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十四五”规划背景下我国版权产业发展体系的完善与优化

2022-05-30郝丽美

出版参考 2022年11期
关键词:版权十四五

郝丽美

摘 要:我国版权事业取得显著成效,版权产业实现蓬勃发展,但也存在诸多不足之处。《版权工作“十四五”规划》作为新时期我国版权工作的实施蓝图,明确提出要进一步完善与优化版权产业发展体系。在此背景下,本文主要从促进优质版权创造、推动版权转化运用、深化版权示范创建、加强版权产业发展支撑四个方面论述“十四五”时期我国版权产业发展体系的完善与优化。

关键词:“十四五” 版权 版权产业 发展体系

近年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包括版权在内的知识产权工作并做出一系列重要部署,我国版权事业在完善版权法律制度体系、加大版权执法监管力度、增强版权社会服务能力、深化涉外版权交流合作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并走上高质量发展道路。在此基础上,我国版权产业实现了蓬勃发展,发展环境持续优化,产业体系日渐完备,产业规模逐年扩大,社会效益日益彰显,对外贸易不断发展,为推动文化繁荣、科技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我国版权产业也存在精品力作不多、质量效益不佳、成果转化不畅、资源挖掘利用不充分等诸多不足之处,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要求、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不相适应。

面对新形势新挑战,国家版权局于2021年12月印发了《版权工作“十四五”规划》,作为新时期我国版权工作的目标、任务、举措和实施蓝图。《版权工作“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要进一步完善版权产业发展体系,促进版权创造和运用,实现由数量和速度向质量和效益转变,推动版权产业发展再上新台阶,为建成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版权强国奠定基础。据此,“十四五”时期我国版权产业发展体系的完善与优化可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促进优质版权创造

近年来,随着全社会版权意识的大幅提高,我国版权登记数量呈爆发式增长,尽管版权登记数量庞大,但质量却有待提升。以作品版权登记为例,我国作品版权登记主要以个人普通画作与摄影作品为主,占比高达80%以上,而文学、音乐、影视、动漫、设计等其他领域的作品所占比重较小。[1]“十四五”时期,我国应以版权作品质量为导向,以重点区域和重点领域为突破口,促进优质版权创造,打造版权精品。

建设区域化高质量产业集群。在国家版权局的指导下,我国已建成深圳前海、上海浦东、四川天府三家国家版权创新发展基地。“十四五”时期,应将版权创新发展基地作为我国版权产业强优借力、聚合创新发展的重要抓手,推动我国版权产业实现区域化集聚发展与作品高质量供给。国家版权相关部门应及时总结、提炼和推广国家版权创新发展基地的发展经验,加大探索和试点力度,在全国范围内建设更多区域化版权创新发展基地,在集群引领与辐射作用下,融合国家战略决策与地区发展特点,促进更多优质版权生根开花。

打造重点领域版权精品。各地区各行业应通过制定激励创作创新的政策措施、加强社会宣传教育、实施版权精品培育行动等方式,促进重点领域版权创造,力争培育一批知名版权企业和版权大师,打造一批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彰显时代精神风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的版权精品。例如,为带动新时期版权产业发展,佛山市作为岭南文化重要的发源地之一,在文学、艺术、设计、纺织、陶瓷、非遗等领域开展版权精品培育行动,成立了专业版权团队,为在相关领域有较高影响力的设计师、工艺美术大师、非遗传承人等一批版权大师提供全方位服务,让他们心无旁骛地创作更多优秀作品,在行业树立标杆,激励社会创新。

二、推动版权转化运用

在版權产业发展过程中,以作品创意、创作与设计为前提,以成果转化、衍生、开发与传播为手段,以产品实现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为目标,版权成果转化运用是版权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与重要支撑。从以往来看,我国很大一部分版权资源在经济、文化等领域还没有得到充分利用,版权成果转化与运用尚在路上。“十四五”时期,我国应全面搭建版权展示交流与授权交易平台,完善版权展会授权交易体系,加强对版权交易中心与版权贸易基地的培育建设,大力提升版权成果转化运用的质量与效益。

推进全国版权交易中心建设。应充分发挥已有国家(国际)版权交易中心(见表1)和贸易基地的集聚、协同与服务作用,紧密结合地方资源优势,持续开展专门化、专业化版权交易中心建设,在全国范围内形成多个版权贸易流通集聚效应,全力提升版权转化与运用水平,充分激活版权的经济价值与文化价值。例如,景德镇国家陶瓷版权交易中心作为全国第一家特色专项类国家级版权交易中心,应不断扩大其作为陶瓷领域专门化专业化的版权综合服务平台与版权交易服务体系的影响力,努力建设成为覆盖全省、辐射全国、面向世界的知名陶瓷版权交易市场,为景德镇陶瓷文化传承创新和我国陶瓷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表1  已建成国家版权交易中心名单(部分)

打造全国版权展会授权交易体系。打造与完善以中国国际版权博览会为龙头,以北京、上海、青岛、南京、成都、东莞等各地方版权授权大会、交易会、博览会为组成部分的全国版权展会授权交易体系,并向多层级、多专业、多领域拓展,逐步由展览展示功能、产品零售功能向版权授权功能倾斜,全面对接版权上下游资源,实现IP全产业链开发,提升版权交易水平,推进版权资源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以2022年7月举办的第三届江苏(南京)版权贸易博览会为例,此次博览会深度聚焦版权成果转化运用,实现版权交易签约1.65亿元,签订销售合同451.88万元,涉及经典IP、馆藏文物、画稿设计、网络文学、视觉艺术、影视动漫、国产软件等众多行业领域[2],切实为版权企业的合作签约、版权资源的落地转化搭建了桥梁。

三、深化版权示范创建

截至2021年,全国共授予全国版权示范城市13个(见表2)、全国版权示范单位251个、全国版权示范园区(基地)67个。从全国范围来看,全国版权示范城市、示范单位和示范园区(基地)的数量还不够多,地域分布也不平衡,个别示范城市和单位后期示范带动作用不显著,省、市级版权示范创建工作开展不足。“十四五”时期,各地区各单位应充分认识版权示范创建工作的重要意义,切实发挥辐射示范与带动作用,牢牢抓住版权工作这条主线,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找准定位与切入点,力争发展成为我国鼓励创新、加强版权保护以及推动版权产业发展的有力推手。

表2  已授予称号的全国版权示范城市名单

持续开展全国版权示范创建工作。在完善全国版权示范创建工作相关管理规定和措施,加强对已授予称号的示范城市、单位和园区(基地)的后续管理的同时,应持续开展新的版权示范创建工作,尤其要加强对中西部地区全国版权示范城市、单位和园区(基地)的培育与挖掘,构建版权示范创建工作全面发展的新格局。

充分发挥全国版权示范城市联盟作用。截至2021年,全国版权示范城市联盟包括杭州、成都等13个成员城市,集中了全国版权先进城市资源。新时期应充分发挥全国版权示范城市联盟的联合协调作用,可通过定期召开培训班、交流会、年会等方式加强版权示范创建相关工作经验交流和工作方式创新,指导其他地区结合本地实际开展版权示范创建工作。

引导版权示范创建工作向纵深发展。应支持和推动更多地区和部門制定出台地方性版权示范创建工作相关管理规定与政策措施,加强宣传引导,认真审核把关,定期评选出一批省、市级高质量版权企事业单位、园区(基地),逐步引导版权示范创建工作向纵深发展,为全国版权示范创建工作提供后备力量。例如,我国江苏省、上海市、四川省、陕西省、河北省邢台市等已发布地方版权示范创建工作管理规定,切实加强对版权示范创建工作的监督管理。广东省、浙江省、北京市、山东省、安徽省、吉林省等也已持续开展地方版权示范创建工作,为推动地区创新驱动发展与经济提质增效发挥引领作用。

四、加强版权产业发展支撑

“十四五”时期,我国应继续广泛开展版权产业相关研究,包括深入开展版权产业经济贡献率调研、网络版权产业发展研究、版权产业各行业指标体系研究等,为版权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撑。

深入开展版权产业国民经济贡献率调查。版权产业国民经济贡献率调查参照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提供的方法,以经济普查数据为基础,以其他行业数据为补充,结合各省市、各行业的实地调研,通过行业增加值、就业人数和商品出口额三个指标,系统研究版权产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情况。新时期,我国在继续开展年度中国版权产业经济贡献调研的同时,还应鼓励与支持地方各省、市、区(县)开展本地区的版权产业经济贡献调研。持续开展年度中国版权产业经济贡献调研,可以准确把握我国版权产业的发展趋势,为新时期引导、扶持我国版权产业提供有益经验,为修订相关法律和制定公共政策提供参考数据。鼓励、支持更多地方各省、市、区(县)开展版权产业经济贡献调研,可以准确评估各地版权产业的发展水平与成果,查找版权产业存在的问题,为版权产业更好更快发展提供对策建议。

持续开展年度中国网络版权产业发展研究。近年来,我国网络版权业态发展越发多元,市场规模与发展质量不断提升,已成为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新动能。新时期我国还应持续开展年度网络版权产业发展研究,用更加科学、详实的数据全面展现数字阅读、网络长视频、网络动漫、网络游戏、网络音乐、网络新闻媒体、网络直播、网络短视频、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网络版权新业态的产业规模与营收结构(见图2),总结细分领域特征和未来发展趋势,为行业发展与政府决策提供研究支持。

推动版权产业相关指标体系研究。应推动版权产业相关指标体系研究,精准确定版权产业发展优势与短板,促进版权产业发展全过程精细化管理。例如,相关部门应加快组织软件、游戏、影视、音乐、网络文学等重点行业开展版权资产管理调研,梳理和探索版权资产管理的方法流程和制度体系,拓展版权资产价值;制定版权产业营商环境指标体系与标准,出台贴合区域特色与行业特性的政策措施,降低制度化成本,优化营商环境,探索产业管理新模式;制定版权产业集群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精准测算版权产业集群发展水平成熟度,梳理产业集群化发展短板,提出针对性改进路线等。

五、结语

版权产业作为“版权可发挥显著作用的活动或产业”[3],以版权制度为基础,以创新为主要特征,在世界经济发展中的地位日益显著。在我国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和建设创新型国家、文化强国、知识产权强国、版权强国进程中,《版权工作“十四五”规划》以完善版权产业发展体系为重点任务之一,为新时期我国版权产业的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十四五”时期,各地区各行业应通过对照促进优质版权创造、推动版权转化运用、深化版权示范创建、加强版权产业发展支撑等方面内容,实施清晰的产业引导,找到进一步提升的空间,推动版权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作者单位系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

猜你喜欢

版权十四五
中国区域发展七十年暨“十四五”区域发展展望
浅谈“十四五”背景下湖南高职管理会计教育发展现状
高校“十四五”规划中学科建设要处理好五对关系
中辉大鹏数字电视公司“十四五”发展规划
文化创意产业版权保护问题探析