深耕基础领域、潜心创造创新,大多有着自己的“撒手锏”,70%的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产品属于工业“六基”领域,54%的企业主导产品国内细分市场占有率超过10%。二是利用地域资源彰显特色。威海多个农产品和渔业指标位居全国地级市首位,孕育了刺参、海带、牡蛎、西洋参、无花果等国家地理标志商标52个,目前有34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专业从事具有威海地域特色的农产品和水产品精深加工产业。三是打造自主品牌彰显特色。全市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累计拥有中国驰名商标3个、山东省著名商标10个、山东省名牌产品8个,形成了一批叫得响的名优特产品。

(四)创新谋发展,企业核心竞争优势明显

一是研发投入强度高。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研发投入强度的平均水平为6.18%,研发人员数量占全职员工数量比重的平均水平为22.81%,其中“小巨人”企业两个指标分别达到6.92%、23.09%。二是平台建设受重视。79%的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与国内高校院所建立了合作研发关系,累计建设国家、省级、市级研发机构分别达到17个、219个、396个,平均每家企业拥有研发机构2个。三是成果转化效果好。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平均持有有效专利20项、有效发明专利3项,近2年来承担国家或省部级重大科技项目总数达到61项,49%的企业主导产品在产业链关键领域实现“补短板”“填空白”。

二、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面临的困难

(一)基础创新投入不足,核心技术攻关进展缓慢

受企业规模总体不大、高层次研发人员偏少、研发产出周期较长等因素影响,大多数企业偏重于开展一些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和对现有技术工艺的“微创新”,开展高层次的原始创新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能力仍显不足。部分企业反映,虽然目前在细分行业有优势,但缺少着眼于未来5—10年的战略性研发项目。

(二)生产配套存在薄弱环节,卡链断链风险较高

除打印机、钓具本地配套率较高以外,威海市多数产业尚未形成较为完善的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协同配套水平不高。由于我国高端工业母机等生产设备制造有短板,企业普遍存在关键生产设备依赖进口问题的情况。

(三)产业链协同有待加强,市场开发难度较大

专精特新企业重在“补链强链”,解决产业链“卡脖子”难题,但多数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尚处于发展起步阶段,创新投入时间较短、产品难以实现国产替代。与此同时,产业链上的龙头企业、重大工程出于市场等方面考虑,采购国产配套产品的意愿不高,增加了产业化推广的难度。

(四)要素短板长期存在,产业人才支撐不足

受制于中小企业的规模体量,多数企业能够获得的银行贷款额度不高,企业新增土地、厂房、设备需求无法快速得到满足。人才是企业发展最重要的资源,但目前绝大多数企业都处于用工短缺状态,这里既包括高层次研发、高端技能人才,也包括普通技能型人才,还包括流水线操作工人。

(五)公共服务有待完善,转型升级缺乏支撑

近年来,制造业面临转型阵痛,融资困难、用工短缺、配套不畅、要素不足等问题交织,企业经营压力加大。作为普通地级市,威海市中小企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还不够完善,社会化服务机构发展处于较低水平,在支持中小企业转型升级方面,还存在公共服务供给与企业现实需求不够匹配的问题。

三、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的建议

(一)实施育种扶苗工程,构建全周期全方位支持体系

发挥“专精特新”企业加速中心培育载体作用,继续完善以创新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为主体的梯度培育体系,为中小企业量身定制成长方案,集聚服务资源支持企业强弱项、补短板。加快建设一批小型微型企业创新创业示范基地等重点服务机构,围绕创新能力提升、发展堵点纾困等,对中小企业开展“点对点”精准化服务。

(二)实施创新提升工程,激发中小企业创新活力

发挥“1+4+N”创新平台体系作用,定期推出一批重点产业链技术攻关目录,支持企业参与创新攻关,深挖企业创新潜力,提升创新引领力,推动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成长为创新重要发源地。支持中小企业独立或联合高校院所加快设立各类研发机构,鼓励企业把研发中心搬到高校里、搬到平台上,推动企业市场导向与高校研发资源的精准匹配,实现高校研发成果快速转化。

(三)实施产业协同工程,促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

落实“链长制”工作机制,围绕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分布集中的重点产业链,常态化组织“链主”企业与上下游中小企业供需见面、路演推介、座谈沙龙等系列活动,推动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卡位入链发展。深入开展“威海企业家日”系列主题活动,进一步密切政企、企企关系,推动本土企业推墙合界、抱团发展、错位竞争、多方共赢。

(四)实施智能制造工程,赋能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

构建“市级—省级—国家级”智能工厂(场景)递进培育体系,支持智能制造服务商面向中小企业开展智能化改造现场诊断和供需对接,积极推动数字化、智能化改造。大力推进工业互联网赋能,依托蓝海等工业互联网“双跨”平台,围绕食品、纺织、钓具等优势领域,鼓励企业自建平台或与先进平台对接,导入精准对路的设备上云、用数赋智、工业互联網等解决方案。

(五)实施人才育引工程,构建多层次人才支撑体系

加强企业家队伍建设,实施“青蓝偕行”专项行动,加快培育一支政治上有方向、发展上有本事、创新上有思路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家队伍。加强创新人才育引和技能人才培养,支持中小企业采用股权激励、期权激励、技术入股等多种方式,引育集聚一批科技领军人才和项目创新团队。鼓励引导驻威院校和企业类公共实训基地,面向中小企业开展高技能人才定向、定单、联合培养工作。

(六)实施资本驱动工程,拓宽多元化企业融资渠道

推动银企信息有效传递,遴选金融辅导员与中小企业建立结对辅导关系,鼓励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针对专精特新企业创新开发分层次、分领域的特色信贷产品。发挥财政资金股权投资和产业引导基金作用,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量身定制投融资方案,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加快登陆多层次资本市场,以金融“活水”助力专精特新企业快速发展。

猜你喜欢

专精特新专精企业
聚焦硬科技领域 765 家专精特新“小巨人”已上市
山西新培育认定“专精特新”企业744户
企业
“专精特新”轴承企业之检测与试验初探
企业
企业
一图读懂“专精特新”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道路的实践及建议
新常态下鲤城区中小企业专精特新突围发展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