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部编版小学语文习作分层教学的指导策略

2022-05-30潘碧清

家长·下 2022年11期
关键词:分层习作目标

潘碧清

习作教学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途径,《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提出,教师要在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同时,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真正实现提质增效。笔者基于部编版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的研究分析,提出了习作分层教学的指导策略,旨在通过开展分层教学使不同阶段的学生获得循序渐进的指导与帮助,同时积极促使学生自主地、富有个性地发展,让每一个学生在减负的学习背景下都有所收获,增强学生写作的创新性、主动性,提高写作兴趣,打造灵活高效的语文课堂。

一、科学客观,合理分层

学生是习作过程中的主体,教育过程中实事求是、整齐划一的标准要求很难使不同差异的学生得到进步,教师在习作教学过程中要对学生进行科学的定位,使优秀的学生能够有更高的要求与目标,同时也促使落后的学生积极进取,树立起学习的信心,通过自己的不断努力去获得更长远的发展。教师要在充分了解学生习作能力的基础上,针对学生的情况制定分层标准,建立“学生习作档案袋”,真正做到分层教学。

在分层过程中教师要站在科学客观的角度上,综合分析学生的各项能力,如可以借助调查问卷的方式,通过一些问题了解学生,初步分析学生的习作特点。调查问题可设置如下:

1.你觉得作文在学习中发挥着怎样的作用和意义?

2.你对习作感兴趣吗?说出你的原因?

3.你日常生活中喜欢阅读哪些类型的书籍?你觉得与习作之间有何种联系呢?

4.你觉得自身的习作水平如何?

5.你比较喜欢写作哪些类型的文章?

在调查的基础上,教师还可以同时添加部分动态调研内容,引导学生进行当堂练笔,鼓励学生进行习作练习,根据学生的习作内容进行理性分析。教师要在掌握学生实际学习情况的基础上,合理启发学生思考和探索,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定位。教师在班内可组织一场不受语言限制的“定位讨论会”,结合班级调查结果,综合习作学习现状,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展开初步判断,让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的习作能力水平和具体学习情况。学生在定位过程中必须实事求是,符合自己的“最近发展区”,可以采取民主测评的方式。经过科学的定位后,划分为第一层次、第二层次和第三层次,第一层次的学生为拓展层,这个层次的学生普遍热爱习作,写作能力较强,写作技巧灵活,写作主题明确,作品思想深刻、形象生動且富有新意;第二层次的学生为发展层,这个层次的学生虽然也能完成教师所布置的教学任务,但是习作意愿并不强烈,作品中心思想比较明确,整体语言也比较通顺、流畅,符合习作题意,属于中等水平。第三层次的学生属于基础层,学生对习作相对抵触,不愿意完成相应的习作任务,敷衍了事,甚至为了拼凑字数,整体内容严重偏离中心思想。将学生科学地划分到不同层次中,教师能真正地心中有数,及时更新与调整“学生习作档案袋”,分层制定教学任务与目标,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逐步进步。分层学习是一个渐进的动态学习过程,教师在对学生进行科学分层后,要关注学生具体的学习进度,针对每一个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个别谈话,让学生挑战自我,逐步提升,逐层设立目标。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才能不断推动学生向前发展,教师还要结合学生的能力水平,强调“显性”和“隐性”分层习作教学,保护好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尊心。在“显性”分层时,学生能够清晰地看到自己的定位,在相应的层次中学习;在语文习作的“隐性”分层教学中,教师可围绕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划分,与“显性”层次具有一定的区别和差异,教师必须心中有数,不必向学生公布“隐性”分层结果,习作教学指导也应围绕“隐性”分层结果开展。

二、因材施教,目标分层

多年来,由于受到传统教学的影响,在小学语文习作教学过程中教学目标相对单一化,只是简单地引导学生完成习作任务,根本不考虑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情况,只是按照同一教学目标展开习作教学。“目标”是习作能力的出发点和归宿,所以,目标的设置要有灵活性、动态性,让学生在不同目标的驱使下努力奋发上进。教师要始终结合学生的能力水平、层次设置相应的目标,在重视教学要求一致性与整体性的前提下,结合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而突出目标教学的差异性。

例如,在教学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我们眼中的缤纷世界”的内容时,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将自己观察印象最深刻的一件事物或者是一处场景,用文字的形式表达出来,学会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更细致地观察,结合生活中事物、风景,用眼去观察,用心去想象、思考、探索,用耳去聆听,用语言去表达,并鼓励学生有条理地写下观察中的发现,感受自然的神奇与魅力。教师在授课前要结合小学三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习作水平,提前预设出层次鲜明的习作目标。对于第三层次的学生,教师的要求要相对低一点,可以引导学生能够在理解课本内容的基础上,学会有顺序且有重点地描述自己眼中缤纷的世界,了解自身周边的事物,能够清晰且有条理地记录,文章整体结构相对完整,标点符号使用正确,语句通顺;对于第二层次的学生来说,教师的习作要求要相对严一些,学生要通过写作展现出世界的缤纷色彩,不仅要有重点和有顺序地记录周围事物,还要表达出自身内心的真情实感;对于第一层次的学生,在完成相应的习作任务后,教师要鼓励学生进行创新和完善,发挥自身的个性,促使作文更加丰富多彩,条理清晰,突出重点,语句生动,给人以美感的享受,在不断引导下促使学生更深层次的发展。

如此一来,学生在不同层次的基础上选择自己相应层次的目标,根据目标去构思与写作。教师应鼓励学生向更高层次的目标去挑战,当学生无法达到高层次的目标后,也会逐渐认清自我,放低对自己的要求,寻找更加准确的定位。

三、指导训练,教学分层

由于学生写作能力水平不同,生活经验不同,教师在习作课堂要真正做到因人而异。习作难度不宜过大,也不宜过小,不要影响学生学习动力的激发,只有在学习动力的驱使下,学生才能真正发挥出自身的写作水平。在小学语文习作中开展分层教学,能使不同阶段的学生循序渐进地进步,但无形中却增加了教师的工作量以及教学难度。

习作训练过程中的内容必须富有针对性,对于第二层次和第三层次的学生来说,训练内容要侧重于作文的基本技能,如字词句、标点符号等,每一句话都要通顺。而对于第一层次的学生来说,要在第二层和第三层学生的基础上,注意谋篇布局,注重选材、立意以及写作技巧等多个方面。例如,在教学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我的心爱之物”内容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习作关于自己喜欢的物品,对于第二层次和第三层次的学生来说,要求是写好自己喜欢的物品,注意在写作过程中要条理清晰,按顺序进行描写,突出心爱之物的特点。而针对第一层次的学生,教师要在第二层次和第三层次学生的基础上,鼓励学生进行更深入的思考,可以提问启发学生,如:“在写作过程中如何才能让作品更加富有创意?”“你可以从哪些不同的角度来表现出你所喜欢东西的灵魂呢?”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不同的学习标准下得到不同的锻炼。在活动中,第一层次的学生从多角度思考,迸发出了创意习作的灵感,有的学生甚至结合自己的生活视角和生活体验写成了一篇童话故事,不仅具有很强的趣味性,而且富有很深的寓意,通过适当的训练,习作水平有了实质的提升。

与此同时,教师还应注重习作与生活之间的相互结合。很多习作素材都来源于日常生活,也是写作的源泉所在,学生只有真正走入生活,才能将生活与写作相互结合,提高写作能力。例如,在学习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把一个人的特点写具体”的内容时,教师要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注意观察自己每天所遇到形形色色的人,如晨跑的哥哥姐姐、公交车上的司机、卖早饭的阿姨、维护交通秩序的警察、商店里的售货员等,在描写人物特点时,由于不同阶段的学生的习作能力不同,于是教师可以针对这一情况展开分层训练,为学生指明习作方向。如对于第二层次和第三层次的学生来说,可以引导学生先确立自己所要描写的人物对象,然后通过这个人物的典型事例来表现特点,可以按照事情的发生、发展以及结果进行细致的描述,详略得当,以突出人物特点为核心。针对第一层次的学生,要在上述写作的基础上注重挖掘人物的品质,如从人物的某句话、某个动作甚至是某个眼神中进行更详细的分析,还可以加入自己的感受,让写作内容更加丰满与鲜活,使阅读者产生如见其人的感觉。

作文题目是写作的核心,题目的选择对于写作来说也非常重要,教师可呈现层次性的作文题目为学生多提供思考参考,供学生进行选择。如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我学会了____”内容,这是一篇半命题作文,需要学生有条理地描述一件自己會做的事情,能按照一定的顺序把事情经过写具体、写清楚,写出自己的感受。教师要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设置不同的习作训练模式,尽量对处于第三层次学生进行当面辅导,可以引导学生以“我学会了跳绳”“我学会了跳舞”为题目进行写作,写作过程中要将事情发展的顺序描写清楚,注意起因、经过、结果的呈现,逐字逐句地带领学生去剖析习作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为学生指引写作思路。对于第二层次的学生来说,可以采取半辅半放的模式,引导学生以“我学会了帮助他人”“我学会了理解他人”等,写作过程中的顺序、过程都要详细地描写清楚,教师只是进行针对性的指点,防止学生偏离写作中心。对第一层次学生,教师给予其充分的自主性,可用“我学会了坚强”“我学会了成长”为题等,写作过程中要注重合理的顺序、具体生动的语言、动作神态描写、真实的心理感受,鼓励学生不断地进行创新,激发学生的写作灵感。

四、修改评价,反馈分层

在学习过程中,教师不能让学生单独地进行,而是要注重合作的重要性,在合作中相互分享习作成果,共同学习与进步,让不同层次之间的学生实现思维的碰撞,提高学生的习作兴趣,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相互交流、相互启发的学习中都能有所收获。

例如,在学习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缩写故事”的内容时,教师可以先启发学生的思路,引导学生理解什么是“摘录和删减”以及“改写和扩写”,明确缩写的含义以及方法,出示范文《猎人海力布》的缩写,引导学生通过对比和阅读,说说自己的发现,让学生能够快速掌握写作要求。还应强调在缩写过程中不能改变原文的主要内容,同时文章的语句要简洁、通顺和连贯。在总结缩写方法的基础上,教师要引导学生以小组合作进行写作,组织不同层次的学生在组内相互交流、修改。第一层次的学生可以修改第三层次学生的作品,第一层次学生的写作水平较好,可以很明显地看到第三层学生所存在的问题。第二层次的学生可以去修改第一层次学生的作品,第二层次的学生处于中等习作水平,在修改第一层次学生作品时会有一些难度,但是这也是一种挑战,能够在修改的同时去积极学习,寻找自身在写作过程中的不足,指引后续的学习方向。第三层次的学生可以去修改第二层次学生的作品,这也同样是一种挑战,其根本目的是促进第三层次学生能够逐步向前迈进,寻找自己的学习方向,通过修改学习更多的习作技巧,提升习作能力。

针对不同的学生,教师应给出相应的评价,在写作过程中注重结合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分层评价,同时要综合学生的各项表现,全面了解学生,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写作的积极性。第三层次的学生,渴望受到大家的肯定与认可,由于习作水平有限,学生的作品并不是十分理想,教师要鼓励学生循序渐进地提高自身的习作水平,教师可以挑选作品中的一些段落或者一些精彩的语句在课堂上宣读出来,用语言鼓励和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使学生能够更努力地提升自身的写作水平。对于第二层次的学生来说,教师要多关注学生的感受与行为,可以在班级中建立优秀作文展示区,如果第二层次的学生有了明显的进步,教师就可以将学生的作品打印出来并张贴在宣传栏内,促进学生继续进步;对于第一层次的学生来说,教师要鼓励学生进行习作创新,可以将学生的作品集结成册,在班级中传阅,鼓励学生投稿,参加征文或竞赛,使第一层次的学生形成一种良好的竞争意识,提升习作水平。

总之,分层教学在小学语文习作教学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能使不同阶段的学生都能够得到相应的训练,不仅加强了习作教学的趣味性,而且也让更多的学生增强了对习作的信心和动力。教师在分层教学过程中,要充分结合每个阶段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及教学需求,提高自身的教学素养,优化教学策略,一步步进行教学创新,让学生在渐进性和层次性的学习中收获知识技能,提高学习水平。

(左毓红)

猜你喜欢

分层习作目标
一种沉降环可准确就位的分层沉降仪
雨林的分层
有趣的分层
习作展示
跨越式跳高递进与分层设计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1练习(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