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事诗《孔雀东南飞》的悲剧溯源
2022-05-30李焕云
李焕云
《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优秀的长篇叙事诗,诗中故事是经过千百年来民间辗转相传和历代文人加工润饰而成的。诗歌叙述的是刘兰芝和焦仲卿婚姻的悲剧故事,让人悲怆泪目。对于其悲剧的根源,众说纷纭,各有见地。本文拟从三个方面进行解读。
一、悲剧源于家庭专制
刘兰芝和焦仲卿婚姻的解体,与封建家庭专制有直接的关系。在我国封建礼教趋于成熟的社会大背景下,作为公婆的焦母内心深处全是“三从四德”“女以柔为美”之类的旧观念。她用封建清规戒律严格要求媳妇百依百顺,对媳妇“横挑鼻子竖挑眼”。兰芝从小就学织布裁衣,弹箜篌,诵诗书,可谓心灵手巧,知书达理。她上侍公婆,下亲小姑,但公婆仍说她不拘礼节;兰芝“鸡鸣入机织”,日日勤劳辛苦,但她还“故嫌迟”,说“不堪驱使”;兰芝有着“闭月羞花”之美貌,她还要为儿子找一个“体无比”的罗敷;兰芝对公婆很孝顺,公婆竟然“久怀忿”“失恩义”,还要“遣去慎莫留”,公婆硬生生地拆散了这桩美满良缘。
再说兰芝被遣回娘家,与焦家的矛盾暂告一段落。继之而来的是县令、太守派人来求婚,在长兄看来,这是能得到荣华富贵的大好事,是求之不得的“天降馅饼”。他认为毕竟嫁出去的女子就像泼出去的水,长期留在娘家有损体面。但兰芝忠于爱情,与仲卿有“磐石蒲苇”之约,“结誓”永不分开。先是说服母亲谢绝县令求婚,待太守求婚时,粗暴的长兄实在难忍,加之母亲也劝说兰芝。长兄彻底暴露出封建家长的狰狞面目,拿出家长威势强逼兰芝应婚,这给痛不堪言的兰芝内心深处又捅一刀。一方是以强凌弱,手持生杀大权的太守,一方是兄长的威逼和冷落,兰芝彻底陷入了绝境。试想,若兄长不是利欲熏心,能顾及兄妹情分,根本就不会酿成悲剧。
二、悲剧源于个人性格
在男尊女卑的社会里,女子应该柔弱,尤其是做媳妇的在长辈面前应该百依百顺。兰芝对公婆颇为尊重,但绝不盲从。她操持家务任劳任怨,但她“举动自专由”的性格不能被焦母容忍。在焦母看来,兰芝挑战了她作为家长专制的绝对权威,愈发加剧了她对兰芝的虐待和刁难。而兰芝的倔强性格也决定了她不会逆来顺受。在丈夫无力帮助她时,她主动提出回娘家,不祈求怜悯。在离开焦家时,她梳妆整齐,谈吐自若,不失礼仪,显示出凛然自尊的人格。兰芝视自尊高于爱情,保持女性应有的人格和地位。这样一个刚柔相兼的女子,怎能和恪守封建家长制的公婆相处呢?试想,焦母强势地“压”,兰芝若俯首帖耳地“从”,哪里還有悲剧产生。
再说仲卿。他生于官宦世家,从小生活于母亲淫威中,受封建忠孝思想熏染,养成了懦弱无能的性格。应该说,他始终是爱兰芝的,面对母亲的百般刁难,横加指责,他也为兰芝辩护过:“女行无偏斜,何意致不厚?”当母亲执意要赶走兰芝时,他竟斩钉截铁地表示:“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面对母亲的所作所为,他能做到的仅仅如此。但当母亲槌床大怒、以死相胁时,他只能屈服,“哽咽”。在兰芝登车离开时,他只能送别盟誓,再也无计可施。在听到兰芝再嫁消息后,他驰马而至,甚至不分青红皂白地冷嘲热讽:“贺卿得高迁……吾独向黄泉!”他这致命一击,完全粉碎了兰芝最后一丝生还的希望,尤其他最后一句话更坚定了兰芝死的念头。面对母亲和爱妻,仲卿缺乏勇气和谋略,在孝与爱不能两全时,他无法保护兰芝。当听到兰芝“赴清池”消息后,他也只好“自挂东南枝”了。他是一个既不孝又无法保护爱妻的懦夫,最终牺牲了婚姻也断送了性命。试想,若他勇敢坚强一点,极力坚持自己的主张,或携妻出走另立门户,暂且避开婆媳的矛盾,日后再图打算,也不是不可行。但他终究迈不开这关键的一步。
三、悲剧源于封建社会
综观兰芝悲剧婚姻的全过程,固然与婆媳矛盾、长兄逼迫及个人或刚烈或软弱的性格有关系,但说到根子上,封建社会是罪魁祸首。在“独尊儒术”的汉代,儒家极力推行“忠义孝道”“三纲五常”。“孝”是维护封建家长权威的坚实堤坝,仲卿在情感之争中根本无发言权。封建礼教的重重束缚也导致兰芝失去反抗能力。儒家制定的大量礼法禁锢着妇女的言行,焦母和刘兄是封建秩序的卫道者,社会制度助长了他们强横专制行为。可想而知,在当时社会里,兰芝无论改嫁到哪里,都难于挣脱令人窒息的封建礼教的大网,最终她只能做封建社会的殉葬品。
试想,倘若没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封建婚姻包办制度,没有“三从四德”的封建礼教,没有以强凌弱、以势压人的封建官僚制度,以兰芝的独立自强、勤劳能干和知书达理,我们完全可以相信,她一定能够拥有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兰芝、仲卿的婚姻悲剧,不是个人的悲剧,是当时整个社会年青一代的悲剧。这首叙事诗通过描写一对青年男女的爱情故事,旨在揭露和鞭挞封建婚姻制度、封建家长专制和封建礼教的罪恶。事实说明,封建社会的“仁义道德”是假,而“吃人”的本质才是真。
鲁迅谈到悲剧时说:“悲剧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这篇悲剧故事具有现实意义,使我们认识到封建社会的残酷本质,认识到封建社会青年男女为追求自由幸福的宁死不屈精神的可贵,对于我们当今如何处理家庭、婚姻关系都有着深刻的启示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