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习惯培养意识的幼儿园整理课程实践

2022-05-30王姣

家长·中 2022年11期
关键词:整理习惯幼儿园

王姣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何为教育?教育即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习惯的培养对人的终身发展有着重要影响,好的习惯能让人受益终身。要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要从孩童时期开始。那么现在的社会,要培养幼儿怎样的习惯呢?社会主义社会的教育,即树立幼儿在社会主义社会里各个方面的优良习惯。从德育的角度而言,必须具备社交、工作方面的相关习惯;从智育角度而言,必须具备求知若渴以及学习技巧方面的习惯。具体而言有生活习惯、健康习惯、学习习惯、社交习惯、品行习惯、劳动习惯等。

一、幼儿园整理课程一体化教学模式的价值

(一)整理过程中形成良好品质

收纳整理习惯的培养有利于幼儿协调性的发展,同时也是进取心、细心、自信心以及团结配合等优良品行的塑造过程。让幼儿整理个人的用具,能帮助他们对个人物品产生责任心。收纳整理物品是一件比较烦琐的事情,父母在引导幼儿收纳的同时,可以培养父母和幼儿的协作能力。此外,当幼儿把玩具摆放整齐时,会大大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二)動手过程加强逻辑思维能力

收纳的本质是分类和比较,而这也是数学中一项特别重要的逻辑思维能力,是幼儿学习其他数学知识的基础。幼儿在收纳整理的过程中,通过比较玩具、绘本等物品之间的异同,找到共同点并进行分类,这就是归类法。像收纳衣物,便包括“分类—组合—归纳”的思考过程。幼儿在收纳衣服时,要依据衣物的种类展开分类,这一过程中判断衣物大小,或者回想父母穿过衣物的颜色进行区别,这就锻炼了幼儿的数学思维、观察比较和分类能力。所以,收纳是提高幼儿理性思维以及立体空间思维的最佳途径。

(三)在收纳过程中学会思考

幼儿在整理的过程中,会考虑同时决定收纳的前后次序和整理手法,这一系列的思考,既可以让幼儿展开判断并施行,也可以刺激大脑前叶额叶机能让思维活跃起来,最为关键的是,这一思考过程能助力幼儿学习能力的提升。同时,收纳整理物品是保持一定次序的前提,同样是树立幼儿秩序意识的机会,幼儿秩序意识的发展对其学习水平、适应能力有一定的影响。

二、幼儿园整理课程实践的建议

整理能力,是幼儿在平常的生活中培养习惯的关键内容,“整理”尽管看起来比较容易,但其中蕴涵的是幼儿的良好习惯的潜力。从更长远的方面来说,是和品行相关的道德意识。从微观方面而言,是幼儿长期讲卫生、讲次序、能物归原位的日常习惯,也可以让幼儿在整理时提升动手能力,有利于肢体协调。幼儿一旦表现出能规整个人物品及玩具,可以说是早慧的表现。锻炼幼儿的整理能力还能让环境干净整洁,好的整理习惯也能帮助幼儿较为和谐地融入小学的生活,并且对其终生发展有一定影响。

(一)教师要以身作则,成为好的榜样

3~6岁的幼儿有一定的可塑性,其对四周事物的模仿能力较强。幼儿园里,教师便是幼儿直接模仿的对象,其对教师的行为举止观察细微,领悟得较为深刻,会完完全全地效仿教师的一举一动。父母在同幼儿交流过程中,经常能听到幼儿的辩解,而教师讲过的,幼儿奉为“圣旨”,幼儿会完全照做,当父母的意见同幼儿的想法不一致时,通常能听到幼儿辩解到“老师就是这样讲的”。因此,教师要注意自身的行为举止,在工作时要为幼儿树立榜样,讲一些乐观的言语,做正能量的事情,做好幼儿学习的榜样。

(二)重视幼儿园一日常规的教育

幼儿园一日常规教育对幼儿培养积极的行为习惯有一定的正向作用。一日常规是幼儿园出于塑造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以及基本技能,保证幼儿积极、开心地生活而确立的一日活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提到,幼儿园日常生活活动,要结合幼儿实际,制定明确性的日常准则,秉持统一性、灵活性的准则,培养幼儿的习惯以及基础的自理能力。班级的常规秩序,关系着幼儿的发展以及教师开展一日活动的效果。一旦常规建立得不够好,教师在开展各类活动过程中,因为要管理秩序因而影响活动的品质,间接阻碍了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因此,常规教育是幼儿园教学非常关键的环节。幼儿园要参考幼儿的生活状况确定一日常规,引导幼儿清楚各项常规。比如幼儿参加区域活动,教师要引导幼儿知道各区域名称,明确区域的空间方位,能说出自己在什么活动区做什么游戏,学习并理解简单的区域规则,活动时要爱护玩具材料,轻轻走路、轻轻说话、轻轻取放材料。不把区域材料随意带到其他区域,玩完后放回原处,学习按区域材料标志归放材料。会自选活动区的活动材料及选择游戏伙伴、游戏内容,学习并掌握各区域的材料的操作方法及工具的使用方法。

(三)通过生动活泼的故事培养幼儿的习惯

鉴于幼儿的年龄小,其对一定的行为习惯的养成没有具体的认知。为此,教师要采用幼儿能接受的方式来授课。讲故事是最好的办法之一。教师可以利用立体形象的故事,引导幼儿了解不好的行为习惯会对自身的发展产生严重的影响。例如,对幼儿爱吃零食并且不愿意刷牙的行为,就可以讲“狮子拔牙”的故事给他们听:山里有头狮子,喜欢欺负别的小动物,恐吓它们天天轮班为他送吃的,否则便会要了小动物的命。松鼠、野猪、小鸡都因为没给它送去美味的食物而被狮子给吃了。小动物们非常恐惧,于是请小猴子支招。小猴子为狮子送去了好多的糖果,还承诺天天给狮子送糖吃,过了一段时间,狮子牙疼得趴在地上大吼大叫。狮子请小猴子看看牙齿,发现牙齿都成了蛀牙,最后狮子让小猴子拔掉了全部的牙齿。在那以后,小动物们就不再害怕狮子虎了。利用狮子的故事,引导幼儿了解频繁吃糖便会长蛀牙,牙会痛。尝尝漱口、刷牙能让牙齿白亮还健康。幼儿在听故事的过程中,也会在平常的生活中尝试着模仿,进而形成讲卫生的好习惯。

(四)在游戏中培养幼儿的习惯

幼儿的理解水平还处在发展中,自我控制力不强,因而幼儿行为习惯的养成通常靠游戏为主,引导幼儿在游戏中快乐、主动地掌握各类行为规范,同时养成良好的习惯。如大部分小班的幼儿都不会叠衣服,在他们眼中,叠衣服是特别难的事情,因而,可以把叠衣服的全程设计成一个小游戏:“朋友碰面站站好(即把衣物的前襟铺整齐),抱一抱(把衣服的袖子折到中间),点点头(把帽子铺平,往前折叠),鞠个躬(把衣服对折成两层),大家都是好朋友。”利用相关简易动作的展示,幼儿的兴趣得到了激发,认为叠衣服其实是有意思的事情,愿意仿照着来做,便慢慢掌握了叠衣服的技巧。习惯是在持续的重复中,慢慢形成的、趋于稳定的行为举止。好的行为习惯并非一会儿的工夫便形成的,这要求教师结合不同幼儿的年龄及心理特征,筛选恰当的、高效的办法,引导幼儿主动融入,在点点滴滴中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如幼儿参加户外体育活动,要在教师引导下,愿意参加各类体育活动,冬天不怕冷,夏天不怕热。愿意学习体育运动中走、跑、跳、爬、钻等的基本动作,动作基本协调。会跟着教师做模仿操,轻器械操等,动作基本合拍,动作基本协调。会选择不同体育器械活动,能掌握简单运动器械的基本玩法。知道户外活动时不随意离开成人和集体,在教师指定范围活动,不互相拥挤,玩体育器械知道注意安全。身体不适,及时告诉教师。会与成人收拾整理活动器械和体育活动玩具。有组织的集体教学活动过程中情绪饱满,对活动感兴趣,能根据教师的引领进行感知和操作活动,并运用各种感官参与活动。能参与到活动过程中,与同伴互相学习,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能向教师提出疑问。在活动中会倾听、敢于表示、乐于交流,能运用材料进行整理相关的学习材料,培养良好整理习惯。

(五)培养幼儿爱学习的好习惯

掌握文化知识,每天都有进步,是每一位家长的心愿,也是教师的心愿,期盼幼儿成为品学兼优品行优良的好学生。在学校里,教师要对幼儿展开正向的引导,帮助幼儿对学习正向的认识才可以做到有目标、品行端正、努力学习。在家里,父母也得正向引导,清楚掌握文化知识的必要性,不能过分强调学习至上论,强调学习才可以有出路,如此,幼儿意识深处,便会产生学习不好,就不会有灿烂人生的误解,对幼儿的认知形成了反面、消极的影响,为此,不论是教师或父母,必须进行积极、向上的引导,鼓励幼儿努力学习知识,对学习有系统、客观的认知。教師一般会利用名人的故事来侧面引导,引导幼儿培养学习的好习惯,进而帮助他们树立科学的三观。引导幼儿形成良好的学习观,教师要讲述一定量的文化故事,进而提高幼儿的学习欲望,在阅读中,慢慢掌握文化知识,形成活到老、学到老的习惯。

(六)培养幼儿良好的心理品质

现阶段的幼儿在家里被宠惯了,形成以自我为中心、任性的习惯,不愿被束缚,不愿被管束,父母或教师进行管束,他们就进行反抗,跟父母反着来,同他们敌对,均是幼儿不健康的心理。教师必须正向鼓励,引导他们形成健康的心理,对长辈的话给予理解,对教师的话要听从,是对的就得坚持,是错的便得抵制,形成乐观、健康的心理,这样在长大后才能很好地融入社会,才可以融入人群,才可以跟上时代的发展,才可以融入团队。教师应及时察觉幼儿的心理状况,出现问题时帮助辅导,不要拖延,更不会把问题抛给幼儿父母,教师应同幼儿父母合作,创建共同教育的体制,不断提升幼儿的心理素质,向社会向国家输送健康、向上的人才。

三、多维整合的幼儿园体验学习活动研究的成效

(一)促进幼儿的整体性发展

人类的进步无法脱离活动,无法脱离其所处的文化环境,幼儿的发展也是一样的。幼儿正是通过不断触碰、操作,参与越来越丰富的活动,在活动中建构起对世界的认知,建构起情感世界,从而获得不断发展。可以说,幼儿参与什么样的活动,便获得什么样的成长。在本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教师通过多维度的整合,为幼儿提供更丰富的、适合其体验学习的教育,并让幼儿在参与其中的过程中进行体验,通过“亲切”“亲历”“亲知”的过程,获得成长与发展。幼儿在参与有计划、有反思、有调整的“主体经历的体验学习活动”中,通过自己看、听、闻、问、做,获得认知、言语、情感、社会性等多维度的发展。通过积极的引领,让幼儿作为活动的主体、游戏的主角、成长的主人参与幼儿园、家庭和社区开展的各项活动,在活动中获得各种经历,在经历中感受生活、提高认知、掌握技能、发展情感。

(二)促进教师的专业性发展

在研究的过程中,引导教师重视幼儿、尊重幼儿、理解幼儿,比如在“寻找幼儿的体验需要”案例交流活动中,引导教师在观察中掌握其发展水平,关注幼儿在思考什么;学习带着问题去观察和走近幼儿,用幼儿的眼光去看一看、想一想活动是否适合幼儿的发展水平和体验学习的需要,从而有效提高教师的观察能力、分析评价能力,达到幼儿园与教师共同发展的目标。比如在“寻找幼儿的体验需要”案例交流活动,教师的观察点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切入,通过镜头的捕捉,发现幼儿的需求是多种多样的;通过案例的解读,了解幼儿体验学习背后的故事;通过集体的研讨,了解幼儿的各种体验需要,体现教师关注幼儿的理念,提高教师敏锐观察幼儿需要的能力。又如做学教合一的项目式研究,以做为中心,在做上相教相学,实现共同的成长,同时也使课题服务于教师的兴趣与需要,尽可能地回归教师的日常工作,结合教师的特长、兴趣,让教师自由组合,成立了不同的研究小组。教师聚集在一起就自己最关心的话题开展交流,利用团队的力量在相互研讨的过程中,引导教师从独特的视角去寻找问题,看待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并最终回归到教育实践,服务于幼儿教育。教师在项目研究中做事,在做事中获得专业的成长。同时,教师让幼儿行动,让幼儿在做事中通过多种感官的、全身心地投入以及行动,来改变环境、改变自己,将这样一种“让适宜的事在幼儿身上发生”的课程观传递给更多的教师。

四、结语

总而言之,一句教育名言讲到“播种行为,获得习惯;播种习惯,获得性格”。因而,塑造幼儿合格的行为习惯,要从幼儿时期着手,不仅要不断重复练习,进一步向幼儿提出要求,幼儿间进行监督,教师进行抽查;同时,教师和父母要做好表率、当好榜样,秉持统一性、一贯性。但更重要的是,必须要做到家庭、幼儿园和及社会各界的协同联动,一同为幼儿创造环境,帮助其成长,保证祖国的下一代学有所成,为社会、为国家作出自己的贡献。

(左毓红)

猜你喜欢

整理习惯幼儿园
上课好习惯
我爱幼儿园
欢乐的幼儿园
当你不喜欢,你就不习惯
你总要习惯一个人
幼儿园是我们的家
好习惯
爱“上”幼儿园
高一零碎知识整理
整理归纳中渐次坚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