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堂中学生倾听能力与深思品质的培养
2022-05-30王莉
王莉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目前仍旧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缺乏创新性。尤其在基层农村小学校,教学资源少、教学设备差、师资力量薄弱,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味地注重知识的灌输和对知识的记忆,无法结合学生的实际掌握能力进行教学方式的调整,更加缺少创新意识。因此导致小学语文教学变得单一乏味,学生逐渐失去了学习语文的兴趣,课堂效率无法得到提升。在此类问题面前,教师需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教授学生倾听和深思的方法。倾听就像通往人类大脑的一条宽阔的通道,在各种各样繁杂知识挤入大脑的过程中,打开倾听这条通道仿佛给知识大卡车的驶入架起了一条高速公路。深思就像高速路口的检测站,把驶入倾听高速路的知识大卡车进行分类、归纳、总结,指挥它们正确有序地驶向自己的思维道路。因此,提高小学生的倾听能力与深思品质是非常重要的。伏尔泰说:“耳朵是通向心灵的路。”具有倾听能力的学生不仅可以实现对自身知识体系的拓展,还可以体会语文学习的乐趣,形成深思的良好品质,从而提高自身的语文综合学习能力。
一、现阶段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状况
针对小学所开展的语文教学来说,由于传统教育思想对语文教师的长期影响,教师大多会采用“填鸭式”的单项教学法,在小学语文的整个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没有与学生开展深入的沟通交流,语文课堂的整个教学过程过于枯燥乏味,学生只能被动接受知识,并且需按照教师要求,在没有深入了解语文知识的前提下进行死记硬背。在农村中,家长的文化知识水平较低,文化素养较低,并且留守儿童较多,监护人多数是爷爷奶奶,对学生的行为习惯要求较松,家庭教育跟不上时代文化的发展。因此,难以有效提升语文教学质量,同时导致学生无法形成良好的综合能力。
小學教育需将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作为培养学生的重点,如果学生只能采用死记硬背的方式学习语文知识,那么学生就无法形成良好的归纳能力,也无法深入地理解语文知识等。学生会越来越排斥语文学习,失去学习语文知识的兴趣,也就无法得到全面发展,并且还会对他们未来的发展造成影响。
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期间,不能够只是讲解有限的教材知识,只对课文中的字、词加以释义和讲解,只对课文进行段落大意和文章内容的讲授,只在课本内容之中徘徊。如果无法延伸教材内容,就无法在课堂中拓展学生的思维,自然也就难以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无法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小学生记忆特点是对图像认识的理解能力较快,对文字的抽象内容理解能力较差,寻找规律的能力也较低,记忆方式主要以反复记忆为主,记忆主动性较差,被动性较强,多为倾听型,所以需教会学生如何倾听,并对学生进行反复的训练,通过对这一重要事项的注意,可以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倾听能力。尤其是农村地区的学生,家庭教育跟不上学校教育的发展,跟不上新时代现代化教育的发展,照看学生的老人在知识水平和语言能力等各个方面都赶不上教育的要求,所以在基层农村地区执教的教师要更加注重倾听能力的培养。
二、培养学生倾听能力的有效策略
(一)发挥榜样力量
榜样具有无穷的力量,教师需发挥自身的榜样作用,教授学生如何倾听,在无形中培养他们的倾听能力。由于小学生具有较强的模仿能力,教师的任何举动都会对他们产生影响,所以,教师想要让学生做到认真倾听,就需发挥示范带头作用,先要求自己做到耐心、专心地倾听,教师为学生做好楷模。第一,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做到专心听学生发言,不管学生是否可以做出高质量发言,都需在学生发言时注视他,并耐心倾听学生的发言,直到发言完毕。教师做到中间不插话,不打断学生的发言,不纠正,不发表自己的见解。特别是切勿在学生发言时做其他事情,在学生发言时不能打断,必须做到认真听,并且在学生发言完后做好科学引导和评价。第二,在课余时间,无论学生是找教师“告状”还是谈心,教师也需做到耐心倾听,认真听完学生要说的话,再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思考。在引导过程中,教师注意自己的用语要贴合朋友之间的谈心,不能使用居高临下的语气,同时还需尊重学生的人格。只有如此,才能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第三,给学生营造良好的倾听氛围。在平时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严格要求课堂纪律,让课堂气氛热烈但不嘈杂,让学生做到积极发言但不乱说话,不能不顾及别的同学的感受,大喊大叫地把自己的见解嚷嚷出来,影响同学的思维过程。教师要做好相应的制度来督促学生遵守纪律,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由于小学生具有较强的自我表现欲,他们十分渴望自我表达。想要在课堂上培养学生认真倾听的能力,就要教授他们正确的倾听法。特别是一年级新生,他们还没有熟悉课堂学习环境,就好像是白纸,具有较强的可塑性,所以,教师需在课堂上认真指导学生倾听的姿势。让学生了解:在上课时,需挺直腰杆听讲,两只脚着地,宽度与肩相同,同时手要摆正,眼睛注视着教师等;在倾听他人发言的过程中,双眼需要注视课本或发言者手中的道具,切勿直直地看着发言人的脸。同时,需要在脑海中反复对比该同学与自己得出的答案有何差异,如果与自己的答案具有差异,需在发言学生讲述完后举手,在教师许可的情况下提出自己的想法。想要使学生在倾听的同时做到认真思考,教师还需做好指导和督促等工作,需要开展反复的训练,形成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学生可以在良好的氛围中倾听模仿,为学生提供学习的榜样。
除了教师的榜样力量,家庭教育的力量也尤为重要,农村地区的教育工作者做好家校联系,与家长沟通,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尤其是农村地区照顾留守儿童的老人们,爱发表自己的见解,随意打断孩子的讲话,没有倾听意识,缺乏培养孩子倾听能力的思想觉悟。在笔者执教的学校里就注重家校联系,实施家校共育。通过家长会、家长开放日、驻校家长等多种方式,加强教师与家长的联系和沟通,让家长明白提高倾听能力重要性,家长能理解教师的教育方式,能积极配合学校教育。班主任及科任教师通过家访、打电话、微信等多种沟通渠道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和家长进行思想沟通,达到家长和教师的教育理念一致,更好地实施对孩子的教育工作。家长在家庭教育和社会实践教育中做示范带头作用,让学生以家长为楷模,对学生做到耐心、专心地倾听。通过潜移默化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倾听能力。
(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在兴趣的驱使下可以长时间倾听,根据实践得知,具有强烈倾听愿望的学生,会更加积极地倾听教师所讲的内容。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期间需做好对教材资源的利用,对情境的良好创设,并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教学《盘古开天地》这篇课文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先展示几个学生喜爱的孙悟空、哪吒等神话人物,然后在学生充满兴趣的时候告诉他们:“我们在这节课中也需要了解一位伟大的神话人物,它比孙悟空的本事更大。”学生在教师讲完后,会对盘古这一神话人物产生强烈的兴趣,想要了解他的本领。所以,会在课堂中更加认真地倾听。此外,教师还可以借助游戏、比赛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倾听思考的同时保持注意力集中。
(三)鼓励学生品尝倾听的喜悦
教师需在课堂上尽可能地表扬学生,尽量不要批评学生。众所周知,鼓励可以培养出好学生,而批评则会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适得其反。俗话说:“打一巴掌,再给个甜枣。”就是在批评的同时要加以表扬,在说缺点的同时也要多表扬优点。笔者在多年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发现,在批评和表扬的话中,学生记得最牢的永远是表扬他的优点,而不是批评的缺点;告诉家长和朋友的也是哪位教师对自己的夸奖和鼓励,无意识地忽略了别人指出的缺点和不足。例如,在笔者教学的班级里有个皮肤较黑的小姑娘,小姑娘有点自卑,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笔者没有批评她,而是发现她的各种小优点后不经意地表扬她。渐渐地,笔者发现小姑娘上课时眼睛里有了光彩,开始认真听讲了,认真听学生回答问题了,还不时地举手发表自己的见解,小姑娘越来越爱学习语文了。有一次和她的家长沟通时,她母亲告诉笔者,孩子每天回家后跟她嘀嘀咕咕地说:“语文老师表扬我了,我感觉老师很爱我关心我。”由此可知,孩子十分重视表扬,他们的心理在获得表扬时会感到十分满足。所以,教师要抓住他们这一特征,尽可能地表扬学生。教师可以表扬课堂或他人发言时认真听课的学生:“你们听得那么认真,老师感到非常开心!”“你们那么仔细地听,都可以发现细小的问题,真厉害!”学生在感受到认真倾听带来的成就后,会感到十分愉快,会在下次他人发言时更加认真地倾听。
三、培养学生深思品质的方法
(一)开展翻转课堂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为了顺应新课改的推行,就需将现代教育技术积极应用到教育工作中,加强对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做好对翻转课堂的打造。在这种课堂中采用先学后教的模式,教师需在课前让学生进行预习,通过这一机会锻炼他们的自学能力和深思品质。例如,在笔者执教的学校,每年级的语文教师通过在教研会上的讨论,确定每篇课文需学生通过预习来解决的问题以及需查找的资料,然后制作成预习卡发放给每一名学生,学生在完成预习卡的过程中,可以增加课外知识的积累,提高學生的语文文化水平。通过预习,学生掌握了文章的基础知识点,对课文内容已经有了自己的认识和理解,在课堂学习中就能对难点问题进行深入讨论,使课堂教学轻松有趣。通过先学后教,教师可以留出更多的课堂时间分析重难点问题,进而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深思品质。例如,在教学寓言故事《守株待兔》的时候,要让学生理解这一道理:将难以遇到的事情认为是平常的小事,在收获意外惊喜时切勿抱有侥幸心理。学生在进行预先学习后,教师就无须在课堂中过多地讲解课文内容,而可以让学生直接分享自己经历的、与课文类似的实际经历,然后可以与学生进行良好的互动和讨论,最终让学生对课文寓意进行总结。
(二)构建探究式课堂
深思不可缺少的条件就是探究,只有反复探究,才能够形成深思品质。所以教师在教学期间需做到对探究式教学的尽可能应用,在课堂上开展探究活动。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需以学生为主体,同时做好引导工作,不断地发散学生的思维,寻找培养深度思维的切入口,做好对探究问题的设计。例如,在教学《赵州桥》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探究这一问题:“文中是怎样描写美丽的赵州桥的?”让他们进行自主分析课文中采用了哪些文字清楚地描写了美丽的赵州桥。教师可以提出与学生实际生活贴近的问题:“同学们,如果想要用文字向别人展示一个美丽的事物,你们会怎么做?”采用这个问题来激发他们的思维,促进他们对这个话题的积极讨论。这个时候,学生的回答十分积极,有的学生回答:“我一定会描述他最美的部分。”还有学生提道:“我会先进行整体描述,然后对最美的部分加以突出。”随后教师可以对探究主题进行引入,让学生重点探究文中哪些部分描写了赵州桥的美,以此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进而加强学生对这一问题的认识,也可以让他们了解怎样用一段话明确地表达某个意思,这十分符合这堂课的阅读要素。学生可以做到对所描写事物的明确解读,进而进行更加深入的思考,而不仅是兴趣使然。
(三)构建愉悦的氛围
所有教师都要认识到,轻松愉快的心情可以使学生的思维更加灵活。学生在愉快的课堂教学中会更大胆地表达。所以,教师在对他们的深思品质进行培养时,需做好对这一问题的重视。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来播放相应的图片和视频,以此构建融洽的课堂氛围。或者可以先讲一个小故事来引起学生的关注,放松他们的心情。例如,在教授《大自然的声音》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闭上双眼,倾听多媒体播放的音乐,其中包含了各种声音,有风声和鸟叫声等,学生在这一氛围中可以获得更加真实的感受。然后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讲述与大自然有关的故事或自己难以忘怀的经历,以此提升课堂氛围。接着教师可以以此为基础,对课文进行分析,这个时候可以有效地提升学生的积极性。例如,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哪些词语可以描述声音?大家分享一下自己听到过声音。”配合多媒体背景音乐,如热闹的音乐会、山间乐曲等,学生的情绪在背景音乐的引导下会非常高涨,他们的思维也会更加灵活,教师在这一基础上就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深思。
四、结语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最佳的催化剂就是倾听,倾听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听说读写能力,还能够培养他们的深思品质。当然,倾听能力和深思品质需通过对学生的长时间培养才能形成,所以教师需做好对自身综合素养的加强。笔者认为小学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需具有倾听教育理念,在语文课堂中采用不同的方法开展教学,通过逐步改革教育方式实现教学目标。在倾听的同时,学生也能提出质疑,获得感悟,成长和深思。
(左毓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